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遼東善後

十二月二日,袁肅將營口總司令部撤往奉天,既然遼東戰事已經結束,他也應該掛印辭官,不過畢竟此次中日衝突留下了一個不容小視的隱患,陸軍部還是決定保留總司令部的一些單位留駐在奉天,以備不時之需。

到奉天之後,袁肅與蔣百里、趙山河、陳文年、田文烈、朱泮藻等人召開了一次中央軍的戰後會議,首先是合算此次作戰的戰損,其次則是論功行賞,再者也就是對中央陸軍第二師、第五師以及奉天十七師的新防區劃分。

按照總統府和陸軍部三天發回來的指示,此次中央軍在遼東作戰是包含一定政治目的,那就是將中央勢力拓展到地方,謹防東三省會像西南諸省那邊擁兵自重。所以儘管第二師、第五師都是近畿部隊,但索性也就趁此機會常駐在東三省。即便不常駐,也要堅持度過目前這個敏感時期,等到遼東x突發事件的陰影全部消除之後,再另行定奪。

此役歷時二十二天,陣亡將士合計一千六百三十三人,受傷離開編制者三千八百五十人。戰爭消耗物資折算資金一百七十餘萬,而戰後重建和撫卹物資折算資金初步預計會需要兩百萬左右。不過戰爭中通過搜繳和劫掠所得的利益差不多也有一百多萬,再加上把俘獲戰利品變賣,勉強算是能抵消此次作戰付出的經濟代價。

論功行賞方面,司令部軍功司和陸軍部軍功司特派專員早已做好了一份初篩名單,由袁肅負責從初篩名單中核定人選和功績。袁肅這邊通過與後勤司令部、前線各指揮部的磋商,業已確定了一份所屬名單。基本上將此次參與作戰各部都均衡的安排了“功勞”,就算從始至終還怎麼開過槍的朱泮藻第五師,也算是一份“勞苦之功”。

經過一番討論,袁肅決定委派田文烈第二師駐守營口,第五師駐守鳳城,第十師暫時返回山海關屯駐。這麼做的目的並非是爲了讓個人勢力遠離是非之地,而是減輕東三省地方財政對中央軍的負擔,反正山海關距離營口不算遠,又有鐵路四通八達的連接,真要出兵也就幾天的時間。再者在自己的地盤上由自己來供養,省的與東三省地方政府斤斤計較。

至於中央陸軍第一兵團,司令部暫時歸編在統x戰總司令部麾下,一起進駐奉天。包括兵團直轄幾個預備役團也都留在奉天,第一旅、警衛團和預備炮兵團這三支部隊返回直隸,繼續加以訓練和擴充。

戰後會議結束後,袁肅又趕往第一兵團臨時集合地,走訪並慰問了兵團上上下下的官兵,也專門挑選了一個傷兵聚集的醫院進行一番安撫。在剛纔戰後會議軍功論賞時,他是特別爲第一兵團的一些基層軍官進行了表彰,畢竟第一兵團擴充迅速,很多軍官沒什麼實戰經驗,卻能在戰爭中發揮極好的領導作用,當真很是叫人欣慰。

尤其是孫連仲,在側翼陣地失守之際,單憑麾下一個團部分兵力殿後,掩護傷員和物資撤回蓋州城內,竟然能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拖延住日軍洶涌的進攻。袁肅在與孫連仲見面時,熱情洋溢的拍着對方的肩膀稱讚道:“昔諸葛亮出岐山,失利於箕谷,而趙雲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雲又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今日孫仿魯之功,不亞三國趙雲,當是彰功以效典範。”

在奉天停留了一段時間之後,北京總統府和陸軍部皆發來電文,告知袁肅儘快返回北京。總統府並沒有說是所爲何事,但是既然沒有說,那推測起來肯定還是袁世凱要找他商議帝制一事。而陸軍部發來的電文,則是表示要對袁肅此次作戰進行授勳嘉賞。

臨行前一天下午,袁肅找到蔣百里和陳文年二人私底下會晤了一番。

雖然這段時間袁肅一直在忙着遼東戰場善後的工作,但是對於國內輿論氣氛的變向還是有所關注,不管是北洋政府或者籌安會私底下推波助瀾,又或者是民間自發的掀起了眼下這股風浪,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都很清楚國家很快會有一場重大的變故發生。

在過去大半年時間裡,以北洋軍官俱樂部爲首的北洋少壯派團體,一直在散播着袁肅的一些個人看法,所以對目前國內氣氛的變化,袁肅麾下所掌握的軍隊這一塊,並沒有太明顯的反應。就算有先見之明的諸如蔣百里、陳文年、高順等人,其三人爲首的核心軍官階層,也沒有對所謂的帝制感到反感。

歷史上蔣百里甚至還親自主持過袁世凱祭孔的儀式,顯而易見,蔣百里本人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軍人不幹政,只潛心於國防事業的發展。這一點與蔡鍔頗有相似之初,也難怪二人可以走得那麼近。

這次找蔣、陳二人會晤,就是正式的來試探二人對袁世凱稱帝的意思,如果談得攏那便順勢把話題聊的更深入一些,嘗試着爲袁世凱稱帝前後進行一番謀劃;如果談不攏,那也只能暫時點到即止,或可明曉一些道理加以勸說。

來到書房,袁肅示意二人落座,先說了一些關於遼東善後的瑣事,隨即便直入正題詢問二人是否關注最近國內各大報紙上的新聞。蔣百里自然是每天都有固定閱讀一些時事報紙,倒是陳文年也是最近今天聽人說起這才漸漸關注起來。

