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龍虎金衣,大哉乾元

bookmark

光氣飄忽,似虛似實,徘徊上下,流轉西東。

時而泊泊綿綿,狀如溪泉,時而又轟然一分,散作燦芒點點。

在薛敬視線中,見黑白兩氣在變化過許多後,終一個顫動,然後兩氣皆消,陳珩身軀上兀得便多出一件朦朧金衣。

此衣形制絢美,好似根根華麗金線織成,上有龍虎飾紋,栩栩如生,兩獸好似正隨風在搖首擺尾,看着頗有些玄妙意思。

薛敬挑一挑眉,心中難免是生起些好奇來。

能在玉宸派坐穩實權長老位置者,自無一是濁流凡類。

他們也曾是四大下院的佼佼之輩,胥都東洲的少年英才,齊雲山下唱過名,歲旦評上留過姓,風光無限,是真真正正的一時之秀!

而薛敬僅以元神之身便在十方殿內據得高位,享有權名,那便更是可見不凡了。

可即便如此,以薛敬眼界看來,這門陌生的金衣道術還是極有可取之處,其中甚至隱可見幾分陰陽未立、無色無緒的意境,堪稱法韻十足!

需知此法並非神通之屬,僅是一門中乘道術,連上乘道術都不是,卻已是有內具着這般的形神。

若是再細細完善一番,推敲磨鍊。

假以時日,這金衣道術未嘗不能夠晉入神通之屬,成爲一樁真正的仙道神通!

其實想到此處,以薛敬的聰明,他心中也是隱隱有了一個猜測。

只是這猜測未免有些離奇了,令他也是暗中否認,不好直接問出。

“薛真人着實法眼如炬。”

陳珩一笑,道:“如真人所想,這金衣道術正是貧道近來拙作,可惜即便有恩師指點,還是未能將此術完善至上乘道術,僅勉強止步於中乘之屬,便已然力不足支,見笑了。”

“竟真是如此?”

薛敬心頭一震,好在他城府甚深,才未在面上表露出來什麼異樣,只是躬身稱賀。

薛敬既自詡精通百藝,那道錄殿中的大多神通、道術自然也都被他牢記胸中。

金衣道術如此氣象,若是曾見過,他心中當有印象。

可腦中記憶並無此遭,想上一想,那除了是陳珩機緣所得外。便也唯是他的自創了。

而後者在薛敬看來,着實是有些離奇了。

需知陳珩丹成至今也不過才大半年光景,僅這點功夫,便是創出了一門中乘道術,還蘊含妙理,縱是有大德祖師指點,也的確是一樁非凡之舉了。

“一品金丹同三品金丹間……兩者差距,竟是如此之懸殊嗎?”薛敬心下深思。

遙想自家當年在金丹境界的創法,雖也同樣是一門中乘道術,但卻足耗了數年辛苦,箇中艱難不足爲他人道。

且論起箇中玄妙來,也是差了眼前的金衣不止一籌,好似草廬之比華居……

薛敬微微搖頭,很快將心緒收拾起,問道:

“敢問真人,不知這道術何名?”

陳珩略作沉吟:“龍虎金衣。”

“金丹創法,這路數,看來真人是在爲成就元神法相而做打算了啊……貧道謹爲真人賀!”

薛敬聞言先是恭維一句,而後見得金衣氣象,他猶豫一番,終還是有幾分好奇,小心問道:

“還請真人恕我冒昧,多嘴一句,不知真人將來是欲證就何等法相?”

“薛真人何必如此客氣,此事大可直言無妨。”陳珩一笑:“我所治經典乃是三經中的《玄中太無自然開元經籙》。”

“玄中經籙,三經之首……”

薛敬將這名字唸了兩遍,見陳珩微微頷首,他神情驟然一變,忙上前兩步,終不由失聲叫道:

“莫非是大哉乾元?!”

