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萬世師表

除去了對孔子存在的一點點偏見,姬凌雲開始向顏回瞭解起孔子,瞭解起儒學來。

雖然言偃曾入吳傳教,但言偃本人遠不及顏回,更因爲自己當時忌諱孔子將他丟在了會稽不聞不問,對於那些學問也僅僅只是知道其中一二。

孔子以死,天下間得孔子真傳的除顏回外也僅有曾參而已。但在歷史上孔子最信賴、最器重,最敬重的學生只有顏回一人,也一直認爲顏回將是他的傳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算是亦師亦友。

孔子不止一次對顏回的“不遷怒,不二過”而感到敬佩。

不遷怒就是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遷怒與別人;而不二過就是這次做錯的事下次絕對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說說很容易,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

可是顏回卻能夠做到,對於這點,孔子自己也是自愧不如。

只是顏回英年早逝,除了留下與孔子一同修葺的《易經》外,並沒有留下其他著作。也許是蝴蝶效應,現在的顏回在孔子死後居然依舊健在,而且在爲宣揚孔子的學問,爲造福後人而努力着。

顏回將書札放到了一旁,跟姬凌雲講起了他們路上的見聞。

孔子的弟子千奇百怪有出生高貴,家財萬貫的端木子貢,有好勇力,性伉直的仲子路,也有好打瞌睡,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污”的宰子我,還有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恥辱的公冶長;更有被父親差點一棍打死。醒來後反而認爲父親打他損了力氣的癡孝子曾參,千奇百怪的人物因有盡有。

姬凌雲聽了捧腹大笑:“這曾參太有趣了,因爲一點小事而被打得暈死過去,反而如此維護他地父親,這究竟是傻,還是孝。”

姬凌雲如此大笑,全是因爲聽了一則關於曾參的小故事。

有一次,曾參去田裡除草,不小心弄斷了一根瓜秧。他父親曾點發起火來,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曾參打得昏死過去。所幸曾參命大。又活了過來。甦醒後,馬上強做出一付活蹦亂跳的樣子,以示無礙,並哭喪着臉向曾點請罪,說是因爲打他而讓老人家費了力,自己真是該死。然後又蹦跳進屋,搬出琴來大彈,以免父親還想着這事內疚。

顏回也微微笑道:“當時先師也曾大罵曾參不懂得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道理。萬一真被打死了,豈不是陷父親於不義不慈之地,讓父親背個惡名嗎?”

姬凌雲問道:“孔子收徒就沒有講究嗎?”

顏回斷然道:“沒有,一直以來。我大周都有着學在貴胄一說,只有貴族子弟纔有權學習知識。顏回出身卑賤,無權無勢,生下來就是爲奴的命運,想學一點也不行。後來是先師給了屬下的希望。當年其一句有教無類打破了這個約束。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在先師這裡入學受教。他的弟子有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家,這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

姬凌雲沉默的點了點頭,孔子有教無類地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跨時代地意義,只憑這一點,足以受到後世人的景仰,萬世師表這四個字。當之無愧。

顏回眼中露出了無限推崇之色說道:“先師不僅僅只是如此而已。他對待他們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告訴我們要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等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因爲如此,先師的乎所有幾弟子都對他如同父親一樣。”

聽了這麼多,姬凌雲感慨的稱讚道:“孔子無愧被世人稱爲天之木鐸,寡人好是敬重。”

顏回道:“先師也不只是一次稱讚大王的行爲作風類。”

“是嗎?”若是以往,姬凌只會笑上一笑,但此刻卻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顏回點頭道:“屬下不敢撒謊。對於大王在吳地建設私塾,免費教育百姓子女學習知識,先師是推崇有佳,認爲這是改善民生,推動大周發展的一項輝煌地舉措。多次有意親自求見,但年事以高,身體不便,另外還有許多典籍需要整理,離不開身,因此才讓言偃師兄代他前來。”

