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

聽了李太后的話,王錫爵愣了一下,隨後意識到李太后話裡的意思,忙開口道:“太后,若要永鎮一地,以國公爵位鎮守自然是最好的,但是蕭如薰如今年齡不到二十四,若是世襲爵位也就罷了,但是這軍功爵位封公爵,蕭如薰尚且還差一些火候,這要是真的封了,怕是難以服衆啊!”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若是想不出個合適的法子把蕭如薰留在那兒,難道還要把蕭如薰召回京城放在皇帝身邊?王閣老,當日之事你該還記得吧?難不成你想讓那件事情變成真的?”

王錫爵看着李太后不善的臉色,嚥了口唾沫。

“太后所言極是,蕭季馨不可回京,但是以他的年齡和軍功,的確還沒有到賜封公爵的時候,老臣以爲,不若設緬甸鎮,名義上隸屬雲南巡撫管轄,改封蕭如薰之侯爵,使之爲鎮南侯,世鎮緬甸,如何?”

王錫爵試探着詢問李太后,李太后思考一番,覺得也沒什麼需要更改的地方,不過想了想,還是叮囑道:“下旨的時候,注意措辭用句,注意給緬甸那塊兒一些免賦稅之類的政策照顧,此事終究是咱們朝廷做的不地道,蕭如薰對大明還是忠心耿耿的,也明白事理,咱們不能做的太過火,傷了功臣的心。”

“老臣明白,緬甸鎮名義上屬雲南巡撫管轄,但是此地一無漢民二無州縣,一窮二白,連官員都沒有,雲南巡撫管誰呢?只能說是名義上監督,實際上也就管管賦稅的事情,這塊地方還是交給蕭如薰自己去折騰,權限上比雲南沐氏還要大,也算是安撫功臣之心,老臣以爲,蕭季馨一定會明白朝廷的意思。”

李太后點了點頭,揮了揮手,讓身邊的侍女端了一個托盤交給王錫爵。

王錫爵接過托盤,往裡頭一看,看着一封蓋上了玉璽的空白聖旨。

“此事就交給你去看着辦,給蕭季馨的封賞和之後的安排流民進駐的事情你也聯繫一下蕭季馨,一起看着辦,等這件事情你辦完了,哀家就準你上表辭官,讓你風光回鄉,安度晚年。”

王錫爵渾身一震,伏於地面上大聲喊道:“臣王錫爵,叩謝太后天恩!”

李太后微微嘆口氣,擺了擺手。

“去吧,去吧!”

王錫爵再拜,而後緩緩退出宮殿。

望着王錫爵離去的背影,李太后眼裡的神采忽明忽暗。

“皇帝怎樣了?”

她詢問身邊的伺候太監。

“回稟太后,陛下依然緊鎖宮門,除自己身邊的親信內侍之外,誰也不讓進出,老奴去了三五次,每一次都給擋了回來,聽說連幾位皇妃都沒得到進出的允許,好些時日沒見過陛下了。”

李太后皺皺眉頭。

“還鬧上了!多大的人了!還是皇帝!哪有這樣使小性子的?荒唐!來人,把玉璽帶上,擺駕!隨哀家去探望皇帝!”

李太后一聲令下,擺駕皇帝寢宮。

朱翊鈞的確是受創不小,上一次的政變未遂事件幾乎把三十歲的皇帝打入萬丈深淵,但是皇帝終究是皇帝,朱翊鈞身體健康,也才三十歲,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時候,讓一個三十歲的皇帝進入老年帝王的狀態,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時候的皇帝可能情緒低落,可能韜光養晦,唯獨不可能萬念俱灰。

朱翊鈞正在韜光養晦,勤讀書,養精神氣,暗中找來嘉靖皇帝批閱大臣的一些奏章來看,尤其是當初大禮議事件中年僅十八歲的嘉靖皇帝是如何一步一步擊敗三朝元老楊廷和奪回政權的故事,朱翊鈞開始非常感興趣,非常關注。

