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一 徐光啓心中充滿了愧疚

bookmark

“無需火繩的燧發銃?”

徐光啓看着手中的這把火銃,細細的撫摸着,上下打量着,看到那個打火設置的時候,相當的感興趣,撥動來撥動去,也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年輕男子伸過手把燧發銃接過來,用力轉動了轉輪,然後遞給了徐光啓。

“這是沒有火藥的,不用擔心會走火。”

徐光啓略有些小心翼翼的接過了這杆火銃,然後把槍口移開,手指一扣扳機,啪的一聲,燧石撞擊在火廉上打出一串火星,直接捶在火門上,如果此時火門裡有火藥,那麼必然可以引燃,從而激發火槍,實現射擊的目的。

“精妙絕倫!此物精妙絕倫,無需火繩,不需明火,那就不知道減輕了多少麻煩,徐某在家鄉駐軍那裡見過鳥銃,士卒每每抱怨火繩燃燒太快,或是身上揹着火繩使用不便,江南潮溼,塞北風大,都不便於使用鳥銃,若有此銃,則大大利於國家!”

徐光啓眼中閃爍着驚喜的光芒:“這銃,蕭侯可以製造出來嗎?”

年輕男子點了點頭:“平定洞武國的時候,洞武叛逆曾經僱傭一支佛朗機夷的火槍隊協助戰鬥,那些佛朗機夷被殺光了之後,從他們中的某一個人的手上得到了這種燧發銃,蕭侯深感重要,用自己的家財招募工匠進行仿製,終於仿製成功。”

“太好了!太好了!若有此銃,九邊和遼東駐軍的負擔將大大減輕!若此銃可以列裝大明軍隊,則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必將大大提升!蕭侯此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閣下請替蕭侯受在下一拜!”

徐光啓激動的站起來朝着年輕男子深深一拜,年輕男子連忙站起身子避開,然後扶起了徐光啓。

“徐先生先不要激動,還有一樣東西你還沒有看到。”

徐光啓擡起頭,疑惑地問道:“還有?”

年輕男子把燧發銃的槍口提起,送到徐光啓的眼前,示意他朝槍管裡面看,徐光啓疑惑地往裡面一瞧。

“咦?這銃管中,好像有什麼東西……這是……”

徐光啓伸出自己的指頭往槍管裡面塞,塞來塞去差點把自己的手指頭塞在裡面拿不出來了。

年輕男子笑了笑,開口道:“這叫做膛線,也是蕭侯從佛朗機夷手中燧發銃裡面得到的一樣制勝法寶,徐先生也知道,鳥銃和燧發銃的銃管是一樣的,不同的在於激發所用轉輪,而這膛線,則是堪比轉輪的重要物件。

尋常使用鳥銃時,需將火藥和鉛彈裝填入槍口,用通條壓實,而後點火引燃,成功擊射,而鉛彈定然沒有此銃口大,也不會比銃管的寬度更寬。

是以當火藥引燃之時,鉛彈從銃管中衝出,射擊方向與我們預計的要差很多,五十步以外基本上就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準頭極差。”

聽年輕男子這樣說,徐光啓也點了點頭。

“是極,一些老兵說過,新兵的話,三十步都不一定打得準,五十步就更不要想,射擊精度極低,往往打出去都不知道飛到了什麼地方。

雖然殺傷力比起弓弩來說要大一些,但射程太短,若是與蒙古女真騎兵正面對戰,火未及用,刃已加頸,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所以九邊士兵多不願意使用鳥銃。”

年輕男子開口道:“正是如此,蕭侯在朝鮮戰場上和深感鳥銃的弱點,於是在抵達緬甸之後,着手研究這膛線。

您看,這膛線的作用,就是讓鉛彈能按照一個固定的方向射擊出去,無論是射擊精度還是射程,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我們使用這種線膛燧發銃的時候,所使用的鉛彈是這樣的,您看,比起槍管還要略大一籌,使用的使用,需要用這種木槌將鉛彈敲擊進去!”

年輕男子從盒子裡面拿出了一顆鉛彈,還有一把小木槌,給徐光啓示範將鉛彈敲擊進去,徐光啓看得眼中直放光。

“那些老兵和老師傅們都說,有了這膛線,鉛彈射擊出去的時候,就是按照一條直線的方式直接射出去,有了準頭,而不像沒有膛線的鳥銃,射出去都是四面八方亂飛,這種線膛槍的精度和射程,都遠超鳥銃。

還有,此處是照門,此處是準星,射擊時,士卒用單眼瞄準,以準星和照門這一條直線瞄準,射擊精度大大提高,我們做過試驗,此線膛燧發銃能打到二百步以上,還能更遠更準。”

“二百步?!”

