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回 不足爲信

現在劉明總算是弄明白那些烏桓各族到底爲什麼聯名抗議的目的了。

這些烏桓人無非就是搶劫不成,反倒被呂布給收拾了。而且那些族內派去搶劫的精壯男子,也都被呂布俘虜之後給賣作奴隸了。甚至於一些小型部族的屯集點,也被呂布給端了。他們所放牧的那些馬匹,牛羊等物資也全被呂布給收繳了。這些小股勢力打不過呂布,大股的勢力也怕和呂布作戰有所損傷,從而被別人有機可乘,所以他們單個部族都拿呂布沒責。可他們要是聯合起來出兵,又怕最後惹得劉明對他們不滿,從而有了藉口對他們加以討伐。故此,這些烏桓部族想聯合起來鬧歡一下,逼迫劉明把呂布俘獲的那些族人,以及收繳的那些馬匹和牛羊,及他們損失的其他各種物資等吐出來。並適當的賠償一下。

劉明微笑着把手裡的情報卷宗遞給了郭嘉,開口說道:“這些烏桓人的觀念還挺有意思,他們到咱們的地界來行搶,那是天經地義,是民族的習慣。咱們打勝了卻要對他們仁慈,包賠他們的損失,這是哪家子的道理?”

隨着劉明的開口,張飛第一個就跳了出來說道:“就是,就是。他們到咱們的地頭上來鬧事,還敢讓咱們別還手,真是傻瘋了!大哥,這回那個呂布做得太對了!對這幫沒開化的胡人,咱們就應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可還沒等劉明對張飛的說法加以表態,那蔡邕就站了出來說道:“三將軍,這話可說不得。想我朝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豈可與他們那些愚昧的胡人一般見識,既然那些胡人知道錯了,咱們就把那些東西還給他們,也就是了。如此一來,四海昇平,百姓安逸,那纔是天朝上國的風範。”

張飛這個人的雖然性子直,脾氣暴躁,可他自幼受到他老爸和老師的管教,向來對氏族上大夫等階級禮儀有加,而且這蔡邕又是大哥劉明的岳丈,尤其是張飛當初整過蔡邕一把之後還被張秀兒給還了回來。故此,蔡邕這一出頭說話,張飛也就諾諾的退到一邊了。

而張飛這一不言語了,其他的武將也不敢出頭說話了。而文官這面則見到蔡邕如此說話,也紛紛的贊同蔡邕說的有理。只是還有個別的文臣有不同的看法。

而這時,文臣中的陳琳也嘿嘿的笑道:“狗咬了人一口。難道咱們人還能咬回去不成?那樣的話,咱們與那些畜類又有什麼不同?烏桓各族,犬兒也!以財帛等物飼之,使其爲咱們看守門戶,圍捕狐兔,豈不妙哉!呂將軍雖然神勇,可其所獲財物對咱們幽州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得之不喜,棄之不惜。把那些事俗之物,交還這些胡人,而咱們得以享受太平,何樂而不爲呢?”

隨着陳琳的話音落地,所有的人覺得蔡邕和陳琳統一了口徑。立時間,劉明手下的這些臣子就再沒有反對的聲音了。而是響起了一片認同的言論。倒不是劉明手下的這些人變得快,而是如今這蔡邕和陳琳在幽州的名望太大了。

首先,由於那蔡邕掌管了[幽州書宛]的主編工作,隨着[幽州書宛]的各種書籍和刊物的發行,那蔡邕在幽州的聲望,那可是扶搖直上。本來那蔡邕就是當代的大儒,世間的名家!可如今更是有了蓋過鄭玄,而成爲天下第一文人大家的趨勢。

其次,那陳琳自掌管了[幽州時事報]的主編一職之後,隨着陳琳幾篇文章的發表,那陳琳在幽州也是以文筆犀利聞名,令人望而生畏。從而聲鎮幽州。說真的,幽州上下的文人墨客,到現在還真沒有誰敢不怕陳琳那杆筆的。這陳琳要是給人寫點表揚、讚美什麼的,那也罷了。雖然那陳琳寫的也會是非同凡響,不入俗流,妙筆生花。可那也只是讓人賞心悅目,感到不錯罷了。而萬萬不會產生怕,或是服了陳琳的感覺。可當陳琳要是貶低起一個人來,那可就不得了了。那陳琳真是可以從一個人的祖上在太古時期說起,一直論述到這個人的子孫萬代!其中嚴加考證,細緻推理,使人不得不信服無比。尤其是陳琳那報紙的發行量又大,老百姓又愛看,看了之後又會信以爲真,到處宣揚。還美其名曰:紙上的東西,哪還有騙人的?而且要是沒有這回事,那陳主編能寫的這麼詳細,這麼的有鼻子有眼?那不可能嘛!而當這種文章流傳開來之後,那位被書寫的老兄,除了一死以謝祖宗英靈之外,那也就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而如果那位老兄的祖宗真的是有靈的話,估計也會被氣得跳出墳墓來教訓一頓那不孝的子孫。故此,這些幽州的文人沒有不怕陳琳的。而且還是越有學問的越怕。

