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

bookmark

從小長到大,努爾哈赤都不敢違背李如鬆的意思,小的時候不敢,現在更不敢。

站在壯碩如牛的李如鬆身邊,努爾哈赤連一點大明龍虎將軍、建州女真部首領的氣勢都拿不出來。

李如鬆的命令對他而言就是聖旨,比明朝皇帝的旨意還要管用,有李如鬆來提人,他根本不敢不尊從。

不幸中的萬幸是,這一次,他又得到了李如鬆的庇護,海西女真是絕對不敢在他入關作戰的時候入侵建州女真的,這一點他是相信的。

畢竟這幾年李如鬆南征北戰到處搞事情,整個遼東附近的女真部落和蒙古部落都快給他打麻木了。

兩萬騎兵準備完畢,乾糧和裝備準備好,呼嘯出動,一路風馳電掣,從命令抵達到抵達北京城,他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二十三日下午就抵達了北京城,吃過晚飯之後,兵部傳令,令李如鬆所部連夜向紫荊關緊急支援。

因爲紫荊關已經連續兩次求援了。

結果,當天晚上,就在兵部指令下達一刻鐘以後,李如鬆麾下將領還沒有到齊開會的時候,突然從宮裡面傳來了皇帝的手令——

令李如鬆所部騎兵就地安營紮寨,嚴守營寨不得擅自離開,一應飲食供給由朝廷提供,另外允許李如鬆個人進城回家探望親人。

這封和兵部的命令背道而馳的皇命讓李如鬆萬分糾結,按照過往的規矩,兵部指令最正規,將領在外需要服從兵部的指令。

但是,皇帝到底是名義上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從大義的角度上來說,全國軍隊都必須要遵從皇命,以皇帝的命令爲最高指令,就算是兵部,也是借皇帝的名義下達指令的。

可現在兵部和皇命一前一後兩道截然相反的指令下達,叫李如鬆如何對待呢?

他連忙上書給兵部詢問這個事情,並且在第二天一早就進城趕赴兵部詢問這個情況,他已經是急不可耐的要去救援自己的父親了。

不過此時此刻,兵部也相當的不解,那麼多年了,皇帝雖然在戰爭中有自己的見解,也曾經下達命令,但是那些命令也都是和兵部知會過,並不干擾前線戰況的指令,或者是在戰爭開始之前的告誡指令,沒有實際指揮命令。

這一次,李如鬆抵達京城之後立刻出兵支援紫荊關的命令也是兵部知會了皇帝,並且得到了皇帝的允許的。

在現在的局面之下,軍事行動還是以皇帝的意思爲主,言官統統閉嘴,緊張兮兮的擔心着蒙古人打到京城來會要了他們的命。

但是皇帝就在兵部行文一刻鐘之後,下達了緊急手令,下令李如鬆不得前進,就地安營紮寨,也沒有其他的解釋,也沒和誰商量,這讓正在緊急爲戰爭忙碌的羣臣感到十分的不理解。

如今情況皇帝也不該不知道,大同基本淪陷,平型關告破,紫荊關告急,大明損失慘重,甚至於山西的五臺都失陷了,太原似乎也成了蒙古人的進攻目標。

雁門關守將戰死,平型關守將戰死,山西總兵董一奎戰死,數名高級武官戰死,數萬兵馬被屠戮,百姓更是悽慘絕倫,蒙古人這一次玩得很大,大明很危險!

趙志皋和兵部尚書石星連夜趕到皇宮,試圖詢問皇帝的意見,得到的消息是皇帝已經睡下,有什麼事情明日再說。

趙志皋和石星萬般不解,這個十萬火急的檔口,爲何皇帝下令李如鬆的精銳騎兵不前去支援岌岌可危的紫荊關呢?