“正是。”

此話出口之後,場間一時寂然,再無半絲聲息,簡直是落針可聞。

直至半晌過後,雲下歡呼聲驟然響起,似是城中那頭鴉鬼已然授首,一片熱鬧。

薛敬這纔好似如夢初醒,滿臉複雜之色。

旋即他也不顧身份,當即一頭拜倒階下,激動道:

“玄中經籙,其位最崇!不料真人竟有這等大志,薛某着實佩服!期間若有薛某可效勞之處,還請真人隨意吩咐,願效死力,以供驅策!”

陳珩見薛敬難得如此失態,也是略一怔,知曉自己顯然是小看了“大哉乾元”的名號,忙上前將其扶起。

“如今我初成金丹,離元神還尚早,於金丹創出龍虎金衣,也不過未雨綢繆罷。”

看薛敬欲言又止模樣,陳珩笑着又補了一句:

“不過玄中經籙高不可際,‘大哉乾元’深不可測,若有疑難之處,恐怕還要叨擾薛真人了。”

“但一召喚,願效死力!”薛敬握掌成拳,高聲應道。

……

……

正統仙道修行中,金丹三重之後,便是元神境界。

此境一旦成就,便可以節節納真,順勢凝結出法相來。

而上應天,下應地,中應人,所謂元神法相便是修道人自身道果之外化,具有無邊自然之偉力,可以拋諸兇患,棄滅死氣。

同金丹中人相比,元神已是跳至了另一片天地!

而同金丹的九品之別一般,元神法相自然也是存在高下之序,被前古諸聖分作了下、中、上、至四等。

下等法相性光矇昧,白雪黃芽相歧,水火不能相濟,是四等法相中的最劣。

中等法相乾坤交泰,金容瑞相,如內河之水,雖可滋潤百靈,但終究爲堤岸所縛,不得自由。

上等法相則一氣潛通,似天日之當空,照耀大地,無處不燭,不過終有晝夜輪轉,光去之後便是暗生,美則美矣,到底不得圓滿。

唯有至等法相,起自無先,生乎妙一,分爲三元,如仙中真聖人,時時清靜,不被一切舊染境界朦昧本源。

本生於無,靈光可化萬象,又何懼塵染消磨?

此等法相纔是四等元神法相之最,是修道人日後的成仙之籍,飛昇之基!

而玉宸作爲前古道廷時代傳承至今的大派,二十五正法盛名遠播,衆天宇宙都有聞。其中作爲修行典籍的三經五典,更是名副其實的高上玄經,直抵無上仙道。

玉宸三經共是:

《玄中太無自然開元經籙》、《九靈洞極都照玄經》、《高虛秘要》。

五典則爲:

《坤輿寶籙》、《混俗元旨》、《四十九真形圖》、《潛虛書》、《六淳真經》。

三經五典皆爲成仙典籍,都記載了該如何煉就出至等元神法相來。

但玄中經籙既爲三經之首,自然也是別具奇異,神妙無方,令其與諸餘仙經不同!

如三經當中的《九靈洞極都照玄經》。

此經一共記載了九門元神法相的成就法,分是“社稷衆雷”、“光浮天漢”兩類至等法相,以及七門不同的上等法相。

《高虛秘要》更是載有“龍鬥海天”、“後聖垂暉”、“青陽數奇”三類至等法相,以及十二門上等法相,和二十門中等法相。

堂堂三十五門。

數目之多,在三經五典中也是個異數。

而最後的,也是作爲三經之首的《玄中太無自然開元經籙》。

此經卻僅載有了兩門元神法相,同《高虛秘要》相比,一多一少,着實是兩個極端。

至於那兩門元神法相,則是至等法相“大哉乾元”以及下等法相“玄屍舒光”。

所謂修道艱難,兇險萬分,風光無量或是那粉身碎骨,只是在一步之間。

而如三經中的《九靈洞極都照玄經》或《高虛秘要》。

兩者所載的元神法相都是法門有序,緊密相銜,如人體血脈之連接,極其嚴整,自下可窺上,自上亦可視下。

破境時候縱然一個不慎,錯失了煉就至等法相的機緣,那也可退求其次,從容去選取上等或是中等法相。

因行氣、導引、運煉、存養等步驟都是同個路數,於理不悖,那在退求其次時自然是似水乳交融般,絕無什麼阻滯。

可《玄中太無自然開元經籙》便不同了。

此經在法相上僅僅記載了一門至等和一門下等。

那便意味着修道人若參習此經,不是飛上九霄,自此恣意逍遙,便是墮入塵埃,前程半毀!

