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德三年冬十二月,劉徹的天子車駕出現在了渭南的武功縣。
劉徹到此,是來視察褒斜道在關中這一側的工程進展情況。
自三年前動工以來。
褒斜道工程在程鄭氏和卓氏的資金注入下,分別自渭南的武功和漢中的南鄭兩頭同時動工。
這個工程至今,已經吞掉了接近一萬萬以上的金錢。
僅僅在武功縣這一側,就僱傭了超過了五千人的民工,三年來,日以繼夜的在進行施工。
這個工程的難度,在此時的技術水平來說,無疑是相當高的。
因爲,整個褒斜道工程,將要穿過重重崇山峻嶺,循着河道與山川的走向,將褒水與斜水貫通在一起,而實際上,打通的卻是渭水和漢水這兩大水系。
基本上,這個工程,在此時,是不亞於隋唐大運河一般的逆天超級工程。
一旦其全部工程竣工,屆時,蜀郡與關中的交通,就將變得非常便利,關中與蜀郡,將不再爲秦嶺所分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慨,將會消失。
更關鍵的是,這個超級工程,還將改變渭南地區多年缺水的頑疾,僅僅是大農和內史衙門的初步預計,在關中這一側,褒斜道工程,就可灌溉將近十萬畝土地,惠及數萬人口。
更別說,一旦褒斜道貫通,那麼,來自關東的漕糧,從此就可以經南陽循江而上,通過漢水,進入南鄭,再從南鄭轉輸關中。
僅此一項,就可每年至少多輸漕糧數百萬石至關中,節約轉輸浪費百餘萬石。減少民夫徭役數十萬人次。
真可謂是利國利民。
漢家朝廷再怎樣重視,都不爲過。
劉徹在少府令劉舍的陪同下,登上太一山的一座山巒,遠眺着已經初步成型的斜水一側的工程全貌。
武功縣的地理地貌,在整個關中,是比較特殊的。
最高處是太一山的主峰。海拔接近四千米,但最低處,在斜水與渭水的交匯處,海拔6£sty_tt;僅有數百米。
因此,落差很大。
所以褒斜道工程纔會如此艱難。
施工人員,不僅僅將要面對沿途的險峻山巒和湍急的河水的挑戰,更要面臨,忽高忽低的地勢。
而漕運渠道,又不像棧道。只要能過人就可以了。
想要讓渠道能順利穿越山巒,少不得只能鑿穿山巒,打開通道了。
在這個連火藥都沒有的時代,只能靠錘子,用雙手一點點鑿,其艱難可想而知——就算髮明瞭火藥,其實幫助也不大,火藥又不是炸藥。在工程上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然而,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尤其是在施工人數達到一個數量級後。
首先被髮明的是一個名爲‘火焚水激’的施工辦法。
這是利用最簡單的熱脹冷縮原理,進行開山鑿石的辦法。
利用此法,在三年內,僅僅在斜水一側,工程施工隊伍,就鑿開了四座大山。修建出了一個在人類歷史上,迄今爲止規模最宏大的一個人工隧道羣。
最大的一個隧道,全長接近二十丈,寬三丈,可容一艘千料大船通過。
另外。隧道內還有道路可供馬車和行人通過。
然後,在一些險要地段,人們又發明了錘石法,以清除某些水流湍急,且河道中有巨石塞路的的路段中的暗礁和巨石。
這也是個笨辦法,靠的就是蠻力和汗水,一點點拔掉那些路上的釘子。
此外,工程路上,還有些地方,簡直無法施工——譬如有些地方,大山直接深入河中,別說是鑿隧道了,就是連人,也很難在其岸邊行走。
沒有辦法,工程隊就只能在其岸邊,鑿出一條凹型的槽道,將河水引入渠道中,避開該地。
即使想出瞭如此多的笨辦法,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資源。
但,某些地段,以目前的工程技術,因爲河道實在太窄,且根本沒辦法拓寬,或者水流實在太過湍急,甚至根本就是個瀑布,完全沒有辦法施工。
所以,沒奈何,這些路段只能放棄開鑿,讓漕船在這些地方靠岸,然後,改走棧道,等通過這些地段後,再轉入水運。
如今,整個褒斜道的斜道漕運灌溉工程,基本上已經接近完工了。
劉徹看着這蜿蜒曲直,一路穿越羣山峻嶺的偉大工程,感慨的對旁邊的少府令劉舍道:“朕聞昔者伍子胥曰:人衆定能勝天,今果如此!”
