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李忠信認爲他只要能夠把選地,選種以及種植等幾個方面做好,他的這個計劃就能夠成功,是因爲李忠信心中清楚,忠信公司有着常人沒有的銷售渠道。
別的不說,忠信公司的忠信連鎖綜合商場和忠信連鎖超市,單單這兩項,就可以把李忠信要弄的那種優質大米銷售出去,而且是不但會銷售到全國各地,還會銷售到世界各地。
李忠信要搞的這個優質的大米呢!並不會大批量進行生產,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安全,而是會選擇幾個比較不錯的地方,把那些高品質的米種出來,然後把這些高品質的大米賣出天價來。
李忠信心中十分明白,中國的糧食產量並不是很高,而且還有一些地方缺少糧食,但是,這個和李忠信要做的這個事情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自由化已經發展成爲一種世界性的大趨勢,農產品國際貿易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部分就是糧食貿易。
進入90年代,一些對國際糧食市場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都在相繼修改自己的農業,中國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比較快,這個時候的糧食進口數量已經達到了兩千萬噸。
這個時候的世界人的認知是這樣的,對於擁有糧食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發展糧食生產對於糧食安全起着主導作用,因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糧食生產是有利可圖的產業,發展糧食生產,既可以提高糧食供應量,又可以增加收入,從而有利於糧食安全。
只不過呢!這些和李忠信要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他搞出來那些優質的大米,開始的時候能夠有個幾十噸或者是幾百噸就已經很不錯了,和糧食安全方面根本就不搭調。
李忠信知道,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在層次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宏觀經濟領域,屬於土地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農產品的比較優勢迅速下降,而以紡織品和服裝爲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輕工產品的比較優勢卻顯著上升。
在農業經濟內部,偏向於土地密集型的糧食種植業優勢喪失,而偏向於勞動密集型的牧業、漁業比較優勢明顯。
這個說明了什麼呢?中國人開始對肉類和禽蛋類以及魚類開始重視起來了,糧食問題根本就不用擔心。而且李忠信還知道,後世一直到他重生的時候,就沒有聽說過中國有過什麼糧食危機,哪怕是九八年中國發生大洪水,也沒有什麼影響的地方。
紡織品和服裝這些輕工業的東西呢!文胸和潮流服飾,忠信公司的幾個服裝廠都在做,而且,在這幾年忠信公司收購了很多國營的紡織和服裝企業,開始大力發展輕工產品這部分,這個呢!也是忠信公司今後在國外銷售的主營產品。
忠信公司的主營項目是什麼,什麼東西適合忠信公司來操作,李忠信心中有數,更有着長遠的計劃和打算。
忠信綜合商場和忠信連鎖超市在外國現在已經開始營業了,在國外賣的東西,總不能都賣國外的商品吧!那樣的話,就失去了忠信綜合商場和忠信連鎖超市的開辦的意義。
李忠信覺得,忠信綜合商場賣到國外的東西當中,必須要大部分是中國製造,大到家用電器,小到衛生紙巾等等,都必須是中國商品。
綜合商場所銷售的物品很多,服裝百貨,甚至鞋子什麼的都有,李忠信在九五年的計劃書上也是寫出來了,忠信公司要在浙江溫州那邊搞幾個大型的鞋廠,要做屬於忠信公司的品牌皮鞋和運動鞋。
李忠信知道,溫州人始終對小東西一往情深,從眼鏡、鎖具、打火機到皮鞋,小商品越來越紅火,這主要是由於生存空間不足形成壓力,影響了產業發展格局,使溫州人偏好袖珍、空間利用率高的產品。
人們常常用每根頭髮絲都是空心的來形容溫州人的商人天賦。能握微資以自營殖,這是溫州商人天賦的精要概括。溫州的商業文化傳統由來已久,南宋的“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葉適提出通商惠工,經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主張重視工商。永嘉學派的思想是對當時溫州商業文化的概括,使重商主義思想進一步滲入到民間文化,又經過千百年繼存和傳播,變成溫州人特有的文化基因。改革開放後,溫州人的這種基因迅速轉化成生產力。
溫州鞋業與溫州其他不少產業的發展歷程一樣,走的是由貿入工的路子,即先通過賣鞋積累了資金和銷售網絡,然後進入製造業。
這個轉換過程完全憑藉溫州人優秀的商業基因得以實現,最初,在七八十年代,遍佈全國各個城市街頭的溫州補鞋匠通過簡單的補鞋手藝,不僅餬口,還熟悉了各地的市場需求並加深了對鞋業的認識,不少鞋匠開始轉爲賣鞋的小販,無數溫州人組成的賣鞋大軍使鞋的需求大增,到八十年代中期,溫州的製鞋企業迅速增加。
初嘗甜頭的溫州鞋業馬上面臨着假冒僞劣產品氾濫問題,溫州人對此的處理折射出其務實的商業精神和靈活機變的危機處理能力。
在八十年代後期,溫州鞋幾乎成了劣質產品的代名詞,以致全國很多城市都抵制溫州鞋。在行業幾乎遭遇滅頂之災的時候,講實效的溫州人來了個腦筋急轉彎,誠實守信,講求質量,成爲溫州鞋業大力提倡的行業規則。
李忠信別的本事沒有,對於後世可能流行的皮鞋的樣式或者是舒適度等一些東西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只要是真材實料,只要是能夠按照李忠信的想法去做那個鞋子的工廠,李忠信相信,忠信公司很快就能夠出現一大批質量上乘的鞋子。
所以,在這個時候,李忠信認爲忠信公司的品牌當中要有鞋子的選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