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談判決心

餘額不足

爭論愈發激烈,日方認爲若是答應段祺瑞的這番要求,那就等同於將遼東局部軍事摩擦一事故意擴大化,這對中日雙方來說都有不好的影響。內藤新平還特意強調,如今日本是協約國成員之一,在國際政治上中方也明顯是偏向於協約國,不應該把小事化大。

結果單單就在這一個問題上,中日雙方僵持了好幾個鐘頭。

中午休息時,陸徵祥和陸宗輿不得不找到段祺瑞,好言相勸先談正經事,等到確定停戰以及日本做出一系列賠償之後,再另外商議日本首相公開道歉一事也不遲。

段祺瑞卻義正言辭的說道:“你們以爲公開道歉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實則不然,這纔是真正關乎國家主權的重點所在。今天上午的會議,日本人處處口出狂言,他們根本就沒有誠心來解決此次遼東的衝突。哼,欺我大中華無人嗎?他們是這樣的態度,那這次談判完全就沒必要再談下去。倒要看看最後着急的人是誰!”

陸宗輿嘆了一口氣,苦勸的說道:“段總長呀,你看,這件事是大總統千叮萬囑的,遼東那邊的事情誰都不想再繼續熬下去,這又是何必呢?依在下愚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能解決更實際的問題纔是最好。”

段祺瑞冷冷“哼”了一聲,頗有嫌棄的盯着陸宗輿說道:“昔日清法戰爭,就是因爲有爾等這樣的懦夫作祟,才弄出了一個遺臭萬年的結果。你們也不想一想,現在在遼東究竟是誰佔據了主動優勢?日本人還能玩什麼花招?”

這一番話的殺傷力巨大,陸宗輿氣的臉都漲紅了一片,可偏偏又不敢與段祺瑞頂嘴。

不僅是因爲段祺瑞的脾氣人所共知,再者身份地位的懸殊也沒道理以下犯上。他最終只能在心中罵咧咧的嘀咕了一陣,巴不得談判會議因爲段祺瑞的剛愎自用而弄得不歡而散,到時候要看看段祺瑞怎麼向大總統交代。

陸徵祥自然是知道段祺瑞在打算什麼,他並不是不贊同這一點,只是外交談判原本就應該有一個技巧,而不是單純的意氣用事。萬一把日本逼急了,原本可以平息的事情又鬧大,到時候又該如何收場?

“段總長,”他向前走了兩步,語重心長的說道,“我知道袁總司令部從營口發回的電文您是看過的,但是大總統當時已經很明確的下令回執,勒令袁總司令不可輕舉妄動,還說但凡所有反攻準備全部中止。由此可見,大總統是心意已決了。”

“你們根本沒仔細看袁肅的電文,他在電文裡所用措辭頗多激烈,怎麼可能會因爲大總統的命令而放棄早已盤算好的計劃。更何況,遼東上上下下都支持袁肅繼續挺進的意思,我陸軍部同樣也認爲應該趁此機會收復遼東國土。”段祺瑞斬釘截鐵的說道。

“關於收復部分遼東國土一事,大總統本已經是授意的,眼下我們來談判的目的,就是要日本明確的擬出條條文文。可段總長您一直糾結於日本首相向我國公開道歉,反倒把這些正經事給耽誤了。您看……”陸徵祥循環漸進的說道。

昨天袁世凱在看完袁肅發來的電文後,確實對收復部分遼東國土一事做了交代。收復青島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成功捍衛主權,而收復遼東半島部分土地,則意味着中國軍隊通過自身實力改變國運。兩件事前後銜接,對國內形成影響力不言而喻,足以爲袁世凱進一步推行帝制打好民間輿論的支持。

所以在這件事上,袁世凱自然是秉承着能索要回來就盡全力索要回來。但是絕不能再讓遼東的情況惡化,雖然現在中國軍隊確實佔據上風,但也不代表北洋政府還有足夠的心力把這場戰爭繼續下去。

主要方面自然還是袁世凱急於稱帝,但次要的方面也是考慮如果動作太大,會引起日本國內許多軍閥的注意力和提防,反而不利於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好好發展。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裡的全身不單單是指日本,而是所有在華都有利益圈的列強。

段祺瑞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也不是故意要固執跟袁世凱做對,但是他對日本人是十分了解,東洋小國卻有着無限的野心,所有拓展本國勢力的行動都是早有計劃,一步接着一步的進行着。前清是因爲無能,不足以提防這個看似“弱小”的國家。如今既是民過,他又身在其位,怎麼可能不去居安思危、加以提防?

