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及主角名字來歷

bookmark

書名《夏鼎》

想象起來,古代大禹治水天下歸心,各地敬獻精金以鑄王鼎,乃是象徵意義,表示臣服,所以書名《夏鼎》,取其天下歸心之意。

出處:《左傳·宣公三年》、《史記·卷四十》記載:楚莊王八年(前606),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一直到達洛陽。周定王派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乘機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沒有回答楚莊王,而只是說夏代興盛的時候,用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夏亡遷於商,商滅遷於周,並說如果本質美好光明,鼎雖小而猶重,反之,雖大猶輕。“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來可問也。”這就是成語“問鼎中原”和語詞“鼎遷”的來歷。不過《左傳》說鑄鼎的時間,是“夏之方有德”之時;《史記》說在“虞夏之盛”,又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墨子·卷十一》說,夏後啓時鑄成九鼎。《易林·小畜之九》、《拾遺記》卷二等都說禹鑄九鼎。上述諸種說法都肯定禹鑄九鼎或夏初鑄九鼎。

主角名陳德

因爲天下歸心“在德不在鼎”,故名德,陳者言也。也有和趙二那句著名的也是禍國殃民的“在德不在險”一別苗頭之意。何者爲德,何者爲愚,似有思量。

出處:到了春秋周定王時,楚莊王稱霸天下,當他興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陸渾時,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別有用心地問王孫滿九鼎輕重,王孫滿則稱:“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還用“在德不在鼎”教訓了楚莊王,使他收回了野心。後來,人們用“問鼎”一詞來比喻某人圖謀王位。這就是“問鼎”典故的由來。

其實,真相只有一個:當初憋書的時候,想取個兩個字容易記的,然後人名不要太現代的,結果書發出來以後發現一堆帶“鼎”字的,鬱悶啊!

希望帶給大家閱讀的快感,也希望帶給大家希望。

六十五章 復仇第十章 誅心二一章 情意七十八章 焚城四十一章 朔鎮第十五章 馳獵二十七章 亂局宋代茶政二十九章 過年三十五章 龍升第六章 冬至二十二章 弩戰第二章 北風惡十五章 圍獵晉陽古城的興衰二十章 道理楊家將年譜兼府州折氏十九章 共富貴第四章 競土十一章 決斷第一章 大國李煜和南唐社會的命運九十五章 結義十八章 同仇第八章 生死關七十章 倉惶六十一章 試膽本書及主角名字來歷第十七章 流言三十章 完卵二十九章 過年三十四章 變化三十九章 虛實三十八章 追奔第四章 進酒第四章 統籌九十五章 結義九十章 屯田二十八章 地運二十八章 瓊琚第三章 送禮二十九章 過年三十七章 頓兵第十章 臨機七十六章 斬姬第四章 學徒二十一章 斬首六十章 巡城三十三章 祆火楔子第一章 西行十七章 國殤外篇:上三軍之承影袍澤 教戎軍四十四章 勞軍十三章 接舷戰近期讀的穿越書分享第三章 亂離人第八章 黃袍六十一章 試膽第九章 稅吏第一章 白馬十三章 風燭十八章 降俘十五章 異族第十七章 兒戲六十四章 降否三十九章 心腹三十三章 祆火宋軍在江南的屠城本書及主角名字來歷第四章 吐渾軍三十五章 彈歌二十五章 薪火十二章 漢人第八章 生死關十六章 女史邀七十五章 焚書二十五章 恩義二十一章 報怨二十七章 亂局大唐逸聞二十六章 唏噓四十一章 奪氣二十一章 報怨第九章 四絕十一章 斬案怒第十七章 兒戲第九章 宮變第十章 嘆亡國第七章 劫糧二十一章 報怨二十四章 歸義第六章 冬至二十五章 退將三十二 運籌第十六章 雄心四十四章 大旗本書及主角名字來歷十二章 逐檣櫓李煜和南唐社會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