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武官的困境

bookmark

魏學曾眯起了眼睛,緩緩開口道:“若僅僅是八虎,那倒好了,八虎沒了皇帝就是八貓,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易如反掌,但前朝舊事不遠,今上若真要倒行逆施,必將引起羣臣強烈反彈,今上深諳權術,恐不會爲之,那麼,又該如何?”

中年文人目瞪口呆,好一會兒纔不確定的指了指魏學曾手裡的信:“難道是?”

“國朝開國之初,太祖定製武尊文卑,只是承平日久,加之土木堡劇變,遂有今日,倘若今上真要扶持誰來爭權……又逢戰事延綿,國朝,急需大將,若無人可用便罷了,若有人……”

魏學曾的話沒有說完,但是該說的,都說了。

於是魏學曾坐下,提筆寫下軍令。

“本督欲調副將麻貴、都司蕭如蕙率軍三千火速馳援平虜城,力保平虜城不失,從側翼威脅哱拜叛軍。”

中年文士心領神會:“制臺英明。”

魏學曾笑了笑,而後開口道:“本督還要寫奏摺,上奏陛下,河西盡墨,唯平虜城堅守不降。”

中年文士無奈地搖搖頭,再拜:“制臺還是英明。”

魏學曾捻鬚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不一時,自有傳令兵士把剛剛率軍抵達花馬池大營的麻貴還有蕭如蕙喚來主帥大營,二人入見主帥,單膝下跪抱拳行禮:“末將參見制臺!”

“嗯,起來吧,二位將軍,本督有要事交予你二人。”

麻貴和蕭如蕙互相看了看,而後麻貴抱拳問道:“敢問制臺有何吩咐?”

“哱拜逆賊罔顧天恩,起兵叛逆,罪大惡極,可是還有一些人,比之哱拜來說,更加可惡,手握堅城不予抵抗,反而屈膝從賊,毫無氣節可言,使我河西四十七堡盡墨,造成如今之困局!本督實在是恨極了這些無君無父之輩!本以爲河西都是這些人,不過沒想到,還有一人,逆境而起,堅守城池不降,爲我大軍牽制敵軍,居功至偉,本督要爲他請功。”

魏學曾把目光投向了蕭如蕙:“蕭都司,令弟蕭如薰堅守平虜城不降,如今正在與哱拜逆賊大戰,本督着實沒想到,河西還有如此忠良之將。”

蕭如蕙眨了眨眼睛,露出狂喜之色:“制臺的意思,是末將四弟還在平虜城堅守?”

魏學曾微笑着點了點頭:“方纔本督才接到了蕭將軍的求援信,所以喚來了你二人,要命你二人領兵三千馳援平虜城,定要保平虜城不失,之後若平虜城得保,爾等還有餘力,可將兩軍合編,嘗試出擊寧夏鎮城,從東面側擊寧夏鎮,襲擾叛軍側翼,當然,首要任務,是保平虜城不失!”

蕭如蕙大喜過望,立刻抱拳:“末將遵命!!”

麻貴面色平靜,抱拳行禮:“末將遵命!”

一出大營,蕭如蕙就按耐不住自己的驚喜,狠狠的握了握拳頭,麻貴在一旁看的有些許的羨慕。

大同麻氏不是漢族,但也是早些時候追隨明廷爲明廷出力的將門世族之一,在九邊將門衰落的大趨勢下,只有兩家將門逆流而上,一家是遼東李氏,另一家,就是大同麻氏,時人稱之爲東李西麻,而有些意思的是,這兩家都不是漢人出身,麻氏祖上是明籍回族,李氏則祖上是明籍朝鮮族。

大同麻氏歷代均出猛將,從麻貴的祖輩開始世代鎮守大明邊陲,麻貴在萬曆十年就以積功至副總兵,而後一度升任寧夏總兵官,官至二品,只是後來一不小心得罪了朝廷特派巡視九邊的閱視少卿曾乾亨,所以遭到彈劾,被降職,閒置到年前,才被緊急啓用。

麻貴又不貪污受賄,也不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之所被彈劾,還是因爲被曾乾亨那相當瞧不起武人的態度給激怒了,辯解抗爭了幾句,得罪了曾乾亨,曾乾亨回朝以後就參奏了麻貴一本,結果麻貴就被降職閒置了。

到如今,大明的武人不是不願意雄起和文人對着幹,實在是武人的命脈——升官途徑和給養補充都在文人的手裡捏着,兵部武選司和戶部都在文人的手裡攥着,他們讓你上你就上,他們讓你下你就下,有些時候連皇帝都干預不了,比如張居正在時,權傾六部,皇帝給訓斥的大氣不敢出一口,強悍如戚繼光李成樑都要在張居正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大明武將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不畏皇帝就怕文官的地步,說白了,皇帝面對文人集團的時候都沒底氣,稍微有點見識的武人家族都會對土木堡之事耿耿於懷,土木堡之變,把當初足以和文官集團分庭抗禮的靖難武勳貴族集團徹底摧毀了,這才使得文官在於謙的帶領下趁機侵奪武官職權,趁着國難之際打造出了歷史上最強的文官集團,逼得後來的皇帝不得不放縱宦官與之對抗。

