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

正所謂天要下雨孃要嫁人,漢人想回家就回吧,好走不送!登基沒多久的耶律德光要去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穩定內部。

這件事用在後世,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

之前耶律後爲了扶持兒子耶律德光登基已經殺了一部分人,但是還沒殺夠。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前的老臣顯然沒有挪屁股騰位子的覺悟,那就把他們砍翻在地吧。

殺人的手段和之前如出一轍,殺人的地點是在木葉山,時間是在耶律阿保機的葬禮上。

這個葬禮很血腥,述律後看身邊人哪個不順眼,就和對方說一句話:

“替我向先帝帶句話!”

然後刀斧手上前,砍翻之後丟到墓坑裡去。

至於讓人家帶去的是什麼話,沒人知道,也許死人會知道吧,但是他們又不會說話。

於是乎葬禮上血流遍地,人心惶惶,氣氛壓抑、恐怖到了極點。

殺着殺着,出問題了,因爲最後殺到了一個人,這人名叫趙思溫,是個漢人,官拜檢校太保、保靜軍節度使。

這是個武夫,而且是個武力很強的武夫,不好惹。

述律後照樣是那句話:“你替我向先帝捎句話。”

趙思溫:“我不!”

述律後:“你跟先帝關係這麼好,爲什麼不去呢?”

趙思溫:“我跟先帝關係再好也好不過你啊,你怎麼不去啊?你要是去了,我就跟着去!”

這話說得夠勁兒,把個述律後將在了那裡。

但這個女人不一般啊,既然敢動手殺人,必然留着後招,她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述律後盯着趙思溫的眼睛:“我不是不想跟先帝到地下去,只是孩子年齡還小,國家無主,我不能去!”

人雖然不能去,但可以留個物事過去。

述律後手起一刀,衝着自己的手腕砍去,“啪嗒”一聲,血流如注,一隻玉手就掉到墓葬裡去追隨先帝去了。

述律後臉色蒼白,趙思溫一臉鐵青,現場氛圍瞬間凝固。

接下來就是一擁而上救太后,包紮傷口的場面。

按理說述律後做到了這一步應該順理成章把趙思溫殺掉纔對,但這女人心思真難猜,竟然留了趙思溫一命,之後也沒秋後算賬,奇哉怪也!

我們猜測這應該和契丹的一個傳統有關係,這個傳統說通俗一點就是“不殺不服”。

意思是殺死對方之前必須讓他服氣,對方如果不服氣你就不能殺。

趙思溫當然是不服氣的,所以沒有被殺。

然而這個猜測也不一定作準,歷史現場的關係複雜多變,人與人的鬥爭更是瞬息萬變,不殺自然有不殺的道理,但這道理是啥,可就沒法說清楚了。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述律後這個女人不一般,殺伐果決超過一般男子,真是女中豪傑。

此事過後,述律後又被稱爲斷腕太后。

人如其名啊!

斷去的是一腕,穩住的卻是契丹江山。

相比於契丹內鬥的兇狠果決來說,後唐的政治鬥爭就要含蓄曲折得多。

雖然曲折,但兇險程度卻絲毫不差,在這場鬥爭中,三個宰相被殺,算是好狠的了。

最後被殺的那個人是任圜。

而我們要先從前兩個人說起,因爲事情的起因在這兩個人身上。

豆盧革與韋說

這兩個人在莊宗皇帝李存勖時代就是宰相,兩個人性格都比較軟,主事的人說啥就是啥,之前郭崇韜在的時候他們聽郭崇韜的,現在安重誨起來了,他們又聽安重誨的,政治上真是沒有絲毫建樹。

但就是這樣毫無擔當的兩個人物,因爲是士族出身,被委以相位。

李嗣源即位後也不好立刻換宰相,但現在皇位穩固了,就開始打這兩個人的主意了。

先是有人彈劾這兩個人在皇帝面前彙報工作的時候態度不認真,也不講禮貌,顯然是藐視君上。

這也沒啥,爲這點子破事兒就開始搞人那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不過這個彈劾只是投石問路,大動作還在後面。

