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

bookmark

可能是沒有旁人在,宋應昌的話十分誅心,字字往蕭如薰的心窩子裡面戳。

“末將自然清楚,但是宋公,末將並非忠於皇帝一人,末將忠於整個大明,末將要維護的不僅僅是皇帝,而是整個大明,包括所有大明子民,都在末將的忠誠範圍之內,所以,縱使有那麼一天,末將也問心無愧。”

宋應昌冷着臉,嘴角勾起一絲笑意:“若是今日坐在這裡的是個地地道道的文臣,明日你就要被剝皮抽筋,誅滅三族!”

“然而宋公不是地地道道的文臣,乃至於宋公會受到的攻訐比末將還要多,所以,末將才會有此說,對嗎?宋公?”

蕭如薰的嘴角也勾起了一絲笑意。

“好你個蕭如薰啊!把老夫都給看透了,老夫還能說什麼呢?的確,如你所說,文帥的處境,比起你們武將而言更爲不堪,所以呢,你想怎麼做?投效老夫?呵呵呵,那還是免了吧,老夫自身難保,還談何給你做靠山?要找靠山就去找內閣輔臣,或者六部尚書,尤其是吏部和禮部尚書,一個天官一個儲相,不知道多少人想去巴結,你找老夫有什麼用?”

“至少您可以對朝政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末將做不到,而且,末將並不打斷之後久居京師,末將打算去西南。”

“西南?你的意思是?”

“末將不知道皇帝會給末將一個什麼樣的職位,但是至少,末將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會再去做寧夏總兵了,要麼調任遼東,要麼調任薊鎮,要麼留在京師,末將覺得,留在京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宋應昌眉頭一皺:“提督京師戎政?”

蕭如薰點了點頭:“末將的軍功,要麼封爵,要麼加官,加官的路途太少,倒是封爵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末將之前剛剛成爲平虜伯,若要再行加爵,不合規矩,所以末將覺得,朝廷很有可能給末將一個京營的職位,把末將留在京師,方便就近看管的同時,若是蒙古人再南下,也多一層保障,估計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你想去西南平亂?”

“嗯,末將這種武將若是留在京師,一定會成爲文官各大勢力的頭頭們爭權奪利的籌碼,即使末將不願意,也難免會捲入紛爭之中,到最後極有可能成爲犧牲品,最好的下場也就是奪職,提前告老還鄉,這對於末將而言,不太能接受。”

宋應昌思考了一番,覺得按照京城裡那些文官的德行,蕭如薰的但又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

“你所言,也有道理,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所以,你還要尋機外放?”

蕭如薰點點頭:“嗯,沒錯,只有在戰場上,末將這樣的武將才是最安全的,所以,末將需要到時候有人能爲末將搖旗吶喊,支持末將再次出兵平亂,只有那樣,纔是末將最好的出路,末將絕對不能留在京師。”

宋應昌尋思了一下,冷靜地問道:“聽你的意思,季馨,你是打算和老夫結個同盟,而不是要投效老夫?”

“末將雖然是個武將,但是門下走狗這種事情,還是做不來的。”

“好,既然如此,老夫能得到什麼好處?你能把老夫推上兵部尚書的位置不成?若是你能做到這一點,老夫才真的要對你改觀。”

宋應昌饒有興趣的看着蕭如薰。

“如果末將有那種能耐,大明的武將也不會處境如此艱難了,但是末將倒是希望宋公以退爲進,不要拘泥於兵部一部,而且,朝廷也不是不明白宋公的處境,按照陛下現在的心思,如果陛下打算把末將留在京師,必然也會順帶着把宋公留在京師,但是位置可能就不是兵部,可能是工部,乃至於刑部。”

“這怎麼說?”

“因爲兵部尚書石星並無犯錯,若以宋公取而代之,宋公怕是根本也做不穩這個位置,但是如果是分量比較輕的工部或者刑部,就沒那麼可怕了,所以,宋公應該發動自己的資源,在沒有回京的時候,在陛下的決斷還沒有做出的時候,請人運作一番,去往刑部或者工部就職,想辦法留在京師,不再帶兵。”

蕭如薰的話讓宋應昌頗有些重視。

“你是讓老夫主動調職到工部或者刑部韜光養晦?”

蕭如薰點了點頭。

“六部裡面,刑部最賤,工部最輕,這兩個部歷來都不是朝廷大員爭權奪利的重要陣地,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之下,這兩個部門反倒能發揮重要的作用,成爲當權之人必須要拿下的籌碼!”

宋應昌眼中精光四射:“你的意思是……”

“沒錯。”

宋應昌尋摸着,越想越覺得蕭如薰說的有點對,越想越覺得蕭如薰講的有道理,的確是這樣,確實是這樣,若是拘泥於兵部,不僅文將的烙印洗不掉,還會被那些混帳尋機趕出京師,若是另闢蹊徑找尋適合的位置,未嘗不是以退爲進的策略,未嘗不能東山再起。

此後,宋應昌與蕭如薰商談了些什麼東西,沒人知道,但是那之後的幾日,蕭如薰去往宋應昌大帳的次數越來越多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大軍預備開拔的日子也更近了,終於,時候到了,船隻準備就緒,大軍整備完畢,朝鮮王李昖也帶着一衆大臣從漢城來到釜山,禮送大明軍隊出境,表達對大明再造之恩的感謝。

雖然期間有過種種不愉快的經歷,雖然有種種大明官員欺凌朝鮮官員的事情,雖然有大明軍隊欺凌朝鮮軍隊的事情,可是,大明軍隊到底幫着朝鮮人把日本人全部幹掉了,保護了朝鮮,使得朝鮮得以復國,如果不是大明的出兵,朝鮮如今已經不復存在。

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反對。

所以李昖也是真心實意的在宋應昌和蕭如薰面前磕了幾個頭,表達真心的感謝之意,隨後就被宋應昌趕快扶起表示使不得,

朝鮮王以下諸臣紛紛跪地向大明經略提督以及各大主要將領跪下表示感謝,這一跪,大明文臣武將們可以坦然受之了。

這一跪,預示着牽動了東亞三國劇烈政治軍事動盪的的朝鮮之役的正式結束,而真正意義上的收尾,還要在大明的國都之內才能進行。

四百二十八 興師問罪(一)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六十七 最後一關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一百六十九 挑釁六百三十七 開槍!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八百二十九 柴國柱的心情很糟糕九百五十四 重新開始吧!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一千三百七十五 對不起(八千大章)四百一十 合作(上)八百九十二 夜宴(下)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四百五十七 菲律賓海戰(一)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一百八十三 豐臣秀次統籌全局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七百四十 拿下張維賢很難嗎?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勞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一百三十六 血戰碧蹄館(五)九百二十二 流言一百八十八 豐臣秀吉的死期即將到來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二 我會珍惜這一回八百六十六 封妻廕子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一千零一十 來我這兒吧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一千二百四十九 絕對的忠誠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三百二十九 大明的無敵艦隊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一百零六 天兵大勝!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八百三十五 殺人了!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三百四十二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下)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七百四十五 圈養起來的豬玀是無論如何也養不成雄獅的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四百五十二 船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一千一百三十四 後關失守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一千一百四十四 他不是神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三十二 炸城牆?!一百一十一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下)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六百九十六 耳目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三百二十八 利瑪竇傳教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八百四十六 由衷的笑容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四十 哱承寵遊說周國柱三百九十一 三年(上)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一千三百一十 趙士禎不想深究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請求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