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玉的確冒着巨大風險,潛入晉陽城,因爲正如十一娘判斷,急公會在衡州起兵雖然開局順利,然而到底是幫烏合之衆,武力軍備遠遠不及朝廷禁軍,安寧伯齊俊又驍勇善戰,在拿下衡州後,繼續進軍嶺南,遲早會殺入廣州城,到時叛軍便會面臨絕境,他們唯一的希望,便是說服太原起兵援助,南北合力,方能起死回生。
蕭漸入又一力擔保,就算晉王妃拒絕結盟,亦不會爲難他,故而朱子玉才痛下決心隨來晉陽,以便促成結盟。
又不僅朱子玉,莒世南這回也在同行之列。
聽說晉王妃提出要與朱子玉直接面談,他當然堅決反對,莒世南信任的人是蕭漸入,卻與晉王妃素未謀面,雖說漸入言之鑿鑿,莒世南卻不肯相信晉王妃能網開一面:“九郎雖與王妃舊交甚篤,然時過境遷,晉王妃可不再是當初大家閨秀,其治政太原推行新令,風雷手段何等了得,萬一權慾薰心,將殿下逮捕解送長安,於韋太后而言,豈非莫大功臣,這個風險,絕不能冒!”
朱子玉卻聽不進莒世南的勸阻:“晉王妃若真有害我之意,此處只怕已經被王府親兵圍困,我見不見她,又有何要緊?所以我相信九郎之言,王妃對我並無惡意,此行關係義軍存亡,大業成敗,這風險,我必須擔當。”
莒世南無奈,只好答應,不過強烈要求要與朱子玉同行,並恨恨警告弟子:“倘若晉王妃意圖加害殿下,休怪爲師辣手無情,相信九郎你也清楚,殿下安危關係甚大,屆時可不能只顧私情。”
蕭漸入堅信十一娘不會言而無信誘捕嶺南王向朝廷獻媚,因爲他早在當年,就看出晉王並非池中之物,這些年來聽說十一娘在太原種種作爲,更加篤斷賀燁這隻僞裝成魚肉的蒼鷹,遲早會一飛沖天,晉王夫婦絕對不會與韋太后同流合污,但他這一層信念不能訴諸老師及嶺南王,也只能用舊日交情作爲擔保。
朱子玉定好見面之處,令蕭漸入去請十一娘,十一娘並沒帶太多護衛,身邊僅僅只有艾綠跟隨,至於賀燁,此時當然不便露面,只下令賀琰等暗中護侍。
見面之地是晉陽城外,一處郊僻,這當然是莒世南防範晉王妃圍捕,萬一發生衝突,城外更加有利於逃脫,甚至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挾制晉王妃作爲人質。
十一娘沒有表現出任何疑懼,落落大方隨往,甚至不顧一旦往郊僻處,再不利於賀琰等盯防。
艾綠手裡把匕首拋拋握握,斜着眼冷冷盯着蕭漸入,她雖聽王妃說了這位不是敵患,甚至還是殿下與王妃的故交,但她可信不過俊俏男子,殿下、薛少尹、再加上賀十四郎、阮長史,哪個不風流倜儻,又哪個不老奸計滑,還是曲豐兒憨厚老實,瞅着就放心。
這個什麼蕭九郎若要使詐,她手裡匕首可不像王妃那般心軟!
不過,這蕭九郎身手似乎不錯,拿下他頗有些艱難,艾綠打量着朱子玉及莒世南,一下子看出朱子玉是最軟的杮子,很好,這個就是目標。
艾綠便格外關注這位文質彬彬的軟杮子,聽聞他竟然便是衡州叛軍的首領,大詫,不是都說急公會衆手頭六臂麼,首領怎麼如此普通,看上去還不敵殿下威武。
丫頭根本聽不進去對方曉以大義的話,聚精會神盡在捕獲人質,她昨晚可是親耳聽聞殿下與王妃商議,決不可能被對方說服,起兵造反推舉什麼嶺南王,王妃似乎還想拆穿一件陰謀,指不定對方會惱羞成怒暴起傷人。
“天下大義?”
艾綠聽見王妃似乎滿含譏誚這句話,匕首已經準備妥當,兩眼更是緊緊盯着朱子玉。
“是,正如王妃在太原推行新政,在下志向,其實並非權位,亦是爲了萬千百姓能得安居樂業,再不受苛捐雜稅之重、豪強貪宦之迫。”朱子玉並沒有因爲晉王妃的輕謾激憤,甚至連眉頭都沒稍蹙,只不過將話說得越發擲地金聲。
“恕我不敢苟同。”十一娘依然滿帶譏誚:“急公會乃匪寇,或許的確有不少部衆乃貧苦大衆,被逼無路才被爾等收服,受所謂大義欺訛爲爾等出生入死……”
她話未說完,莒世南已然大怒:“晉王妃就算不願聯盟,亦不該詆辱我等義士!”
“詆辱?”十一娘冷冷看向莒世南:“敢問當年衡州刺史鄭雄,因逮拿急公會徒大受表彰,故而致使如洪州、江州等奸官,竟以數千無辜僞冒匪寇邀功,此事,兩位可敢聲稱不知究竟?”
“十一妹,此樁禍亂,正是因爲韋太后黨徒……”
“九哥,這事你不知就裡,還是聽聽嶺南王與莒公有何說法吧。”十一娘打斷蕭小九。
朱子玉終於蹙起了眉頭:“當初被鄭雄逮拿者,姓江名有寬,確爲我部壇主之一,因其叛變招供,數十部衆被捕,然後來洪州、江州等地,確有奸宦以無辜邀功,不瞞王妃,爲免數千百姓處死,在下還曾讓知情者上告。”
“閣下所稱知情者,便乃溫嶠吧。”十一娘冷笑道:“那麼閣下可知,溫嶠檢舉,曾有人遊說江州刺史,逮無辜充匪寇,鋪墊晉升之途?”
“竟有人居中游說?”朱子玉既驚且疑。
十一娘看出他不似作僞,越發篤定當年推斷,卻察覺原本激憤不已的莒世南緊閉着嘴,死沉的一張臉上隱透蒼白,眼睛裡飛快晃過一絲心虛,她越發胸有成竹:“當然有人遊說,我親眼目睹了二州刺史供辭,當中涉及兩個名姓,想必閣下應該知聞。”
便報出那兩個名姓來,只見朱子玉震驚,莒世南卻越發慌亂,十一娘冷笑道:“此二人一直不曾捕獲,當然是用了假名,不過閣下應知此二假名,因爲他們正是來自你們急公會!”
“十一妹……”這時連蕭小九都震驚不已,不敢置信耳聞之說。
“急公會利用朝廷嚴令追剿,舍黨徒自縛,有意讓鄭雄因而獲得功賞,再唆使貪宦以無辜邀功,待民怨四起,紛紛怒斥朝廷不仁,急公會便有旗號起義,騙取民心所向,佔據大義之名,韋太后固然可惡,貪宦亦罪當處死,然而急公會何嘗不是意圖權位而視百姓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