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北洋新星

原本以爲進攻葛行宇的作戰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似摧枯拉朽一般。可是何豐林萬萬沒想到戰事居然前後拖延了五天多的時間,期間還不得不加派兵力增援。

葛行宇的殘部與官雲正的殘部在遭到重創之後,陸續化整爲零,開始在山區裡面進行遊擊戰。何豐林的部隊不怕打老虎,就怕拍蒼蠅,硬是被幾支游擊隊騷擾的陣腳大亂。最終還是在增援部隊進山之後,發起了大規模的圈地圍剿,用最粗放的作戰方式這才遏制住了民軍的游擊戰術。

到了五月三日,官軍總算擊潰了最後一支民軍勢力,並且成功俘獲了官雲正、葛行宇。

兩天之後,何豐林班師返回南陽,正式對外公佈了此次作戰的結果,趾高氣揚的宣揚官軍徹底蕩清了豫南山區的民軍。當天晚上,何豐林、袁肅以及河南都督府派來的代表官員於南陽召開了一場大型的新聞發佈會,不管是大報紙還是小報紙,也不管是地方報紙還是省際報紙,但凡能邀請到場的記者、代表全部都邀請。

事實上這次新聞發佈會早在三天前便開始着手籌備,可是誰都沒料到何豐林居然把戰事拖延到今日才能結束。雖然有一些叫人失望的地方,可好歹一切都結束了。

在新聞發佈會上,袁肅以中央政府代表身份,宣佈河南全省的軍事戒嚴正式結束,從現在開始一切民生建設恢復正常,針對白朗起義的鎮壓戰爭不再是河南省的主要任務。他這麼宣佈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能讓河南省儘快回覆正常,同時也能給予陝西方面一些心理上的影響。就算白朗還打算返回河南,但河南這邊已然沒有立足之地。

消息已經發布之後,河南全省爲之震動。轟轟烈烈折騰了一年之久的白朗起義,總算是時候到頭了。對於許多老百姓們來說,他們似乎痛恨政府的欺壓,但是此次白朗起義也沒見得能爲老百姓帶來多大的好處。所謂“劫富濟貧”只是一個口號而已,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民軍部隊少之又少。

即便像周寶林這樣嚴以律己的民軍頭領,大部分時候還要考慮自己麾下人馬的吃飯問題,根本沒有多餘的物資分給普通老百姓。更別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得了便宜就忘本的,也有從一開始就打算渾水摸魚的,更有不少人獲得了權力之後得意忘形,反而變得與官府一樣橫徵暴斂、魚肉百姓。

不管是民軍的戰爭,還是官軍的戰爭,夾在中間的老百姓始終是弱勢羣體。在很多人眼裡他們不在乎什麼劫富濟貧,也不在乎官軍的安撫或者官府的承諾,僅僅只要沒有戰爭就已經能勉勉強強的苟活日子。

豫南山區的平頂,在大局上給了北洋政府很大的鼓舞,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是挽回了北洋軍的幾分顏面,不至於與外國使節討論這些話題時尷尬的不行。而同樣是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中央軍名號與袁肅的名字一起成爲一時熱點,放佛有許多遮掩不住的光芒,冥冥之中又或者刻意安排之下,將兩者一起推到了世人面前。

大總統袁世凱似乎也改變了之前對袁肅的意見,雖然袁肅擅作主張讓他感到大爲惱火,可最終好歹還是漂亮的收拾了河南局面,而且在後面的行動當中同樣是嚴格遵守了中央的命令,沒有再調動第三旅展開任何軍事行動,單單是統籌了地方部隊來代爲行動。在這一點上是讓人感到很欣慰的。

更何況袁世凱敏銳的認識到,中央軍要想趁機打響名堂,也必須有一個值得稱道的靈魂人物進行輔助宣傳。就好比一個電影明星一般,一支軍隊當中也需要一個明顯般的人物,以此來彰顯這支軍隊的與衆不同之處。

中央軍是區別於北洋軍的全新陸軍系統,不僅是精銳中的精銳,更是要擺脫北洋內部各方政治派別的影響,一心一意效忠於國家元首。正因爲如此,這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勢必要推陳出新。

關鍵就在於“新”這個字上,經過河南一戰,中央軍可以以全新的姿態、全新的面貌和帶來全新的國防希望粉墨登場。而隨着這個全新陸軍系統誕生的靈魂人物,也自然應該是一個嶄新的“新星”。

既然袁肅能夠迷途知返,再加上他的的確確是一個嶄新的面孔,不得不說是最合適的人選。更何況做爲袁氏一族唯一一個可以拿得上臺面的軍政人物,袁世凱更應該不遺餘力的進行栽培和扶持。

因此,在南陽新聞發佈會的相關電文發到北京,袁世凱饒有興趣的看完之後,毫不猶豫的當場決定,將利用中央政府的各種資源,大張旗鼓的把袁肅這個後起之秀包裝一番,讓其成爲中央軍最爲耀眼的代言人。

短短几天的時間,北京幾份權威報紙便刊登了着重介紹袁肅和中央軍的專題新聞,包括袁肅的身世、簡歷以及個人獲得的榮譽,也包括中央軍改革的前奏、籌謀以及現階段執行細節。順帶的將此次河南一戰穿針引線的夾帶其中,既做到不讓河南民亂有更多的影響,也能做到傳遞河南民亂結束的通知。

由中央政府出面策劃的專題新聞,其內容自然會最大化的來美化中央軍以及袁肅的形象,不過儘管中央政府一再強調側重點在於“中央軍”,袁肅只不過是中央軍的“代言人”,但是隨着報道陸續連載刊出,內容還是不自覺的有些偏題。

