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九 北伐的準備(上)

bookmark

對於宗教,蕭如薰的態度非常明確。

他是絕對不可能允許中國出現類似於基督教天主教那種可以和國家政權相抗衡的宗教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休想利用宗教和皇權抗衡。

從古至今,這種態度貫穿始終,歷代皇朝都相當重視這種事情,所以中國的本土宗教始終沒能上升到和國家機器抗衡的程度,保證了中國不受宗教的鉗制可以自由發展。

而在蕭如薰看來,宗教組織就是在和國家爭奪稅收和納稅人口,以一個編造出來的根本不存在的神爲藉口,獲取信徒的供養,有些宗教要得多,有些宗教要得少,但是都是用來滿足一大幫上層宗教人員的私慾。

他們所宣揚的神是那麼的完美,那麼的全能,可是遇到受苦受難的信徒的時候,爲什麼不出手幫忙呢?

按照他們所編造出來的故事,惡魔反而更可靠一點,惡魔遵守了契約,幫你辦事,就是要一點祭品而已,祭品可能多一點,但是惡魔真的辦事啊,可神是拿了供養也不辦事,就知道說一句『神明保佑你』,然後全程失蹤,真是搞笑。

保佑你一臉!

還有些宗教直接宣揚轉世輪迴,宣揚今生受苦來生享福,真是讓人無fuck說。

對於這種和國家爭奪稅收與納稅人口的組織,蕭如薰沒什麼別的話好說,一鍋端有點不太方便,那就自然消滅,各種手段齊出,潛移默化之中將他們徹底消滅。

對於一直都在嘗試想要在中國傳教的那些傳教士,蕭如薰的方法更多了。

不說已經被教材編寫工作忙的根本無暇分身的利瑪竇,其他人要麼就是因爲有一技之長或者懂很多知識而被安排到相關部門,要麼就是被拒絕入境。

被允許入境的傳教士根本就是在工作,在和一羣官員一起工作,壓根兒也沒有接觸平民百姓傳教的機會,搞得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來給中國皇帝工作的還是來傳教的。

這些都不重要,蕭如薰不需要他們的神學知識,蕭如薰需要的是他們的其他技術本領和數學地理天文方面的知識。

這些傳教士都是接受過完整教育的,把他們所掌握的一些天文地理還有數學知識瞭解一下,蕭如薰基本上就知道了西方現在的理論到了什麼程度了。

傳教是想都別想,乖乖成爲大秦發展的養料,那麼你們還能在大秦生活一段時間,雖然時間到了一樣要滾蛋,但是至少在大秦生活過,之後回到老家,也能吹噓一把。

反正羅馬教廷現在對於中國皇帝是相當的小心翼翼,不敢刺激他,不敢強硬的要求些什麼,只能說派一些傳教士和他接觸,希望以利瑪竇爲首的傳教士可以打動他。

羅馬教廷內部也因爲有不少人從事和中國的貿易往來而賺了很多錢,你說要是把和中國的關係搞僵了,步上西班牙人的後塵,爲中國皇帝所厭惡,羅馬教廷還真的不願意,雖然西班牙是他們最大的擁躉。

中國皇帝的權力太大了,基本上是一手遮天,要是不能得到他的允許,後果也真是想都不敢想。

根據利瑪竇的來信說,中國沒有強大的宗教,沒有可以和皇帝抗衡的人,皇帝就是天,就是最大的那個人,全體中國人都認爲他們有皇帝就夠了,其他的宗教都是在添麻煩,他們很反感。

這讓羅馬教廷覺得相當的吃驚。

居然還有這樣的國家。

也讓他們更加垂涎了。

那麼多人口居然沒有一個信仰的大宗教,那麼如果可以成爲他們的國教,羅馬教廷簡直可以無視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了。

可是該怎麼打開局面,眼下,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蕭如薰永遠也不會讓他們看到所謂的希望。