徐光啓驚歎不已:“世上居然已有如此神器!火器居然如此威猛?這……這簡直是……”

說道這裡,徐光啓忽然皺起了眉頭。

“佛朗機夷手中奪來,那豈不就是說,佛朗機夷已經擁有了這種神器?並且已經列裝?”

年輕男子心中感嘆,葉公和蕭侯真是識人,兩人都說起了徐光啓的憂國憂民和長遠眼光,別人只會感嘆這槍械多麼多麼神奇,但是他卻能想到佛朗機人使用這種槍械給大明帶來的威脅。

“先生請放心,蕭侯之前已經派遣了遠洋船隊去泰西之地佛朗機人的老家歐羅巴大陸上游歷探訪,我們所得知的具體消息,是佛朗機人至今使用的主要兵器依然是鳥銃,並不比大明的更加先進,這種線膛燧發銃雖然強,但是無法大量生產。”

“蕭侯已經去過了歐羅巴大陸?這……這銃如何無法大量生產?”

“且不說這工藝要求極高,膛線就不是一般的工匠可以做到的,需要富有經驗老匠人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到,蕭侯至今三年,也才擁有不過五六百支這樣的燧發銃,一支線膛燧發槍的成本大約是六兩銀子。”

“六兩銀子?那麼貴?”

徐光啓估算了一下這價格,嚥了口唾沫。

“對,所以說,即使產量跟得上,能大量生產,成本上也實在太過於高昂,因此至今唯有蕭侯衛隊才能配備此種槍械,緬甸的大明軍隊使用的大多數還是鳥銃,這一點上,佛朗機人和我們一樣,所以,暫時不必擔心。”

徐光啓點了點頭,“哦”了一聲。

“先生,還有這個,您看。”

年輕男人又拿出了一樣物件遞給徐光啓,徐光啓接過一看,很是吃驚。

“這是……刀?匕首?還是短劍?”

徐光啓從未見過這樣的刀具,相當鋒銳,兩面開鋒,但是有點短,肯定比一般人使用的佩劍要短,但是看起來也不是那麼短,所以就很是奇怪,看起來不像是一人使用的兵器,說長吧,不夠,說短吧,也不至於。

徐光啓疑惑地看着年輕男子。

“這不是短劍,也不是匕首,此物,叫做刺刀,是與這燧發銃一起使用的,您看這裡,這裡邊有裝卸刺刀的裝置。”

年輕男子把燧發銃槍管下面的幾個小裝置指給了徐光啓去看,徐光啓一看之下相當吃驚,他可沒想到這燧發銃上還有那麼多的講究,男子把雪亮的刺刀裝上了燧發銃,徐光啓立刻就發現這銃長了許多,看起來——簡直就像是一把短槍!

能刺殺敵人的那種!

年輕男子端着裝上了刺刀的燧發銃,站起身子,把燧發銃平舉着給徐光啓看。

“這刺刀的作用,就是在敵人衝到近前或是突發狀況之下燧發銃無法射擊的時候,銃卒爲了保護自己而使用的,裝上刺刀,就算銃無法使用,也不至於是根燒火棍,能殺能守,蕭侯還親自編練了一套刺刀術,交給衛隊學習使用。”

徐光啓相當激動的站起身子,把這把燧發銃拿在手裡,忍不住的上下打量。

“今日徐某算是長了見識,以往以爲鳥銃實在是雞肋之物,可今日看到這燧發銃,徐某還真是井底之蛙了,不知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火器居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如此看來,若再過個幾十年,刀槍劍戟豈不是要棄之不用了?”

“先生說的也太過了,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也不能說不用就不用,這火器的弱點也是極大的,首先就是不能下雨,一旦下雨,什麼都用不了,所以咱們的士兵就算手上有火銃,蕭侯也給他們每人背了一把砍刀,一旦火銃不能用了,就拔刀肉搏。”

徐光啓點頭,讚歎不已:“蕭侯之思慮實在是深遠,居然能想到如此地步,若是朝廷可以將此物普及,我大明何愁北虜不平啊?若是太祖成祖北伐時就有此等利器,現在早已無蒙古女真了!唉!”

說着,徐光啓又面露憂慮之色。

“時局如此,非先生一人,非燧發銃一銃可以改變,銃再多,器再利,人若鈍了,倦了,怠了,貪了,器一樣無用,到底,器還是要人來用的,一切還是要看人。”

年輕男子把蕭如薰教給他的話背得滾瓜爛熟,複述給徐光啓聽。

徐光啓一聽,面露憂慮之色,少傾又變爲頹然之色。

“徐光啓縱有救國之心,也不過一舉人而已,人微言輕,就算得中進士,若是不中三鼎甲,不中庶吉士,不成翰林,不熬上二三十年,一樣無法實現胸中抱負,縱有一身所學,也無處可用,閣下此言,句句是真,光啓甚是慚愧!”

