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

bookmark

孔子是個很聰明的人。

從他的各種言行舉止上來看,他都不是那副畫上那個慈祥和藹的老人家,和顏悅色的對你闡述人生的道理。

種種記載中都能表現出孔子十分睿智的一面,他十分聰明,洞悉人性,對很多事情的觀察都非常徹底,一眼看穿本質。

比如魯國發布從別國救回本國流落在外爲奴的人就可以去官府領取花費出去的錢財的政令,孔子的弟子救回一個魯國人之後卻不去領取錢財,洋洋得意的到孔子面前炫耀。

結果孔子大怒。

你以爲人人都和你一樣有錢而且喜歡沽名釣譽?他們都很在意自己的利益的!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願意做?

你不拿錢,人家都誇讚你,以後有人拿錢別人都會指責他,慢慢的,還有人願意救回流落在外的本國人嗎?

孔子的睿智和洞悉人性可見一斑。

話又說回來,孔子要是不聰明不睿智,能在那個大爭之世創立儒家嗎?

對鬼神迷信,他搞不好就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看到民衆在天災人禍面前只知道祈禱卻不知道找尋可靠的辦法,只知道被動的祈求卻不知道主動尋求解決的辦法,所以才深有感嘆。

只是限於那個時代,孔子雖然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要以自己的主觀信念爲主,不讓鬼神支配,卻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天人感應學說從先秦時代就開始產生,孔子也相對認同。

然後董仲舒出於政治目的將之發揚光大了。

這些雜七雜八的思想和鬼神的崇拜也是蕭如薰即將推行的很多政策的最大障礙物,華夏若要走向新生,就必須要破除鬼神的迷信與崇拜。

百姓們必須要知道一切都是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和牛鬼蛇神沒有半毛錢關係,一直以來他們在抗爭的是氣候變遷引發的氣象災害,是自然,而非人爲作惡引發的天罰,牛鬼蛇神根本不存在。

這些思想遺毒深遠,必須予以破除,讓百姓知道自己的雙手雙腿比任何牛鬼蛇神都可靠。

因爲消滅不了蝗蟲,所以居然建寺廟祭祀『蝗神』,試圖感動蝗神,不要讓它來吃莊稼。

可笑,可悲。

解決不了什麼就把對方封神祭祀,從來不身體力行尋找解決方案,一味的求神拜佛,這就是惡果。

也是破除這等迷信的重要性之所在。

蝗蟲是歷朝歷代都非常頭疼的問題,怎麼治理也治理不好,所以才逼着老百姓建廟祭祀求上天保佑。

但是歷朝歷代也不是束手就擒,也不是不找其他的辦法來對付蝗蟲,只知道祭祀。

漢代開始就官府出錢收購蝗蟲讓民衆組織撲打的情況,到了唐朝唐太宗親自帶頭吃蝗蟲,帶動了民間吃蝗蟲的習俗,人們發掘出了蝗蟲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竭盡全力的對抗蝗蟲,但是依然無法解決。

別說古代了,到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也依然沒有什麼好辦法根除蝗蟲,因爲他們的繁殖能力太強了。

不過雖然無法根除蝗蟲,但是通過種種手段治理蝗蟲,從而減少蝗災發生的頻率和次數這種事情還是能辦到的。

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總結出一份可靠的治蝗攻略,沒有人將這些方法教會百姓,一旦蝗災發生,百姓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蝗蟲肆虐。

有人天真的以爲吃蝗蟲可以根除蝗蟲災害還能讓災民吃飽,從而解決蝗蟲的問題,這麼簡單的事情要是可以成立的話唐太宗以後就不該有蝗災了。

蝗蟲啃食莊稼和各種作物的速度太快了,一地僅僅停留一兩天就能吃掉所有的可以吃的植物,然後立刻騰空而起轉戰下一個地區,一兩天的時間夠人們捕殺多少蝗蟲呢?

糧食被吃光之後捕殺的蝗蟲夠那麼多農民吃幾天?能吃到下一茬作物長成嗎?

蝗蟲高蛋白不假,營養豐富也不假,但是熱量低,消化快,根本不夠災民們吃幾天的,就沒有了,接下來災民們面對滿地狼藉又能怎麼辦呢?

