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瑪奧利拉表情先是僵硬了一下,旋即再度展顏笑着說道:“這個事情呢!您算是問對人了,我這就給您說說這個事情,很多東西,哪怕是巴姆洛夫斯基都不會很清楚。”
約瑪奧利拉在說完這句話的時候,腦海裡面再次把李忠信剛纔說的話過了一遍,認爲沒有任何問題以後,他開始神色輕鬆地再次說了起來。
約瑪奧利拉對於李忠信剛纔說的話細細地品味了三遍以後,才品味出來其中的三味。
李忠信說他是這個方面的權威人士,他十分肯定,因爲他的確是這個時代當中爲數不多的權威人士,這個是正常的,可是,下一句那個是我欽定的合作伙伴,這個話語的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像到了他們這樣級別的大人物,說出來的話,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說了不算數的話,今後是無法再出來混了。李忠信已然說出來了他是李忠信欽定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說,李忠信沒有想要改變什麼的想法。
美國摩托羅拉那邊的公司李忠信都沒有選擇去合作,而是選擇了和諾基亞合作,他就不擔心李忠信會因爲蘇聯那邊給的條件好而放棄和諾基亞的合作。
李忠信想要聽一聽他對於蘇聯手機行業和電子通訊行業的看法,也是有考察他學識方面的用意,可以這樣說,這個李忠信在說話的方面是滴水不漏,不光是能夠清楚地把話透露出來,更能夠讓人感覺到如沐春風,一點也不覺得突兀。
約瑪奧利拉輕輕地抿了手中高腳杯中的紅酒,不慌不忙地慢慢說道:“這個事情呢!我要從最基本的東西說起,先說一下便攜式移動通化設備的起源。
在這個時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恐怕不會想到,便攜移動通話設備和全自動移動電話通訊系統的發明地並非是美國,並非摩托羅拉,而是早已被扣上閉塞落後帽子的蘇聯。
這個事情是真實的,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那個發明便攜式移動設備的人,是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是他和他的小夥伴們率先測試的便攜移動電話。(這個事情呢!應該是有歷史可查的,而真就不是熊掌百科或者是其他百科所說的那樣。)”
約瑪奧利拉開篇就扔出來了一個炸雷,直接把李忠信的腦袋炸得是嗡嗡作響。
什麼?世界上最早發明便攜式通話設備和全自動移動電話通訊系統的發明地竟然不是在美國,而是在那個看起來已經沒有了朝氣的蘇聯?
李忠信覺得他的頭有些蒙,更有些轉不過彎來。
後世的時候,李忠信可是無數次聽說,移動電話的出現,是從美國那邊開始的,是美國那邊摩托羅拉公司弄出來的第一臺便攜式移動設備。
而他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一種聲音,移動電話是蘇聯最開始發明出來的。
巴姆洛夫斯基對於約瑪奧利拉說的這個事情只是有所耳聞,並不清楚蘇聯關於便攜式移動設備的事情,因爲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只有赤果果的利益,對於這些事情,他們基本上不去考慮。
蘇聯和其他的國家不同,蘇聯相對閉塞,哪怕是他想找這樣的一種事情出去和別人說,也得別人信不是。
蘇聯和資本主義國家高層的交流並不多,在這樣的一種事情上,哪怕是蘇聯出來宣傳這個東西,也得有人信才行。
看到李忠信的表情,約瑪奧利拉的臉上露出了一種自得之色,在其他的方面,他可能和李忠信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關於這些純粹的技術和通訊技術資料方面,他有着絕對的發言權。
至於巴姆洛夫斯基,約瑪奧利拉根本就沒有把他當回事情,他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跟他真就沒有啥關係。
他認爲,巴姆洛夫斯基作爲一個聽衆,聽聽就可以了。
約瑪奧利拉看到李忠信和巴姆洛夫斯基等待着下文,他繼續開口說道:“這個時候,大多數懂得一些通訊技術以及設備的人,都會說出來這樣的一個版本故事——1973年4月3日,一位名叫馬丁-庫珀的摩托羅拉工程技術員站在曼哈頓街頭,他決定用磚塊樣大小的dyna-tac移動通訊設備進行一次通話。該設備重一公斤多,能持續工作半小時,它的出現標誌着移動電話正式進入人們的生活。世界上第一個商用汽車移動電話網是1979年在日本啓動的。
保羅,高爾文投入了1500萬美元和10年的時間,終於在1973年取得成果,他的巨大貢獻無人能否定。
然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卻被有意遺忘的事實:1958年,當保羅,高爾文和他的團隊還未開始絞盡腦汁的時候,遠在大洋對岸的“鐵幕中”,就已經存在着便攜式移動電話試驗機和全自動移動電話通訊系統了。
只不過呢!蘇聯雖然研究出來了這樣的移動電話系統,但是,他們卻沒有在那個時候投入到民營生產當中,而是把這個東西推廣到了軍隊,在軍隊的汽車上,蘇聯用的不是電臺,而是車載電話系統。
現在這個時候,蘇聯的電子通訊技術十分發達,可以這樣說,世界上除了幾個超級發達國家能夠和蘇聯的電子通訊技術媲美,其他的國家都和蘇聯的技術上有很大的差距。
在蘇聯的國內,現在的電話業務以及其他的電子通訊技術和諾基亞這邊掌握的技術基本上持平,只不過呢!蘇聯的這些技術一直無法走向世界,世界上的國家大部分都認準了美國和日本幾個發達國家的電子產品,他們覺得,美國和日本方面做出來的東西更適合他們使用,畢竟蘇聯的產品比較粗獷,沒有那種細膩精緻的感覺……”
約瑪奧利拉一邊說着,一邊還把自己的見解放入了進去,讓這個事情更加吸引人。
約瑪奧利拉娓娓地說着,彷彿描述的只是一個小知識,但是,李忠信聽在耳中,心中卻是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