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大局已定

bookmark

趙桓出城前,很擔心,他離開後,會被謀朝篡位,或者他父親趙佶復辟。

因此,趙桓特意下了一道聖旨:“大元皇帝必要朕出,以江山社稷計、以全城生靈計,義親往與大元皇帝議和。諮爾衆庶,鹹體朕意,切務安靜,無致驚擾。恐或誤事,故茲詔示,各令知悉。”

趙桓以此告訴內城中的軍民,自己是爲了他們去跟江鴻飛議和的,並且暗示江鴻飛只認自己這個皇帝。

安排好一切,趙桓才留下張叔夜和曹輔幫他守着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在何慄、孫傅、陳過庭等宰執大臣的隨同下前往青城。

早就得到相關稟報的江鴻飛,派林沖和徐寧率領三千精騎“護衛”趙桓一行。

見此,趙桓的心中就是一緊!他有些害怕,想要退縮!

看出趙桓心思的陳過庭,趕緊給趙桓介紹林沖和徐寧:“陛下,這位乃林節度使,這位乃徐節度使,他二人,一人曾是我大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一人曾是我大宋禁軍金槍班教師……”

接着,陳過庭便簡明扼要地將林沖和徐寧遭到高俅陷害一事跟趙桓說了。

趙桓聽罷,義憤填膺地說:“上皇信重奸臣,致兩位將軍被害,朕十分慚愧,只恨那時不是朕當政,不能爲二位將軍沉冤昭雪。”

對於趙桓所說的,林沖只是笑笑,說道:“無妨,若非如此,也無我二人今日。”

在趙宋王朝時,林沖只是一個不入流的教頭,如今他可是正三品的節度使,一方大將,關鍵,江鴻飛已經有大一統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林沖哪有可能理會有如喪家之犬一般的趙桓的幾句言語上的拉攏?

而徐寧,更是連客氣的話都懶得說,他直截了當地說:“還請陛下上路罷。”

本來趙桓就很害怕,徐寧還這麼說,趙桓立時就更害怕了。

然而,如今這種形勢下,趙桓就是再害怕,也必須得去見江鴻飛了,不然林沖和徐寧以及他們手下這三千精騎,綁都能將他們綁去見江鴻飛。

所以趙桓只能硬着頭皮跟林沖和徐寧走。

路上,趙桓見林沖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好一個英雄大漢;再看徐寧,六尺五六長身體,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細膀闊,也是英勇不凡。

趙桓忍不住去想:“這樣的兩員良將,竟因上皇昏庸,任用高俅這樣的奸臣,而成爲江衍手下的大將,此消彼長,難怪我大宋有今日。”

趙桓甚至在想:“若朕早登基數年,必不至如此。”

這一路上,趙桓所見,全都是大元軍的軍寨和來來往往的大元騎兵,其中一些,膚白、色目,明顯不是漢人。

有去過遼國的宋臣,見趙桓看這些色目人,說:“他們應是契丹人,祖上可能有西域血脈。”

趙桓用心數了數,單是他看到的大元騎兵,就不下五萬。

趙桓心想:“吳用言,京畿到處皆是大元鐵騎,誠不騙我也。”

一個多時辰後,趙桓君臣來到了青城。

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天,趙玉盤等帝姬、宗姬,肯定全軍覆滅了。

此時,已經勝利在握的江鴻飛,難得有閒情雅緻,竟然跟趙玉盤等帝姬、宗姬玩起了《狼人殺》。

見吳用回來了,正準備“殺”趙福金的江鴻飛,心知肯定是趙桓君臣到了。

江鴻飛想了想,然後衝吳用揮了揮手。

吳用立馬會意,江鴻飛不想見趙桓。

吳用隨後退出齋宮,讓人給趙桓君臣安排住處。

見此,趙桓君臣慌了!

趙桓已經親自來見江鴻飛了,江鴻飛作爲勝利一方,不親自迎接趙桓也就算了,怎麼見都不見趙桓一面?這可太有失禮數了。

趙桓君臣躲進吳用給他們安排的小房中商量一陣,猜測有可能是因爲他們沒帶降表過來,江鴻飛纔是這樣冷淡的態度。

趙桓覺得有道理,降表是兩個國家戰爭最終勝負的書面證明,也是戰勝國向戰敗國索要戰爭賠款的重要依據,他不上交降表,江鴻飛對他怎麼可能有好態度?

