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回 孔明出世

新書《下位者鄙》火熱出爐,敬請各位書友多收藏,多點擊。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96484

---

袁紹那裡因爲文丑的緣故而猶猶豫豫的不好受,可劉明這裡也同樣的被一個人說教的不得了。

這個人已經跟劉明絮叨半天了。劉明早就聽得有點煩了。可偏偏這個人是劉明同樣也不想輕易的開罪的一位,所以,劉明也只能無奈的忍受下去,耐心的等候這位大人訴說完他的政見和主張。並且還要擺出一幅虛心受教的樣子。

原因無他,因爲這位大人就是劉明得老岳丈——蔡邕。

劉明出於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影響,對自己的這個老丈人還是十分尊重的。而且,劉明這個老丈人平常也是不顯山露水的,總是盡心做好自己那一份的工作,從來沒有仗着自己是劉明得老泰山身份,而做出過什麼比較出局的行爲。就連這一次,也是出於爲劉明得大業着想,爲了大漢民族的長遠發展,這纔不辭辛勞的來此向劉明死策的。故此,劉明也只能保持着微笑的忍耐了。

終於,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煎熬,蔡邕的長篇大論總算是說完了。

劉明在蔡邕結束髮言的一刻,暗暗的佩服:天啊!總算是說完了。我這老丈人這回足足說了兩個時辰,這就是四個小時呀。我這老丈人還真不愧是一代宗師,真能說呀。

說實在的,蔡邕說了沒幾句,劉明就明白了,不就是反對自己懸賞花紅,藉助鮮卑人的兵馬攻打董卓,以防鮮卑部族藉機發展壯大嘛。可是自己這個老丈人準備的也太充分了吧,愣是從周天子遣彝人牧馬說起,一直說到現在的竇憲擊匈奴,擺事實,講道理,溜溜說了這老大半天的。弄得自己好不難受。

此時劉明不禁得意自己的先見之明,早早的就把太師椅做出來了。要不言的話,還像自己剛來的那樣,跪坐談話,那自己現在還不得殘廢了。

不過,蔡邕說了這麼半天,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的。最少劉明對自己花錢僱用鮮卑人討伐董卓,會不會在擊潰了董卓之後,卻壯大了鮮卑產生了猶豫。

可劉明在通盤的核算了之後,卻更加的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劉明信心十足的對蔡邕說道:“岳丈大人。您憂國憂民之心。本公敬佩萬分。您的謹慎思慮,更是對本公敲響了警鐘。是本公不致迷途出錯。然,您的立論乃是建立在鮮卑毫無傷亡,而後得我財力壯大的推論之上。而今,我只懸賞花紅,卻不管鮮卑各族行事之經過。鮮卑各族出兵,糧草用度,由其自負。咱們是一概不管的。此乃是空耗鮮卑部族的實力。而在咱們懸賞的花紅之中,除了糧食三十萬斛之外,可再有一物是有利於他民族之生長者?美酒、金珠、黃金寶鏡,皆奢侈之物,除了迷惑其部族首領之外,於他鮮卑子民又有何用?且,美酒在鮮卑等塞外雖然昂貴,可在咱們這裡卻所費有限。而金珠財寶雖被鮮卑等部族認可,可如今咱們這裡卻又從新制定了貨幣,黃金等物不再流通。至於那黃金寶鏡,雖然是稀罕之物,可是那也是咱們自己所制。如不是爲了物以稀爲貴,咱們隨時可以大量製造。而那五匹布的補償,更是他們鮮卑部族以性命纔可換得的東西。鮮卑士兵拼殺戰場者,必爲族中之青壯,如若他們的青壯因此大量的傷亡,則他們的本族的實力必定元氣大傷,他們今後的人口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的。這樣一來,只會便於咱們今後對他們的控制及融合。至於鮮卑部族藉機劫掠咱們中原內地的憂慮,那更是不必考慮。董卓地處西涼,鮮卑各族出兵,自然從塞外草原進攻。何用通過咱們幽州這裡?而董卓的實力龐大,如無咱們插手,焉能敗在鮮卑部族之手?且,董卓與南匈奴關係莫逆,就算是董卓不敵,他也可以請南匈奴出兵抵制鮮卑部族。而南匈奴各部族,即使不看在董卓的交情面上,他們也不可能眼看着和他們同居草原之上的鮮卑部族發展壯大的。到時候,南匈奴和鮮卑部族之間也必然會牽扯出往日的糾紛,從而大動干戈。然,他們自相殘殺之時,正是咱們從中獲利之刻。如此,懸賞花紅,對咱們百利而無一害。咱們何樂而不爲之?”

