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決定

“嗯?”才持璜明顯驚訝了一下子,“我真是不服你都不行,這件拍品還真有點兒故事!”

“你知道來歷?”

“來歷拍賣行都是嚴格保密的,哪有那麼好打聽?”才持璜笑了笑,“不過,你要想知道,對我來說也不算太難。”

“好。”餘耀微微頷首,“那你說的故事是什麼?”

“這次拍賣的瓷器大類,有兩件東西引起了爭議······”才持璜說到這裡,停了,餘耀連忙問道,“怎麼,說話不方便?”

“不是,我還沒出酒店房間呢。是另一個手機來信息了,沒事兒。”

“靠,那是靚女專用號吧?”

“哈哈。不說這個,我給你說故事。”才持璜簡單理了理思路,“這次春拍中,有兩件青瓷引發了爭議,一開始都是被定性爲越窯的。”

“噢,那這肯定是其中一件了。”

“嗯,說了就一起說,先說另一件。另一件是雕花梅瓶,是典型的粉青釉,不是臺盞這種天青釉,上面是流雲劃花紋。”

餘耀道,“這似乎是龍泉窯常見的紋飾。”

“牛逼!”才持璜接口,“最後,這件爭議的梅瓶,被定性爲北宋龍泉窯梅瓶。”

“不過,北宋初期的龍泉窯,工藝上幾乎是越窯的翻版,到了北宋中晚期,纔有所創新,出現了與衆不同的一些特點。”餘耀又道,“所以一開始出現定性失誤,也不奇怪。”

越窯和龍泉窯,是南方民窯青瓷的兩大經典代表。正如餘耀所說,北宋以前到北宋初期,龍泉窯沒什麼特色,甚至可以說是龍泉窯生產的越窯器。北宋中後期纔出現了明顯的創新和變化。

而龍泉窯真正的崛起,是在南宋。這也和大名鼎鼎的哥窯有關。

南宋哥窯是官窯。爲什麼叫哥窯?之前提過,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哥哥主持的叫哥窯,弟弟主持的,就是龍泉窯。

當然,哥哥的主持的窯口是官窯只是個契機,南宋龍泉窯在北宋中後期創新和積累的基礎上,釉色出現了極大提升和突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粉青和梅子青,特別是梅子青。梅子青含鐵量高,玻璃化程度高,對燒成溫度的要求也高,含鈣量卻少,所以釉面沒有完全熔掉,光照之下的散射就會更加柔和潤美。

才持璜哈哈一笑,“你的眼力有資格說這話,但我聽說當時專家組還出現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好容易才定下來。”

“還是趕緊說說臺盞的情況吧。是不是爭議不止一點?”

“怎麼說呢,大部分專家是同意越窯的,不過斷代要晚點兒,說到不了五代。”才持璜應道,“主要爭議點在這兒。”

“這個······如果說從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是沒法兒具體判定的。莫不是想定爲北宋中後期?”

“沒錯兒!不過,最後的結論還是認爲五代末到北宋初更符合。”

“這個我看也沒問題。”餘耀就手點了一支菸,“不過,難道就沒有人對越窯提出異議?畢竟這種天青釉好像沒在越窯裡發現過實物,雖然有資料稱北宋時期越窯有過顏色特殊的青釉,但畢竟沒有傳世實物。”

“還真有!有且僅有。”才持璜道,“只有一位專家,不僅堅持是五代末的斷代,而且還堅決不同意這是越窯的東西!”

“他認爲是哪個窯口?”

“耀州窯。”才持璜介紹,“我聽說,這位專家當時有點兒舌戰羣儒的態勢。”

“有意思。”餘耀心裡對這位專家禁不住有幾分讚許。

不過,判斷這件天青釉臺盞是耀州窯,遭到大部分專家反對也是正常的。

因爲耀州窯是北方窯口,北方的青瓷和南方的青瓷,在釉色上有差別。這可能是古時候北方人多喜歡深沉的顏色有關。

耀州窯的青瓷,大部分都是類似橄欖綠的顏色,這是其一。

其二,耀州窯上多有紋飾,而且基本都是動刀刻出來的,所謂“刀刀見泥”。

而這個臺盞,是天青釉,也沒有紋飾。

要說像,還是汝窯接近程度高,但還是那句話,汝窯太晚了,是北宋後期的產物。

餘耀之所以佩服這個專家,是因爲耀州窯需要研究的地方還有很多。

耀州窯從五代到宋到金元時期,一直在燒製,但是工藝水平是呈現一個衰落的趨勢的。同時呢,耀州窯很晚才被發現,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所以對它的研究很不充分。五代末的耀州窯,有沒有過天青釉不能定論,最起碼,不能抹殺這種可能性。