“袁大人所指的是最近籌安會和一些社會團體鼓吹的事情嗎?”陳文年問道。

“沒錯。顯然這次我們在遼東捍衛了國家主權,爲北洋政府爭取了一份極大的殊榮,於是國內上上下下一時間受到極大的鼓舞,所以纔會有了現在這樣熱烈的氛圍。說實在的,我與籌安會有所來往,他們的一些理念我也能看透幾分,只是並不知道此次國內情緒的躁動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袁肅一語雙關的說道。

“之前我在京城時,也曾經與楊度等人有所往來,表面上楊度只是一個研究政治的學者,但背地裡卻顯然是大總統在暗中授意和扶植。上個月二十二日楊度在上海舉行了一場演說,在這場演說上他公然批評眼下的政體,仍然共和政體是妨礙國家進站的罪魁禍首。據說當時一些江浙的民主人士當場與其發生口角,到頭來卻一個個被楊度說的啞口無言,當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蔣百里不疾不徐的說道。

“國體、政體什麼的,我雖瞭解一些大概,但說實在的,也不甚懂。其實縱觀我中國目前的情況,哪裡見得什麼民主,又哪裡見得到什麼共和?掌權者高高在上,所謂的權力歸人民也不過只是一句空話。倒是有時候我也覺得,爲了保存着一個虛有的共和民主名義,卻要承受着更多無謂的負擔,何必呢?”袁肅語重心長的說道。

“西方先進的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雖然也不算很健全,但自有讓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我相信政治制度的發展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慢慢磨合,然後一步一步的實現真正的民主。至於這條路要走多久,尚未可知。”蔣百里唏噓的說道。

“就目前國內的輿論聲勢,再加上北洋政府操控的動作,不難猜測,我叔父確實有稱帝的野心。我並非是一個頑固之人,也絕非是一個迷信所謂革命主義的人。記得楊度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如果能夠通過改變政體而加快中央集權,凝聚國家上下的力量,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袁肅見蔣百里和陳文年表現的都不算激烈,於是更進一步的說道。

“帝制的關鍵還是在看它究竟會走向哪一條道路。如今英吉利、德意志、沙俄和日本,也都是保留着幾百年帝制的國體和政治制度,但是這些國家依然很強大。其實我也相信,即便大總統現在企圖登基稱帝,即便之後的幾年或者上十年裡會有獨x裁x專x制,但歷史的發展走向不可能一塵不變,終歸還是會讓這個帝制過渡爲真正的君主立憲。”蔣百里多少是猜出了袁肅的意思,於是很認真的分析說道。

陳文年沒有再多說什麼,臉色卻顯出了一種深思。

袁肅倒是下意識的看了陳文年一眼,顯然他現在已經可以瞭解蔣百里的心思,其實蔣百里的看法與自己相差無幾,倒是陳文年沒有什麼表態,不太能確定究竟是什麼意思。

停頓了片刻後,他不疾不徐的又說道:“唉,畢竟如今已經是民國,我叔父貿然推行帝制,就怕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到時候我這個侄子又該何去何從呢?”

第45章 ,書房夜談第11章 ,入豫心思第87章 ,以身涉險第45章 ,蕭牆之內第89章 ,前線準備第98章 ,三方度勢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3章 ,以寡敵衆第40章 ,問題所在第93章 ,酒後之言第3章 ,火攻丹陽第42章 ,府院巧遇第80章 ,共和成立第27章 ,京城風聲第4章 ,鬆坡百里第38章 ,逐步善後第49章 ,別開生面第34章 ,香港分部第96章 ,新式步槍第97章 ,開始進攻第58章 ,鄂州對話第15章 ,順利突圍第58章 ,分開進貨第61章 ,汽車公司第80章 ,時局進展第78章 ,礦務公司第1章 ,另有心計第59章 ,約定與會第45章 ,北京覆電第93章 ,鄭州事變第88章 ,聲名漸顯第83章 ,頗有深意第13章 ,會蔣百里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55章 ,戰火轉移第76章 ,慈善宴會第44章 ,事在北京第89章 ,壬子新年第63章 ,招募改制第50章 ,叔父認侄第5章 ,商業計劃第21章 ,軍事部署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33章 ,擒賊擒王第75章 ,北洋態勢第74章 ,兩淮之想第19章 ,時勢所趨第11章 ,遼東反攻第43章 ,交心之談第16章 ,兩頭行動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22章 ,進取商丘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5章 ,蕭牆之內第24章 ,無心無意第73章 ,私見張謇第44章 ,信到京城第120章 ,突然南下第52章 ,各有意外第15章 ,順利突圍第52章 ,納捐集資第35章 ,羣策羣力第45章 ,書房夜談第8章 ,會見蔡鍔第42章 ,賭桌話談第65章 ,轄內發展第76章 ,淮安打探第9章 ,玄機暗喻第52章 ,西南事變第18章 ,馮國璋言第11章 ,起事前夕第8章 ,會見蔡鍔第50章 ,遇段祺瑞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32章 ,堅持進攻第85章 ,雙重密謀第40章 ,宴席之間第95章 ,預備巷戰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99章 ,到突破口第53章 ,暫定行程第98章 ,三方度勢第60章 ,訓練方案第21章 ,軍事部署第25章 ,標部會後第5章 ,時勢之見第54章 ,見宋教仁第93章 ,酒後之言第64章 ,楊度試探第73章 ,事前籌劃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7章 ,初顯針對第83章 ,着手行動第32章 ,突然變起第76章 ,淮安打探第8章 ,似有變故第86章 ,中間收購第68章 ,軍火事故第34章 ,民軍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