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

接下來劉隱迎接李知柔入城,把對方扶上了節度使的位子。

爲了獎賞劉隱的功勞,李知柔投桃報李,將對方任命爲行軍司馬。

隨後徐彥若又接到朝廷召命,代替李知柔做了清海節度使,這位徐節度更厲害,直接上表朝廷任命劉隱爲節度副使。

這還沒完,人家徐彥若同志不喜歡操心,更不熱愛功名,是個實打實的甩手掌櫃,直接把軍政事務丟給了劉隱,自己逍遙快活去了。

如此,劉隱成了清海這一藩鎮實際的掌舵人。

又過了幾年,徐彥若又去世了,徐節度很夠意思,臨死前寫了一道奏表,向朝廷推薦劉隱爲清海留後。

對此,朝廷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漏洞,徐彥若寫奏表的時候還沒有死,既然沒死那就還是節度使,他也不可能這時候退下來把位子讓給劉隱,所以說只能上表讓劉隱做節度留後。

在徐彥若和劉隱看來,節度留後就是一個過渡,跟現在副職主持工作一樣,過段時間立刻就能轉正了。

但朝廷不這麼認爲,或者是不願意這麼認爲,皇帝認爲節度使就是節度使,留後就是留後。

既然是留後你就老實待在後邊兒,別老想着往前竄。

所以,在徐彥若去世以後,朝廷任命兵部尚書崔遠爲新的清海節度使,即刻走馬上任。

但是這個崔遠卻很不爭氣,他在走到江陵的時候,聽說嶺南強盜很多,很是擔心。

更讓他擔心的是,如果自己到了廣州,劉隱不配合讓位怎麼辦,不配合還是小事,他如果動了殺心把自己給砍了怎麼辦。

因爲有這麼多的怎麼辦,所以崔尚書就不肯往前走了,向皇帝上表說我走不動了,想回去。

當時的昭宗皇帝看這個人如此不中用,去了廣州也是丟人,於是又把他召回了朝廷。

這次朝廷的虛晃一槍很是讓劉隱虛驚一場,虛驚過後,劉隱開始變聰明瞭,他派人帶着金銀細軟到朝廷中結交權貴,用來運作自己的轉正事宜。

這次運作很是成功,權貴們也很給力,劉隱如願以償坐到了節度使的高位。這還不算,隨後朝廷還加封劉隱爲同平章事,這就相當於宰相了。

估計當時朝廷中的權貴們正在搞營銷,發起了行賄超值大放送活動,這個“同平章事”的職銜就算是贈送的禮品了。

在劉隱做節度留後的這段時間,他和一個人打了一場。

這個人是虔州(今江西贛州)的盧光稠。

盧光稠很不簡單,他早年響應黃巢起義,佔領了虔州,自稱盧王。

這個人隨後在虔州主政二十六年,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撫卹孤弱,很有政績。

他擴建虔州城池,整頓城市佈局,修繕擴建道路,市政工作做得很好;

他建立拜將臺、鬱孤臺、壽量寺,推行仁政,撫卹老弱,深得民心;

他招撫流散,安頓北方躲避戰亂的百姓,幫助他們安居樂業,深受百姓感戴;

他在位期間建成的“虔州八景”,至今保存完好,成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善政太多了,百姓落到了實惠,在盧光稠積勞成疾,病死在任上之後,百姓自發爲其立廟祭奠。現在流傳下來的盧王廟、康王廟、忠惠廟就是祭奠他的。

好啦,盧光稠這個人我們現在大體瞭解了,現在開始聊一聊他與劉隱打架的事兒。在和劉隱打架之前,他先和王潮(王審知之兄)打了一場。

經過是這樣的。

盧光稠把虔州治理得妥妥的,然後開始向外擴張。

擴張的方向就是嶺南地區。

這時候閩國(福建)的王潮還在世,他也在四處擴張地盤,攻陷了嶺南的韶州、潮州等地。

盧光稠一看,這是個渾水摸魚的好機會,於是開始做螳螂身後的那隻黃雀,王潮在前面打,他就跟在後面打王潮。

王潮打下了韶州,進兵潮州,盧光稠後腳就取了人家的韶州。等到王潮離開潮州又向前進軍的時候,他就再去取人家的潮州。

這事兒做的,感情人家王潮是爲你盧光稠打工的了。

王潮肯定不想做打工仔,於是開始還擊。

雙方在潮州大戰。

在潮州大戰的過程中,涌現了一員大將——譚全播。

這是個狠人,而且是是盧光稠的鐵桿支持者。

盧光稠的弟弟盧光睦輕敵冒進,譚全播屢屢告誡,不聽。你既然不聽,那我只能提前準備善後了,於是在盧光睦大軍之後設伏。

前面的盧光睦果然大敗,狼奔豕突地逃奔回來,王潮大軍緊追不捨。

這時候譚全播的伏兵就派上用場了,老譚一馬當先,伏兵四出,圍住追擊的閩軍一路猛殺,殲敵無數,順勢取了潮州。

事已至此,王潮白忙活一場,啥也沒撈着,反而便宜了盧光稠,只能長嘆一聲,回福建去了。

韶州、潮州都被盧光稠佔了,劉隱不同意了。

你盧光稠和王潮兩個在我的地盤上打打殺殺,徵得我的同意了嗎?

我在嶺南呆的好好的,招誰惹誰了,你們輪着番兒在我家裡撒野,看我好欺負咋地?

明明白白告訴你,我劉隱從來就不是好欺負的人!

劉隱從王潮手中接過了接力棒,盡起大兵,向盧光稠的軍隊猛撲過去,一戰而下潮州,再戰而圍韶州。

韶州離虔州就比較近了,而且是盧光稠的兒子盧延昌駐守,這個人帶了很多兵,不是那麼好打的。

劉隱的弟弟劉巖是前線帶軍的主將,他跟哥哥劉隱說:

“韶州兵多將廣,又有虔州軍隊的援助,不能急切攻取,要緩緩圖之。”

劉隱大怒,緩緩圖之要緩到個什麼時候,兵貴神速,我現在就要進攻!

但是他要進攻,卻不自己去,自己坐鎮中軍,讓劉巖帶兵往前衝。

劉巖帶着大軍浩浩蕩蕩進發,把韶州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時候江水暴漲,水流湍急,船隻無法通行,後面的糧草供應不上,圍城大軍開始餓肚子了。

禍不單行,虔州的盧光稠聽說兒子被圍,親自帶兵來救。

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三章 北伐第三章 北伐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