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黃昏,大明王王宇的住處沒什麼燭光,而是通亮的燈光。
“不是夜明珠,是一種通電就能亮的燈,簡稱爲“電燈”。”
王宇沒有多加解釋,真要解釋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不必拘束,今日就是平常的家宴,找你們來吃吃飯,說說話而已。”
今日,是王宇邀請張良,諸葛亮,孫尚香,吳三桂,王永吉,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人前來的。
馬上要過年了,也該把這些人召集起來吃吃飯,增進關係,免得生疏了。
除了電燈外,還多了些其他的家電,比如:空調,冰箱,洗衣機,果汁機……也有些傢俱,如:沙發,桌椅,席夢思牀……等等。
“大明王,你從那邊帶了不少東西過來啊。”
孫尚香雖然現在是王宇手下的女將軍,但彼此間沒太見外,更何況都是歷史聊天羣成員,她來這裡主要是幫忙,同時完成特殊任務的。
“嗯,現在可以多帶些東西,就拿了些過來,不然不習慣。”王宇笑着說道:“他們也來了,現在在廚房做飯。”
“都來了?!”
孫尚香心喜道:“太好了,好久沒見他們了,我這就去見他們。”看向衆人,告辭道:“諸位,我去見見朋友,暫且離開。”
是他們?
張良大概猜測到,應該是王宇的父母,自己西施,鄭旦,王藍,王虎等人,他以前在羣主府見過。
孫尚香離開了,王宇領着衆人來到一個大殿中,說道:
“晚宴還有一會兒才準備好,都坐下,我們說說話。”
“多謝大明王。”
衆人行禮,然後分坐於兩旁。
張良,諸葛亮,吳三桂,王永吉四人坐在一旁。朱標,朱樉,朱棡,朱棣四兄弟坐在另外一旁。
大殿的門窗關上,殿內一前一後,各有一個移動空調,外面下着雪,這裡也計較暖和。
看了看衆人,王宇問諸葛亮:“諸葛亮,戶部主持在各地賑災,可還順利?”
從十月下旬開始,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經常都是下雪天氣,江河一直冰封着。
眼看冬天馬上要結束了,可是寒意依舊,大雪常見。
“不必起身,坐着說話。”
見諸葛亮要站起來行禮回話,王宇阻止道。
“是。”
諸葛亮頓了頓,說道:“京師,山西,山東等全境,以及河南,陝西等部分地區,在之前趕上大面積耕種玉米,紅薯,土豆,收成都還不錯。能勉強應付這個漫長的寒冬,不過因爲大雪不斷,各地的小麥,明年恐怕不會有什麼收成,受災嚴重。
至於陝西,河南沒有趕上耕種的,天災加上戰亂,今年基本沒收成,大部分百姓都需要朝廷賑濟才能度過嚴冬。
戶部已經安排各地官員進行賑濟,同時從京師,山西,山東等地運送一些糧食過去。但因爲大雪阻路,運送到各地的糧食有限。
陝西,河南等地,具體賑災情況,根據吳將軍,王將軍,孫將軍等人的反饋,基本上還行,有些趁機貪墨的人,以及一些山匪,也被各位將軍派人平定。
目前總體勉強維持,但若是寒冬太過漫長的話,各地來年小麥絕收,會雪上加霜。戶部管理的錢糧,也不能支持太久。
還需要另外想辦法籌集糧食,不然到來年秋收前,不知會餓死多少人。”
親身經歷過,諸葛亮才感覺到“小冰河時期最嚴重階段”的可怕!
雖然他已經讓戶部做得最好了,但短期也只能讓大部分無糧的百姓維持生存。
嚴冬太長,太冷,只是勉強餓不死不夠,有部分人恐怕會挺不過去。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小冰河時期,在華夏曆史上,有資料顯示的,最嚴重的有四個時期。
分別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每次小冰河時期都會產生極端天氣,使得糧食嚴重減產,百姓吃不飽飯。
華夏曆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
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
在前三次“小冰河期”華夏曆史上的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半是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
但明末清初時,土豆,玉米,紅薯的比列在所有糧食中,也不超過百分之十。
不然,也不會死那麼多人。
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變動缺乏史料記載,無法得知具體情況。而在東漢末,漢朝人口在六千萬左右,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
隨後又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人口僅存四百萬。當時人口銳減是相當驚人的。
在唐末,唐朝人口大約也在六千萬左右,至北宋初期只剩兩千萬。明末時,明朝實際人口大約有一億二千萬左右,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剩卻只剩六千萬左右。
這還是因爲期間種植了一部分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以救命的原因,不然人口恐怕會更低。
小冰河時期的極端天氣,是糧食大量減產,加上戰亂,造成的破壞,是及其恐怖的。
“此事,本王想來,會有辦法解決的,你們儘管去做,糧食由本王來解決。
明年(農曆)開始,大力推廣土豆,玉米和紅薯的種植。未來幾十年內,這種極端天氣,會持續。夏天會酷熱乾旱,冬天會很寒冷而漫長。
只有增加耕種耐寒耐旱的糧食,纔能有更多收成,才能讓更多人有飯吃!同時,工部也要加大修建水利,防洪防旱。”
除了做這些,之後還差的糧食,王宇只能從原界和朱元璋那裡想辦法。
原界裡有的是土地,鼓勵他們去種地,二三十萬人,一年也能收穫不少糧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朱元璋朱老闆那裡得到糧食。
朱元璋已經開始在他的世界的大明推廣大量種植玉米,土豆和紅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