交出玉璽之後,朱翊鈞好些時日沒有睡好覺,等到他終於醒悟過來意識到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的時候,也不知道該如何要回屬於自己的玉璽,他只能信任自己的母親絕對不會廢掉自己的皇帝位,期待着自己的母親把玉璽還給自己,歸政於自己,好讓自己展開下一個階段的行動。

不看不知道,越看越驚訝,這些日子裡,朱翊鈞不斷地翻閱着他的嘉靖爺爺和楊廷和等人鬥智鬥勇的奏章,從中間提取一些蛛絲馬跡,不斷地拼湊,終於大致上還原了當初那幾年間嘉靖爺爺是如何憑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之軀將一個三朝老狐狸扳倒的,期間的鬥智鬥勇陰謀陽謀之精彩,堪稱絕倫。

只能說現實永遠比演義精彩,羅貫中寫了一本三國演義,就讓世人以爲那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權謀巔峰期,實際上中國從來都在權謀的巔峰期,只是國家分裂看得更清楚,國家統一看得不清楚。

但是嘉靖爺爺用十幾歲的年紀扳倒六七十歲的老狐狸,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權謀的力量嗎?

與此同時,他也由衷的敬佩他的嘉靖爺爺,一個小宗入大宗的幸運兒,一個在朝中一點根基都沒有的外地藩王,一個祖墳冒青煙的小傢伙,被權傾朝野的楊廷和選中成爲大明朝的皇帝,而實際上,楊廷和只是想找一個沒有根基的年輕傀儡,好讓他繼續掌權,讓文臣的日子更好過一點。

可是他不知道,他挑選的是一箇中國曆史上能排入皇帝智商排行榜前三的高智商高情商皇帝朱厚璁。

朱厚璁是個高智商高情商皇帝的事實在現代越來越爲人們所知曉,可是在當時,可是被文人們所極力掩蓋的事實。

不掩蓋不行,一羣中華精英,被一個毛頭小子玩弄於鼓掌之中難道還不夠丟臉的嗎?

三朝老臣楊廷和被扳倒,一度權傾天下的文臣勢力被重挫,嘉靖皇帝成功的拔高了文臣當中的離心勢力、宦官勢力和錦衣衛勢力,不斷的制衡壓制純粹的文官勢力,使得自己成爲最超然的那個人,並且牢牢把握着帝國的最高權柄。

這個情況直到嚴嵩死掉以前都沒有改變。

朱厚璁的成功是整個大明朝甚至於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極爲罕見的,也是朱翊鈞所及其欽佩的,他覺得自己和當初的嘉靖爺爺何其相似,他要努力的學習嘉靖爺爺的手段,學習嘉靖爺爺的權謀,以期成爲第二個嘉靖爺爺。

正學習間,身邊太監前來彙報——皇太后來了。

六百一十七 試探(上)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五百零二 炸膛的火器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一千一百四十四 他不是神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一千零五十一 撤!八百九十五 僵局一千一百八十四 前田利家的威嚴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一千二百四十 李如鬆現在很得瑟二百九十一 坦白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九十三 金忠善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四百八十七 密謀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千二百零二 豐臣軍全線出擊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一千零四十五 幫褚英奪權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一千二百九十三 布延進獻傳國璽(下)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七百零九 你們不給,我來搶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一百七十六 崩潰的宗氏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十八 激戰平虜城(下)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八十 君王帳中猶歌舞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語一千零三十七 還有轉機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一千三百三十一 明哲保身的『哲』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開戰(上)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一千一百零四 孫時泰的覺悟(下)二十九 破城計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九百零八 狗急跳牆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四百五十七 菲律賓海戰(一)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七百八十一 殺賊!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蟲之患(下)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對北邊那個所謂的朝廷充滿了蔑視四十六 寧夏亂平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二百六十七 送王閣老入宮休息!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一千零四 遠方來客六百零七 分潤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請求二百五十一 三王並封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三百八十 愚蠢的孩子一千零六十七 只有一個柳成龍一千二百一十 事出反常必有妖六十八 李如鬆不服!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六百二十六 奇妙的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