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回 沒門

袁紹一聽,有點發傻,自己正處在什麼關鍵時刻?而且這和三百萬石的軍糧支付,又有什麼關係?袁紹幾乎是下意識的就問道:“啊?咱們正處在什麼樣的關鍵時刻?”

審配神情激動的說道:“主公,您別忘了,現在咱們可是正準備着兵進幽州呢。這種關鍵時刻,咱們要是用如此巨大數目的兵糧換回文將軍,咱們肯定要從冀州得各地調集糧食的。這樣則勢必會延誤咱們出兵討伐幽州的時機。此事尤爲不智呀。”

袁紹一聽審配這麼說,袁紹的心裡立馬就又猶豫了。審配的說法也有道理呀。現在自己趁劉明不在,聯合董卓攻打幽州,這可是自己的首要任務,耽誤不得呀。

可就在袁紹還沒想好的時候,許攸又插言說道:“主公。即使軍糧充足,行動快捷又如何?軍心士氣,乃是一軍之本。若是主公不贖回文將軍,則軍心動搖,士氣低落,士兵們無心戀戰。即使咱們倉促出兵了。恐怕也不是幽州的對手。主公這又是何苦呢?何不等咱們贖回了文將軍,準備充足了之後,那時再興堂堂正正之兵,討伐幽州,那樣幽州豈不是唾手可得?”

許攸暗恨:審配這個沒腦子的傢伙,就知道傻打。此次又來壞我的好事,真是可恨。這事沒完。以後咱們走着瞧!

許攸惦着沒完,可那審配也沒準備放過他。許攸是心裡暗罵。可那審配卻是一個耿直的人,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

此時審配聽許攸說完,心中惱怒,破口大罵道:“許子遠!你這個貪圖私利。禍國殃民的敗類,你少在這裡蠱惑主公。你懂得什麼兵法?你知道幽州爲什麼早不叫咱們贖回文將軍,晚不叫咱們贖回文將軍。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叫咱們用軍糧換人呢?那肯定是因爲幽州留守的官員認爲主公奪取了冀州,現在兵強馬壯了。他們留守的兵力已不足以應付咱們了。而那劉明暫時又陷在了遼東的戰場,無法脫身,故此,他們幽州纔會想到要咱們用糧食來換取文將軍,以拖延咱們出兵的時機,便於劉明的主力大軍從遼東的戰場趕回來。而我說的這些東西,絕對不像某人那樣是憑空想象的。這些東西,明眼人一想即知。那劉明號稱精兵強將五十萬。雖然咱們不知道真假。可是以咱們養兵之能力推算劉明,估計劉明的兵力出入應該也不會有太多的偏差。劉明昭告天下去討伐遼東的公孫度,那公孫度的實力雖然咱們由於路途遙遠,不太清楚。可那公孫度當初敢趁着劉明不在幽州的時候,出兵攻打幽州,並正面擊潰過劉明威震天下的幽州鐵騎。逼的幽州留守大軍只能龜縮不出,逼的劉明放棄了名震天下的大好時機,返回了幽州應敵。那公孫度豈是好相與的?此次劉明到公孫度的老家去平定公孫度。劉明就算是不帶走他的一半大軍,那也絕對不能帶少了。二十萬至三十萬的兵力,那是一點都不能少的。所以,劉明剩下的兵力,最多也就在二三十萬之間!可是,劉明與董卓勢成死敵,那董卓號稱是百萬的大軍。那劉明留守的這些軍隊,肯定會把大部分的兵力佈置在幷州,用來防守董卓出其不意的攻擊。故此,現在幽州方面的軍隊,最多不過十幾萬。這也就是他們爲什麼明知道咱們攻打冀州,而他們的主公劉明又和劉虞交情深厚,而他們卻不敢救援劉虞得原因了。而現在他們越是拿文將軍來做文章,越是想延誤咱們行動的時機,則越是說明了他們的心虛。更把他們兵力不足的弱點暴露了出來。而咱們現在強兵五十萬,又聯合了董卓的百萬之衆。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之神武,連董卓之強衆,以伐幽州,其勢譬若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

審配說的這番話,那真是說的慷慨激昂,激動人心。可是,這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審配說的這番話,有理有據,條理清楚。當時就把屋裡面大多數的人都說動了。都認可了現在真是一個攻克幽州的好時機。而且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就連許攸都被審配說動心思了。許攸暗想:這個傻審配這回說得確實有幾分道理。怪不得幽州那面會用文丑來換他們用不到的糧食,並派人來給自己送錢,要自己玉成此事呢。這其中果然暗含巧妙。