但是皇帝就是什麼都不說。

李如鬆頂着黑眼圈一晚上沒睡,第二天天一亮就衝進了北京城,去兵部討要說法,石星也一晚上沒睡,頂着個黑眼圈正打算等皇帝睡醒了去找皇帝討要說法。

而此時,皇帝不允許李如鬆進軍的消息也傳了出去,傳到了不少文臣言官的耳朵裡,這些人頓時不淡定了——

這一次蒙古人也威脅到了他們的身家性命,他們對此可是關注的很,他們恨不得李如鬆立刻出兵把蒙古人趕走,他們才能安心繼續政治鬥爭,可是如今李如鬆的兵馬就在京城卻不前進,難道皇帝要打一場京城保衛戰?

種種猜測不一而足,各種謠言滿天飛,趙志皋和石星帶着李如鬆在第二天上午再次進宮詢問消息,朱翊鈞接見了三人,好言好語的安撫了焦急的李如鬆,然後說,李如鬆暫時不用進兵,紫荊關還沒有那麼危險,他自有安排。

皇帝都不着急,一副心如止水勝券在握的樣子,這副模樣讓趙志皋和石星萬般疑惑,也讓李如鬆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是皇帝不着急,他們就算想着急也沒有用,沒有皇帝的命令,他李如鬆還真敢抗旨出擊不成?

那他分分鐘就要被拿下幹掉。

明中央政府的權威還是十足的,更別說不遵命的武將了。

羣臣不敢和皇帝唱反調,因爲皇帝自己也身處危險之中,沒有理由會下達白癡一樣的指令,只能說皇帝真的另有安排,但是至於皇帝究竟有什麼安排,他們是真的不知道,也不敢想象。

皇帝總不至於和蒙古人串聯起來坑自己吧?

紫荊關要真的完了,皇帝是要負責任的。

李如鬆只能在煎熬中度過了艱難的四天,三十日一大早,他實在是忍不住了,再次進城去詢問兵部他到底何時才能出兵,與此同時,兵部也十分的焦急,這幾日不斷的有文官來詢問皇帝到底何時出兵,後來連武勳都來了不少,詢問何時出兵。

這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現實版本了……但是這些人是太監嗎?

石星和趙志皋疲於應付,可是皇帝那裡總是敷衍了事,李如鬆在兵部喝了七碗茶,上了三次廁所,也沒有得到一個準話兒,急得都快爆了,然後兵部忽然一陣喧譁慌亂,李如鬆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忽然聽到有人喊了一聲——

“蕭鎮南到京城了!還帶了兵馬,一來就被陛下招到宮裡面去了!”

李如鬆皺了皺眉頭。

蕭鎮南?誰啊?

姓蕭?鎮南?

哦!好像蕭如薰就是鎮南侯,在緬甸鎮守大明南疆來着……

蕭鎮南不就是他嗎?

李如鬆忽然瞪大了眼睛。

三百一十八 罪人的後裔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四百一十三 焦躁不安的西班牙人七百八十九 運氣一百三十九 血戰碧蹄館(八)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七百一十一 誠意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九百七十一 貳臣石星二百二十五 換約之戰(中)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七百八十五 新帝登基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一百五十 錦衣衛出動十 夜襲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六百八十三 好男兒(上)五百四十八 爲了活命(下)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四十二 兔死狐悲七百七十七 退一步,萬劫不覆,進一步,海闊天空一千一百 各打五十大板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七百零八 我在緬甸可還有好幾萬精兵啊!一千二百三十五 真的出事了七百二十九 強勢首輔五百五十一 大亂驟起九百六十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百零四 吃掉加藤清正(上)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一千零五十一 撤!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八百四十五 動手!六百八十二 抄家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一千三百四十 秦軍近代化(下)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三百七十四 燈塔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八百八十一 我現在信了七百六十八 你是想做人,還是想做棋子?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三百九十五 陳龍正西行記(一)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惡的秦國!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七百二十二 千里之堤的空洞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沒得罪您吧?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六百一十四 想種田的努爾哈赤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五百五十二 平行的世界五百三十二 另有圖謀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六百一十四 想種田的努爾哈赤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千一百六十六 孫時泰不甘心一千二百六十六 還他一個清清白白九百五十四 重新開始吧!四百三十八 總督的中國恐懼症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九百四十七 我不改革了,我要重新制定規則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