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漕黨點將

bookmark

漕運總兵府,議事大廳中,各路神仙紛紛表達着心中的憂慮。

“要是被他們廢了漕運,我們總督府和總兵府,肯定會被裁撤的!”兩府的官員們氣抖冷。“我們這些當官的還好,朝廷總得安排個去處。可是總督府的十幾萬漕工,總兵府的幾萬漕丁、清江造船廠的上萬工匠,還有他們的家小,誰來養活?朝廷還是江南集團?!”

他們肯定是受衝擊最大,也最直接的。

“是啊,我們這些沿河州縣,靠着運河興盛了上百年。”徐州、淮安的官員,還有山東臨清、濟寧、德州等地來的官員,也紛紛扼腕嘆息道:

“這要是漕運一停,運河很快就會淤塞的,我們這十幾個州府怕是也會隨之車馬零落、百業凋敝的。百姓的苦日子,就要來了……”

美中不足的是,揚州的官兒沒來,長江以南的沿河官員更是一個露面的都沒有。據說江南集團畫了個叫‘江南經濟互助區’的大餅,就把那幫目光短淺的傢伙給蠱惑了。

真是一羣只顧眼前的白癡啊,不知道運河纔是能一代代吃下去的鐵桿莊稼嗎?

什麼,人家是三年一任的流官?好吧,祝他們早日被撤職查辦。

不過天津兵備道曹科,非但本人不來,也不派個代表過來是幾個意思?

哦,人家天津衛是海運的終點站,將來海運的漕糧要在大沽口轉運,所以天津會徹底興旺發達。他要是敢來參加保漕會盟,回去就得讓天津父老們的嘴皮子拍死……

自私膽小。呸,噁心!

www◆ Tтkǎ n◆ ¢ ○

~~

“他孃的,姓趙的小子真是欺人太甚!”等漕運和地方的官員們訴完苦,便輪到勳貴們發表感言了。

“咱們這些侯啊伯啊的聽着風光,可朝廷根本不把咱們當人,二十四五歲不許襲爵,隨便找個理由就罰俸奪俸。一大家子幾百口人,全靠漕運上貼補了。姓趙的還要把我們這點兒收入也奪了去,這是要把我們往死路上逼啊!”南和伯方應齊,如喪考妣道。

“就是,他江南集團富得流油,還要從我們嘴裡頭奪食!莫非老虎不咬人,他就以爲我們南京勳貴是病貓嗎?”東寧伯姓焦名文耀,憤然接茬道。

大明從永樂元年開始漕糧北運起,漕運系統就是勳貴一手組建,並把持至今的。

首任漕運總兵官,是永樂年間的平江伯陳瑄。他總督漕運三十年,一手構建了大明漕運的方方面面。之後陳瑄的兒孫輩,又相繼擔任過兩任漕運總兵。如今他的七世孫,當代平江伯陳王謨,也擔任漕運副總兵,待鎮遠侯顧寰隱退後,八成就該他接班了。

在顧寰之前,漕運總兵也是由勳貴,準確說是南京勳貴把持,從無例外。

因爲靖難之役的緣故,大明的勳貴集團分爲南北兩派。北派大都是靖難功臣出身,在朱棣遷都後就一起去了北京。 ● тTk дn● ℃ O

南派則主要是太祖封的那些,在靖難中站在建文帝一邊的勳貴。朱棣自然不待見他們,但怎麼說人家也是大明的忠臣,大家又沾親帶故,朱老四也不好痛下殺手。

於是遷都後就把他們都留在南京,來個眼不見爲淨。這羣南京勳貴以魏國公徐家爲首,在南京城安安穩穩過他們的小日子。除了南京五軍都督府外,漕運總兵府算是朝廷默許他們安置子弟、撈取外快的另一塊自留地了。