也就因爲許攸想到了這些,所以許攸雖然惱恨審配對自己的辱罵。可是在這種關乎袁紹稱霸的生死大事。許攸還是不想破壞的。故而,許攸動了動嘴,愣是一個字沒說出來。

而袁紹本來在剛纔已經被許攸說動了的心,此時又被審配說回來了,袁紹暗擦了一把冷汗,喜形於色地說道:“正南不言,本將軍幾乎爲子遠所誤。正南真是本將軍的鴻鵠之臣。天時不可誤……”

不待袁紹說完,猛然間,下面有人發話道:“且慢!還請主公三思,雖然此時是攻打幽州的大好時機。可是,審正南剛纔也說了,幽州的兵力總共不過五十萬左右。就算是咱們被耽擱了一些時機被劉明藉機從遼東撤回來了,就算是劉明回來的軍馬都是毫髮無傷的完好回來。可那劉明的總兵力還是不會產生變化的,咱們與董卓聯手,那可是一百五十萬的兵力,咱們的優勢還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既然這樣,咱們爲什麼不把舍弟換回來。舍弟文丑可是對主公您一片忠心,赤誠無比呀。而且,只要舍弟安全回來了。有舍弟文丑帶軍,那絕對是攻堅陷陣的主力。到時候,咱們和劉明作戰的把握也更大了一些。況且,多了一些準備的時間。末將訓練出來的那些士兵,也會更加的精銳。還望主公明鑑。”

說話的人,正是顏良。顏良在許攸幫自己說話的時候,那心裡還是挺高興的。覺得自己的人緣不錯,有人幫自己說話。可審配的發言,就令顏良大大的不滿了。即使是審配說得再有道理,顏良就是不服。剛纔一屋子的人都認可了審配的觀點。可顏良卻是怒火中燒。

顏良暗罵:你這個只會在後面動嘴皮子的傢伙,你又知道些什麼是真正的兵法。鮮血淋漓的沙場之上,打得就是士氣,沒有肝膽相照的兄弟支持。你再好的計策和時機又有個屁用?那可都是我們弟兄拎着腦袋拚出來的。你這樣一說,你又置我兄弟文丑的性命於何地?

本來顏良在審配說完的時候,就惦着發火,痛罵審配的。可顏良畢竟不像文丑那樣沒腦子。顏良知道自己要是這樣做了,肯定就會在主公心裡落下猜疑的。自己現在不僅不能和審配爭辯,而且還不能說什麼兔死狐悲,軍心動搖地話。這全軍之中,就屬自己和文丑得關係最近了,要是自己這樣一說,不就落下了威脅主公不贖回文丑,自己就造反的嫌疑了麼。況且,顏良還指望着袁紹念在自己兄弟一向勞苦功高,又是忠心耿耿的份上,以及袁紹現在還倚重這自己的情面上。不會同意審配的說法地。可是,袁紹開口說得這幾句話,徹底的擊碎了顏良的希望。顏良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委屈,希望袁紹能回心轉意。

此時不光顏良心存怨恨,就是許攸也是心存怨恨。許攸本來不想說些什麼了。可是袁紹的那一句:子遠誤我。讓許攸不高興了。許攸心想:我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呀。憑什麼就是我耽誤了你?衝你這句話,今後我還能在你這裡落下好麼?

現在許攸一聽顏良說話,許攸更是得理了。怎麼樣?我就說不贖回文丑,會使軍心動搖地。你看怎麼樣?現在顏良不就是不服了嘛。

許攸立馬幫腔道:“着啊。顏將軍說得有道理呀。主公,您還是按照屬下所說得,等咱們準備充足了。士兵訓練好了。文將軍也回來了。再去攻打幽州更好。”

袁紹被顏良和許攸這麼一說,心眼又活動。現在袁紹真不知道該聽誰的意見好了。這兩面的人說得都挺有道理的。而且這兩邊的人都是自己的心腹。不聽誰的也不好。

袁紹頭疼呀。自己怎麼就趕上這麼一件事了?這聽誰的好呢?袁紹不禁遲疑的看向了左右。希望自己的其他屬下能給自己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還別說,袁紹這一眼,還真管用。還真有給袁紹踢腳的。

