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

bookmark

徐光啓這樣說,韓宣便點了點頭。

“難怪要先在關中進行土改了。”

“力保關中不失,給北伐打基礎,關中地區的經驗也可以廣泛推廣到其他地方,而且我聽說陛下已經着手在天津,在江南多地設置了治蝗署,打算等我們這裡出了成效,就對全國推廣養鴨治蝗的方略。”

徐光啓緩緩說道:“但是陛下也說了,養鴨治蝗是亡羊補牢,若要根除蝗災,必須要興修水利,不給蝗蟲產卵可乘之機,若是不興修水利,則蝗災一而再再而三,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

“陛下真是仁厚愛民啊……”

韓宣感嘆了一句。

關中地區的養鴨治蝗政策得到官府從上到下的大力支持,從韓宣開始,直接向下一級問責,哪裡出事就問罪最高行政長官,不問他人,逼迫最高行政長官身體力行爲養鴨治蝗政策的推行而努力。

這個問責機制建立的很好,從巡撫一級設立到了農會會長一級,一級管一級,就這樣問責,出了事情誰也逃不掉,大家都有連帶責任,誰也別想推脫,只有埋頭做事情纔是唯一的辦法。

自三原縣開始,養鴨治蝗的方法逐漸向多地推行,蕭如薰那邊竭力送去足夠的鴨子以供當地政府使用,力保關中不失,將剛剛穩定下來的關中地區打造的更加穩定。

而其他地方並非就沒有蝗蟲預警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灘塗地都是蝗蟲高發區,徐光啓就是沿着這條路線一路到西安去的,給蕭如薰做了完整的報告。

今年入春以來雨水不多,至少沒有去年那麼多,所以去年蝗災只是小部分地區發生,烈度很小,當地基層政府組織人員撲打出錢收購之後,調動其他地方豐收的土豆和番薯,就度過了危機。

而今年北方降水不多,南方也沒有去年多,所以蕭如薰派出去各地巡查的官員回來都說今年江南江北可能都會出現一定規模的蝗災,政府需要做好應對蝗災的準備。

蕭如薰就着手準備了,就算是在宣揚國威期間,也沒有放下各地物資調運的工作,不過時間太緊張,準備不充分。

蕭如薰謹慎思考之後,決定力保關中不失,然後對其他地方只能採取一定規模的控制手段,而無法像關中這樣全面發動了,好在去年和今年沒有大旱,蝗蟲就算起來,也起不大。

人不夠用,無論怎麼擴編中央政府官員怎麼擴大政府規模都沒什麼用處,總是感覺人不夠用,這邊剛剛新來一批那邊就給調走了,治理蝗蟲還是個全國性的問題,一年兩年根本見不了成效。

蕭如薰只能選擇全力保護重要地區在徐徐圖之的辦法,而且人手如此緊張的原因還不僅僅只是爲了對付蝗蟲這一條,江南的血吸蟲病也成爲了蕭如薰的心頭大患。

隆武二年四月,蕭如薰正在籌劃着將南直隸一分爲三,分爲安徽、江蘇和直轄上海州的時候,來自太平府的一份述職報告頓時讓他眉頭緊皺。

這是太平府當塗縣前任縣令突發急病腹脹便血不得不告假回家療養之後新上任的縣令提交的述職報告。

他說他上任以後調查了上任縣令的病歷記載,根據隨行人員和大夫的證詞,他發現上任縣令是去了下面鄉里某個小村莊調研之後回來生的病,隨行人員之中有三人也生病了,其中一人已經死去。

新任縣令覺得事情蹊蹺,決定去巡視,等抵達了那個小村莊後,發現了其村莊內正好在辦喪禮,還是火葬,他觀看了喪禮,發現還未燒掉的屍體骨瘦如柴,但是肚子卻特別大。

他覺得奇怪,便巡視全村,發現村子裡有七八戶人家全家四五口人的肚子都特別大,身體的其他部位卻都瘦的和柴火棍一樣,他記起大夫說前任縣令的那位隨從死亡之前也是腹部腫大,便詢問了村裡人關於這樣的疑惑。