“陸先生,你纔剛剛接任外交總長,之前又常年旅居國外,對於日本人怕是瞭解的不多。談判桌上或者其他外交場合,你能看出他們是彬彬有禮、頗有風範的作派,但是他們事實上卻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無論是從國力發展的速度、地理位置還是國家發展的必經走向。一朝我們放鬆針對日本人,日本人必會得寸進尺。你明白嗎?”段祺瑞擲地有聲的說道。

“這……段總長,您的話似乎……”陸徵祥臉上露出幾分爲難。他主觀上還是認爲段祺瑞的話有幾分想當然,但是客觀上自己的的確確才接任外交部總長不久,之前一直是駐使在奧國、德國、俄國和荷蘭,亞洲這邊的外交局勢必然是沒段祺瑞瞭解的深刻。

“陸大人,我知你是能幹人,用不了多久你會明白我剛纔的那番話。但是不管怎麼樣,這次外交談判的黑臉我是當定了,就看看誰能硬到最後。”段祺瑞絲毫不肯退讓的說道。

“唉,若是如此的話,那就先依了段總長您的意思來辦這件事吧。”陸徵祥實在無奈,只能嘆息的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一旁的陸宗輿卻顯得很着急,只是兩位主事的大人物都這麼說了,他還能說什麼?最多也只能晚些時候回到總統府,原原本本向大總統彙報。

第22章 ,灤州交代第32章 ,突然變起第33章 ,一波又起第47章 ,護國帷幕第13章 ,不合時宜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21章 ,公所典禮第19章 ,見宋教仁第7章 ,收受利益第45章 ,以退爲進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0章 ,開誠招降第50章 ,上海晚會第3章 ,酒後親王第14章 ,總鎮反應第37章 ,曉以大義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3章 ,新春正月第33章 ,不容忽視第91章 ,別有陰謀第92章 ,強猛攻勢第53章 ,暫定行程第52章 ,納捐集資第82章 ,少更於老第46章 ,榮升護軍第12章 ,各有部署第41章 ,瀛臺大會第93章 ,藉機而入第63章 ,背道消息第98章 ,培植政府第85章 ,見何其鞏第73章 ,南北交鋒第90章 ,擬兩部分第44章 ,曹錕劫見第94章 ,背後陰謀第27章 ,逐步展開第67章 ,撮合婚事第49章 ,並不簡單第40章 ,宴席之間第11章 ,起事前夕第82章 ,雪中送炭第38章 ,會袁克定第82章 ,雪中送炭第17章 ,強化民兵第2章 ,安山張府第27章 ,開始進攻第73章 ,放出風聲第43章 ,簡而複雜第63章 ,北京夜談第83章 ,中央軍系第94章 ,防線告急第36章 ,趁勢而爲第31章 ,突發事件第32章 ,另有想法第18章 ,一時衝突第81章 ,大轉折點第43章 ,交心之談第64章 ,兒女情長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55章 ,前往保定第92章 ,宴會過後第55章 ,戰火轉移第16章 ,善後之計第82章 ,臨危受命第92章 ,灤州煤礦第27章 ,迎王懷慶第6章 ,制式步槍第68章 ,返回保定第87章 ,以身涉險第84章 ,以理服人第49章 ,別開生面第40章 ,問題所在第31章 ,任大都督第95章 ,疑點重重第16章 ,兩頭行動第93章 ,大膽之舉第10章 ,各懷鬼胎第90章 ,第一回合第26章 ,拼上一把第35章 ,刀俎魚肉第35章 ,制訂政策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37章 ,祭孔大典第19章 ,最終試探第42章 ,府院巧遇第31章 ,突發事件第89章 ,前線準備第45章 ,蕭牆之內第14章 ,總鎮反應第17章 ,兩邊準備第42章 ,分配防區第66章 ,化工產業第25章 ,作戰計劃第91章 ,成立典禮第79章 ,外內異乎第96章 ,保定催電第32章 ,新官上任第3章 ,洋商開礦第98章 ,新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