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

bookmark

什麼是孝?什麼是經?邢昺的註解序文說:“孝者,事親之名;經者,常行之典。???所以,孝就是奉事父母雙親;經就是要恆常力行的典籍,也就是真理。真理是永恆不變的,如果根據不同的環境產生變化,就不能稱爲經典。譬如現在的法律、規章、制度,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有法律,企業有規章制度,這些都是要根據時代進行調整修訂的,就不能稱爲經。經是永恆不變、古今不易、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叫真理,所以不是所有的典籍都能稱爲經。儒家的十三經,是學者們必讀的,但不是每一部都稱爲經。《易經》是經,《孝經》也是經,然如《周禮》、《儀禮》、《禮記》就不是經,因爲這些禮根據時代的不同會有變化,而經所說的義理是不能改變的。

經就是“道”、“德”,古人講“道德”。道,它是德的體,本體就是道。“道”,不是人爲創造的,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宇宙自從生成開始,道就存在了。甚至說宇宙還沒有生成以前,道就存在了,道不隨宇宙生滅而生滅。

邢昺序文:“道常在心,盡其色養,中情悅好,承順無怠之義也。”

這是解釋“孝”字的含義。首先講“道常在心”,說明道是本來就有的,正如《三字經》開篇所講:“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不是人剛出生的時候,真正的意思,人之初是講人的本來面目,在父母還沒生我們之前的本來面目,即“性本善”。“性”就是講我們的心性,本善即本來是善,純善無惡,這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道。

所以道常在。常在是不生不滅,亙古至今都沒有中斷過,它不會被破壞,不會動搖。我們現在學習聖賢之道,心裡要存着道,存着道就是跟本性本善相應,所以“道常在心”。心裡常有道,表現出來的必定是孝順,因爲孝也是本性的本善。孝的體就是道,就是本善,是我們現代人講的愛心。每個人本有的愛心對父母表現出來了,必定是後面所講的“盡其色養”。

色是表情、臉色,我們對父母,外表一定是真誠,畢恭畢敬,對父母以純淨的孝心去供養、孝敬,“盡”是毫無保留,沒有夾雜。內心裡面沒有絲毫的不善、不敬、不誠,這叫“盡其色養”。

“中情悅好”就是要讓父母生歡喜心,讓父母高興。悅親,是講孝敬父母不是隻拿點錢供養父母,不僅是買點吃的用的,那固然可以說是孝,但是孝的層次太淺了。真正的行孝,是色養,即對父母恭敬,這是孝父母之心;買點吃用之物,是孝父母之身。“承順無怠”,承,承歡於膝下,順從父母的意思,絕對不會跟父母起對立、起衝突,孝敬父母毫不懈怠,絕無倦色。這是本性使然,不是造作出來的,如果造作出來的就會有懈怠的時候,如果是他本性的流露,本來就該如此,就不會有懈怠。因爲已經習慣,不這樣做反而會怪怪的,不舒服。“承”,還有承傳之意,承傳父母的志向,即養親之志。父母的期望,我們要竭力做到。祖先的志願,我們要幫助他們實現。孝包含了三層含義: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這樣,孝才能夠稱爲圓滿。

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04章 諫諍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16章 三才(2)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228章 喪親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212章 感應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