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事情你不能等,必須考期緊迫,得提前做準備。
高文想了想,決定下月中旬就向衙門請個假過去同石廩生匯合。
最後,石廩生又嚴厲地喝道:“你這小子好色貪杯,整日只知道玩樂,渾身都是衙門中的污濁氣息。別以爲你有讀書寫文章的天分,就放浪形骸。老夫走之後,你需靜下心來琢磨八股制藝。多讀書,讀正經書。你那邊什麼《西遊記》也別寫了,耽誤工夫。”
“是是是,老先生你放心好了。”高文不以爲然。心道:我全副身家都給了你,現在窮得底兒掉,若不抓緊寫點稿子賣錢。且不說俞興言先得撕了我,家中老孃、石幼儀還有云摩勒吃什麼、用什麼?
特別是雲摩勒那高個長腿的丫頭,太能吃了,抵得上一個壯漢。
還有,下個月如果一切辦妥,也就是參加一場縣試罷了,也沒甚打緊,就算五月的府試也不難。倒是院試要留心,但那已經是六月底七月初的事兒,時間還長。
心中雖然這麼想,下來之後,高文還是跑琳琅書閣去買了一大堆八股時文集子回去。又問俞興言能不能找到平涼府去年院試的考題和中式秀才的範文。
俞興言大覺奇怪,說你一個典史又不能參加科舉,讀這種書做什麼?說着,他又怒道:爾止,你作得一手錦繡文章,以你之才,只怕連進士也能中了。偏偏因爲身份緣故,不能仕進。這大明朝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毛病,體制問題,一定是體制問題。
野有遺才而不能用,我大明這是要完!
高文心中好笑,自不會同他說自己要去改回良籍,回莊浪老家參加當地的科舉。此事關係實在太大,少一人知道自己就多一分安全。就道:“俞老先生,我最近也不知道是怎麼的,突然對八股制藝有了興趣,想琢磨琢磨。反正我成天呆在衙門裡也沒什麼事,有個愛好也是好的。總比跟人吃酒耍前好吧?有人愛酒,有人喜歡畫畫,有人愛種花種草,有人喜歡釣魚,我喜歡八股文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也對,人生苦悶,有個愛好那是極好的。”俞興言點點頭,又發泄了半通,纔不屑地說:“你要平涼府的考卷做甚,那地方能有什麼不得了的人物,他們的集子能看嗎?這作文制藝就好象下棋,你得尋高手過招手談。如此,才能增進技藝,若是成天和一羣只知道看死活、連棋譜都看不懂的庸人手談,哪怕你是國手,只需一年下來就泯然衆人也!”
高文心中奇怪:“還請教。”文人相輕,自古有之。俞老先生早年屢試不第,性情難免偏激,看士林中人相必分外地不順眼。
俞興言冷笑:“平涼府那地方根本就沒幾個讀書人,科舉時連名都報不滿,只要你去考,就能中。老夫也看過那邊的院試卷子,和那地的士子們作過幾場文會。一個個都是狗屁不通之輩,望之就心中生厭。他們的文章,不堪入目。”
高文一呆:“連名都報不滿?”