現在江南集團居然把手伸到他們的自留地裡來了,勳貴們能不跳腳嗎?因此總兵府一發邀請,他們便呼啦啦從金陵趕來了淮安。

同樣美中不足的是,老公爺徐鵬舉病重不起,他兒子徐邦瑞藉口要侍疾也不肯來。這難免讓他們少了幾分底氣。

~~

不過還好,鳳陽守備太監仇公公也來了,這完全抵消了魏國公府缺席的不良影響,還讓大夥兒的士氣提振不少。

除了侍奉皇陵,兼管中都皇城,操練中都留守司八衛一所兵馬外,鳳陽守備太監還負責監視鳳陽巡撫轄區內的一應軍政事務。

所以,鳳陽守備太監還負有替皇帝監督漕運的職責。其權柄之重,在京城之外僅次於南京守備太監。

事實上,與南京守備太監一樣,鳳陽守備太監也是司禮監的外差。南京守備太監出缺時,基本就是由鳳陽守備太監遞補的。

所以只有在皇帝那裡也能說上話的大紅人,纔會擔任此要職。如今這位坐鎮鳳陽的仇公公,本身就掛着秉筆太監的虛職,而且是司禮監掌印滕公公的拜把子兄弟。他替漕運衙門說話,自然很輕鬆就能傳到皇帝耳朵裡。

按說王不見王,仇公公一般都待在中都城,輕易不會到淮安來的。這次他也罕見的駕到,顯然也被漕糧海運,狠狠的觸及到了利益。

這不難理解,畢竟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放眼鳳陽守備太監的轄區,油水最大的就數這條運河了。每年僅此一處的進項,差不多就趕上其餘全部的總和了。

雖然仇公公一直保持淵默,但跟鎮遠侯一樣,只要坐在那裡,本身就是對漕黨莫大的支持了。

~~

此外,就是七八個大商人了,他們大都是靠運河發家的。

儘管漕運的耗羨運費能加收到正糧的三四倍,但運軍們還是叫苦不迭,逃亡嚴重。爲了漕運安全,朝廷只能撫卹運軍,特許漕船‘附載土宜、免徵稅鈔’……即是說,准許漕船運載商貨,而且是免稅。

趙公子說,他也想要,不過是海上的。

於是漕船扮演起商船的角色,後來甚至發展到主營運貨,兼營運糧,本末倒置的地步。在其數千艘漕船的恐怖運力支持下,大運河成了大明最重要的一條商業流通幹線,漕運衙門也就成了大明最大的物流集團。

其實天下苦漕運久矣,天下商人亦苦漕運久矣。年復一年,運費不斷上漲不說,還得額外奉送運兵漕丁孝敬,不然貨物被摔摔打打,水淹遺失都是常事。

這要是海運開了,商人們能多一個南北貨運的選擇,他們當然求之不得。所以至少大部分行商,其實是願意看到看這種局面的。

但在座的這些大商人,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坐商、行商,而是獨特的漕運包商。

所謂漕運包商,就是代理漕船運力分配權的商人。

後來因爲這塊的利潤實在太高,很快就超過了漕運本身的油水,漕運衙門乾脆將運河上所有船隻,全都納入了管轄。

漕運衙門是極爲霸道的,沒有他們的許可,你就是自己有船,也不能打運河上過。要想得到通行權,還是得找這些包商求購。

能成爲‘漕包’者,無一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屬於漕運利益集團的核心層。想成爲‘漕包’的難度,完全不亞於成爲兩淮總鹽商。

所以哪怕是伍記車馬行,這些年的生意已經做到貨通南北了,卻依然得老老實實,每年花費巨資,向‘漕包’求購運河通行權。

雖然這項收入大部分要上繳漕運衙門,但漕包們依然積攢了下了巨量的財富。他們又仗着‘發包權’帶來的莫大權勢,在運河沿岸廣置產業,利益遍佈通州、天津、濟寧、臨清、淮安、揚州等沿河的重要商業城市。

這要是運河就此被邊緣化了,他們的損失可就太大了。甚至連安身立命的分包權,都會變得不值錢。這是他們絕對無法接受的。

~~

這些漕包商人的頭領人物姓宋,名叫宋嘯鳴。方纔關於江南集團的詳細情報,就是他提供的。

甚至連這場會盟,都是在他的大力鼓動下才成行的。不然以這些官員和太監的顢頇,就算感受到海運的威脅,也不會這麼快就湊一起商討對策的。

宋嘯鳴之所以如此積極,是因爲他在漕包之外,還有另一個身份——大明最大的錢莊,‘恆通記’的大掌櫃。

恆通記已經有百年曆史,主要股東是漕運衙門和南京勳貴,漕包們也在裡頭有參股。

大運河貫穿大明經濟最繁華的地帶,恆通記背靠漕運二府,做匯兌儲蓄業務,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一直卻做得半死不活,而且經常爆出醜聞、名聲很是狼藉。

