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五 火器製造總局

bookmark

從立國之後第三天開始,蕭如薰就開始着手在全京畿之地範圍內選擇最合適的火器製造總局所在地,大明本來是有皇家火藥局的,就是著名的王恭廠火藥局,在京師內城,距離皇城大概三公里的地方。

可能皇家覺得這個距離比較安全,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卵用,一場王恭廠大爆炸逼得皇帝下了罪己詔。

蕭如薰怎麼也想不明白皇家怎麼會允許生產火藥的地方距離皇城那麼近,還在人口聚居處。

這個年代也根本沒有現代那麼強的安全意識和操作規範,還有記載顯示,萬曆三十年同樣發生的火藥廠爆炸事故,原因是面對生產日久受潮結塊的火藥,居然有士兵選擇用利斧劈開受潮的火藥結塊!

結果炸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參考這些資料,所謂神秘的王恭廠大爆炸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因爲操作失誤和安全意識不到位所引發的爆炸事故。

那個時候的火藥爆炸威力肯定沒有這麼大,估計粉末因爲天乾物燥飛散在空氣中,遇明火發生塵爆,才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

考慮到這些事情,蕭如薰將京城內所有和火藥與明火有關的工廠全部遷移到了石景山地區,在這裡興建了全新的大秦火器製造總局,委任徐光啓全權管理。

緬甸火器製造局的整體搬遷工作花費了不少功夫,從緬甸轉移到京師石景山,然後方便蕭如薰對工廠進行全方位的掌控和管理,也防止因爲某些操作不當事故所引發的災難。

當然,這畢竟是火器製造的地方,某種意義上甚至屬於國家機密,爲了保護國家機密,蕭如薰在火器製造總局周邊部署了五千人的精銳兵力,其中還有一千人的緬甸老底子精銳,對火器製造總局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保護。

同時,還安排了黑鴆的探子進入其中,負責進行人員管理和監視鑑別,任何不屬於該機構的人都不允許接近這裡,除非有蕭如薰的親筆手令和令牌。

當然蕭如薰本人刷臉就可以進入了。

皇帝親臨,製造總局的大小負責人都要來迎接,唯獨沒看到徐光啓,似乎徐光啓對蕭如薰稱帝的行爲還是有些芥蒂,這無所謂,蕭如薰對徐光啓有足夠的包容心,只要他認真工作就可以,和袁黃一樣。

袁黃已經開始抓起了大馳道的修建工作,對京師周邊的難民流民進行組織工作,進行的井井有條,身邊還跟着一大批年輕官員學習經驗,之後也會全部投入到大馳道的修築工作當中。

徐光啓也在默默埋頭研究火器,短短的時間內還給他弄出來了米尼彈和短柄手銃這兩樣成果,成績確實很大。

雖然這些進展眼下都無法大規模投入裝備當中,但是至少是弄出來了,也有足夠的成績和記錄,蕭如薰幾十萬幾十萬的往裡面砸銀子並不是沒有成果的。

成果還比較明顯。

因此,蕭如薰當時就又給火器製造總局批了一百萬銀子的研究經費,交給徐光啓全權負責處理,同時由戶部下屬新成立的中央審計司進行監督使用。

蕭如薰用一批原軍中管理糧草撥付的新官員組成了審計司,名義上是戶部下屬,但是實際上直接對蕭如薰本人負責,職權是監督中央撥款的使用途徑和使用規範,他們全部使用簡單易懂的阿拉伯數字和統計表格進行審計工作。

他們得出的結論會直接上報給蕭如薰,讓蕭如薰和這些機構本身的統計人員給出的統計結果在做對比,如果對上了就好,對不上的話,對不起,黑鴆請你喝茶。

倒不是蕭如薰信不過徐光啓,而是信不過其他人,中央的意圖下到地方總會出現偏差,執行力度上的偏差是蕭如薰設立審計司的原因,但是這不妨礙他對徐光啓的信任。

就算徐光啓不想搭理他也無所謂,他可以親自去找徐光啓,誰讓徐光啓真有本事呢?

