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昭武九姓

bookmark

第三百九十七章:昭武九姓

不僅是葛洪覺得驚訝,在場的所有的人都被孫盛的話驚呆了,這些康氏族人中出來的佛教徒,竟然不少還是商人?!

康氏的勢力竟然如此深不可測!?

好一會兒,葛洪才從震驚中回過味來,有些謹慎地問道:“孫盛,這都是你祖父記載的嗎?這個事,你怎麼看?你祖父又是怎麼說的?”

看到葛洪這般謙虛地詢問自己,孫盛也是由心地爲自己祖父驕傲!

畢竟自己現在知道的關於這些源於康居國的康氏族人都是因爲自己祖父的記載,至於自己的祖父爲何要關心這些西域人,孫盛思考過,但是沒有什麼頭緒,所以只當是自己祖父的好愛而已,如今看到葛洪如此重視,也打起了精神回憶那些資料!

現在聽到葛洪的詢問,孫盛只能搖搖頭,無奈地說道:“葛大人,小子也並不明白其中有什麼深意,祖父也只是記載了這些內容,還說過其他一些關於康居國其他內遷中原的姓氏家族,但是爲什麼要記載這些,我祖父記載的那本筆記也只是殘本,後半部分都不見了……”

葛洪聽到這裡,也是微微地嘆了一口氣,孫楚老先生看來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不然爲何要記載這些康居之人?尤其是這個康氏,只是這麼簡單地聽孫盛說了一些他們的風俗習慣和往事,已經讓人如此震驚了,現在聽孫盛的意思,康居內遷中原的還不止康氏,竟然還有其他八姓!?

“孫盛,還有其他八姓是什麼情況?簡短地說下吧!”

“諾,康居九姓其實也稱爲昭武九姓!”

“哦?!”

“其先祖曾在漢代時大規模遷移到河西,也就是如今涼州太守張軌管轄之地,(今甘肅武威,張掖等地區),祁連山北,有一城,名爲昭武!他們以昭武城爲據點,逐漸興旺,這是《漢書》中《地理志》所載!”

“早在漢代已經在那邊了?”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東部置張掖郡。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西漢後期治觻得縣(在張掖市甘州區西北),屬涼州刺史部。領有:觻得、昭武、刪丹、氐池、屋蘭、日勒、驪靬、番和、居延、顯美,這十個縣城”。(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永昌縣以西、高臺縣以東,以及內蒙古額濟納旗,治觻(角樂)得縣)

шωш▲t t k a n▲¢ ○

“孫盛,你確實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我葛洪自認也算博聞強記,但如若在這點上和你比較,確實是自愧不如!孫師在天之靈,也能瞑目了!”

聽到葛洪突然說起自己的祖父,孫盛心中壓抑的對祖父的思念之情也油然而出,雙目之中竟然隱隱含着淚水……

葛洪看到自己的話勾動了孫盛對祖父的思念之情,心中也是一陣感嘆,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倒是孫盛很快就從思念之中走了出來,並且恭敬地說道:“葛大人謬讚了!其實這些昭武九姓的先祖也能算是月氏一支,只不過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可了,他們遷入華夏之地以後就習慣以康居國人自稱,並且頻繁與當地人婚配,融入的很好很好!”。

“你說的應該沒錯,難爲你小小年紀,竟然記得如此之多!”

“這些記載都是祖父留給我的,不敢忘記!”

聽到這裡,葛洪再次肯定地點了點頭,對於孫盛,葛洪是也開始真心喜愛起來了!

“這昭武城的九姓以康,邵,何,史,曹,穆,米,安爲主要九姓!九姓又各爲九國(所謂國,按照當時的看法應爲部落),曾經皆是康居國旁支,而其他康居國諸部落,在康居國爲匈奴所破後,就則四分五裂,各自逃命,所以只有遷入昭武城的九姓,纔是昭武九姓,當今之世,康姓則爲九姓之首!”(石國和其他居住在康居遷居過來的康居人算不算昭武?我的看法是不是,應爲他們沒住過昭武城,後人分不清他們的區別,以爲是康居來的都是昭武九姓,這是不對的)

“如此說來,並不是所有康居故地遷移過來的人都是昭武九姓?而是隻有入住過昭武城的纔算?其他只能算是康居國人?”

“大人明見,正應如此,也有此可見,這些康居國人就和草原上其他的部落沒有什麼區別,一姓強大之時,則衆多小部落競相去依附,只因其強盛而已,一旦分奔離析,就四處逃散,如何算的上一脈?分不清,不過是因爲他們長的都差不多,我中原人也分不清他們的長相,所以只要說是康居國人,都以爲是一族了,這是十分荒謬的!”