要不是漕運衙門強制規定,運河商人所有的銀錢往來,都必須從恆通記走。這家錢莊怕是早就倒閉了事了。

這一點不奇怪,就憑那幫漕運官員和勳貴,能把漕運成本提高到正糧四倍的尿性,他們能在錢莊這樣一個有寡頭競爭、專業性極強的行當做好了纔怪。

終於在三十年前,恆通號出現嚴重虧損後,漕運總兵和漕運總督終於痛下決心,下血本挖了當時‘萬源號’淮安分號的掌櫃宋嘯鳴,來掌舵恆通。

這位宋大掌櫃是位殺伐決斷的商業奇才。上任前他便跟股東們約法三章。

一,看自己不順眼,隨時可以撤了自己。但只要用自己一天,就必須給自己絕對的經營決策權。包括資本的運用,人員的去留,一概不能干涉。

二,股東們不能向恆通記借錢,之前的借款要轉爲放貸,一年內結清。一年以後隨行就市、收取利息。

三,不準‘三爺’進恆通記管事兒。所謂三爺,就是股東們的‘舅爺’、‘姑爺’、‘少爺’。但凡靠掌櫃經營的生意,這三種爺摻合進來總沒個好。

這三條不答應,給他多少錢多少股份,他都不會趟這渾水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海警是播種隊第五十七章 新年快樂第六十七章 抗洪第七十八章 是她開的槍……(求月票啊)第一百六十六章 基建狂魔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河之戰(中)第一章 新港市第七十八章 天賜東灘第一百零四章 沒離開過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師套路深第三百三十二章 三位將軍第十二章 惟吾德馨第九十章 一箭數雕第一百零二章 漿染行會第六十七章 一本盜的男主演第八十六章 太湖水波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大才子第三十九章 返程第二百零一章 真正的殺器第三百一十八章 八仙過海第二十二章 南京刑部第九十五章 一體化與互助會第二百零一章 真正的殺器第九十六章 徐元春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興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陽的成績第五十五章 一鍋端第一百零一章 紅火火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澳門第一百零四章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金陵十二釵第十五章 給錢給錢給錢!第七十五章 馬什麼蘭?第二十三章 老鐵和澱山湖第二百零八章 這魚不能吃!第二百零八章 鬥法曇陽觀第三十四章 唐老闆的危機公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各自的任務第五十五章 徐胖妙計安崑山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贏家俞大爺第七十八章 林鳳海峽第二百五十六章 織機不轉了第十六章 延遲惹的禍第五十九章 有些喜歡(盟主加更)第六十六章 英歌舞第一章 大明西海第五十二章 除夕第二百六十六章 惡人先告狀第三百二十四章 老薑第一百六十六章 基建狂魔第十三章 黃花蒿第一百六十二章 轉眼到香山第九章 盈利第三百二十七章 吳叔叔(求保底月票)第一百零一章 老李是個文化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夕陽無限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泥的誘惑第一百七十三章 泰州學派第六十九章 幹就完了(盟主加更)第九十一章 天下林姓出福建第八十三章 西山,又是西山第四章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第六十九章 劉大夏你皮真厚第一百七十八章 殿試第八十三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三百三十五章 北京再見第一百九十六章 秋石還元丹第三百四十章 就這?第三十九章 滑雪(盟主加更)第六十三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三十八章 揚州慢第一百零九章 鄭和航海圖第九十二章 趙公子,我錯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廷推第一百七十四章 高,實在是高!(盟主加更)第八十四章 沒有海鬥士,就沒有大上海第三十八章 阿依努人永不爲奴第一百一十八章 接駕第八十五章 貸款修河,收費還貸第一百零四章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第三十六章 迅雷銃第一百三十章 秋後算賬啦第二百八十九章 史上首次併購(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該死的權貴們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敵艦隊來了第六十二章 兒子的愛在千里外第一百八十章 出征【後記】第三十一章 白雲觀裡小蓬萊第八十六章 崑山景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月黑風高夜第二百八十二章 爺爺來了第一百六十章 承諾不首先使用海瑞第二百零六章 視察第二十二章 太爺駕到第六十二章 誾千代是個好姑娘第一百六十五章 趙二爺的名次……第二十八章 狩獵東方美人之等風來第十章 初吻第二十章 德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