早些時候太祖麾下武官可以抗衡文官,可是被太祖殺得七七八八了,成祖靖難之役打造出了新的武官勳貴集團,還是可以與文官抗衡,結果土木堡之變把武官勳貴集團一網打盡,景帝就是文官集團扶持上去的,而英宗復位沒有當初和文官合作而倖存的武官們支持也不能成,後來看着強悍的文官集團實在是心裡發怵,纔想方設法的除掉了于謙,但是奈何不了已經做大的文官集團。

後來的皇帝就更是無可奈何了,武宗更絕,爲了宣泄不滿放縱八虎,不僅噁心了文官,還噁心了天下,嘉靖天子收拾了宦官,用以文官治文官的高超權術把文官的氣焰打下去了幾十年,隆慶天子登基,沒了他爹的手段,又給文官放縱了起來,直接造就了張居正這巨獸,萬曆天子登基前十年就是生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之下,整個武將集團在張居正腳下瑟瑟發抖。

憋屈啊……本以爲張居正沒了大家的日子能好過一點,但是一個巡閱御史就能把二品武將大員治的死死的,指望皇帝?皇帝在朝堂上天天給文官懟的擡不起頭,大家難兄難弟,真要說起來,誰顧得上誰?

在這樣的背景下,巴結文官大員得到更好的待遇就是想要過得好一點的武官的必經之路了,誰讓錢袋子和人事大權都在人家手裡,想硬氣也硬不起來,那乾脆軟了吧!沒本事的武將爲了待遇巴結文官,有些本事的武官爲了自己的抱負也要巴結文官,總而言之,武將要想過的好,朝中就要有靠山。

靠山是誰?

所以麻貴有點羨慕啊,蕭如薰守的好啊,守的好啊,一守就取悅了三邊總督魏學曾這大員,這位可是敢和張居正掰腕子的牛人,之後若是能支撐到援軍支援,一定會得到魏學曾的賞識,到時候往朝廷裡面推薦一下,妥妥的總兵官到手,輕輕鬆鬆走上人生巔峰。

不像他,立下那麼多功勞拼到總兵的位置,一個小小御史就給擼下來了——文官當然官官相護,你一丘八敢對文曲星不敬?

背靠大樹好乘涼啊……蕭如薰的名字麻貴是知道的,應該說整個九邊將門也沒幾個人不知道,一個武將把兵部尚書的女兒給娶了,這套路放到現代就可以算是鄉下窮小子娶了跨國集團董事長的千金。

“蕭蔘將是蕭將軍的四弟?好生了得啊!能在叛軍遍地之處守住孤城,真是不容易。”

麻貴主動開口向蕭如蕙搭話,蕭如蕙也有些本事,帶兵也算盡職盡責,蕭氏一門四子各有各的軍職,這在九邊將門還是不多見的。

蕭如蕙轉頭看向了麻貴,立刻點頭笑了笑:“麻將軍過譽了!那小子只是盡了自己的職責而已,身爲守備,就要鎮守地方,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不過這小子平日裡最喜歡詩書,還喜歡寫詩,就是不怎麼去看兵略,還以爲這小子是想考科舉去,沒想到還是沒有忘掉自己的本分的。”

說着,蕭如蕙變了面色。

“只是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了,叛軍人多勢衆,他手下不過軍兵三千,困守孤城,也是困難,麻將軍,我們快些點兵馳援吧!”

麻貴點了點頭,這順水人情誰都會做:“好!立刻點兵,儘快出戰!”

ps:喜歡本書的讀者請點個收藏投個推薦喲~

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五百五十五 王世揚求活(上)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一千零五十九 毛文龍的決定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四百一十四 西班牙人的準備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九百七十七 遼東巡撫四百八十六 莫大的諷刺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一千零五十二 寄希望於毛文龍的褚英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三十六 八成把握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五百零七 平型關失守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一千三百六十六 隆武二十年(下)三百四十一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中)九百一十二 家書十 夜襲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四百八十七 密謀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八百一十七 兩軍對陣(上)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七百五十四 李如鬆做了一個決定二百二十六 換約之戰(下)四十九 封爵八百 絕不反悔!七百八十一 殺賊!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一千二百九十三 布延進獻傳國璽(下)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一千零四十三 我還能說什麼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八十四 談判專家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九百三十六 還請陛下重登大寶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四百六十六 阿門!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三十五 例外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災難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五百七十二 大勝!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六百零七 分潤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六百九十九 殺心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三十八 許朝欲降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五百六十六 幸運的朱敏淳一千二百三十三 成立自衛隊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四百 背鍋俠的勝利七百二十二 千里之堤的空洞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