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三件疑物

楊四海是催促餘耀前往特調局協商傳國玉璽線索的事兒,餘耀順勢問起有沒有滕昆吾新的線索。

“暫時還沒有,我看你還是來見面聊聊爲好。我正好今天有空,中午你在這裡吃個飯,我們食堂的大包子你不是讚不絕口麼?”

餘耀想了想便答應了。

到了京郊深山裡的特調局,楊四海,楊銳一起迎接的餘耀,三人隨後坐到了楊四海的辦公室。

楊銳見了餘耀就擠眉弄眼,說:“還記得上次的線索嗎?吳處長還真鼓搗到了!”

“啊?”餘耀心想,上次楊銳去江州,還是自己幫着問的王奶奶。這裡頭,是關於民國時期的土匪王自全曾經得到過“傳國玉璽”的線索。

說曹操,曹操到。餘耀還沒繼續問,吳臣就推門進來了,手裡拿着的,正是上次餘耀見到的那個鑲嵌紫金字體的盒子。

楊銳的性子比較外放,吳臣則比較儒雅內斂;不過吳臣好久沒見餘耀,見面之後,放下盒子,先給了一個擁抱。

“來,先看看。”吳臣指了指盒子。

餘耀也沒客套,打開一看,裡面真有一方玉璽!

大氣凝重,五龍盤鈕;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鳥篆。

不過,這玉質······

餘耀皺了皺眉,“這和之前我們推斷的不一樣,和小玉人還有小印章的玉質不同——這是獨山玉的啊!”

這方獨山玉的“傳國玉璽”,顏色倒是比較特別,和小玉人、小印章的顏色有幾分類似,通體藍白色,只是微微泛綠。

獨山玉是華夏四大名玉之一,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色彩豐富,基本啥顏色都有;不過,像這麼一大塊都是均勻的藍白色,而且顯得有一定油性的,還真是不多見。

吳臣點點頭,“我沒說這就是真的。但是,這就是王自全當年得到的傳國玉璽。你來看看年份!”

剛纔餘耀一瞅是獨山玉,還真沒細看年份,於是便上手仔細審視起來,同時問道,“幾位領導有什麼看法?”

吳臣應道,“我能看到秦漢!”

楊銳在玉石方面很自負,不管是華夏主流玉種還是緬甸翡翠,還經常賭石;他擺擺手,“我和老吳看法不一,我覺得頂多到宋。”

餘耀又看了看楊四海,楊四海卻道,“這個我不在行。我只知道獨山玉開採歷史悠久,遠了不說,殷墟出土實物就有不少獨山玉件,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其實,在“傳國玉璽是和氏璧雕成”的大說法之中,單就和氏璧的材質,也有很多爭論,藍田玉,獨山玉,甚至和田玉的說法都有。

獨山玉的產地在南陽,南陽靠着發現和氏璧的“荊山”比較近,起碼比藍田、和田要近得多。

不過,餘耀之前和特調局已基本達成了共識,傳國玉璽應該就是和氏璧雕成的,而玉種,既不是藍田玉,也不是獨山玉,應該是一種特殊獨立的玉種。

同時,如果和氏璧傳國玉璽的材質,與他們之前發現的小玉人和小印章的材質相同,或者說小玉人和小印章就是製作傳國玉璽的餘料做的,那麼,特調局已經做了檢測,這是“天外來客”,也就是“隕玉”。

當然,在最終確定傳國玉璽的實物之前,還不能百分百斷定傳國玉璽就是小玉人和小印章的材質。

“依我看,確實是宋代的,而且應該是北宋的。”餘耀最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楊銳微露得意,“單看這工藝風格,就應該到不了漢。”

吳臣沒立即應聲,拿起楊四海的白皮特供煙借花獻佛派了一圈,點了煙才道:“但是這包漿格外厚重,而且比宋代的工藝要顯得更加端莊大氣。”

餘耀應道,“包漿的確厚重,不過獨山玉主要成分是‘蝕變輝長岩’,比軟玉硬度高,包漿效果不一樣的。這工藝風格,從整體來看,的確很是端莊大氣,印鈕的龍頭和龍身造型,也是秦漢時期的風格;不過,這龍的姿態,有些雅緻,而且隱隱透出一種靈動的風情,更像是宋代之物。”

