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孝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做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爲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爲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衆,此之謂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爲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慼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爲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爲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第69章 諸侯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16章 三才(2)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87章 士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69章 諸侯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23章 事君第76章 卿大夫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69章 諸侯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47章 天子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133章 聖治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128章 孝治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章 本經概要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1章 孝經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