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

bookmark

德是相,道是本體,原本深奧之義理,報告中鍾教授幾個形象譬喻即開化彰顯。

用磁鐵之性喻道;以水波喻德,波若不興,水在何處?又將五倫解成是儒家倫理化的“道”,八德是人格化的“道”,“孝”是“本性本善”,行孝即是“本性”,即是有“道”,輔之以精彩案例及解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法儒釋道三家,把“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之“道”,開顯得通俗淺易,使人豁然明朗。

教授善學、善導,教導同修當下契入聖賢境界。誰是曾子?他是我們的代表,當下受益的就是自己,契入境界,直下承當。當講到天子、諸侯、大夫時,教授循循善誘:我非天子、諸侯、大夫,是不是這些孝行、孝道跟我沒有關係?僅僅是國家領導人、幹部、公務員的事情嗎?教授再三提醒同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現在是“和諧社會,匹夫有責;法界和平,我之責任”,教授非天子、諸侯、大夫,然而勤學精進,德教同樣加於百姓;我非教授,也可以嗎?所謂“爲仁由己”,“天下歸仁”。

鍾教授於報告中,更善於啓發讀者思維。由五倫、五孝,聯想到五臟、五行;二十四孝,聯想到二十四節氣;人倫八德與易之八卦的關係等等。引發我們深體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

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76章 卿大夫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69章 諸侯第116章 三才(2)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15章 三才(1)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15章 三才(1)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47章 天子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23章 事君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23章 事君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73章 五刑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15章 三才(1)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47章 天子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87章 士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96章 庶人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12章 感應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212章 感應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50章 紀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