第620章 鑑墨

“看到羅小華,就有些感慨。”餘耀一邊細看,一邊不由嘆了一句。

實際上,歷史上的名人,很容易被拿出某一個方面被臉譜化。其實某一方面的才華和品性,不能一概而論。

一個人有多面性,其實是很正常的。仍舊拿明代來說,比如清官海瑞,其實沒什麼才幹和建樹,沒什麼值得一提的業績,只是不貪而已。比如抗倭名將戚繼光,他卻有點兒會斂財,而且往上面送得不少,不過他這麼幹,卻是爲了更好地抗倭。

沈重遠面色凝重地看向餘耀,“我怎麼覺得,你不太看好啊!”

“是啊。”餘耀在他們面前沒有遮掩,“羅小華的人品和其他方面的水平不論,他的制墨水平那絕對是一流的······”

沈歌一聽,不由湊到了餘耀身邊,“我爺爺和我爸研究過,都沒發現什麼問題,你可看準了······”

沈重遠擺擺手,“我倆加一塊,也不及餘耀的眼力。”

沈歌的父親聽了,眉頭微微一皺。他雖然佩服餘耀的眼力,但沈重遠這句話還是讓他有點兒不舒服。

不過,他的眉頭很快就舒展開來,“這塊九錫玄香,看來還到不了羅小華的水準?”

“這是一塊桐煙墨,但首先光澤有點兒不夠。”餘耀接口。

“光感還可以啊······”沈父沉吟。

古代制墨,大抵有四種:松煙、桐煙、漆煙、油煙。其中松煙墨和桐煙墨被用在書畫上最多。

松煙墨和桐煙墨最大的區別有三點:桐煙墨比松煙墨重,光澤性強,而且不容易染手。

這是因爲桐煙和松煙雖然名字相近,但松煙墨是真的用松煙,而桐煙墨實際上用的是煤煙,因爲要配比桐油,才叫桐煙墨。

松煙墨用在書法上多,畫作上少。桐煙墨則比較廣泛,在羅小華時期,桐煙墨算是主流。

沈重遠此時又問道,“你覺得能到明麼?”

“正因爲不能到明,纔出現了光澤的問題。”餘耀習慣性的摸煙,卻想到是在人家的書房,卻又忍住了。

沈父一看,哈哈一笑,隨即也掏出煙來,“抽一支抽一支。”

沈歌撇了撇嘴,“你們先聊着,我去看看我媽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回頭再來聽結果。”

沈歌走後,老中青三個男人都點了煙,沈父笑道,“我是老煙槍了,小歌特別煩我抽菸,你以後也少不了管啊!”

餘耀不置可否,轉而點到,“我就直說。我感覺,這是一塊民國時期的仿品,從原料到工藝,都是很好的,但正因爲做舊,導致了光澤出了些許的問題。”

沈氏父子二人對視一眼,沒有說話。

餘耀繼續說道,“如果是明代嘉靖時期的老墨,傳承到今天,光澤上不會這麼寡淡。做舊,這方面很難掌握,需要的技巧很高,這一塊,算是高手所爲了,但我感覺,還是差了那麼點兒意思。”

餘耀說的時候,他們也在一邊聽,一邊仔細審視。

“這一點容我白天在陽光下再好好看看。不過你剛纔說,首先是光澤有點兒不夠,還有別的麼?”沈父又問。

“對。其次,羅小華制墨,除了質地,工藝上,也講究精巧。即便是很普通的制式,他也可能做出平中見奇的東西,絕非浪得虛名。”

餘耀話音剛落,沈重遠便點頭道,“是了,早年我在故宮展覽時,見到那塊‘半核桃’,當場就忍不住嘖嘖稱奇。”

半核桃墨,是羅小華傳世的經典作品之一,現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墨錠的形狀,就是一個半剖開的核桃,外殼的紋路既似核桃的天然紋路,又像是如意祥雲;而在覈桃內的銘文,也十分講究。一側邊上有: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記;另一側邊有:西王母賜漢武桃宣和殿;中間,則是“小華”二字。

餘耀接口,“是的。再看這一方九錫玄香,帶銘文這面,‘九錫玄香’四字,用了羅小華慣用的隸書,下方則是行楷,整體佈局還是比較精巧的。但是,背面的山水紋飾,就顯得有點兒平庸。”

餘耀說着,伸手點了點一處地方,“關鍵是這裡!修過!要是羅小華,必當一氣呵成!”