各大報紙的主筆哪怕有再好的想象力,可畢竟不是軍事專家,對這個纔剛剛誕生不到一年的中央軍瞭解根本不多,更何況中央軍的背後還與“二次革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稍有不慎便會越過雷池。相比之下,袁肅則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豈不說其入仕這幾年幹過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不至於無事可寫,就算真的不想炒冷飯,胡編亂造一個人總比胡編亂造一支軍隊要簡單的多。

於是,很快在中央政府授意之下的輿論造勢,竟變成了袁肅成了主角,中央軍反倒成了陪襯。許多讀過最近幾天報紙的人,都以爲中央軍是在袁肅英明的領導之下,才能在河南打出漂亮的成績,成功遏止住民亂膨脹的情勢。

就連袁肅自己都萬萬沒有想到,他在河南做的事情,卻會先在北方造成極大的影響。他同樣萬萬沒有想到,爲了迎合中央軍“新星”的身份,自己居然還有了一個“全新的履歷”,從一個族譜上找不到名字的落魄子弟,搖身一變竟成了根正苗紅的項城袁氏正統。

幼年喪父喪母家庭貧寒,不得不變賣家產四下躲債,卻被說成是不畏門寒、一心求學,甚至還把當初他遊學幾個書院的德高望重的老師羅列出來,表示自己是出自名師門下。事實上當時只是寄學門下,別說羅列出來的名師許多是不認識的,甚至在那會兒還有幾人早已辭世。真正是讓人啼笑皆非。

非但如此,昔日袁肅在山海關主持賑災一事,也遭到了一番戲劇化的重製。完全就好像是在寫演義小說一般,把他在山海關發生的幾件事大書特書,先是及時賑災,後又私募善款救災,甚至連之前一直被政府加以掩飾的竇神父案、趙方毓案也都再次爆料出來。儼然將其美化爲一個不畏強權、大公無私、秉持公義的正人君子。

雖然袁肅覺得這些報道當中有許多是經不起推敲的地方,等到後世太平年代,必然會有無數學者、專家跳出來“打假”、“推敲”。不過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在公還是在私,他都覺得中央政府確實有必要如此這般的大做文章。

在公而言,北洋政府目前正處於一個公信力攻堅難關的環節,由於南方革命黨和軍閥大肆輿論抨擊,許多知識分子對北洋政府存在極大的不信任。知識分子恰恰是這個年代中國發展的中堅羣體,如果無法拉攏這一羣人,非但會阻礙國家進步、發展,更是會造成極其嚴重的負作用。

北洋軍閥都是一些老派的人,不懂得運用新時代裡資訊的力量。此次袁世凱原本是打算宣傳中央軍,歪打正着的變成了一次製造“北洋明星”的行動。往小一點說這是北洋政府開始懂得變動,學會利用輿論工具來造勢;往大一點說則是利用一個“政治明星”來帶給國人希望,有了希望便能緩解各種矛盾。

在私而言,就算袁世凱沒有這次造勢行動,袁肅也會秘密安排一些輿論聲勢,藉着河南平亂先把自己的名聲再擡高一個檔次。他這麼做的目的只是想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和個人資歷,緊接着便可以利用這些資本、資歷來打出少壯派的旗幟來。

不得不說,此次中央政府的輿論造勢,給予袁肅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9章 ,趁勢而起第6章 ,討價還價第53章 ,豫南對策第91章 ,堅守陣線第57章 ,遇袁克端第85章 ,雙重密謀第85章 ,見何其鞏第97章 ,日軍困境第19章 ,擢王懷慶第74章 ,亂中生財第28章 ,兩頭態度第82章 ,雪中送炭第66章 ,突來冷言第64章 ,烏雲密佈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62章 ,準備北上第43章 ,洪憲籌備第21章 ,中央命令第27章 ,京城風聲第94章 ,入股開灤第18章 ,馮國璋言第10章 ,小年宴會第6章 ,討價還價第7章 ,初步探討第3章 ,洋商開礦第13章 ,重挫元氣第97章 ,開始進攻第8章 ,畢業策論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9章 ,內部矛盾第90章 ,發展工商第9章 ,停火談判第38章 ,戰後善後第10章 ,談判決心第11章 ,入豫心思第34章 ,着手發展第1章 ,江湖義氣第12章 ,籌碼在手第88章 ,軍政發展第95章 ,預備巷戰第66章 ,突來冷言第67章 ,初顯針對第46章 ,北洋暗流第5章 ,伏擊日軍第26章 ,驚動中央第36章 ,仁卿態度第95章 ,預備巷戰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33章 ,不容忽視第80章 ,共和成立第29章 ,五月六月第38章 ,收買人心第5章 ,進諫工業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65章 ,局勢急轉第86章 ,中間收購第56章 ,見林伯深第98章 ,三方度勢第20章 ,獨立事宜第51章 ,英人扶持第97章 ,制式武器第19章 ,最終試探第93章 ,鄭州事變第1章 ,灤州郊外第80章 ,共和成立第67章 ,撮合婚事第6章 ,暗藏勢力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4章 ,笑裡藏刀第6章 ,標部會談第43章 ,簡而複雜第86章 ,偏遠事故第72章 ,開營訓練第26章 ,拼上一把第5章 ,伏擊日軍第21章 ,公所典禮第75章 ,先有計劃第38章 ,加緊提防第25章 ,作戰計劃第31章 ,南方籌謀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83章 ,陷義帝制第31章 ,任大都督第97章 ,正月過後第63章 ,制式產業第1章 ,太子一黨第88章 ,軍政發展第75章 ,各自爲政第84章 ,以理服人第54章 ,藉機靠攏第54章 ,見宋教仁第52章 ,單見高順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81章 ,大轉折點第9章 ,玄機暗喻第44章 ,事在北京第97章 ,日軍困境第65章 ,局勢急轉第20章 ,越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