蔡邕真沒想到,自己得到消息後,憂慮半天的事情,竟然被劉明三言兩語說沒了。而且劉明這思路也太深了,不僅消耗鮮卑部族的實力,竟然連南匈奴也算計進去了。整個就是抱着既然咱們中原動亂了,那也不能讓塞外各民族安穩的發展了的想法。省得他們日後發展壯大了再找咱們中原的麻煩。

蔡邕服了。徹底的服了。可是蔡邕服的高興,服的痛快。他爲自己有這麼一個深謀遠慮,意志堅定,不爲自己言語所動搖的主公而高興,爲了有這麼一個精明的女婿而驕傲。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這主公無憂矣。

蔡邕高興的哈哈大笑。憂心一去,蔡邕想起自己的老友寄居在自己這裡多日了。以自己的老友的才幹,輔佐自己的主公,那真是錦上添花了。蔡邕立馬向劉明進言道:“老夫昔日摯友孔文舉來咱們這裡多日了。以其之才,爲官可育化一方之百姓。主公不可錯過。”

劉明對孔文舉的大名那可沒少聽自己的老岳父提起,那乃是大名鼎鼎的孔子第二十代嫡系傳人,學問出衆,才德過人。就孔文舉的那個名人效應,在這個年代誰不曉得?而且就算除了自己老岳父的誇讚之外,‘孔融讓梨’的典故,又有哪個受過中國小學教育的人不知道?自己好歹也算是高中了。當然就更知道了。

可現在劉明聽到孔文舉的大名,首先想到的不是崇拜。劉明早過了當初剛來之時,見到這些名人就激動不已的時候了。名人都見得麻木了,習慣了。現在劉明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藉助孔融在士林中的名望,能對自己的基業發展造成多大的聲勢影響。能減少多少不必要的阻力。

劉明一算之下,便宜呀。這種大傢伙,絕對不能放過。隨便的找個官職供起來,那自己今後的發展就順利的太多了。

劉明心裡高興,尤其是這種高興沒必要藏起來,可以隨便的讓人看,這就更叫劉明高興了。劉明興致沖沖的拉着蔡邕就去拜見孔融。

到了孔融那裡,孔融也十分的高興劉明能親自的來請自己出山。這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結果,雙方是相談甚歡。

談話中,劉明問孔融爲政之道,以試孔融之才。

孔融答的也十分的巧妙。孔融說道:“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現今太尉大人這裡,嚴明法度,使百姓知其有所爲,有所不爲。又辦報紙,言明善惡美醜,是非功過,使其知應所爲,應所不爲。此以乃是爲政之道之所極。遠勝屬下當初以德治理的境界。主公又何必再來問我。”

劉明聽的是心裡美。而且對孔融今後的治理能力也有所放心。最少這孔融絕對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愚人,他對自己的政策明白得很。甚至都快比自己更明白了。要是當初孔融更懂些軍事的話,北海也不至於被管亥佔領了。

沒想到劉明正想着管亥呢,孔融也提起管亥來了。

孔融向劉明進言道:“主公。昔日融失北海,有負先皇守疆之責。然,融觀管亥其人,絕非頑劣不堪之徒。其心中尚存大義,有是非黑白之明。只是生活無所依,這才聚衆生事。從其破城之後,遵守言諾,不傷百姓分毫。其人還是可堪教化的。屬下願意爲主公趕赴北海,勸其歸降。還望主公恩准。”

孔融這話,真把劉明說愣了。本來劉明就要和袁紹爆發一場大決戰了。這管亥絕對是要召回來,使其成爲袁紹背後的一把尖刀的。可是,這從孔融的嘴裡說出來就令人奇怪了。這孔融就不恨管亥奪了他的北海麼?還是說這孔融從中看出了些什麼?

想到這些。劉明試探着問道:“先生何出此言?難道先生忘了管亥的奪城之恨不成?且先生又是如何斷定管亥的爲人的?”