而此經本就是以晦澀玄奧著稱,且在成就元神法相時,又有這樣一番兇險,那也無怪選取此經的玉宸弟子寥寥無幾。

千載之內,也不出十指之數……

此時陳珩見薛敬滿面紅光,振奮之色溢於言表,他心下感慨,也是不禁搖頭。

其實《玄中太無自然開元經籙》雖有種種險關,但此經既能位居三經之首,自也是有其道理。

只單說元神法相。

此經所載的至等法相“大哉乾元”便號曰先乎象帝,獨化卓然!

即便在一衆至等法相中,這法相也是當之無愧的一等一,可謂名蓋諸世,氣壓寰宇!

若說丹成一品者,純陽道果大抵已是掌中之物,才情徹世,無論在哪家宗派,都要被視作閬苑仙葩,小心教養。

那能夠修成至等法相,且還是“大哉乾元”這等法相的修道人,更是天資之妙,近乎超今邁古了!

薛敬雖說投入陳珩門下,但也是今番才知曉陳珩所治經典,而他之所以這般振奮,以至庭前失態,歸根結底,倒也都是因爲祖師通烜。

雖說“大哉乾元”法相證就不易,稍有不慎,便前途半毀,可若修成,卻也是要享有無窮好處!

通烜自是大德祖師之流,陳珩又是他親傳首徒。

在薛敬看來,連祖師這等人物都默許了陳珩所爲,並未阻止。

那陳珩修成“大哉乾元”的機率,當是占上了大頭!

而一位丹成一品,又是有望修成“大哉乾元”法相的玉宸真傳……

此時薛敬已是不敢再想。

他只將心緒收攏,忙將自己對於元神法相的見解細梳一番,頓上一頓,道聲大膽後,便同陳珩探討起那龍虎金衣道術究竟存有何等缺漏,又當如何補足。

這一番坐而論道倏爾便是兩個時辰過去,叫陳珩也是頗有些獲益,腦中又添出了幾個想法來。

“多謝薛真人點撥,着實費心。”陳珩打了個稽首謝道。

“怎敢,怎敢。”薛敬忙不迭擺手:“真人得祖師悉心教導,我這點微末見解在祖師面前,又算得了什麼,還望不要嫌我眼界短淺纔是!”

其實陳珩之所以創出龍虎金衣這門道術,爲此屢屢向通烜請教,在一真法界內百般推演,今番還同薛敬坐而論道。

歸根結底,也是同“大哉乾元”法相脫不開干係。

道書有云: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對仙道下境修士而言,三經五典這等典籍,便是等若白日青天,他們雖可參悟修行,但礙於眼界,也終是如井蛙窺天,無論如何努力,所見的也僅半雲片霧,不得全貌。

縱有師長不吝點撥,可旁人心得,終究並非自己所悟,也難以圓通。

爲此緣故,種種演法求術,自然應運而生。

龍虎金衣這門道術乃是陳珩觀摩“大哉乾元”法相,草創而出,在演法過程中,非僅是得一道術,更是對於“大哉乾元”的琢磨推敲,印刻玄機,化爲己用。

而在擎日島時候威靈也有提點,告誡陳珩將來若想躋身劍道十境,需得自創劍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數來。

威靈這番提點與金丹創法,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歸根究柢,都是叫修道人不囿於心界,大膽明悟真玄,方可見道。

“據師尊所言,我創出的這門龍虎金衣還是差了火候,待得哪日金衣中有陰陽相感,而生萬物的幾縷意蘊,我才方有在金丹三重境後,去嘗試‘大哉乾元’的資格。”

陳珩眸光一動,心道:

“而至於太乙神雷,我於紫清神雷上的修行還算順利,兩者到底同出一源……”

值此時候。

金車外忽有一團湛湛清光閃過,好似碧水滾滾。

待得光消過後,唯是臉上含笑的楊克貞手拿麈尾,在童子引領下飄飄然入得殿中。

楊克貞對陳珩當先一禮,道:

“有勞真人久候,罪過罪過,那烏陵鬼王已然伏誅,只是此鬼身上攜了一罈僵胎泥,已在暗中污了整整半界的靈機,清理界空穢氣,倒是稍費了些功夫。”

說到此處,楊克貞若有所思補了句:

“我觀這小鬼之所以能掙脫封鎮,後來又功行大進,想必也是與僵胎泥脫不了干係,它倒是有些運道在身。”

“僵胎泥?這等穢物在界空之中可不多見。”一旁薛敬聞言略來了些興致。

“還要多謝楊真人除去此鬼,還一界清平。”陳珩收起心思,打了個稽首,笑道。

在楊克貞連連推辭聲中,幾人也是邁步出了金車,來到雲中,向下空望去。

此刻四方殺聲早已是停下,雲下城池內盡是惡鬼屍骸,堆迭如山。

在最上的,便是被韋源中生生錘殺的那頭四臂鴉鬼,骨肉成泥,幾乎不見完體。

雲上則是征討歸來的沈澄等衆,諸部道兵綿延無際,橫跨天穹,團團簇擁着居中的金車,如鐵桶一般,風雨不透!

見得陳珩出面,諸部道兵都是俯首見禮,動作齊整,驚得四權仙城裡的應嶽等衆心下發顫,雙膝戰戰,莫敢仰視。

不過等得楊克貞將烏陵鬼王頭顱拿出示衆時候,這份敬畏便瞬被狂喜所衝散。

城中無論人鬼皆手舞足蹈,歡喜非常,好似終去了心口大石,輕鬆異常。

一時間可聞歡聲四起,直將城上黯雲都衝得一散。

楊克貞看着下方熱鬧景象,不禁撫須感慨:

“小小鬼物罷,竟也敢將一界都擾得不寧,使萬靈如處竈火之中,界空之民,也是苦楚,若有一方元神宗門紮根於斯,哪容得妖鬼猖獗!”

薛敬搖頭應道:

“陽世衆天中,界空之數便好比春日飄絮,數不勝數,且此界土地、靈機甚有限,在界空中亦屬下等,哪個元神真人肯在此安身?便是旁門元神,也不會做此想。”

陳珩沉吟片刻,擡手一指。

其身後金車微晃,光影斑斕,一朵璀璨焰花悄然落下塵頭,化做樹種紮根地底,無聲無息。

“元神勢力自不肯來此棲身,不過經此一役後,雲韶界至少也可得一段安寧。”

陳珩收起目光:“而既是難得心血來潮,那也算是有緣了。”

薛敬和楊克貞見得這幕,對視一眼,彼此心下不由微訝。

大演日儀金車已位列仙道法器之極,能壓它一頭的,也唯有各宗大真君手上的道器,而方纔那朵金焰乃是金車的一點本源性靈,同金車出自一體,這也意味着陳珩是在此界插下一個眼線,雲韶界若再有異變生起,金車便有感應。

薛敬點了一點頭,道:

“真人,既此間諸事已了,那我等之後是?”

這話一出口,不單近旁的沈澄和楊克貞那幾個弟子神情動容,便連楊克貞亦扭頭看了過來,目芒炯炯。

雲韶界到底只是一塊跳板,肆行禍亂的烏陵鬼王也不過癬疥之疾罷,無足輕重。

他們和陳珩之所以遙遙來此,終是爲了削平亂賊,好唱凱回宗。

羲平地真傳崔鉅和他身後的真武山,纔是此行真正的大頭!

此刻迎着衆人目光,陳珩眼中鋒芒一閃,緩聲道:

“先前靈應觀主既有傳訊,言說崔鉅手下之人已是連克十四城,班肅在真武山扶植之下,都近乎要建號稱尊了……這等形勢,哪容再緩!”