袁紹的另一個大心腹逢紀本來就被審配的道理說服了,而且逢紀又佩服審配的耿直,而逢紀本人又是一個辦事堅毅,不樂意半途而廢的人。此時逢紀一看袁紹求助的目光,立馬就說道:“主公。行百里路,而半九十。智者所不取也。且兵貴神速,天時不可誤。爲主公之宏圖大業,豈可因文將軍一人之生死而荒廢?想那文將軍對主公赤膽忠心,他也樂意爲主公的大業進些心力的。既然如此,主公當斷則斷,舍文將軍,而圖大業,這纔是正道所在。”

逢紀的這些話,可是說道袁紹的心眼裡去了。爲了自己宏圖大業,捨棄一個文丑,這又算得了什麼?

Wωω. тт kān. ¢O 可是,還不止這些呢?有道是: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

袁紹手下的郭圖平日裡就恨顏良、文丑比自己更得袁紹的寵信,而且那顏良、文丑也從來沒把自己放在過眼裡。此時,郭圖也落井下石道:“文將軍回來又怎麼?想當初顏將軍、文將軍,你們兩個人聯手可都沒打得過溫侯呂布啊。這文將軍要是回來了,可那劉明卻也該帶着呂布回來了。而且劉明手下的猛將如雲,武藝可比呂布的也不在少數。別人咱們不知道。可是虎牢關一戰,劉明得三弟張飛,那可是力壓呂布得高手。而且劉明手下的大將黃忠那也曾把呂布射得落花流水。劉明要是帶着這些高手大將回來了。咱們這裡又是何人可堪匹敵?當初劉明在虎牢關只有那麼點的軍馬,他都敢和董卓的百萬大軍叫板。並把董卓殺的大敗,如今劉明屯兵經年,久經訓練,他的實力,咱們誰又能說得清楚?這也就是劉明不在幽州罷了,這要劉明安居幽州,恐怕董卓也不敢聯合咱們出兵了。現在咱們不趕緊趁着劉明不在幽州的大好良機趕快發兵。等劉明回來了。主公悔之晚矣!”

顏良被郭圖氣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雖然顏良是滿肚子的不對勁。可是郭圖說得又全都是實情。自己和文丑雙戰呂布不勝那一回,雖然跟自己兄弟一路奔波,導致體力不支有關係。可是呂布一個人打自己兩個人,自己對呂布得功夫確實是服了。自己兄弟輸給呂布,那是一點也不冤。所以顏良更不知道該怎麼反駁郭圖了。

而郭圖說完了,更是堅定了袁紹的信念,顏良、文丑這兩個無用的傢伙,連劉明手下的隨便的一員大將都比他兩強。這要是不趁着劉明和他手下的那些大將不在。這個仗可該怎麼打呢?

袁紹這麼一想,更怨恨起文丑來了。袁紹暗罵道:顏良這個廢物也就算了。功夫不行。可多少還會領兵作戰。可文丑那個笨蛋就更是無用了。光忠心有個屁用?一點的腦子都沒有。打不過劉明他們,那也就算了。誰讓人家號稱是天下第一軍呢。可是你文丑連個北海的蟊賊草寇都打不過。我留着你還有何用?而且打不過人家那也罷了。可你竟然連我再三的囑咐也辦不到,竟叫那個劉備把我的人馬全都拐走了。真是最大惡極。別說你現在被人俘虜了,就是你活着回來了。我也得把你正法了。以正我的軍紀。現在還想叫我贖你回來?沒門!

第430回 釜山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286回 鬥第314回 官本位第475回 瀛州試驗島第118回 遊說第553回 賭約第400回 敏感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520回 根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132回 庭變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441回 阻擊戰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299回 千葉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282回 縱橫第275回 陣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218回 應對第311回 瘋狂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99回 納妾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290回 傭兵(下)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460回 妙想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463回 天馬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587回 局第431回 諸葛亮是誰第176回 隆中對第508回 信仰第285回 議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504回 劉明土地論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414回 趁勢第33回 歲在甲子第177回 誅文丑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133回 進京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277回 衰第386回 奇襲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284回 笑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286回 鬥第335回 闖聯營(上)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605回 五虎八彪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604回 天下亂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553回 賭約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310回 坑死第283回 暈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460回 妙想第6回 土包子第521回 化工第246 虛實之間第439回 受賄第65回 劉明遇刺第53回 正名第349回 有什麼不滿意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301回 倒黴第624回 張昭和呂蒙第82回 名繮利鎖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