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此言一出,大家便知道高順已經做出了決定,對於另立新君只是便放過一邊,其實對於劉備的重視程度,在場的諸位都不如高順,高順是知道歷史,所以對劉備重視,而其他人則是憑藉劉備的所作所爲,做出評判!
劉備一向屬於隱忍不發,忍辱負重類型,除了征討黃巾之時被皇甫嵩和朱儁誇讚過以外,虎牢關前嶄‘露’頭角之後,便再無建樹,只是頂着一個漢室宗親的名號四處招搖撞騙,散播仁義、匡扶漢室之名,收攏人心!
除了像荀彧、郭嘉這一類人能夠猜測出劉備‘胸’懷大志,其他人其實對劉備的評斷一般,至少在獨據一州之前,劉備的所作所爲,與曹‘操’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徐庶言道:“孫權年幼,雖有大志,卻不過守成之輩,孫策臨終,命孫權據江東以待其變,麾下謀士,唯周瑜謀攻善伐,南郡乃孫堅起事之地,孫策迫於勢而讓與劉表,江東之士,莫不‘欲’重歸執掌,主公可舉大義而號召諸侯共討劉備,並孫權以南郡之地,周瑜思兵心切,定諫孫權出兵!”
田豐一直沒有發言,方纔關乎正統,他不好發表意見,此時討論出兵江南,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元直之計雖妙,然江東不發有識之士,豈不明‘脣’亡齒寒之意?若荊州被取,恐危急江東,若劉備派一能言之士前往,說服孫權,恐於出兵不利!”
徐庶只是發表自己的意見,見田豐反對,並無不快,田豐所說也是事實,如果孫權不上當,一心與劉備聯合抵抗高順,的確是個大麻煩,徐庶笑道:“一人之力終究淺薄,片面之詞,元皓所言甚是!”
高順看向大家:“元直之計或可爲之,若孫權不肯發兵,與劉備結盟,尚需一策,令孫權無暇相助劉備纔是!”
郭嘉的眼神再次恢復了以往的‘精’明,若論漢室大局,他不感興趣,但出兵設謀,卻是他的愛好,更何況劉備手下有個賈詡,當年郭嘉曾被賈詡算計過一次,這次又要‘交’鋒,自然充滿了興致!
只聽郭嘉很是輕鬆的言道:“諸位莫要忘了揚州還有個呂布,此乃虎狼之輩,又與大哥爲舊日同僚,若孫權與劉備聯合,大哥可表奏呂布爲揚州刺史,呂布滅袁術之後,朝廷只賜壽‘春’候,並無其他封賞,呂布心中定有不滿,如此就算劉備不肯封賞,呂布亦會出兵,孫權‘欲’拒呂布,則無暇助劉備矣!”
“奉孝此計甚妙,便先以元直之策行事,且看劉備如何應對,若孫權不想要南郡之地,再用奉孝之計!”
郭嘉提起呂布,高順這纔想起來還有個老領導在揚州呢,按照歷史,呂布此時早已被曹‘操’消滅,卻因種種原因,反而如今呂布比曹‘操’存活的還要久,佔據揚州北部的呂布,此時正蓄養實力,到與徐州和豫州的高順兵馬相安無事,郭嘉的這個計策,不但讓高順得到一個大大的人情,還暫時壓制了東吳這個敵手!
衆人點頭,其實東吳想要佔領荊州早已有心,當初佔據江夏便是例證,周瑜在江夏和柴桑訓練水軍,便是想要與荊州一戰,只是沒想到劉備忽然得了荊州,對於這個強勁的對手,周瑜自然謹慎了許多,所以對荊州蓄而不發!
但南郡對江東也十分重要,因爲高順知道周瑜有個“二分天下”之計——佔據荊州和四川,兵出漢中、襄陽、濡須港,聯合馬騰對抗北方的曹‘操’,比之諸葛亮的“隆中對”不相上下,而周瑜要想入蜀,就必須要得到南郡,借道江陵水陸,過夷陵,取巴郡,進而攻佔蜀中!
所以高順對周瑜說服孫權一事,也不好評判,此時的孫權還不到二十歲,應該屬於年輕氣盛之時,就看周瑜拋出的‘誘’餌能不能讓孫權心動了!
議論的差不多了,荀彧又道:“劉備以劉表惜名之心而取荊州,意圖中原,主公若以兵威臨之,劉備或聯合孫權,或西入益州,劉璋闇弱,西川之士思得明主,主公除防孫劉結盟,還需安撫西川纔是!”
“文若有何良策?”高順深以爲然的點點頭,任何時候,荀彧的大局觀的確讓人歎服,或許在細節上,荀彧並不擅長,但謀略全局,置身在另一個高度觀察局勢,還是荀彧的目光最爲犀利!
荀彧言道:“生‘性’軟弱,威不足以服衆,主公突襲漢中,想必益州已然震動,主公可遣使結好劉璋,疏通蜀道商路,劉璋自然欣喜,在暗中提醒其地方劉備,則劉備無路可逃矣!”