事實上,趙桓君臣不是不知道,他們該代表趙宋王朝給大元帝國上降表。

可趙桓總不想承認他已經輸了這場戰爭,還幻想着有一天奇蹟能出現,讓他反敗爲勝。

這才把這件事一直拖到了現在。

如今,江鴻飛連見都不見趙桓,趙桓終於面對現實,覺得這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可是,起草降表這種事,向來都是費力不討好,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因爲起草降表,後來被清算,甚至遺臭萬年。

所以,一衆宋臣全都在推脫,誰都不願意起草降表,不肯背這口黑鍋。

最後,在趙桓的臉氣得鐵青的情況下,孫覿挺身而出,寫了第一版降表,何慄、孫傅等人又幫忙修改了一番。

可讓趙桓君臣憂心忡忡的是,雖然吳用幫他們將降表遞上去了,可江鴻飛除了派韓昉和高慶裔來幫着趙桓君臣修改降表以外,再沒有其它動作,更沒有見趙桓。

這讓趙桓君臣越發地忐忑不安!

……

與此同時,趙構又收到了一封趙桓給他的詔書。

在這封詔書中,趙桓讓趙構立即起兵去勤王救駕。

來送信的劉定,告訴趙構等人,郭京誤國,汴梁城已破,城中的所有皇室和宗室都成了甕中之鱉。

趙構立即急召耿南仲、汪伯彥等人研究對策。

經過研究,趙構等人很快便定下,成立大元帥府,趙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汪伯彥和宗澤擔任副元帥。

爲了增加他自己的權柄,趙構特意穿上了趙桓賜給他的緋衣,並戴上了趙桓賜給他的玉帶。

耿南仲則在一旁給趙構背書說:“此緋衣、玉帶乃太上之物,去歲太上禪位與陛下之時,從身上解下賜予陛下,今陛下又將此緋衣、玉帶賜給康王。”

聽耿南仲這麼說,大元帥府的人哪還能不明白,這是趙構成爲趙桓的接班人,趙宋王朝的新皇帝的節奏?

當然,也有人覺得,趙構、耿南仲、汪伯彥等人是不是太急了?雖說汴梁城已破,可那裡的事畢竟還沒有定論,要是大元軍只是隨便搶點錢財、女人就走呢?到那時,他們不就成了謀朝篡位?

只有主導這一切的耿南仲知道,趙桓根本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而江鴻飛勢必要衝着大一統使勁,絕不會幹婦人之仁的事的,所以,汴梁城裡的人肯定全完了,趙宋王朝還能不能存在,只能看趙構行不行了。

……

韓昉是遼臣,高慶裔是渤海人,他們都對趙宋王朝沒有好感。

關鍵,降表這種事,茲事體大,絕不能馬虎,他們也不敢耽誤大元帝國的大事。

所以,韓昉和高慶裔接手監督趙桓君臣寫降表一事後,便在吳用的指揮下,給趙桓君臣列了個大綱,讓他們寫清楚,趙宋王朝的弊政、花石綱、西城所,錯在何方,根在何處,再寫清楚,趙桓登基的這不到一年時間,反覆撕毀和約,總是戰和不定,錯在哪,根在哪,不給趙宋王朝留一點遮羞布。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在趙桓的命令下,孫覿根據大元帝國方面的要求,又重新起草了一份降表。接着,韓昉和高慶裔讓趙桓君臣改了十幾次。

後來,韓昉親自動手幫趙桓君臣又改了一次。

拿到禮部了之後,禮部的官員再修改了一番。

最後拿給江鴻飛看時,江鴻飛親自將降表中的“大元皇帝”前面的“大元”兩個字勾掉,又將“大宋皇帝”四個字給勾掉,使這份降表中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他江鴻飛。

這也昭示着江鴻飛現在已經不加掩飾的野心。

這份降表拿給趙桓看後,趙桓一字未動,很痛快地就表示,他們趙宋王朝完全同意。

三天後,大元帝國在齋宮前舉辦了受降儀式。

這是江鴻飛和趙桓第一次見面。

趙桓沒想到,已經三十大多的江鴻飛,這麼年輕,看起來,似乎也比他大不了多少。

而江鴻飛則感嘆,要不是趙佶頭腦一熱將皇位匆匆傳給愚蠢至極的趙桓,自己肯定沒那麼容易重創趙宋王朝。

這麼說吧。

趙佶是有驕奢淫逸、好大喜功等等毛病,但至少趙佶沒那麼蠢,而且有人味,還真的很有才華,甚至可以說,趙佶主張收復燕雲十六州,也不能全都算錯,因爲這的確是趙宋王朝離收復燕雲十六州最近的一次,公平公正的說,趙佶的時機選得其實沒有問題。