蕭如薰最大的工作,就是做好明年北伐的相關工作,並且御駕親征,親自指揮這場戰爭,奠定自己無上的武功。

對於蕭如薰決定要御駕親征率兵北伐的事情,不少大臣都提出了異議,覺得皇帝不應該親自率兵北伐,北方草原非常兇險,大秦需要蕭如薰這位皇帝,皇帝就不要御駕親征了。

蕭如薰直接搖頭。

他說他做皇帝之前總是親自率軍征伐,早些時候還曾親自上陣浴血殺敵,他要是害怕這些,就不配做大秦的皇帝了,御駕親征是必然的事情,不會改變,所以一方面作軍事準備,一方面也在做政治準備。

隆武五年年初,蕭如薰把徐光啓調回了京師,讓他以治理關中、山西、山東、天津等地的蝗災的功勞成功入閣,成爲大秦內閣的第四名閣臣。

這幾年之間,徐光啓轉戰大秦北方各地,在各個蝗災氾濫區大力推廣養鴨治蝗和興修水利的策略,爲各個地方剪除蝗災的痛苦,至今爲止已經建成了相當有效的一條環環相扣的治蝗策略。

即農戶飼養鴨子治理蝗蟲,鴨子養成之後軍隊會購買這些鴨子給士兵補充肉食,同時當地官府也會酌情采購,如果還有剩餘,那就發動大家一起將鴨子販賣到全國各地去。

政府給提供路線。

不過基本上這些鴨子肉質鮮美,長成的鴨子都很受當地軍隊的歡迎,基本上都能被軍隊消化掉,尤其是關中的鴨子,還不夠關中兵團和西北兵團的士兵吃的,還要從山西採購。

如此產生的一些利益就讓民衆富裕起來了,政府也得以穩定民衆的生活,局勢逐漸穩定,賦稅也更加順利的收繳上來。

地方上出現了政通人和的情況,而政府有錢了,就會興修水利,解決了水利問題,則蝗災漸漸變得稀少起來。

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逐漸將蝗災扼殺在了萌芽狀態之中。

隆武五年一整年,北方大地沒有爆發足夠進行預警的蝗災,有些人口稀少的地區還是出現了小規模的蝗災,但是不成氣候。

憑藉這樣成功的經驗和功勞,徐光啓被蕭如薰提拔爲內閣閣臣,順利入閣,他在地方上的治蝗工作被陳龍正接過,他成爲了統籌管理者,陳龍正則接棒,繼續在地方上跑來跑去,還去了江南蝗災區考察。

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對北邊那個所謂的朝廷充滿了蔑視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七百一十八 輝煌的勝利四百零六 尊敬的蕭將軍,您好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一千零九十六 西南用兵在即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千三百零八 趙士禎的擔憂三百三十五 戰象六百二十六 奇妙的會面六十七 最後一關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十八 激戰平虜城(下)一百一十七 強襲開城(下)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六百 悲哀的抉擇四百零二 羅馬教廷的目的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四百八十七 密謀一千二百一十二 駱尚志率軍進擊八百二十二 陽謀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職位一千二百一十 事出反常必有妖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一百四十三 釜山的倭城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二百零六 大明日本互助友好條約八百四十一 權奸誤我!一百零四 吃掉加藤清正(上)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一千一百九十七 失敗的談判(上)四百五十六 戰鬥開始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百三十七 血戰碧蹄館(六)七百四十三 這就是真相?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三十四 準!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八百一十六 巾幗女將與白桿兵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三百二十五 羣體滅螺九百六十八 沒有爲何五百一十二 該來的還是來了二百一十 豐臣秀吉的最後時刻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九十六 踏血而行五百三十五 僅僅只是活下來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九百三十三 這座城池似乎已經不太適合作爲京師了八百九十二 夜宴(下)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一千一百九十四 海洋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一千二百一十三 喊殺聲驟起五百四十 糧食的疑雲(下)八百二十七 退而求其次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四百四十九 山頭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九百二十三 黃袍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七百六十三 獻俘儀式九百九十一 多俊俏的少年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