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
爲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和要求,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極爲重要而又十分迫切。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需要我們梳理總結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踐,研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積極完善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推動建立健全符合新時期發展要求的區域管理體制與利益調節機制。從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的實施角度來看,要做好幾個方面。
第一,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消除行政壁壘,積極推進區域資本、技術、人力資源和土地要素市場建設,建設區域性產權交易平臺、技術和人力資源市場,積極推進城鄉土地資產市場一體化,促進土地使用權有效流轉和優化配置。推進區域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制訂和完善信用法規和標準,共同打造信用信息大平臺,推進信用服務市場建設,共建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加快改革戶籍制度,逐步取消依附在戶籍上的福利特權和針對非戶籍人口的歧視性規定,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加快完善各類社會保險跨地區轉移接續機制,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更多考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
第二,加強對城市羣、經濟帶和重點經濟區的規劃引導。更好地發揮政府在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作用,重點對跨行政區、次區域進行規劃引導。“十三五”期間,應啓動若干重大區域規劃的編制工作,如編制城市羣規劃和重點經濟區的規劃。編制黃河、淮河、松花江、遼河、漢江等流域的發展與合作規劃,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在市縣層面,編制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避免規劃之間的脫節和衝突,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在全國,構建上下一體相互銜接的空間規劃體系。全國性的空間規劃、區域性的空間規劃、市縣層面的空間規劃的編制工作應作爲“十三五”時期的重要任務。
第三,加大對特殊類型地區的分類指導和支持力度。更加關注空間佈局分散、共性問題突出的特殊類型區域,進一步明確政策支持單元,完善差別化政策支持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保護和修復,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逐步緩解問題區域的突出矛盾。切實改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扶持貧困地區與扶持貧困人口相結合,提高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保障貧困人口獲得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落實好對滯緩衰退型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加強對農產品主產區的支持政策。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要繼續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建立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
第四,健全區域合作互動機制。建立完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區域合作模式,發揮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多元主體的作用,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區域合作網絡。鼓勵和支持各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協作和技術、人才合作,創新區域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鼓勵成立各類區域性社會組織,明確區域性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對區域性社會組織的產生、職責、權限、運行機制等予以規範和指導。支持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區域性公共產品生產和服務的供給。建立區域合作的服務體系,搭建各類合作平臺,促進區域信息資源、創新資源、人才資源共建共享。完善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對口支援制度和措施。鼓勵發達地區採取多種方式幫扶欠發達地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