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和聖人

對於姬凌雲所做的一切,申子皙感動萬分,不用姬凌雲開口,主動請求效命。

剛剛得到楚國葉家的效忠後,又得申子皙的忠誠,姬凌雲的治楚計劃得到了全面而有效的發展。

在葉公、申子皙的幫助下,姬凌雲得到了楚國大小官員的認可。各地的設施開始運轉起來,其中以礦業發展的最快。楚國地大物豐,那號稱天下至寶的和氏之壁就是出於荊楚附近的荊山。

因此,在申子皙的提議下,姬凌雲物以盡用,大勢開採玉石、鐵礦、金礦以及銀礦幫助楚地提高經濟發展。

春耕不日到來,爲了能讓楚國儘快恢復元氣。姬凌雲還特地從齊吳兩地調來了三十萬把鋤頭,五萬只耕牛以及上萬水稻的秧苗,無償的贈送給楚地裡的百姓,打着恢復家園的旗號,實施治楚方針。

那些得到了好處的地方百姓,紛紛讚揚姬凌雲賢明。而未得到好處,不信任吳國的百姓也只能長吁斷嘆,追悔莫極。

在不知不覺中,各地的百姓也慢慢開始接受了吳國的統治。

與此同時,姬凌雲亦在楚國個個大型城鎮開設了招賢館,招募荊楚人才。時之,姬凌雲威名更盛,意圖報效之人極多。

經過嚴格考驗,有能者,分散至個個郡縣治理地方。其中顏回、南宮适、段皓、頤無亥四人是個中的翹楚。

顏回、南宮适均是孔子的弟子,顏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爲人謙遜好學,但性格又內向,沉默寡言。天資極是聰慧,孔子弟子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南宮适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多次稱讚其“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以表示南宮适除了一身才學外,品德極其高尚。

時,孔子以在三年前辭世,一身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得到實施,但其之偉大在於“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將自己地政治理想寄託於後世。顏回、南宮适二人都是欲實現孔子的理想來到了楚地出仕。

姬凌雲對孔子徒弟的態度向來是敬而不大用。但現在卻不一樣。以前。姬凌雲所顧慮的是孔子的威望。孔子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可以讓自己的弟子盲目的服從,令他們拋開一切榮華富貴。

姬凌雲擔心因此會對吳國不利,所以只用他們的才華治理郡縣,而不用在治理國家。現在,孔子以死,這份擔憂以不存在。因此,對顏回、南宮适異常的器重。

有一點無可厚非。儒學是最適合治理國家地學說。要不然,儒學也不可能留傳兩千年之久。

在中華兩千年地歷史中,涌現出來的賢君聖主數不勝數,若非儒學可用,又怎會倍受重視?

姬凌雲自己也對儒學不排斥,尤其是其中忠君愛國的思想,姬凌雲更是有意廣泛推廣。

另外段皓、頤無亥是楚國的沒落的貴族,自幼學習韜略。意圖重新光耀門楣,現在別編入展如的麾下效命。

凌雲七年,一月七日。

這天一早,姬凌雲招集了治楚的姜良、申子皙、顏回、南宮适、王瑞、李則這六位重臣。

姬凌雲首先道:“下月十六日是寡人父王的六十壽辰,諸位也知道父王身體不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離寡人而去。因此,寡人決定即日返回姑蘇爲其舉辦一個隆重地宴會。”

南宮适有禮的作揖道:“百行孝爲先,爲人子女,理當如此。”儒家注重仁孝,對姬凌雲如此行爲。南宮适讚歎不已。

姬凌雲似乎已經習慣了南宮适的禮儀客套。笑道:“如今的楚地尚在治理之中,寡人走的並不能安心。因此。決定讓姜良太宰代寡人總理楚地政務,你們有什麼意見?”

衆人搖頭表示沒有異議,畢竟姜良的才學功績以及名望都是有目共睹的,無可挑剔。

“你們幾人也各有任務,申子皙大夫你輔佐姜良處理大小事物;王瑞大夫你負責督促各地的玉石、銀、金、鐵礦地開採。李則大夫你負責來年的土地開墾,耕種。南宮适大夫,你的任務是管理刑法,對於那些趁亂牟取暴利的不法官員,商人加以嚴懲。”姬凌雲拍手鼓勵道:“諸位務必同心協力,將這重現楚地繁華。”

衆人齊聲領命。

姬凌雲再對顏回說道:“顏大夫,你跟隨我回姑蘇。”

顏回向來沉默寡言,不愛說話,只是點頭回禮。

隨後,姬凌雲又召見了展如、馮平、熊宜僚、段皓、頤無亥、沈孝六將,命他們領兵五萬鎮守楚地的各處要害,以防他國偷襲。

處理好了這一切,姬凌雲由烏林登船,班師回朝。

在長江上行駛了七天。

這日,姬凌雲走進了顏回地倉內,入眼就見一位眉清目秀,身材碩長,頜下三綹長髯,皁帽布襦的文士在案桌上奮筆直書,絲毫沒有察覺姬凌雲的到來。

姬凌雲左右觀望,頓時發覺着小小的倉內堆滿了書籍,足足有千卷之多。

姬凌雲道:“顏大夫七日不出船艙,寡人還以爲你身體不適呢?”

顏回放下手中的書卷溫和道:“讓大王擔心了,屬下想趁着這幾日無事,整理一些古籍。等到了吳國,恐怕就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整理了。”

姬凌雲走到近前看了看顏回所寫地東西:“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姬凌雲問道:“這不是《易》嗎?”