只不過,趙佶太能折騰了,將趙宋王朝的底子都給折騰空了,才讓趙佶空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良機,卻沒有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實力,再加上趙佶的運氣也差了一點,在這個良機到來的時候,在東南地區爆發了起義,打亂了趙佶的所有計劃。

說起來,還是就像章惇給趙佶的評價:趙佶輕佻,不可君天下;也像脫脫給趙佶的評價: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

而趙桓,真是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沒有。

套用對他的總結:他在位才短短几個月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耿南仲、吳敏、徐處仁、种師道、唐恪、何慄等人。他們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不被趙桓採納,而一些重要的誤國之謀卻又被趙桓採納。

總而言之,趙桓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這一世,他落得這樣的下場,一點都不值得可憐,只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趙桓還算有敗者的覺悟,他不僅主動向江鴻飛行跪拜之禮,尊稱江鴻飛爲“皇帝陛下”,還主動念了降表,給人一種他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的感覺。

當然,實際上,趙桓在忍,他想學勾踐,他在臥薪嚐膽。

不少宋臣,見到這一幕,忍不住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還有一些宋臣,則是唏噓不已。

其實,事到如今,只要不是蠢人,全都能看出來,在這次改變元宋兩朝命運的大對決中,趙宋王朝的一衆大臣固然有錯,但趙宋王朝之所以會落到這般田地,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趙桓這個趙宋王朝的皇帝、最高決策人身上。

要不是趙桓始終戰和不定,在戰與和之間總是反反覆覆,不能識別忠誠良將給他獻的良策,盡去採納那些愚蠢的策略,還愚蠢至極的自廢武功,他們這些人和趙宋王朝肯定不會落到這個悽慘的地步。

江鴻飛並沒有趁機奚落趙桓,既然趙桓想演,那江鴻飛就陪着他演好了。

接下來,江鴻飛絕口不提放趙桓君臣回汴梁城一事,而是派吳用先跟趙桓索要兩萬匹靈馬。

想要趕緊回汴梁城的趙桓,滿口答應,接着在第一時間命人回城,向開封府尹王時雍傳達詔令:“內城中的所有馬匹限三日內交赴開封府;隱留者,全家並行軍法;告者,賞靈錢三千緡。”

於是,自御馬以下,開封府共收到九千餘匹靈馬,甚至連宮中內侍班直禁軍的靈馬,也全都交納了出去。

收到這九千餘匹靈馬了之後,王時雍、徐秉哲等人在第一時間將這九千餘匹靈馬全都給大元軍送了過來。

其實,交出靈馬,意味着什麼,這些班直禁軍十分清楚。

所以,在交出靈馬時,這些班直禁軍全都長吁短嘆。

值得一提的是,從這以後,內城中的士大夫們,有的跨驢乘轎,有的徒步而行,內城中,連一匹靈馬都沒有了。

將內城中的靈馬全都控制起來了之後,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及內城中的官吏軍民,徹底喪失了突圍出京的可能,皆成了甕中之鱉,插翅難飛。

接下來,吳用又代表江鴻飛跟趙桓君臣索要城中的兵甲。

吳用給出的理由是,這些兵器藏匿於民間,很容易造成汴梁城內亂,不利於汴梁城恢復秩序。

沒錯。

江鴻飛君臣就是擔心,內城中的人還有一戰之力。

此時,汴梁城中至少有上百萬件兵甲。

而且這些兵甲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汴梁城被攻破時,被宋軍拋棄在了內城中的大街小巷上,讓城中的百姓撿回家中,還有一些是,何慄以趙宋朝廷名義分發給城中居民,準備巷戰所用的。

總之,這些兵甲目前在不受控制的人手上。

萬一有人想要反抗,這些兵甲可是能給大元軍造成不小的傷害。

這種事不能不防。

尤其是在江鴻飛準備要汴梁城的情況下。

馬匹都交了,趙桓還能差幾百萬件兵甲?