高順點頭道:“就依文若之言!”
他當時沒有乘機攻打葭萌關等地,最大的原因便是怕被劉備鑽了空子,藉着抵擋自己兵馬的名號佔據益州,當年劉備入蜀,正是爲了抵抗張魯,一個小小的張魯,就讓劉璋如此害怕,更別說自己取了漢中了,所以荀彧所說的安撫劉璋,的確很有必要!
高順站起身來,掃視大家,即將入冬,進入兵歇時期,但針對劉備的計劃卻要開始實施了,高順揹着雙手,走到懸掛着的一張地圖前面,指着荊州之地,朗聲道:“荊州之行,便先從洛陽開始準備吧!”
衆人點頭,他們都明白,從洛陽準備,其實就是先渲染一番,再上書請求朝廷遷都,只要劉備敢借故推辭,便可發兵南下,而高順的計劃便是,佔據荊州,切斷江東與益州的聯繫,掃平江東,劉璋便不戰而降!
衆人起身相繼離去,荀彧走在最後,對高順言道:“王妃及王子,且先送往晉陽吧,蔡‘侍’郎乃當年太傅,可教導此子,且看將來成就如何了!”
高順點了點頭,並未說話,荀彧轉身離去,他和高順明白,這是爲自己留一條後路,而蔡邕的品學無需擔憂,有他教導,就算這個孩子將來不能繼承王位,至少也能成爲棟樑之才,而不至於不學無術,甚至包藏禍心,成爲隱患!
荀彧前腳剛走,陳忠便急匆匆的走進來,行禮之後,笑道:“主公,大喜之事啊!”
高順有些疑‘惑’不解:“喜從何來?”
陳忠還未說話,郭嘉懶洋洋的答道:“以小弟看來,恐怕是羌族的使者到了!”
高順眉‘毛’一挑,果然陳忠立即點頭:“奉孝當真聰明,主公前腳剛到,使者便跟來了,主公此次平定西涼,震懾羌族,羌王許以媒妁之意,不期這胡夷之人甚是急切,此次使者前來,將那郡主也一同帶來了!”
“什麼?”高順嚇了一跳,這‘迷’當大王也太着急了點吧?自己還想着這一趟回來怎麼向荀採、甄道,甚至甄宓這些人怎麼‘交’代呢,這不剛議事完畢,羌族的小郡主便跟來了,高順頓時有點措手不及!
陳忠似乎還不知道這裡面的機巧,只是一個勁地高興:“主公有所不知,當日捷報傳來,鄴城上下無不高興,百姓齊贊主公之名,前番平定鮮卑,一雪前恥,此番又震懾羌族,以郡主言和,此等功勳,豈能不被傳誦?”
高順‘摸’了‘摸’下巴,苦笑道:“這當真是喜事麼?”
陳忠正興致勃勃的說着話,被高順這個表情搞得有些錯愕,問道:“此等豐功偉績,主公爲何悶悶不樂?”
郭嘉幸災樂禍的笑道:“若是讓趙雨知道你還和郭家明珠暗中聯絡,你說算不算大喜事?”
“這你如何得知?”陳忠大吃一驚,猛地一下轉身看着郭嘉,滿臉驚愕,他與趙雨已經成親,家有雌虎,陳忠不得不懼內,雖然此時大丈夫還能三妻四妾,但要是讓趙雨知道此事,恐怕他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郭嘉卻不回答陳忠的問題,而是指了指高順,有些同情:“主公與你,倒也大致相同!”
陳忠明白過來,身同感受的點了點頭,支吾了一句:“使者已經等候多時了,主公早些去接見吧!”便轉身出‘門’去了!
郭嘉也起身,來到高順身後,想要說什麼,卻又搖搖頭,在這方面,他發現自己的確不如高順,只好搖着羽扇也出‘門’去了,蔡琰還在家中望眼‘欲’穿呢!
初到三國,高順只想着謀得一席之地,能像歷史上的那些任務一樣,建功立業,但真正到了這個地步,才發現,生活,並非東征西殺,在他的身邊,還有數不完的瑣事,處理不完的頭疼事!
他本以爲荀採和甄道,再加上令他念念不忘的甄宓,便已經足夠了,做種馬,從來都不是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到了現在,他不得不承認,有些事,身不由己,比如糜家的示好,羌族的和親,高順都不能拒絕,這已經不是單純爲了個人利益,他的每一次舉動,牽扯的的確太多!
匆匆從西涼一路兼程來到鄴城,還來不及與荀採等人見面,高順便遇上了頭等難題,三個未婚‘女’子,兩個在先,羌族的郡主算起來是最晚的,卻來得急切,這可不太好處理,高順雖然已經娶妻,後來者皆爲妾,但也要講究先來後到,尤其是甄宓,高順最不想辜負,難道又要一次娶三‘女’?
高順無奈的窩在了沙發中,‘揉’着有些發疼的眉心——原來太幸福了也會讓人頭疼!
兄弟們是不是又忘了投票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