“修過?”沈父一愣。

“墨和其他雕刻品不同,模製之後,乾燥成型,再修,必定會有類似金屬的痕跡光感;當然,如果是老墨,現在也必定看不出了。可這塊墨需得做舊,這樣就露出了些許端倪。”

“果然!”審視半天之後,沈重遠長嘆一聲。

沈父晚了半拍,但最後看着餘耀輕撫手掌,“餘耀啊,你這簡直是神眼啊!你這雙眼,應該像克萊德曼的手指一樣,來個鉅額保險!”

餘耀哭笑不得。

沈重遠哈哈一笑,“你呀,從小就不愛服人,今天我看你,真是徹底服氣了!”

“服氣是服氣,但我這方墨,可是虧大了!”沈父嘆了口氣,轉而起身,“還有一塊嘉靖朝的,你也看看!”

餘耀一聽,“伯父,您對古墨這是情有獨鍾啊!”

“哪有,我就幾塊,這塊還被你鑑定是高仿。”

沈父再次拿出來的,是一塊硃紅的墨錠,而且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玉蘭花的形狀。

“玉蘭硃砂墨?”餘耀上眼一瞧,“這塊能到明,嘉靖無疑。”

沈父眼中再次閃過訝異,“就看這麼兩眼,定論了?”

“明代的硃砂墨,以成化和嘉靖兩朝爲最佳,特點鮮明。這一塊玉蘭硃砂墨,顯然不是成化朝的。而且,若是高仿,很難做到這種膠感!同時,從造型和工藝上來看,也是嘉靖朝的風格。”

硃砂墨自然是爲了寫紅字用的,主要成分自然是硃砂。明代製造硃砂墨,除了硃砂等原料,還要用秦皮水煮膠,再在清水中浸泡七天七夜。

秦皮就是白蠟樹的皮,是一味中藥,用秦皮水煮膠,效果比一般的煮膠方式要好。而在未用過的老墨錠上,歷經歲月之後,那種膠感也是鑑定要點之一。

沈父聽後,不由頷首微笑。

沈重遠手指虛點兩下,“我就說嘛,沒有餘耀鑑定不了的古玩!”

第769章 接盤第389章 紅臉兒白臉兒第727章 又見玉牌,只是半塊第571章 多米藍珀第549章 雙龍壽字幣第732章 難窺天機第186章 看上鐲子帶出龍第143章 新鶴天,老提油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41章 影青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說嘛第475章 三個議題第375章 從二流作家到瓷器聖手第15章 次品第512章 貨款兩清卻沒走成第258章 譚木匠第666章 非拍品第666章 非拍品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229章 坐地泡第137章 絕頂高手第758章 所謂迴流第511章 不真也能收第463章 出戟尊,老色鬼第469章 琥珀木,嬰戲杯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169章 玉豬龍第446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288章 潦倒的天才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475章 三個議題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226章 猛獁象 披毛犀第565章 明代雲子第561章 哪兒都能碰到他第422章 封門青,接把手第623章 虎頭陀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449章 退貨,收盒子貼路費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413章 取珠第181章 天球瓶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764章 局中局第471章 假賽真第37章 一封家書(求收藏)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318章 峰迴路轉第528章 說畫就來畫第160章 黑驢蹄子第586章 謝禮第11章 買的不如賣的精第242章 重大歷史發現第184章 自作主張第121章 唐鏡崑崙奴第89章 虯角第102章 鍾仿第2章 真是撞鬼了!第219章 吃着飯就組了團第321章 玉牌本秘傳,月影映河山第106章 真佛難請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741章 法印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226章 猛獁象 披毛犀第501章 摔杯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125章 中谷神花第111章 後錯金,洞察入微第707章 物歸原主第689章 感情問題第400章 永樂甜白第777章 父愛如山第513章 誰是餘耀?第722章 瀾滄江邊第246章 貨賣與識家第287章 三幅仿畫皆出一人之手第51章 大運琢器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537章 凌亂的背後第785章 分析,試船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273章 養子第456章 奉驚鯢以定陵第535章 故宮五線第4章 您可不能便宜賣了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1章 鬼臉花錢第615章 小團隊的大活兒第244章 書封裡的牛皮紙第307章 雞油黃第56章 因爲,你是我的朋友第84章 大掌眼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296章 氣氛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548章 壺能倒流,盒要單買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496章 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