而後徐光啓看向了年輕男子。

“方纔那話是蕭侯說的嗎?”

年輕男子點了點頭,露出些許苦笑。

“正是蕭侯所說,在下所識不過三五百字,都是蕭侯強迫咱們這些武人學的,蕭侯在緬甸強迫每一個有軍職的軍官至少要認識三百字,士兵至少要認識一百字,否則就要打板子,大家被逼無奈,只能學,認得越多,獎勵也越多。

蕭侯還從各地招攬了一些老秀才老學究,到緬甸來教咱們這些武人,教那些孩子認字,說讀不讀書對咱們來說不是太重要,但是至少要能識字,能讀會寫,看得懂朝廷詔令,便不會被有心之人輕易矇蔽。”

徐光啓一愣,少傾,苦笑連連。

“自古以來作亂者,多以蠱惑百姓而起,天下讀書人三十萬,白食皇糧,居然連一個武人都不如,一介武夫尚且能爲民掃盲開啓民智,不使百姓被輕易矇蔽,我輩讀書人卻還在那朝廷中爭權奪利日日不息!使得謠言四起妖言惑衆人心惶惶!”

徐光啓握着手中的銃,長身而起。

“讀書不爲教化百姓,讀的是什麼書?當官不爲民做主,做的又是什麼官?葉公所言不假,葉公所言不假啊!”

年輕男子見火候到了,便從懷裡掏出了一封書信,遞給了徐光啓。

“徐先生,蕭侯說,若是在下說起方纔的那些事情時,徐先生能想到佛朗機夷對大明的威脅,能想到利器對大明的幫助,有能想到朝廷官員黨爭之弊端,便證明徐先生有憂國憂民之心和利國利民之才。

則讓在下把這封蕭侯的親筆信交給徐先生,蕭侯說了,他實在是很欣賞徐先生這樣會讀書而又不讀死書,能想到爲民謀利,也願意爲老百姓做事的讀書人。

他不敢耽誤徐先生的前程,不敢誤了徐先生參加會試,只是希望徐先生將來若得空閒,來緬甸看一看,走一走,或許徐先生會有所得。”

年輕男子把書信雙手奉上,徐光啓的嘴脣微動,似乎想說些什麼,但是到底也沒說出來。

沉默了一會兒,徐光啓放下槍械,雙手接過了這封親筆信。

“光啓知道了,請閣下代光啓向蕭侯致謝。”

“在下一定帶到!徐先生,這燧發銃蕭侯便贈與您了,蕭侯說,以當今朝廷財政情況和官員心思所在,此銃十年之內是不可能列裝大明軍隊的,過早拿出非但無益,反而會惹禍上身,還請徐先生小心謹慎處置。”

徐光啓默默地望着這封信和這杆槍,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

“蕭侯厚愛,光啓無以爲報,深感慚愧。”

“徐先生無需慚愧,只要徐先生心中還裝着大明天下和大明百姓,這就足夠了,蕭侯就非常高興了。”

徐光啓心中充滿愧疚,只得深深一嘆。

四百二十四 歸來的利瑪竇一百一十四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二百一十七 明軍總攻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一百二十五 冷卻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八百七十三 所以只能請他們去死了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一百五十 錦衣衛出動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六百八十七 抄家進行時(上)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一千三百四十六 夢想中的那個國度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一千三百一十 趙士禎不想深究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四百八十四 梅國楨借糧(下)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討厭驚喜六百三十七 開槍!一千二百七十一 你這朝廷,盡是些魑魅魍魎!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一百八十九 帶路黨玄蘇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五百二十四 萬曆二十六年伊始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五百八十 仇敵(下)七百六十六 奇怪的換防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七百二十九 強勢首輔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一百 審判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九百八十二 土司攻略(下)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一千三百零五 與虎謀皮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五十 葉夢熊的忠告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戰死一千三百七十二 親上加親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一 橫越五百年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二百二十四 換約之戰(上)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七百七十七 退一步,萬劫不覆,進一步,海闊天空四百六十五 呂宋國王九百 三路反擊五十 葉夢熊的忠告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二百四十五 他們都在厲兵秣馬的準備着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三百九十 萬曆二十二年年末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五百六十五 蕭如薰的囑咐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四百零八 條件(上)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二百一十 豐臣秀吉的最後時刻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陳龍正與熱切的歐洲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七百五十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一千零九十六 西南用兵在即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二百六十四 夢醒時分一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議和條款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