餘耀說着,看了看吳臣,“我看這‘傳國玉璽’,應該是宋人刻意模仿之作,所以不太容易辨識。”

“還有沒有別的依據?”吳臣問道。

“還有這個缺角。”

這方“傳國玉璽”,也是做了缺角的。

餘耀拿着“傳國玉璽”迎光,“這地方,隱隱能看到刀痕的特徵;怎麼修,也不如摔得自然。”

吳臣拿起放大鏡,上前細看,餘耀順手指了指邊緣一條小綹裂的走向。

“徹底排除!”吳臣終於點頭道,“由此斷定,王自全得到的傳國玉璽,是一件宋代的仿品!”、

“吳處你是怎麼得到的?”餘耀接口問道。

“也比較偶然。”吳臣簡單介紹說,“我去王自全當年控制的豫北範圍內查訪,遇上當地文化部門重新認定一處明代的土地廟。這土地廟年久失修,裡頭供臺底座下面被老鼠打了個洞,結果連通了暗藏這‘傳國玉璽’的地方。關於進一步確證的過程,我就不詳細說了。”

餘耀點點頭,“看來是王自全逃離豫北之時暗藏的。他還玩了個金蟬脫殼啊,將盒子和玉璽分開了!”

“這老小子,逃走的時候估計還坐着想當皇帝的春秋大夢呢!”楊銳撇嘴。

吳臣又點了一支菸,“還有,這次查訪,除了豫北,我還走了很多地方,也有別的線索。”

楊四海微微點頭示意。而從楊銳的表情來看,這一點他並不知情;看來吳臣只對楊四海說了,現在要對餘耀和楊銳說,須得楊四海首肯。

“從滿清滅亡開始,民國期間,關於傳國玉璽,無論是各路軍閥,還是民間高人,可以說再度出現了一股熱點暗流。”吳臣先是鋪墊了一下。

“這次我我得到的新線索是:當年的暗流之中,曾出現傳國玉璽的三件疑物!”吳臣繼續說道,“一是我們眼前之物,是豫北土匪王自全得到的;再是,爲老蔣效力的譚家也得到過一方玉璽!還有一方玉璽,線索相對模糊,但中谷安次郎和其背後的倭國軍方,肯定是參與了!”

第460章 完美除鏽,唯此一人第723章 龍門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172章 一個人競拍第326章 佛龕第363章 一出好戲第725章 江龍第505章 費猜第445章 開箱第394章 小攤上的“美人醉”第639章 他是誰?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464章 皮特安第659章 紛至沓來第516章 功大於過,過猶不及第635章 鋪墊第701章 算盤第172章 一個人競拍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471章 假賽真第532章 鬼叔第26章 臭流氓第52章 港胖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460章 完美除鏽,唯此一人第442章 三合一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750章 終於找到了!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538章 你變了第492章 失憶第46章 技高一籌第51章 大運琢器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566章 小宋自造香爐第496章 赴港第206章 冤家路窄第613章 核桃閒話第700章 來由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96章 新一代火字口傳人第572章 錯金,錯金第517章 筆跡第502章 疑神疑鬼第469章 琥珀木,嬰戲杯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第451章 青銅病第460章 完美除鏽,唯此一人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265章 買高仿也是個難事兒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128章 我不是演員第747章 灌江口第643章 指日高升第84章 大掌眼第342章 撞禮第373章 春聯第501章 摔杯第637章 南紅塔鏈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568章 小宋何許人也第571章 多米藍珀第417章 真假參半第265章 買高仿也是個難事兒第562章 黃地青花,賭不賭第34章 鎮館之寶第207章 九月初三第800章 少年之殤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664章 預展之前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786章 雷厲風行,開啓秘藏第589章 魂瓶,提點第241章 文帝信璽第493章 辨物,認人第278章 最難仿的古玉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289章 何以濯的唯一仿作第389章 紅臉兒白臉兒第164章 入局第319章 面授機宜第284章 想多了?第262章 一番梳理,兩枚銅印第242章 重大歷史發現第94章 背後的瘸爺第437章 兩個保險箱第31章 皇宮賭具第782章 五十塊的來龍去脈第651章 朱子常又得發單章,無語第687章 摽上了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356章 一層窗戶紙第456章 奉驚鯢以定陵第248章 留電話,琉璃廠第411章 班門弄斧第311章 月影貼片第502章 疑神疑鬼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