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

孝子喪親期間,因爲悲痛欲絕,三天之內都吃不下飯,甚至連水都喝不下去,身體就會搞得很虛弱,身體會受不了,再下去就可能出現生命危險。所以聖人制定的禮法,有一定限制,不能夠讓哀慼的心情,把孝子的生命都毀傷了,所以要“三日而食”。頂多是三天不吃不喝,三天後一定要進食,這是“教民無以死傷生”,教導人民要有節制,儘管孝子的哀慼之情,是自然的天性,也還是要有所節制。

“死”是過世的人,父母走了,人已經去世了,一去不復還,再悲痛也回不來,要曉得人總是有生老病死,所以希望不要“以死傷生”。如果沒有辦法超越輪迴,了脫生死,每一期生命在六道當中捨身受身,肯定有死的這一天,死就會帶來哀痛。儘管是大孝子,也沒辦法挽回父母的生命,所以要有所節制,不要傷害自己的生命,意即不要因爲死者而傷及生人。“毀不滅性”也是一樣,“毀”是失去生命,“滅性”是使自己的性命也遭到毀損、毀滅,不要因爲親人性命沒有了而“滅性”,這跟“以死傷生”意思相似。“此聖人之政也”,這就是聖人制定喪禮的原則,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有所抒發,三日之後還是要吃飯,還是要進食,還要保養、保重自己的身子。如果自己也跟着毀傷了身體,這也是不能圓滿孝道,因爲盡孝不僅是事親,還有事君、立身。

父母親死了,悲痛之後,還要化悲痛爲力量,更好的爲祖國、爲人民服務,這是事君;立身行道,成聖成賢,光耀門楣,以顯父母,揚名後世,這是立身,是大孝。所以身體髮膚,也不要去毀傷,要用它去行孝,去盡孝。

第228章 喪親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33章 聖治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73章 五刑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92章 廣至德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章 孝經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96章 庶人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章 本經概要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69章 諸侯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87章 士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2章 本經概要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87章 士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