所以若要對付蝗災,花錢購買蝗蟲和發動民衆吃蝗蟲都屬於馬後炮的行爲,實際上並不屬於防治,只是挽救而已,而且挽救的還十分有限,若要治蝗,需要從根源入手。

古人也不是傻子,雖然受到天人感應思想的鉗制,但是也並非全部都是坐以待斃,唐宋印刷技術發展以來,留存於紙面上的治蝗技巧非常之多,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治蝗方略古籍上都有記載。

但是一來國家動員力不夠,官員執行力不夠,百姓理解不深,難以形成足夠的治蝗力量,難以對蝗蟲生長區進行徹底的掃蕩以防止蝗蟲災害。

所以每當蝗蟲長出翅膀開始肆虐的時候,人們只能坐以待斃,看着那鋪天蓋地的蝗蟲吃光自己的莊稼,除了拜佛和流淚,什麼也做不到,然後一批一批的餓死。

蕭如薰在派人做氣候變動考察的同時,也派了相當一批幹練的年輕官員從庫房裡調出歷年來治蝗的書籍,從中找到治理蝗蟲的方法,並且蒐集蝗蟲發生的規律和主要發生地,以及主要肆虐地點。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治蝗小組總結出了蝗災易發生的地點、時間和規律。

他們總結出,蝗災往往大規模爆發於大旱之後,爆發點多在黃河中下游區域,遠多於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爆發數,爆發時間一般在五月至八月最猖獗,也就是夏秋之間。

夏蝗以農曆五月中至六月上旬最盛,秋蝗以農曆八月上中旬爲最盛,農曆六七月是夏秋蝗災併發的時期,它們很精明,在作物長勢最茂盛和快要豐收的時候誕生,將百姓一年的心血和口糧吃得乾乾淨淨,揚長而去。

蝗蟲吃的不是農作物,吃的是人。

治蝗小組進一步總結出,蝗災的分佈以黃河下游爲最多,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

古籍上記載旱極而蝗,治蝗小組因而認爲蝗蟲需要在比較乾旱的環境下生長成災,雨量充沛氣候溼潤的地方反而不適合蝗蟲的生長,所以黃河流域每次乾旱之後屢遭蝗災。

古籍上還記載蝗蟲在土壤裡由幼蟲生長爲蝻,又從蝻變爲蝗,所以治蝗小組認爲蝗蟲應當是把蟲卵產在土壤裡生長,喜歡乾旱,冬春不長夏秋長,所以性喜溫暖。

換言之,一旦某一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旱災,那麼第二年很有可能會出現蝗災,蝗蟲會在那裡生長,長成之後率先吃掉那裡的莊稼,然後轉戰各地。

六百二十五 細作?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一千一百五十六 齊大勇的忠誠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一千三百七十五 對不起(八千大章)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個天險了得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四百一十二 朝廷的官船四十 哱承寵遊說周國柱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一百九十二 “平叛”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三十六 八成把握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六 備敵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一百九十二 “平叛”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五百九十四 好黑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二百六十七 送王閣老入宮休息!七百八十九 運氣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六百六十三 戰前日常(上)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三百三十三 熱火朝天的大晨練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七百八十五 新帝登基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一千三百三十一 明哲保身的『哲』一百四十二 淪爲鬼域的漢城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八百三十 爲難的李化龍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五百三十二 另有圖謀八十七 戰爭財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撫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四百六十四 菲律賓改姓九十九 平壤終焉三百五十六 夜襲(一)一百一十七 強襲開城(下)三百八十三 身份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七百一十六 他們的膽都被打破了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結束八百五十一 葉公,李化龍完了一百六十三 陳璘抵達八百五十九 自信滿滿的將軍們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四百九十九 後悔的李成樑(上)一百九十七 議和的開端(下)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四十三 地道挖成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四百八十八 可怕的猜測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九百八十九 大有可期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六百五十六 赫力圖的動搖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五百四十一 爲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六百三十八 三絕一千二百一十七 秦軍迅猛推進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勸說信一千零六 法蘭西的意外之喜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四百八十七 密謀八百八十三 再無聲息的徐有慶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