孔融笑道:“斯逢亂世,融不識軍務。雖北海富有,民風淳樸。總是他人口中之肉,若如羊行狼羣,總爲他人所惦記。融憂心此事,決非一日。總恐城池易主之日,百姓受賊人所擾。亡於戰火,無法安居樂業。融無計可施,只有縱情於美酒,以逃避此憂慮。然,北海易主之時,百姓安然無事,融爲此雀躍不止,又何恨之有?且管亥能護得北海一方之民不殃及戰火。融不僅不恨他,尚要感謝於他。至於管亥爲人。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融在北海易主之後,頗受管亥的禮遇,於其相處多日。融焉有不知的道理。融以性命擔保。只要主公肯招安管亥,管亥必然欣然而降。對主公忠誠不二。”

劉明一聽,心裡更樂了。這到不用你用性命擔保了,只要我招安,管亥肯定得降啊。這管亥可一直就是自己這邊的人馬呀。

不過,這事還不能讓孔融知道了。劉明只能忍住笑意,裝着大受感動的樣子,對孔融說道:“先生一心爲民,爲國。不顧自身安危。本公受教了。先生之美意,本公不敢拒。唯請先生以國事爲重,珍惜貴體。讓本公遣人護送先生同去。以策先生安全。還望先生不要推辭。”

劉明心想:讓孔融去招安管亥也不錯。最少什麼人也不可能從這裡想到管亥和自己的關係了。只是需要叫人跟着點孔融,到時候知會管亥一下別露了就成了。

而孔融得到劉明的恩准和信任。那孔融可就更高興了。

就在大家都挺高興的時候,一個小孩一蹦一跳的進來了。

孔融藉着高興勁,對蔡邕說道:“伯喈兄,此是犬兒,時逢入學之齡。幸喜伯喈兄乃是當世大儒宗師,還望伯喈兄能收下犬兒,以爲教導。”隨後,孔融又命這個小孩跪地拜倒,給蔡邕行禮。

此時蔡邕也正高着興呢。而且好友之間,互爲教導子女那也是常理之事。故此,蔡邕也非常高興的答應了。

蔡邕既然答應了,那就得給這個小童取個好名字了。學童入蒙,由老師命名,那乃是常理。在此之前,童子只是有小名兒而無大號的。

蔡邕思前想後,決定借用劉明的明字給這個弟子,以望他明禮儀,明是非,明廉恥。

孔融對蔡邕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孔明,那是非常高興的。寓意多好呀。可劉明就比較鬱悶了。眼前這個小傢伙就是孔明瞭。那諸葛亮怎麼辦呀?今後這孔明、諸葛亮不就成倆人了嗎?

不過,也沒多少的時間讓劉明鬱悶了。飛鷹傳書,冀州那裡有緊急機密事情來報。賈詡、楊軍他們派人請劉明趕快回去商議軍情。

劉明不敢怠慢,趕快就動身往回趕。不過,劉明走之前,還是交待了孔融明天就可動身去招安管亥了。自己回頭就派保護孔融出使北海的人過來,同時也會把自己寫給管亥的招安令帶來。

等劉明到了議事廳。不錯,刷刷齊得老四位,楊軍,賈詡,荀彧,荀攸,這幾個如今自己身邊的主要謀士,一個不拉的全都在這裡等着自己了。就衝着這幾個謀士滿臉興奮的樣子,劉明就知道,這回冀州來得消息肯定是好事。

可是,等劉明坐定之後,一聽楊軍的彙報,劉明萬萬沒想到。自己還是估計低了。這確實是大好事,而且還是大大的好事。好到自己都無法想象了。竟然還會有這麼好的便宜給自己佔。

第263回 忙與閒第506回 巨響第72回 張秀兒的真面目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287回 請戰書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562回 魯肅心虛第137回 激戰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343回 神秘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177回 誅文丑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126回 天下勢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310回 坑死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14回 法墨傳人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13回 無奈呀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54回 拉煉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293回 西征(中)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470回 程昱薦諸葛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400回 敏感第56回 義之所在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406回 大事第29回 關羽戰張飛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140回 顏面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384回 連環策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198回 一年後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52回 劉明當官第36回 狠狠地打之書房定策第109回 麻煩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320回 忠心的表現第569回 令黃月英和諸葛亮都想象不到的第123回 圖謀幷州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427回 病第183回 詐降第442回 天亡曹操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31回 空兵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327回 憤青是怎樣產生的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402回 鬼老精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301回 倒黴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118回 遊說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125回 變態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