當時後唐財政緊張,朝廷上下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百官的俸祿也不能足額發放。

豆盧革不一樣,人家拿的是足額工資,不光他這樣拿,他的兒子也在朝廷做官,同樣也拿足額工資。

這還不算完,足額工資拿到手了,他們拿工資的時間還有點超前。

百官的工資都從五月開始發放,豆盧革父子卻從正月就開始發放,這就是在搞特權了。

搞特權歸搞特權,但說實在話,這也不算貪污,足額不足額的都是人家應得的嘛,更何況人家還是宰相呢。

但這種事兒可大可小,你沒貪污是不假,但是作爲百官之首,竟然帶頭違反朝廷制度,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皇帝讓大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你百官之首的宰相帶頭兒鬆褲腰帶,這算啥子事情?

想跟皇帝唱反調不成?

這是豆盧革,還有一個韋說。

韋說這個人也沒犯什麼大錯兒,就是想把自己的後代們照顧得更好一些。

他有一個孫子,到了就業的年齡,但是並沒有解決就業問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想辦法。

當時朝廷規定,老子在朝廷做高官,是可以福廕自己的兒子的。但也只限於兒子,孫子啥的那就別想啦。

制度雖然這樣規定,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韋說開始想辦法。

這個辦法很簡單,我就說自己的孫子是兒子,把他推到朝廷去做官,你們能怎麼樣?

說實話,也不能怎麼樣,你非要讓孫子喊你爹,我們外人能怎麼樣!問題是爲兒子求官你需要向皇帝上奏,這奏表一上去,那可就是欺君了。

當然啦,欺君這種事兒,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這也沒啥,更何況李嗣源還是個沒脾氣的君主,對手下人也不苛刻,偶爾欺一下也就這回事兒。

所以說豆盧革和韋說這兩位宰相雖然有毛病,但都是小毛病,不至於免官丟命。

但這裡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不能有人挑他們的毛病,如果有人非要跟他們過去不,那就有點懸了。

偏偏這兩個人在合適的時間得罪了一個合適的小人,這個小人又偏偏揪住了這兩個人的小辮子,一頓狂甩,硬是把兩大宰相給甩出朝廷去了。

被得罪的小人名叫蕭希甫,這個蕭希甫很有點小媳婦的個性,受不得委屈,誰要給他委屈受,他就要跟誰抗爭到底。

當時明宗皇帝李嗣源下詔,任命當時身爲庫部郎中的蕭希甫爲諫議大夫,算是跨部門調動,高升了。

但這個高升只升了一半,皇帝下了詔是不假,任命文書還需要宰相這裡來出,出完了還要到吏部蓋章才能生效。

豆盧革和韋說估計是平常裡就看蕭希甫不順眼,一看這個人要高升,不行!

直接行使宰相的封駁之權,讓皇帝收回成命,此事留在後面慢慢商量。

這可就把蕭希甫給得罪慘了。人家升個官求爺爺告奶奶找門路的也不容易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事情運作成功了,你們兩個王八蛋竟然出來攔路,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啊!

宰相了不起嗎,我個小嘍囉照樣把你們給拾掇下來!

蕭希甫紅着眼睛開始復仇了,這一復仇就抓住了兩個人的要害,把前面的那些事兒都抖摟了出來。

豆盧革、韋說兩個人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但是沒人提,畢竟每個人底子都不乾淨,有些事兒看破不說破,大家都心照不宣,維持着一種動態平衡。

蕭希甫這傢伙把平衡打破了,或者說把潛規則給打破了,這人如同瘋狗一般,衝上去就把豆盧革、韋說給一口咬住,任你棒打腳踢,他就是不鬆口,反而越咬越緊。

百官一看,好傢伙,有好戲看了!

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