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

什麼是孝?什麼是經?邢昺的註解序文說:“孝者,事親之名;經者,常行之典。???所以,孝就是奉事父母雙親;經就是要恆常力行的典籍,也就是真理。真理是永恆不變的,如果根據不同的環境產生變化,就不能稱爲經典。譬如現在的法律、規章、制度,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有法律,企業有規章制度,這些都是要根據時代進行調整修訂的,就不能稱爲經。經是永恆不變、古今不易、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叫真理,所以不是所有的典籍都能稱爲經。儒家的十三經,是學者們必讀的,但不是每一部都稱爲經。《易經》是經,《孝經》也是經,然如《周禮》、《儀禮》、《禮記》就不是經,因爲這些禮根據時代的不同會有變化,而經所說的義理是不能改變的。

經就是“道”、“德”,古人講“道德”。道,它是德的體,本體就是道。“道”,不是人爲創造的,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宇宙自從生成開始,道就存在了。甚至說宇宙還沒有生成以前,道就存在了,道不隨宇宙生滅而生滅。

邢昺序文:“道常在心,盡其色養,中情悅好,承順無怠之義也。”

這是解釋“孝”字的含義。首先講“道常在心”,說明道是本來就有的,正如《三字經》開篇所講:“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不是人剛出生的時候,真正的意思,人之初是講人的本來面目,在父母還沒生我們之前的本來面目,即“性本善”。“性”就是講我們的心性,本善即本來是善,純善無惡,這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道。

所以道常在。常在是不生不滅,亙古至今都沒有中斷過,它不會被破壞,不會動搖。我們現在學習聖賢之道,心裡要存着道,存着道就是跟本性本善相應,所以“道常在心”。心裡常有道,表現出來的必定是孝順,因爲孝也是本性的本善。孝的體就是道,就是本善,是我們現代人講的愛心。每個人本有的愛心對父母表現出來了,必定是後面所講的“盡其色養”。

色是表情、臉色,我們對父母,外表一定是真誠,畢恭畢敬,對父母以純淨的孝心去供養、孝敬,“盡”是毫無保留,沒有夾雜。內心裡面沒有絲毫的不善、不敬、不誠,這叫“盡其色養”。

“中情悅好”就是要讓父母生歡喜心,讓父母高興。悅親,是講孝敬父母不是隻拿點錢供養父母,不僅是買點吃的用的,那固然可以說是孝,但是孝的層次太淺了。真正的行孝,是色養,即對父母恭敬,這是孝父母之心;買點吃用之物,是孝父母之身。“承順無怠”,承,承歡於膝下,順從父母的意思,絕對不會跟父母起對立、起衝突,孝敬父母毫不懈怠,絕無倦色。這是本性使然,不是造作出來的,如果造作出來的就會有懈怠的時候,如果是他本性的流露,本來就該如此,就不會有懈怠。因爲已經習慣,不這樣做反而會怪怪的,不舒服。“承”,還有承傳之意,承傳父母的志向,即養親之志。父母的期望,我們要竭力做到。祖先的志願,我們要幫助他們實現。孝包含了三層含義: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這樣,孝才能夠稱爲圓滿。

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69章 諸侯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76章 卿大夫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47章 天子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73章 五刑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15章 三才(1)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2章 本經概要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04章 諫諍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