再者,即便是以橄欖綠爲主,在燒製的過程中因爲種種原因,顏色出現變化,出現類似天青釉的顏色也不奇怪。

最重要的還有,餘耀感覺這個臺盞,更像是北方窯口的風格——雖然只是一種感覺。

所以在餘耀心裡,纔有了這麼一個大膽的推測:這個臺盞很有可能是柴窯的東西!

但是,柴窯自古以來撲朔迷離,假設終究只是假設。要想進一步驗證,最起碼,餘耀得見見實物。

“這個專家一直堅持是五代末的耀州窯?”

“我聽說,他是辯論時以耀州窯爲基點;不過,最後的主張是:不要清楚標明是越窯,只能寫五代末青瓷臺盞。”

餘耀淡淡笑了笑,“這個主張肯定過不了關,堂堂嘉爾德,居然不能判斷青瓷窯口,說出去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誰說不是呢!最後就根據大部分專家的意見這麼定了。”

“對了,這個專家到底是誰?”

“這種事兒,人家告訴我,都是有避諱的,沒說是誰。”才持璜咳嗽一聲,“不過,還是那句話,你要想知道,我全力給你打聽就是了!”

“辛苦了。感謝。”餘耀道,“回頭到了港島,我請你。”

“你確定要來?”

“嗯,剛剛決定的。”

“我明白了。”才持璜嘆了口氣,“看來,除了臺盞的貨主、那個專家這兩件事兒,我還得再多打聽第三件事兒了。”

“那倒不用,我出不出手還兩說。”餘耀想了想,“預展是拍賣前幾天結束?”

“這次港島春拍,情況有點兒特殊,預展只有三天,且是正式拍賣前的三天!這還沒開始呢!”

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602章 小鏡天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121章 唐鏡崑崙奴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602章 水月鏡天第273章 養子第160章 黑驢蹄子第357章 古玩大集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牀,竹臂擱第516章 功大於過,過猶不及第297章 瓜形壺,無肉亦歡第597章 神秘來客第602章 小鏡天第158章 爬山頭,氣死貓第320章 永曆金錢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141章 無雙譜第685章 兩兩勾連,三足鼎立第756章 如果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191章 拿下鎮紙,又遇蹊蹺第478章 預先定傳人,插曲古月軒第589章 魂瓶,提點第436章 我懂了第197章 一截手卷第584章 天雷無妄第362章 大盤第542章 搭個香爐也是漏兒第425章 我不是急,我是擔心第527章 造假集團第643章 指日高升第686章 多思無益第694章 拾古會第15章 次品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434章 順藤摸瓜第251章 樞府瓷,卵白釉第535章 故宮五線第542章 搭個香爐也是漏兒第609章 刷漆的長案第245章 黒女王第40章 盧記瓷行第653章 上門第209章 特聘專家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第275章 海水龍紋高足碗第47章 一水兒汝窯第671章 來歷第734章 監測站,研究所第467章 楊銳給的驚喜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107章 鬥寶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628章 賣畫還是買酒第227章 琥珀之聖不得不解釋幾句第719章 仿品碎裂第513章 誰是餘耀?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22章 趙公明第169章 玉豬龍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沒第788章 開棺見重器第570章 一塊特殊的蜜蠟原石第790章 昭陵六駿,謝流齋第103章 跟我一起見館長第190章 天珠落定,留意鎮紙第107章 鬥寶第106章 真佛難請第715章 陣符第266章 晴嵐飛瀑圖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64章 脫口垂足郎不流第585章 大論辯第280章 掛屏上的寶塔第301章 白寶石不是重點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383章 真鼎何處尋第708章 古墓第769章 接盤第193章 麻煩第638章 又遇譚心定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210章 嘉爾德第241章 文帝信璽第102章 鍾仿第251章 樞府瓷,卵白釉第526章 我不是看出來的第466章 各自佈局第204章 遼白雞腿瓶第144章 因爲他是我孫子第720章 金聲引魂,雙金傳應第163章 坡壘陰沉木第746章 轉戰木烏崗第145章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