這段時間內他已經對蕭如薰在緬甸三年的成果融會貫通,儼然成爲火器製造總局裡最厲害的專家,主持各項研究項目,進展十分喜人。

拿出工作態度和工作成果,蕭如薰可以在某些方面容忍他。

所以他親自抵達徐光啓的辦公室去找徐光啓。

蕭如薰進去的時候,徐光啓正在拿着一份文件仔細觀看,蕭如薰一走進來,徐光啓擡頭看到蕭如薰,猶豫了一下,才站起身子走到蕭如薰面前,打算下跪問候。

蕭如薰一手提起了徐光啓。

“這又不是正式場合,跪什麼,不用跪,坐下吧!”

蕭如薰找了張椅子坐在了徐光啓的辦公桌對面,徐光啓稍微有些吃驚,但沒有猶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正對着已經成爲皇帝的蕭如薰。

他也不知道自己心中是何等的滋味了。

“研究的如何了?光啓鉛彈和光啓式燧發銃現在能達到多少產量?”

蕭如薰幾天前蕭如薰親自下旨爲新式燧發銃和新式米尼彈賜名光啓式燧發銃和光啓鉛彈,以表彰徐光啓在這件事情上的巨大貢獻,然後賜給他土地和住宅,將家人全部帶到了京師妥善安置,算是安了他的心。

同時也給他淡淡的警告。

好好做事吧!

徐光啓很明顯明白了蕭如薰的用意,所以一聲不吭,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顯得有些寵辱不驚。

無所謂,只要他老老實實做事就好,別的蕭如薰都不是太在意。

“關鍵是能夠達到要求的工匠人數不多,所以雖然其他工匠很多,可以按照陛下的要求用流水線方式製造鳥銃,但是涉及到膛線和光啓鉛彈的部分,只有一部分手藝嫺熟的老工匠才能做到,所以產量上一直無法提高,按照現在的產能,每月最多五十支。”

蕭如薰盤算了一下。

要想讓這支部隊形成戰鬥力,起碼需要一萬支這樣的燧發銃裝備軍隊,一個月五十支,那也就是說需要二十個月,一年零八個月的功夫才能裝備一支軍隊。

更關鍵的是還不能保證全部都是良品,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次品和不合格品,等於是廢棄掉的,需要的資金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在現在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錢的時候,蕭如薰雖然手上有很多很多錢,但是也不可能無限制的提供給火器製造總局。

“每個月固定制作十支光啓式燧發銃就夠了,要保證是良品,其他的,就是儘可能的改進製作方法,人力打造終究是緩慢且不穩定的,要朝着器具打造的方式去研究,就像是織機一樣,明白嗎?”

徐光啓點頭。

“臣明白。”

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門關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開戰(上)七百七十七 退一步,萬劫不覆,進一步,海闊天空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三百三十 上國還是那個上國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一千二百三十二 倭人自治會九百一十二 家書五百一十一 劉西投敵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五百八十七 想要騰飛的心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四百七十四 命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五百五十五 王世揚求活(上)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五 視察軍營六十六 意見統一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四十六 寧夏亂平五百二十五 李成樑的呼喚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十一 何樂而不爲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一千零五 愚蠢的熱那亞人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一千三百三十一 明哲保身的『哲』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四百二十四 歸來的利瑪竇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二十九 破城計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一百零三 伏擊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一千一百零四 孫時泰的覺悟(下)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五百三十 爲何不去挑戰?不去超越?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準備(下)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七百八十三 去把常洛帶來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四百四十三 混帳東西!三百零七 要生了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八百零八 沈一貫是極其詫異的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四百七十四 命九百一十 怎麼就輸了呢?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一千二百五十七 名存實亡的暹羅(上)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膽的想法五百四十四 山西已經平定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一千二百零二 豐臣軍全線出擊一百零二 賭徒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