俞興言:“對,在平涼府,你若是個讀書人,念得幾年書,會寫字。縣試、府試兩關,只要你進了考場,只要時文格式對了,那是肯定會中的。院試,院試也是要中的。至於後面參加鄉試,呵呵,那就得憑正本事了。且不說平涼府,咱們陝西啊,如平涼府、臨兆府這種地方出來的秀才,那就是一場笑話,真真是士林之恥。”
“原來這樣啊!”高文突然想起一點,禁不住笑起來,笑得很開心。
俞老先生這番話涉及到明朝的科舉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草莽出身,開國之初,草創制度,也無舊朝成例可循,一切都從頭來過。因此,國家的制度有很多不完善之處,特別是科舉。
科舉制度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什麼規矩可言,反正就是考《四書》《五經》聖人經義。只要你讀過書,能夠作文,無論年紀、身份還是什麼地方的人,都可以參加。
問題是,讀書這種事情在古代非常耗費錢財。供養一個讀書人可不是小門小戶的老百姓可以承受的,通常是需要舉全族之力。如此一來,經濟繁榮地區的讀書人多如過江之鯽,而邊遠地區則連個識字的人也找不到。反應到科舉考場上,舉目望去,全是江南人氏。滿朝文武,操得盡是吳俁軟語。漸漸地,朱元璋就感覺到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有一年,國家照例舉行科考。最後的結果一出,舉世大譁。這一年的會試,考中進士的讀書人竟然全部來自江蘇、浙江和江西。而北方各省,竟無人中式。
其實,有這麼個結果也可以理解。北方在以前就是征戰之地,經過多年的戰爭,老百姓窮苦到了極點,能有口飯吃就不錯了,那裡還有餘財讀書。相反是江南一地因爲沒有受到戰火波及,民間又有讀書的風氣,文教極其昌盛,出了不少人才。
可北方讀書人不服啊,頓時就鬧將起來,打起了御前官司。
朱元璋一看這事不好,若放任這樣的事情發展下去,過得幾十年,整個朝堂上只怕都是南方人,國家政權也都掌握在江南世家大族手裡。最最要命的是,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南北割裂,族羣離心。
政治家考慮問題跟尋常人自然不同,明太祖也管不了那麼多,下令嚴查,一口氣殺了幾千人,這才平息北方士子心中的怨氣。有出臺了一道法令,從即日起,朝廷所舉辦的科舉人才選拔制度分成南北兩榜。也就是說,南方人和北方人將不在同一個科場進行考試。各個考場都分配了一定的錄取名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榜案。
到明朝中後期,朝廷又在南北兩榜中分出幾個省份,稱之爲中榜。
政策是好政策,可問題又來了。南方的讀書人實在太多,比如後世被淹進千島湖的浙江淳安縣,小小一個山區縣平常就有上千秀才,幾百舉人。這麼多人去參加考試,可想競爭是何等的激烈。而如陝西偏遠地區的幾個州府,因爲只在太窮,能夠湊齊足夠的考生就算是一樁拿得出手的政績。只要你的文章格式對了,也不管寫得如何,童子試是必過的。
又因爲北方,尤其是陝西這種地方考試實在太容易。不少南方士子就在戶籍上動起了腦筋,以各種名義將戶口遷移到北方。朝廷爲此也嚴辦過幾個考生,可還是屢禁不止,沒個奈何。這情形有點像是後世的高考移民,若你很不幸是山東、湖北這種高考大省的高三學生,那就是開啓了地獄模式。如果你是新、藏、寧、青人,恭喜你。所以,每年高考之前,就有不少人想辦法將戶口遷去老少邊窮省份,當然,如果能夠遷進京、滬那就更好不過。不過,這已經是噩夢模式了,不在討論範圍。
最後,不得已下了一個政策,有學籍在身的讀書人若要遷移戶口,除非你祖父一輩是北方人,且在當地有三十畝以上,包括三十畝地田產。科舉考試關係重大,你鑽空子也得依照基本法。
如此看來,高文這次該回良籍,又將戶口遷回平涼府莊浪縣參加科舉,還真有點高考移民的意思。最最妙的是,他祖父在當地還有三十畝地,有地契爲憑,恰好越過遷移紅線。
不想韓城所處的關中平原沃野千里,人丁繁茂,平涼府地處黃土高原核心區域,別說是明朝,就算是在現代也是有名的貧窮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一抓一大把。當然,其中未必沒有騙國家貧困補助用來發展地方經濟的嫌疑。
那地方的讀書人本就是稀缺資源,自己在前世也算是研究過八股文的,而且幫助老師編輯那本《八股文彙編》時硬生生地背下幾百篇狀元、會元文。這次去平涼府參加科舉,那就是一件簡單到極點的任務。
當然,這事也不能大意。如果瞎貓碰到死耗子,進考場,手頭的考題正好是那幾百篇八股文題目也就罷了。若不是,卻有麻煩。《四書》《五經》那麼多字,任何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爲考題,別到時候抓瞎。
在此之前,還是學習上一陣子妥當。
笑完,高文又道:“老先生,我又不參加科舉,讀什麼樣的書卻不要緊。反正就是看着解個悶,也不論好壞,若有平涼府的時文集子,還請弄上幾本。”
“也是,你又不能科舉。老天爺真是不公平,我大明要完。”發了一通牢騷,俞興言就從書架上找了兩本薄薄的冊子遞給高文,說:“這就是前年和去年平涼府院試靠中秀才功名的士子的範文,送給你了。”
“多謝老先生。”
回家之後,高文翻開一看,果然是不忍卒讀。自己也算是八股文的半個門外漢,卻也知道這些文章寫得言不及意,通篇都是老生常談,水得一塌糊塗。只不過是因爲格式對了,這才輕易地得了秀才功名。就因爲他們生對了地方,就中了,老天爺對江南士子還真是不公平啊!