顏回點頭道:“不錯,《易》在我華夏曆史悠久,裡面地精髓深不可測。但許多文獻、古籍都以失傳。先師在世時,屬下曾幫助他整理古代典籍。這整理並不限於一般的刻寫與編簡,而是着重於考證及校對,把我等周遊列國時所獲得地不同古籍互作參證,去僞存真,將先人的智慧完全重現世間,造福後人。尤其是《易》,恩師曾稱他爲古今奇書,智慧的根源,尤要細心考察。先師經過多年辛勞將《易》整編成書。屬下在楚國時,得到過一卷前人留下來的關於《易》的竹簡,上面所記載的一個地方一句話裡,與先師記載的有些出入,屬下正在研究,是那本文獻上出了紕漏。”

姬凌雲大奇道:“不就是一句話嗎?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顏回立時正容道:“大王說的不錯,僅僅只是一句話而已。但這一句話卻是前人的智慧,前人著《易》正是爲了造福後人,教導後人。我等生爲後人又怎麼可以無視前人的辛勞,草率的更改以及曲解前人的智慧呢?”

看着顏回認真的神色,姬凌雲爲之動容,也爲剛纔自己說的話而感到慚愧。想想在二十一世紀,中華的古人被批判的一無是處,中華的經典文學成了無人問津的地攤貨,而那些西方的文學卻是人人稱善,爭先學習。那時候的人又怎知道這先前人著書時的辛勞?嘆聲道:“寡人收回先前所說的話。”

顏回笑道:“大王不用這樣,其實子路以前也問過先師這個問題。先師當時就說了同樣的話。”子路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爲人鹵莽,武藝高強,以故。

姬凌雲想着那位“千古聖人”問道:“孔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顏回想了想認真道:“首先他是一個人,一個擁有喜怒哀樂的人。其次,在我們幾位弟子心中卻是一個聖人。”

姬凌雲先的一愣,隨後“哈哈”大笑了起來,“顏大夫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你這一句話如醍醐灌頂一般令寡人茅塞頓開。”

不錯,孔子先是一個人,然後纔是聖人。

是人難免有錯,作爲一個開創者,在沒有前人經驗的教訓下,他不可能知道自己所創的東西是否全部正確。因爲有一些東西是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體會出真諦的,作爲開創者他也只能將自己的意思全部表達出來而已。

正因爲後人的愚昧,完全將孔子看作了聖人,而忽視了他是一個人。因此,人們纔會將孔子的對,對中華的貢獻看作是理所當然,而孔子的一點錯誤,卻因爲他是聖人而無限的放大,到最後更是千方百計的加以貶罰。

這就是中華歷史的悲哀。

孔子留下自己的學識是爲了造福後人,而不是讓後人將他看成一個聖來盲目的聽從。

顏回這一句話完全應對了孔子的人生,他先是人,然後纔是聖。這聖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而是一種對於高尚之人發自內心的一種崇拜,一種尊敬。

開始姬凌雲自己也放了同樣的錯誤,將孔子看成了聖人。所有認爲他的一些小毛病是不可原諒的,但現在想起來卻發現自己對這位聖人更加的敬重了。那是打心底的敬佩,而不是盲目的崇拜

第4章 江東威龍第25章 兵聖出山第28章 血戰突圍第16章 寶兒捉姦第47章 前後夾擊第8章 姬子吳歸來第28章 絕色佳人任清璇第30章 阿青第3章 水上情報網第18章 今生誓取天下第10章 柏舉之戰第19章 來至於晉國的挑釁第21章 出人意料的變化第1章 定計第31章 戰意滔天第26章 力排衆議第41章 布控全局第6章 我討厭失敗第1章 姬凌雲的佈局第32章 匈奴來襲第34章 殘酷的佈局第18章 決定出兵第28章 和氏之璧第14章 徵齊第19章 征服第38章 戎狄的優勢第2章 決戰定策第1章 回到姑蘇第9章 暗夜殺機 勇挫五敵第19章 立寨而守第5章 馴服寶馬第22章 言偃入吳傳學第3章 物質齊備第10章 天賜良機第43章 好事喜成第26章 力排衆議第28章 極端奢侈——義渠王第44章 輝煌的戰果第14章 暗中偷襲第11章 途經鄭地第17章 醫館驚變第12章 玲瓏公主的身世第13章 威逼楚王第40章 校場立威第43章 向臨淄進軍第16章 既往不咎第22章 動亂爆發第9章 暗夜殺機 勇挫五敵第3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2章 緊急軍情第13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1章 天意第1章 定計第46章 險棋一招第32章 機關算盡的虞虎第11章 僥倖生還第24章 跟西施、鄭旦、姜柔玩4P?第12章 玲瓏公主的身世第17章 街頭遇刺第1章 入主齊國第38章 悟槍第39章 刺殺齊王第44章 輝煌的戰果第9章 姬氏同宗——上任衛君第29章 破營第22章 雲夢山第21章 劍術有成第15章 包圍方城第38章 兄弟隔閡第四十八章第39章 加封大元帥第27章 審美觀極差的女人第33章 六千VS十萬第6章 不知覺中的刺殺第7章 女孩兒心思第21章 最強的敵人趙毋恤、姬斯第9章 逼戰第4章 無雙良駒——汗血馬第4章 最厲害的風第23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毀周之計第45章 巧舌戰葉公第33章 血戰孤城第5章 馴服寶馬第2章 矩子墨翟第25章 荒唐的一夜第32章 似曾相識第23章 大治或大亂第29章 破營第36章 自斷一臂第25章 兵聖出山第8章 接着忽悠第1章 人和聖人第47章 送上門的大禮第29章 不屈的鬥志第37章 斬殺賊首第24章 石破天驚的消息第28章 千斤神力王第17章 活周公——姬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