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

汴梁城內。

河北河東的消息源源不絕的送入趙桓的耳中,一股如山一樣沉重的壓力直襲到他心頭。

趙構叫人清理無主之地,收攏難民流民組織軍屯,還要給手下的軍兵們封賞土地,這是在拉攏人心,也是在夯實自己的基礎啊。

一旦事情叫他做成了,北地的十幾二十萬軍兵還不都死心塌地的跟着老九啊。

趙桓自然不甘心坐視,早就給那些被輸入北地的官員們下令,阻撓趙構所下達的一切政令。但這還不能叫他高枕無憂。

從長沙回到汴梁的李綱於是就故事重提,再提中山爲藩鎮之意。

爲什麼說是再提呢,大宋幾時還有藩鎮一說麼?府州的折家麼?

這卻是李綱在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之後,在他提領兵馬救援太原之前。那時候宋徽宗已經從江南還宮,滿朝上下皆大歡喜,大家都以爲內憂已不復存在。而金人也已退走,外患似乎也已消除。故而朝廷恬然,遂以爲天下無事,邊防大事也被擱置不問。

李綱目睹此情,深爲憂慮。他覺得自己在其位就該謀其政,如是他向宋欽宗提出了備邊禦敵八事。

認爲金人雖然已經退師,但他們割交太原、真定、中山三鎮,而三鎮官吏軍民不肯陷沒夷狄,其勢必爲朝廷堅守。而現下氣候已經炎熱,金人又有輜重之累,勢必不能在漢地久留,所以他們撤退是正常的。可是等到秋高馬肥時候,金人要是再殺回來,以責前約,到時候大宋丁點準備也沒有,又當如何應對呢?

所以就必須備邊禦敵!

李綱攏共提出了八條,內裡有一條就是復設藩鎮。

“唐之藩鎮,拱衛京師,雖屢有變故,但終賴其力。而其弊也,有尾大不掉之患。祖宗鑑之,銷藩鎮之權,罷世襲之制。如此,施於承平,邊備無事則可,在今日,則手足不足以捍頭目。爲今之計,莫若以太原、真定、中山、河間建爲藩鎮,擇鎮帥付之,許之世襲,收租賦以養其將士,練習戰陣,相爲脣齒,以捍金人,可無深入之患。又滄洲與營、平相直,隔黃河下流及小海,其地勢易遭侵犯,宜分出濱、棣、德、博四處,建橫海軍一道,如諸鎮之制,則帝都有藩籬之固矣。”

如此之提議在大宋的政治環境之下是絕對的大逆不道的。

府州折家也是世代沿襲,但區區一個貧瘠的府州,焉能跟太原、真定、中山、河間相比?

太原是河東之首府,真定是河北西路之首府,中山、河間也都是河北大郡。

被李綱這麼一分劃,半個北地都不在朝廷的手中了。

趙桓都不願意把太原三鎮割給金人,又如何願意把太原等四鎮讓出去世代沿襲呢?

李綱的提議根本連一個水花都沒有濺起來,便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但是現在,此一時彼一時也。

眼下的河北情況危急——對於趙桓言,陳遘不止需要足夠的支持,更需要獨斷專行的權利。而且歷經了上次的碰壁後,李綱也對自己的提議有所修改。

閉口不談世代沿襲的事兒,只把李唐時候節度使所攥着的軍政大權盡數拋過去,而且特意標出這是特殊情況下所設,這果然是打動了趙桓的心。

陳遘在中山府收到汴梁來的詔書後一臉的懵逼。

這權力給的也太大方了?

大方的叫他都有些怕了。

“相公,真定傳來有報。燕王使人急赴祁州!”

祁州是中山府東南部的一個州,知州和通判在金人南下的時候就撒腿跑了,州人推舉了蒲陰(州治)知縣趙權暫理州政。現在金人退去,趙權被提拔爲祁州通判,知州則是新到的李慧。

這位李相公那是耿南仲的門生,絕對的趙桓一黨,到任了後就立馬開始抵制燕王令,態度很是堅決,手段也甚是強硬。

河北兩路許多新任官員,那一個個按道理都是趙桓的人,都擔負着同樣的使命,但卻屬李慧最激烈。

剛剛還在爲汴梁的詔書而震驚的陳遘,臉色立刻變了來。就是邊上傳旨的天使,也神色緊張起來。

燕王會怎麼做呢?

是不是也像李慧那般強硬激烈呢?

搞不好這可是會成爲引發兩邊衝突的導火索。

雖然燕王與汴京的衝突早晚會有,這已經是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但現在就產生碰撞,那會不會有些過早?

“甭管過不過早,你們說,就汴梁城龍椅上內坐着的那位,他現在有膽子與孤開戰嗎?”

錢蓋、範致虛的兵馬陸續趕到了汴梁,同時王襄也領兵去到汴梁請罪,還有南面的援軍,汴京城據說這陣子光揀選兵丁就有十餘萬衆。

另外還有大量兵力被不知道了河洛、齊魯與黃河一線。

有淮南江南輸入的錢糧支撐,汴梁一時間還撐得起這架子來。三四十萬大軍雲集,還是很唬人的。

汴梁城的內線傳回的消息,隨着一支支援軍的抵到,趙桓的權威又恢復了很多啊。士民的口中對汴梁朝廷的看法也發生了不小的轉變。

但是,這幾十萬部隊的戰鬥力就有值得商榷了。

錢蓋、範致虛手下的兵馬可不是純粹是西軍,不少都是西北六路的義勇、壯勇,乃至是弓箭社之類的民兵。不管是武備還是戰鬥力,比之真正的西軍可差遠了。

趙構從來不把那幾十萬宋軍當回事。

甚至他還指示韓公裔所領的錦衣衛去悄悄接觸內裡的一些將領。比如範致虛手下的李彥仙、劉錡,還有錢蓋手下的翟進翟興兄弟。

幾十萬人馬裡肯定藏龍臥虎,但現在很多人都沒露出頭角來,趙構能看到的也就是李彥仙、劉錡和翟家兄弟了。因爲這些個人都是他有耳聞的。

劉錡就不說了,翟家兄弟也不說了,前者是後世很多人都知道的抗金名將,一場順昌大捷就足以叫劉錡名垂後世。後者亦毀家紓難,在王襄率軍逃走後,起義師抗金,更收復了趙宋皇陵,早就被趙桓予以重賞了。趙構在進軍河北時候標出的八股力量,翟家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李彥仙呢,也是個牛叉人物,在後世的名頭不怎麼響亮,但能耐絕對不小。

獨存陝州兩載,屢屢殺敗金軍,使得佔據了洛陽的金人無法長驅直入關中,要不然富平之戰就不是建炎四年(1130年),而該是建炎二年就打響了。

趙構21世紀的時候注意到過這個人。

還知道這李彥仙本名李孝忠,在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後曾經彈劾時任宰相的李綱不知兵事。結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直到金人二度從來,纔再度從軍。

現在李綱又被複起,李彥仙還能在南面待到安穩麼?

不是趙構狂妄自大,明知道對面數十萬軍中藏龍臥虎,趙桓還重新把姚古從南面拉了回來,加上張叔夜、姚友仲、劉延慶等,也不是沒有知兵的名將。但他自持震天雷在手,真就不把南面的宋軍放在眼中。

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一十四章 陽謀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四章 陽謀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四百八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關外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番外4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節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蕭合達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輿圖》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諜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三百五十五章 應天奪權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