如今,是沒有人定勝天這麼個說法的。
只有人衆勝天,而天定亦能勝人這個說法。
對上蒼的敬畏,依然深入人心,便是皇帝,也不能胡咧咧的嚷嚷人定勝天。
那會被人吐槽的!
但是,作爲一個被證明了君權天授,受命於天的皇帝,感慨一句‘人衆定能勝天’,卻是劉徹的權力。
“此皆陛下神威,使鬼神借力,而羣臣用命,是故千古天塹,如今變通途!”劉舍立刻就拍馬道。
人衆定能勝天這個話,不是臣子能說的。
就好比當年秦始皇問自己的大臣們,啊呀,我覺得我特牛逼,三皇五帝,已經統統比不上我了,我該用個什麼稱號呢?
大臣們當然不敢接這個話茬,只能拍馬給其上了個‘皇帝’的尊號。
如今亦然,身爲天子,受命於天的皇帝,劉徹自然可以說,天如何如何,但臣子卻不行。
能與天對話的,只能是天子!
劉徹聽了,自然非常高興。
褒斜道,確實是千古難題了!
自三皇五帝開始,諸夏的先民,就已經發現了,可以自褒斜道,進入漢中,抵達蜀郡。
而明史記載的褒斜棧道的第一次開鑿,是在範睢相秦之時,爲了給伐蜀的司馬錯大軍轉輸後勤糧草修建而成。
此後百年,歷代秦王和名臣,皆想將棧道變成槽道。
奈何,褒斜道的崇山峻嶺和湍急水流,使之所有計劃和想法,全部胎死腹中。
而在範睢後三百年,這個想法,終於在劉徹手裡看到了實現的曙光。
一旦褒斜道全面竣工,漢室就將打開通向西南的高速公路。
漢水與渭水的對接,不僅僅能在經濟和民生上,發揮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從今以後,只要褒斜道存在,蜀郡和大西南,就再也不可能割據一方了。
各種蜀政權,從此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當然,現在,褒斜道,還不能算是已經成功鑿通。
它僅僅是初步完成了在斜水這一側的施工。
在另一側的南鄭,還有着將近百里的險峻河道,需要人們去征服。
“少府,回去後,傳朕的命令,臨邛程鄭氏與卓氏,身爲外戚,富貴而不嬌,誠爲可嘉,其封程鄭嬰爲成信君,封卓王孫爲嘉信君!”劉徹淡淡的吩咐道。
兩個老丈人,其實早就該按傳統,賜予封君地位了。
在漢室,封君羣體中,最大的來源就是外戚。
甚至,有不少外戚,直接封候。
但是,目前來說,老劉家在外戚的問題上,還是很矯情的。
一般來說,在對外戚的封賞問題上,很有一副做了還想立牌坊的糾結模樣。
想當初,太宗皇帝在自己的兩個小舅子的封侯問題上,可謂是拖了又拖。
竇太后的哥哥竇長君,甚至都沒能等到自己被封侯就掛了。
少君竇廣國也是熬了好多年,一直熬到劉徹的老爹上臺,才被封爲章武候。
輪到劉徹當皇帝了,作爲自我標榜爲太宗繼承人的皇帝,在外戚問題上面,自然就跟太宗皇帝看齊了。
至今只封了義縱爲東成候,另外因爲要拉攏竇太后,封了陳蟜爲隆慮侯。
除此之外,其他妃嬪的親戚,也只是賞賜錢帛爲主。
今次敕封卓王孫和程鄭嬰,還是劉徹即位以來首次,嘉獎外戚。
但,其他人卻也沒有任何辦法來拿這個事情說事。
有本事,捐一條褒斜道這樣的超級渠道。
別說封君了,封侯都可以!。
ps:??今天剛剛回家,歇一下,明天恢復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