就連這樣的文章都能中,我高文又不是笨蛋,也行的。
接下來幾日,高文埋頭研究八股文格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跑去俞興言那裡請教。靠着現代人強大的理解和綜合能力,倒是入了門。又試着做了幾篇,給俞老闆看。
俞老先生接過來掃上幾眼,便道:“還算不錯,就是有些地方用詞不雅,用典也不妥帖。你這文章哪裡來的,不會是你寫的吧,水準緣何下降至此?簡直就是個發矇童子嘛!”
高文老臉禁不住一紅,暗想:廢話,我就一個普通人,敢跟狀元比嗎?
就回答說是剛託人從平涼那邊抄來的士子習作,俞興言冷笑:“平涼府果然沒甚人才。”
高文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成,索性整日將自己關在屋中做練習,每日都要些上五六篇作文。一寫好,就假託是抄來的,請俞興言點評修改。
俞興言通常都是一聲冷哼:“爾止,你本就是文章好手,這些東西的好壞你看不出來嗎,找老夫做甚?”
高文只道:“切磋切磋,交流交流。”
好在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有好爲人師的秉性,俞興言本打算參加今年陝西省的秋闈,這也是不錯的練習。當下就來了興致,提筆修改起來。一篇八股文不但格式上有規定,連字數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沒有小結和大結,通常在五百字左右。如果要寫小結和大結,則最多不超過七百字。
改到後面,幾乎所有的字都被俞老先生用筆給抹掉了,相當於重新作了一篇。
如此,十來天過去,再海量的習題下,高文作文的水平飛速進步,初步掌握了古文寫作的規則。至於俞興言,好象也有不小的提高。
天氣漸漸地暖和起來,進入二月,不再下雪,黃河也有融解的跡象。
石獻珠石廩生已經去莊浪縣大半個月了,還沒有消息回來。高文琢磨着現在已經是上旬,再過得十來天莊浪縣試就該報名了,自己改籍的事情還來得及嗎?
一想到這裡,心中就火急火燎起來,再等不下去,就到杜知縣那裡告假,自去莊浪。在此之前,他已經去戶房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這事也沒別人知道,高文如今已經入了杜知縣的眼,是他最最心腹之人。六房事務都可以不用知會他人,徑直處置了,真有後世縣委辦公室主任的架勢。
老實說,這一去莊浪就不能再回縣衙了。想起杜知縣對自己的關照,高文心中還是有些抱歉的。
可還沒等他開口,杜知縣就有一件要緊之事交代下來,高文需要出一趟遠門,這一去,一來一回至少要十餘日。
事情是這樣,去年土木堡之戰之後,瓦剌入侵京師,後來雖然敗在於謙手下,退兵蒙古。可還是不段以小股部隊犯我邊境。
于謙於尚書覺得目前大明在軍事上雖然佔有一定的優勢,可老是這麼被動挨打也不是辦法,必須給敵人更大的壓力。
在之前,明朝和也先作戰動用的都是陝西、河北兩地的軍隊,主要是宣府、大同和太原三個軍鎮,力量稍顯不足。而陝西這邊還有三個軍鎮的兵力沒有使用,如果讓這三鎮兵馬從側面動作,或許能夠牽制一下敵人,使也先首尾不能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