可這些人的衆口一詞,劉明就有點不高興了。說真的,劉明自打聽荀彧等人說完之後,又看了關於呂布得卷宗和情報之後,那劉明對呂布的武勇和性格,那可真是格外的喜愛,尤其是呂布對待外族的態度,那真是太對劉明得心思了。別人不知道,可劉明從現代來的,他可知道那些如今在面前的這些文人墨客眼中尚未開化的民族的後代,對於中原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是有多大的破壞。可如今自己手下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看到這一點來的,這讓劉明得心中十分不滿。劉明不由得拿目光掃視了一下自己手下的羣臣。

可這仔細一看之下,劉明稍爲有了幾分的安慰。自己手下的羣臣也不全都是贊同的。自己手下的那些武將就不說了,就連自己手下的那幾個重要謀臣,也沒有一個是擁有贊同蔡邕和陳琳他們神色的。

那郭嘉和賈詡在聽完荀彧他們的訴說後,顯然是剛剛回來,情報不足,不便發表看法,如今那郭嘉正在全神觀看劉明所給的卷宗,詳細瞭解事情的始末。而那賈詡則是在認真的聆聽周圍衆人的發言。

那荀彧、荀攸和楊軍倒是對事情經過挺了解的。可現在也依然的沒有表態支持蔡邕和陳琳等人的發言。倒是顯得胸有成竹的樣子,泰然自若的坐在兩旁。

劉明心安過後,可又對楊軍、荀彧等又有了點怨氣。劉明心說:你們這幾個傢伙倒好,有主意不說,拿架子,讓我乾着急怎麼的?於是劉明瞪了楊軍一眼。

那楊軍都人老成精了,又和劉明配合了多年,劉明這一眼的意思,那還有什麼不懂得。楊軍心裡一哆嗦,不敢再沉着了。連忙站起身來說道:“主公。老朽對此事倒是另有看法。”

“講!”劉明應了一聲,心說:你這個老傢伙到識趣,可是你要是不能出一個好主意的話,一樣要斷了你的酒,讓你痛苦幾天。

楊軍咳嗽了一聲,潤了潤嗓子,慢條斯理的說道:“老朽以爲,蠻胡各族,自漢武大帝揚我天朝神威以來,無不對我朝俯首稱臣。可以說早就是我朝之子民。可自恆帝之後,這些蠻胡窺我中原動亂,漸起不臣之心,歲俸之不貢,朝拜之不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近年來更是多次寇我邊境。爲患我朝百姓。實在是天人公憤!後幸得太尉大人治理幽州,這才平定了那些蠻胡的動亂。威懾了那些蠻胡的野心。並向咱們簽訂了盟約。可如今,他們又趁太尉大人不在幽州的之時,劫掠生事!此事如同反叛,豈可輕饒?那呂將軍揚我幽州之神威,此乃上和天心,下和民意。實應嘉獎!至於那些蠻胡的抗議,咱們不僅不能理睬,而且還要加以懲戒。如此這樣,咱們幽州才能威震四方,使蠻夷不敢生輕視之心!”

楊軍說完,劉明真是十分的滿意。這老傢伙就是和自己合拍,想得都差不離嘛。回頭得和這老傢伙好好的和幾杯。想到這裡,劉明又心情愉快的看了荀彧一眼,心說:楊軍都說完了,你還不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而荀彧也非常配合的在劉明看過之後,站起身來,不慌不忙地說道:“主公,屬下以爲楊老言之有理。而且,此次烏桓各族的聯名抗議,那也應該是他們對咱們幽州反應底線的一個試探。如果此次咱們認同了他們的觀點,那麼他們今後就會接着如此肆無忌憚的劫掠下去了。所以咱們此時應該堅決的打擊他們一下。而且,那些蠻胡還動用太尉大人的如夫人來干涉咱們幽州的朝政,更是事可忍,俗不可忍。故此,屬下建議斬殺您的那位干政的烏桓妾室,同時出兵對其族加以征討。使其記住這個教訓,如此方可穩定幽州的太平。”