當地人解釋說,這是一種叫做大肚子病的病症,他們說,這個病從他們記事的時候就有了,大夫來了一波又一波,但有些人能治好,有些人則治不好,治不好的有些一個月就死了,有些好些年才死。

縣令覺得很奇怪,又詢問村中的老人,發現村中的老人也說在他們的孩童時代,大肚子病就如影隨形。

而其中一位老人回憶,他小的時候,他的爺爺也是這樣說的,反正子子孫孫代代相傳至今,大肚子病就和詛咒一樣從未遠離這個小山村。

得了大肚子病的人,會咳血,會便血,身體會非常消瘦,死的非常淒涼,有些人不一樣,有些人咳嗽發熱之後還能轉好,就跟沒事人一樣,有些人很快就肚子大起來死掉了。

而那些後來轉好的人雖然日後也偶有發作,但是還有活到五十多歲才死掉的。

他巡視了這個村莊,詢問了村裡人,發現村裡有一多半人都有過發熱咳血的現象,有些喝了大夫開的去腫驅邪藥物之後慢慢轉好,有些就死了,只有少數人說自己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

這村裡祖先還傳下一個規矩,說得了大肚子病死掉的人,要火葬,不可直接入土。

縣令更覺得奇怪,便詢問當地的大夫,當地的大夫也說這個病他知道,但是很難治好,有些看上去治好了,但是之後又會發作,縣令又去調閱當地卷宗和地方誌,發現前朝就有記載這種大肚子病的記錄。

那之後一個多月,跟隨這名縣令去那個村莊一起調研的一名吏員突發高熱,胸悶頭疼,不得已請了假,縣令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對勁,馬上找來大夫給這名吏員會診,大夫一眼就判定這是大肚子病,趕快給用藥。

大夫用阿魏積塊丸給吏員服下,吏員服下後高熱漸退,腹腫漸漸消退,大夫又在他的糞便中發現了一些長條狀的蟲子,解釋說這是蟲病。

接着大夫還說這樣的人屢見不鮮,這名吏員算是幸運的,能治好,很多人要麼找不到靠譜的醫生治療,要麼沒有錢治病,只能等死。

還有幾個大夫說自己在鄰近的幾個州縣也看到過這樣的病人,爲數還不少,但是他們感覺歷年來這種病也沒有氾濫成災過,每年因爲大肚子病死掉的人也不多,總比餓死的人要少得多,便沒什麼人在乎。

縣令卻感覺到茲事體大思來想去,便提筆寫了述職報告,送到太平府,然後由太平府一起送往京師。

之後,這個事情被葉向高注意到,葉向高覺得官員莫名病死不算小事,擔心是某種瘟疫爆發的前期,便重點把這個報告送到了蕭如薰面前。

在蕭如薰生活的那個時代,血吸蟲病已經被消滅了,他是通過閱讀歷史書籍才知道這種曾經在華夏土地上肆虐了兩千多年的可怕寄生蟲病的。

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九百零四 早做準備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三百四十八 關鍵的棋子一百一十四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二百九十三 夫妻重聚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一千一百 各打五十大板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四百八十八 可怕的猜測一千零一十二 一個人在戰鬥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一百六十一 倭寇的求和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八百六十三 馬千乘做出了決定五百四十 糧食的疑雲(下)二十六 晴天霹靂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三 蕙質蘭心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九百零九 皇帝結婚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八百四十七 投名狀一千二百五十三 怠政?四百四十六 趙志皋到底是看不穿九十四 平壤攻略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二百零一 袁黃是個合格的贊畫一千一百九十五 另類的堅壁清野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九百四十二 不過是交易罷了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八百一十二 國家安泰,繁榮昌盛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一百三十一 黑田長政的最後一搏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五百零九 陰狠的套路八十 君王帳中猶歌舞三百八十五 還政四百零九 條件(下)五百一十一 劉西投敵五十 葉夢熊的忠告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九百六十八 沒有爲何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四百九十九 後悔的李成樑(上)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六百九十四 不速之客(下)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一百五十八 過年(四更)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六百七十三 討伐洞武遺民(上)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四百二十五 蕭如薰的套路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陰影一千三百四十七 大秦已經做好準備了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四十二 兔死狐悲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一千二百九十七 大秦拒絕和西班牙人來往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一百一十四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