他拔劍指北,朗聲一笑,語聲慷慨激烈:

“那就整肅兵馬,直指葛陸!便以班肅之首級,做你我的累功之階!”

劍光颯然一漲,剎時間,森森光華轟然斬開烏雲,寒月光輝一盛,驟然灑出來萬點清輝。

“萬勝!萬勝!”

周遭衆人爲這股氣勢所感染,齊聲大呼起來。

光華燁燁,諸色共舞,好似雲中有數萬焰流在飛竄遊走,將這片虛空都是照得亮如白晝!

……

……

WWW ⊕tt kan ⊕C○

與此同時。

羲平地,葛陸。

法樑城中的一座宮觀內,面帶倦色的蔡璋踏入門檻,正待吩咐親侍們備上些酒水來飲用,耳畔便忽聽得大鐘敲響,聲聲震耳,好比虎嘯龍吟。

繼而城中便有一陣喝罵聲響起,一道道遁光飛入雲中,疾如勁矢。

“老爺……”

那將美酒奉上的親侍看了蔡璋一眼,猶豫道:“還飲嗎?”

“又打過來了,哪有功夫再消遣?爾等也速速收拾一二,隨我前去禦敵。”

蔡璋無奈擺手,但話雖如此,他卻只仰頭看天,也並不急忙動身,半晌過後才捶胸哀怨道:

“我這條命,怎會如此悽苦!”

第389章 打算第401章 神降第222章 虛空大羅法第218章 舊怨第312章 法會前夕第66章 祭器第155章 一劍斬得愁根斷第185章 海底洪波駕法船第169章 人無煙爨第287章 堅心苦志無休歇,要在虛心自覓第176章 玉宸派第60章 大無相常境真炁第146章 遠行第387章 書信第141章 密山喬氏第221章 第四十三張 唯我能證我第199章 緣由第316章 定名第350章 《玄中太無自然開元經籙》第223章 神怪第228章 感應第54章 壯大胎息的路徑第164章 身世第217章 劍道第29章 地闕金章第157章 喬蕤第68章 先天大日神光第410章 刀圭餌了丹書降,跳出塵籠上九天!第314章 胸有成竹第400章 入園第197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第256章 黃龍膽第8章 禍福如何第448章 戰果第21章 法契第87章 先殺後快第98章 不同第222章 虛空大羅法第47章 示警第444章 天近常爲日月鄰第270章 玄闕芝第131章 晏蓁 假丹第268章 劍氣中宵射鬥牛第260章 洞天之靈第181章 太素丈人第445章 二十四帝相傳位第410章 刀圭餌了丹書降,跳出塵籠上九天!第153章 玉碎第13章 《神屋樞華道君說太始元真經》第379章 交易第63章 天道自有定數第92章 大夢臨覺最是長第411章 真人第196章 只爭朝夕第80章 鬥籙 掐算第409章 結丹三要第240章 流火宏化洞天第438章 不滅金身第368章 妖女第259章 往往霹靂搥蛟龍第150章 命數於今知倚伏第296章 龍宮第120章 天陰鬼哭,夜雨血腥第330章 亂起第429章 龍虎金衣,大哉乾元第117章 難訴第182章 下院 陳元吉第187章 風驅急雨灑高城第333章 人劫第81章 《豢人經》第118章 前情第231章 占驗法第7章 陰天子第165章 選擇第300章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第194章 世族第91章 長右謝氏第446章 山湖合動搖第358章 章程第373章 暗襲第333章 人劫第114章 宇內第一元神第175章 形殊於外,道合其中第241章 異種第253章 法術勢第232章 三經五典八功九書第435章 飛動摧霹靂 (爲白銀盟主AgE加更)第343章 爭位第363章 收攏第345章 局勢第14章 大丈夫當不拘小節第143章 仙寶第152章 以餌取魚第244章 濁質第275章 陳嬋推書《我是陰間地下主》第107章 鹿臺山中事第41章 你是大派弟子第408章 黃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