那蔡邕早在楊軍說完,就覺得楊軍說的也有些道理,雖然自己是禮儀之邦,可適當的揚一下自己天朝上國的神威,這也是不錯的。尤其是荀彧建議斬殺烏麗雅,那更是合乎自己的心願,因此也不再反對,反而是贊同的說道:“文若說得不錯。言之有理。臣贊成。”

劉明立馬有些頭疼了,心說:怎麼說來說去,又跑我老婆頭上來了?雖然那烏麗雅對劉明來說,要比張秀兒和蔡延差遠了。可畢竟劉明是從現代來的,對烏麗雅這個曲意討好自己,侍奉自己的枕邊人,還是有一定感情的。可荀彧說的卻又引得衆人贊同,此時可是衆怒難犯,這要是使自己的這些臣子以爲自己是一個貪戀女色的君主。那對自己今後的發展可大大的不利。

不過,就在劉明爲難的時候,救星到了。那郭嘉終於看完了手裡的卷宗,起身發言了。

那郭嘉本人就是一個風liu才子。雖然郭嘉一貫標榜自己‘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可郭嘉更對辣手催花沒有什麼好感。郭嘉心說:戰爭的事,關一個小女子幹什麼?她跑出來干涉朝政,那是她無知,受到了他人的慫恿。只要掌權的人不去理會,她又能有什麼作用?故此,郭嘉隨手把卷宗給了賈詡,對劉明說道:“主公。文若說的雖然在理。可那烏麗雅當初送給您爲妾的時候,那就是烏桓族人向您效忠的一種表示,是聯繫您和他們盟約的一條紐帶。如今烏桓各族雖然劫掠遼西各地。可那烏桓各族也是奉了咱們的命令去討伐公孫氏的。如今他們被呂將軍戰敗後,也沒有立刻聯合起來,起兵造反。反倒是遵循咱們幽州的律法途徑,前來聯合抗議。所以這些烏桓各族雖然有罪,可罪不至死!而且主公早有對待烏桓各族的通盤計策,如今冒然斬殺妾室,征討其族,也有可能會破壞主公的計劃。況且此事如果鬧大了,也必然會逼迫烏桓各族聯手對抗咱們幽州,雖然咱們幽州如今兵強馬壯,並不懼怕烏桓各族的聯手,可是如此無謂的消耗,那也是萬萬不可取的。再說了,此事如果是咱們首先破壞盟約,也會失信於人,從而遭到天下英豪的恥笑。故此,嘉建議不如對烏桓各族加以喝斥。責令他們悔改即可。至於主公的那名小妾,更是殺不得。可既然殺不得,那她也就無關輕重了,自有主公的家法處置。”

此時,賈詡也看完了手中的卷宗,平靜的說道:“主公,卑職也認爲烏桓各族的抗議,到是無關大小,就像荀大人所說的那樣,那不過是烏桓各族對咱們幽州應對底線的一個試探罷了。以郭軍師的處理方式足可。可令人憂慮的倒是那個呂將軍。那呂將軍擅自作主出兵征討各地,而且還擅自招兵。如此行徑實有反意。實在是不可不防。而且那呂將軍的爲人,卑職也曾耳聞過,此人有胡人血統,爲人貪財好色,曾經弒父,殺了幷州刺史丁原,用來投靠董卓,謀得富貴。此人可謂是三姓家奴,豺狼之輩,不足爲信,還請太尉大人早謀之。”

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330回 屠龍手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412回 誘殺第262回 遷都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513回 公理第592回 周瑜妙對第401回 我錯了第299回 千葉第535回 巧進漢寧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251回 人嚇人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246 虛實之間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279回 交警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259回 心計第70回 禮節(上)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569回 令黃月英和諸葛亮都想象不到的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10回 歸屬第9回 虎嘯山莊第14回 法墨傳人第290回 傭兵(下)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50回 重整旗鼓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493回 開放市場第442回 天亡曹操第143回 誤會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149回 叫屈第355回 開眼界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285回 議第412回 誘殺第120回 古代追星族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246 虛實之間第257回 盤道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384回 連環策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23回 始末第140回 顏面第277回 衰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437回 轟轟烈烈的迎親第88回 公孫瓚的請求第533回 肯薩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409回 智慧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535回 巧進漢寧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470回 程昱薦諸葛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453回 古代無間道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547回 勸降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162回 怕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128回 拐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