很快,趙桓便下令,讓王時雍、徐秉哲等人將內城中的兵甲全都收集起來,送來交給大元軍。

開封府在第一時間張榜公告,令市民限期交納所藏兵甲,期滿不交者依軍法處置。

市民們都知道這是江鴻飛的命令,誰敢違抗?

而且,不交這些兵甲,大元軍就不會撤,沒準還有殺身之禍。

所以內城中的人陸續將兵器交來。

結果,各種兵甲琳琅滿目,堆積如山。

開封府趕緊組織人力,用車輦運,用民夫挑,經過數日,纔將這些兵甲全都送到了大元軍營當中。

就這,江鴻飛君臣還不滿意。

在吳用的暗示下,後來趙桓令宋軍將他們自己用的兵甲也全都交了出來。

至此,汴梁城中的人,徹底成了江鴻飛砧板上的魚肉,而趙桓君臣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他們已經落入江鴻飛君臣的預謀中,不可自拔。他們還以爲大事已決,沉浸在議和成功的幻夢裡……

……

124.第124章 衆女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311章 未亡人第276章 幫宋江兩個小忙第250章 開始相互放血第300章 直取燕京第345章 江衍:這可是你先動手的171.第171章 入雲龍撞翻玉麒麟第391章 南宋也要亡了第287章 岳飛:水泊梁山沒讓我失望!第249章 比高梁還厲害的女人第494章 江鴻飛的野心第76章 想當正妻的高梁(求訂閱!求月票!)198.第198章 凱旋第234章 四寇會第262章 難得糊塗189.第189章 就是太小了第500章 大結局第五十七章 我不懂拒絕第217章 殺雞儆猴第78章 又被江衍拿捏了(求訂閱!求月票!)第464章 撕毀和約第二十九章 會青面獸楊志146.第146章 逼宮第344章 趙桓君臣飄了第六十章 皇宮盜寶第403章 “馬關條約”第205章 法師江衍第四十五章 金買骨第223章 黃雀在後第233章 福星李逵第430章 千里江山圖194.第194章 虐菜局第445章 金人的措手不及第五十二章 這麼刺激嗎?第401章 九尾狐玉藻前第349章 開始伐宋第五章 完全不同的靈根第267章 內訌95.第95章 將乾坤鐲交給時遷(求訂閱!求月第201章 惡之花(必要的過度章節,慎訂)198.第198章 凱旋第202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第318章 王對王173.第173章 賺人的藝術第491章 悶掉鐵木真第34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77章 高麗亡127.第127章 女諸葛(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二章 送上門的大姨姐第376章 高麗都城破第365章 江衍:我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130.第130章 假戲真做(求訂閱!求月票!)第453章 遼寧路第276章 幫宋江兩個小忙第423章 江衍見趙構第387章 江衍斬雙龍126.第126章 孤注一擲(求訂閱!求月票!)第353章 趙宋末路第327章 金戈鐵馬117.第117章 一丈青扈三娘(求訂閱!求月票!)第322章 江衍很忙第458章 江衍對完顏宗翰的報復第421章 三年!第一十六章 靈錢與靈石第218章 爲哥哥捉壓寨夫人第284章 江衍開出的條件第237章 傳國玉璽第207章 能解渴就行第331章 大國外交第69章 林沖活剮高衙內(求追讀!)第264章 虛虛實實虛虛第六十四章 貞潔烈女潘金蓮145.第145章 悍跳狼的絕地反擊第304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436章 警惕!文官集團第246章 江衍:我就說話不算數了157.第157章 唯江衍一人耳第435章 高寵第72章 生辰綱來了(求追讀!求月票!)第六十四章 貞潔烈女潘金蓮第447章 金刀計第249章 比高梁還厲害的女人第329章 非得做我岳父不可?第六十七章 恭迎寨主回山161.第161章 天書的內容第293章 御駕伐遼第292章 緩兵計第239章 方百花起義第320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33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41章 江衍的遠見第93章 好漢時遷(求訂閱!求月票!)第340章 皇后也不想朕殺光契丹皇族罷190.第190章 跟我回房間第475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273章 劉慧娘大破十節度第357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187.第187章 許貫忠獻得至寶第302章 蕭太后:大勢已去132.第132章 神通:白龍!(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