姬凌雲有些慚愧的搖了搖頭,這種義務教育在後世以成慣例,自己不過是生搬硬套,哪裡比得上孔子這開創先河的壯舉。

此後,姬凌雲時常來找顏回聊天。顏回平常雖沉默寡言,不善講話,但一旦說開,滿肚子的學問就會一股腦的鑽了出來,讓姬凌雲受益非潛,也讓他對儒學有了一個深刻的瞭解。

這日,姬凌雲問了一個比較難堪的問題,“顏大夫,你認爲你們能夠成功嗎?據寡人所知,你們在其他各國碰了不少釘子,寡人也說上實話,在這個亂世中,你們的那套用在教育上絕對地一流,但用在治國方面就顯得有些軟弱,不夠剛強。”

顏回並沒有覺得不悅,反而高興道:“大王能夠一看出本質,足可當先師的知己。先師並不奢望他的治國理念能夠得到各國的運用,但卻依舊朝着這個方向而努力。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先師一直堅信,仁學一定可以隨着時間的變化而不斷地發展,爲後世所用。”

姬凌雲聞言默然,孔子的想法是正確的。歷史證明隨着時間的變化,孟子將仁學發展爲仁政,成爲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學問。但因在兩漢時期,爲了鞏固政權,儒學地仁政成爲了帝王治下犧牲品,到了宋朝儒學地仁政更是因爲妖精朱熹的出現變質成了禁錮思想地學說。

姬凌雲握緊了拳頭,想道:“孔聖人,您老放心。我姬凌雲可以向您保證,在寡人創造的世界裡,儒學會依照您老想象中的一樣與其他學說,逐漸發展,完善,絕不會成爲皇權中犧牲品。”

第4章 齊樂融融第38章 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第35章 最後的王牌第55章 破陣第10章 柏舉之戰第11章 小將求戰第3章 四道指令第27章 豪氣雲天第22章 攻破方城第10章 戰馬靠的是訓練第55章 破陣第15章 兵學境界——置身事外第18章 密道監視第10章 小丫頭,你思春哦!第6章 伯樂之後第21章 劍術有成第24章 夫差之難(上)第28章 和氏之璧第12章 步入危機第25章 喪心病狂第19章 來至於晉國的挑釁第33章 美人兒將軍第29章 欺負“弱女子”第40章 校場立威第34章 殘酷的佈局第1章 回到姑蘇第9章 暗夜殺機 勇挫五敵第8章 接着忽悠第21章 局中局第38章 恐嚇利誘第1章 魚腸短匕第16章 相互對峙第11章 造勢之策第4章 無路可退第27章 離別第15章 伍子胥的期望第42章 洞察先機第20章 爭鬥第3章 無間第12章 商議對策第13章 意在方城第4章 至尊劍道第13章 佈局第46章 戰前的平靜第44章 輝煌的戰果第7章 柔情似水的鄭旦第25章 兵聖出山第39章 意料中的刺殺第36章 甕城血戰第19章 吳雖三戶,亡越必吳第23章 神秘的戰術第6章 越女阿青第37章 楚滅第41章 布控全局第12章 時機成熟第36章 自斷一臂第31章 兵臨城下第10章 戰馬靠的是訓練第35章 交易第22章 言偃入吳傳學第11章 戰象(續)第37章 求才若渴第40章 “拖”字決,成英雄之妙法第3章 四道指令第4章 落魄的猗頓第3章 無間第41章 戰機咋現第37章 斬殺賊首第37章 痛打落水狗第38章 恐嚇利誘第22章 攻破方城第30章 項鷹第8章 接着忽悠第20章 天下將因你而顫抖第5章 先聲奪人第38章 立賭約,克山寨第33章 六千VS十萬第15章 設伏第36章 甕城血戰第22章 雲夢山第8章 西進,南下第25章 我有一計,可破南鄭第6章 身份敗露第17章 任清璇妥協第44章 談判第4章 我要你用嘴餵我喝第30章 生擒葉公第15章 可愛的周天子第40章 殺手鐗第12章 尊王攘夷第3章 平民聖人第23章 效仿先人第1章 魚腸短匕第16章 寶兒捉姦第7章 柔情似水的鄭旦第24章 晉國的命運第28章 一個空殼第8章 再見伍子胥第30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2章 智取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