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

盧光稠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了自己的頭號戰將,這員戰將就是之前打下韶州、潮州的譚全播(其實虔州也是人家打下來的)。

譚全播和盧光稠是同鄉,兩人關係能夠好到穿一條褲子。

當時黃巢起義席捲南方,譚全播、盧光稠兩個手拉着手去參加了附近的強盜組織。

譚全播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組織裡的人公推他爲首領。

這時候譚全播說了一句話:“你們是想一直做賊呢,還是想要建功立業?如果想要把賊這個職業一直做下去,我當你們老大也就足夠了。但如果想要建立功業,需要推舉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出來,盧公(盧光稠)儀表堂堂,正是這樣的人!”

大家聽完,不以爲然,只是禮節性地說聲“好呀好呀”,然後沒有下文了。

譚全播怒了,當即拔劍出鞘,“鐸鐸鐸”連揮三劍,砍倒一棵大樹,吼道:“誰若不服從命令,有如此木!”

大家一看,對方還急眼了,這才擁立盧光稠爲帥。

什麼是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那種,他們能夠欣賞對方的長處,時時刻刻想着成全對方,在相互幫襯中實現各自的自我價值,進而達到最終的、共同的理想目標。

譚全播有一雙慧眼,他能看到盧光稠的過人之處;盧光稠有一顆寬仁之心,他的能力含而不露,一旦爆發,將成就福澤一方的偉業。

所以說,譚全播名義上是盧光稠的手下,實際上兩人比兄弟還親。

現在這兩兄弟再一次手拉着手出發了,他們要來打劉巖。

在來的路上這哥兒倆就開始交流。

盧光稠說:“虔州、潮州都是兄弟你攻下來的,我不擅長打仗,兩地防守的任務還是需要你來做啊。”

譚全播說:“劉巖這個人我知道,不難對付,看我怎麼修理他!”

譚全播挑選精兵萬人,在山谷中設伏。

主力打埋伏,偏師就要打幌子。

這個幌子打得很有水平,譚全播帶着一羣老弱病殘在韶州城南安營紮寨 ,然後堂堂正正給劉巖下戰書,約定某日某時開打。

劉巖一看,對方還挺像這麼回事兒,打仗跟打球似的,還約個時間。約就約吧,誰怕誰呀!

到了約定時間雙方正式開打。譚全播精挑細選了五千老弱士卒出戰,打到精彩處,撤退,不打了。

劉巖不依,你說不打就不打,憑什麼,你撤退是吧,撤退我就追着你打!

追着追着,追到山谷裡去了,埋伏在那裡的一萬精兵出來亮了一個造型,一鼓作氣把嶺南兵包了餃子。

劉巖大敗,力戰脫身,向哥哥劉隱去彙報。

其實他也不用匯報,人家譚全播帶着大軍跟在他屁股後面就追過去了,然後直搗黃龍,打劉隱。

劉隱抵擋不住,接着又敗,而且敗得還很慘,丟下大軍不管了,慌慌張張單人獨騎一溜煙跑回廣州去了。

自此,盧光稠佔據虔州、韶州兩地埋頭搞發展。

然而,他的勢力還是太小了,在吳、楚、閩、南漢四國夾縫中生存,舉步維艱。

爲此,盧光稠開始傍大腿,而且一下子就傍上了最粗的那根——朱溫。

盧光稠向朱溫稱臣,通道路、納貢賦,以求太平。

朱溫准奏,以虔、韶二州爲中心劃了一片地方,設置鎮南軍,任命盧光稠爲節度使,並封其王爵。

至此,“盧王”這個稱號算是實至名歸了。

盧光稠那裡安定了下來,而劉隱卻又有了麻煩。

幾年之後,馬殷教訓完了高季昌,揮兵南指,攻打劉隱。

劉隱還不能不接招,但想接招也要接得住啊。

雙方叮叮咣咣打了十餘仗,劉隱接連敗北,昭、賀、梧、蒙、龔、富六州先後被馬殷佔了過去,成爲了楚國版圖的一部分。

馬殷吃了對方這麼多土地後,懶洋洋打了個飽嗝,消停下來,之後就基本上不對外用兵了,楚國進入發展的穩定期。

馬殷穩定了,劉隱這裡也就安生了。他忍者委屈,也埋頭搞發展,最後發展的還不錯,嶺南經濟指標連年飆升,一度發展到歷史最好水平。

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爲劉隱身邊有一幫文臣輔助。

這幫文臣的名字就不說了,說了大家也不認識,但這些人能夠把名字跨越千年流傳下來,還是很有能力的。

文人的培養需要一個週期,嶺南又處在最偏遠的區位,好多地方還被土著部落統治着,這些文人又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有三種來源。

第一種,唐代被貶謫官吏的後裔。

當時官員一旦被貶到嶺南,基本上就回不去了,老死異鄉就是最後的歸宿。

老子死了,兒孫們也就在當地安家落戶了,雖然是被貶官員的後裔,但好歹也是官宦子弟啊,詩書傳家的傳承還是有的,這些人就成了當地文人的主力軍。

第二種是唐末在嶺南任職的地方官員。

他們可不是被貶的人,有可能家在附近,或者說到這裡升個官,找一個跳板再彈射回朝廷去,一路升職加薪。所以說這些官員是很有勢力的一羣人。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但恰在此時,大唐嘩啦一聲倒了,這些人成了沒孃的孩子,也別想着流轉到內地去了,就在這接着幹吧。這又是一批。

第三種就很普遍了。

當時唐末時局動盪,嶺南是最後變亂的,正因爲別的地方亂的時候這裡沒亂,所以好多北方人來這裡避難,避難的人裡邊就有很多文人,這些人也是嶺南執政班子的人才來源。

人多力量大,有人才也就好辦事了,所以說嶺南的經濟社會就發展起來了。

但是這個發展也只是相較於以往。

當時嶺南還是煙瘴之地,好多地方都是一些土著部落統治着。

南漢政權建立後,統治者很自卑,別的地方的大王都是與轄區的各級官吏打交道,自己呢,卻要和一羣酋長打交道,太掉價了啊!

又因爲嶺南比較封閉,自卑又很容易轉化成盲目自大,南漢國主往往是自卑與自大兩種情緒結合在一起的矛盾體。

然而,嶺南也有自傲的地方。這個地方的行政長官不僅控制着現在廣東以及廣西東部的地方,同時還管控着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

當時的清海節度使還兼任着安南都護。也就是說當時越南不是大唐的附屬國,而是大唐行政區域的一部分,和現在的廣東、廣西大差不多。

這種情況在五代時期開始改變,中原戰亂,根本無力控制邊疆,南漢政權隨後又昏招迭出,對安南的控制力日益減弱,越南這才慢慢獨立出去。

所以呢,內部穩定是威服外國的前提和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