“不錯,就如我們分不清高車人和鐵勒人一樣,就說他們是一樣的,你這個說法十分精闢,不錯,非常不錯!”(後世《新唐書》和《隋書》又變更了不少昭武九姓的名字,這也是沒錯的,畢竟一個大的姓氏往往都會包含很多早期不入流的姓氏,我現在說的這九姓主要是指漢代到南北朝初期的,後世每個姓氏的興衰和取代他們的姓氏出現也是有的。譬如火尋,也說起源是昭武,即花剌子模,這就是後世子孫努力了。至於石國,這裡暫且按下不提,因爲石勒也是出於石國,但和後世公元713年以後的石國是否一致,就等待以後說石勒的時候再提吧。)

“謝大人誇獎!”

經過孫盛的這麼一番講解,葛洪也完全從之前乍然聽到佛經提到過的“地獄”二字之中清醒過來,其實也不怪葛洪會有些恍惚,畢竟這些理念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要不是孫盛又過目不忘的本事,又有孫楚老前輩收集的書籍,自己從何知道這些?

看來這次自己來找明月公主,不經可以得到歷練,或者還真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收穫也未可知了!

想到這裡,葛洪再次向孫盛問道:“關於平陽康氏,他們手下的商道,你祖父可有詳細記載!”

第八百七十八章:玉面和尚酒第七百九十六章:閻鼎獻策(五)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賞無可賞第三百二十二章:死人梯第二百四十一章:脫胎換骨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界休宋氏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愛民如子(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出人意料第八百三十一章:賈匹的大禮(五)第三百九十二章:康碧麥朵第八百六十三章:弼馬溫第九百八十三章:漆縣會師第九百二十三章:梁州光復第七百三十四章:當面致謝第八百零二章:罰站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兵發臨潁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可怕的阿郎第一千五百零三章:新亭夜宴之朔氣寒光第四十六章:傅袛教子第一千一百一十章:碎冰之計第六百一十三章:上林方爐第七百九十七章:躲貓貓第九百四十七章:關門打狗第二百二十四章:徐忡遇險第四百六十四章:何仇第五百四十九章:賈匹之謀(二)第一百二十章:城關城渡口第八百五十章:白日見鬼第一百五十一章:接納第二百四十五章:擒殺鼠王第一千五百章:新亭夜宴之背生雙翼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賢婿第三十八章:剖棺定罪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花開並蒂(一)第一千一百六十章:流血不流淚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今夜何以入眠(二)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狗咬狗一嘴毛第二百九十八章:經脈受損第八百六十七章:令人疑惑的祖逖第三百一十一章:葛洪的決心第九百五十七章:坦誠相告第九百四十章:討回公道第二百七十二章:王如的性格第七百二十二章:王彌之死(一)第二百四十六章:葛洪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襄陽突變(一)第六百六十七章:上天的饋贈第九十三章:閻鼎的謀劃第九十二章:只有一路援兵第一千零八章:八哥的好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抱緊點第二百六十四章:難逃一死(一)第三百九十四章:撲朔迷離第九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意猶未盡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今夜何以入眠(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美麗的祁氏第五百九十二章:也向潼關行(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華容道之計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血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黃丘大捷第一千二百零二章:渭水祭英靈第一千三百零一章:何樂而不爲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中渭橋大捷第五百二十九章:不可進入第二百三十五章:祖逖的決定第三百六十一章:泣血而降(一)第六百一十九章:劉曜問計第二百零三章:玉碎第二百零四章:模糊的幾個字第六百五十八章:平西將軍賈匹第三百八十五章:奇怪的探馬第一百二十八章:明月有多好第四百三十七章:渾水摸魚之計(三)第八百二十五章:鶼鰈情深第五百五十八章:蒲洪的心思第二百二十五章:禿髮鮮卑第七十六章:佛圖澄的心願第一千二百零四章:營嘯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兵發臨晉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用心良苦第八百七十九章:老狗的奸計第四百六十章:爲何而來第一千零五章:肅然起敬第一百八十七章:潼關的謀劃第九十一章:張軌的淚第一百八十四章:謙讓第一千零七十章:漱石枕流第二百二十五章:禿髮鮮卑第六百一十一章:我願意第五百九十三章:也向潼關行(二)第九百三十二章:潼關夜宴(四)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囫圇吞蟾第八百九十七章:趙染夜襲(四)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華夏第一蓋世英雄第三百二十八章:逃往陽城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出人意料第五百二十八章:祖該病危第九百八十章:石瞻劫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