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

bookmark

邢昺的《註疏》中有一段話解釋《孔傳》(即《孔安國傳》,孔安國是註解《古文孝經》的一位西漢大儒):“孔傳以人爲天下衆人,言君愛敬己親,則能推己及物。謂有天下者,愛敬天下之人;有一國者,愛敬一國之人也。不惡者,爲君常思安人。爲其興利除害,則上下無怨,是爲至德也。不慢者,則《曲禮》曰‘毋不敬’。《書》曰:‘爲人上者,奈何不敬?’君能不慢於人,修己以安百姓,則千萬人悅,是爲要道也。”這段話講到,天子章的“不敢惡於人”、“不敢慢於人”,這個“人”就是天下衆人,即我們現代人說的“以人爲本”。“以人爲本”,當然我們自己要做到“愛敬己親,則能推己及物”,孝心養成以後,用對父母的愛敬之心對待衆人、對待一切人事物。“推己及物”,“物”不僅是講人,如果說“推己及人”,那只是講人,物包含的範圍比人的範圍廣,不僅是人,而且包括動物、植物、礦物、地球、宇宙都要以這顆愛敬之心對待,這就是夫子追求的仁道,這就是大孝之道。有了這顆心,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就在自己的本分上行孝道。

“有天下者,愛敬天下之人”。“有天下者”指國家領導人,古代的皇帝,現在的總統、主席,他們可稱“有天下”,即他是天下人的領導,就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用“愛敬其親”的心來愛敬天下之人。

“有一國者”,“一國”周朝封諸侯,一個諸侯,有一片封地,稱諸侯國。諸侯章講,“有一國者”的諸侯,能愛敬一國之人,愛敬本國所有的百姓,我們類推,有一家者,就要愛敬一家之人;有企業、公司行號的,要愛敬一企業、一公司行號之人;有一個學校的校長,愛敬學校之人——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做省長的,愛敬一省之人;做市長的,愛敬一市之人;做縣長的,愛敬一縣之人……不管我們在什麼樣的崗位地位上,都要行愛敬之道,愛敬的心沒有分別,這都是本性本善。不同的緣分,不同的條件,不同的境遇,它的表相有不同,但是心是一樣的。

“不惡者”,即“不敢惡於人”。“爲君常思安人”,一個領導,愛敬其親,“不敢惡於人”,不敢厭惡人,當然“常思安人”,常想如何安撫百姓,爲他們“興利除害”,就是替百姓服務,以人爲本,解決百姓的衣食問題,做百姓的衣食父母,幫助百姓過上和樂的生活。“則上下無怨”,全國上下,都能夠和睦無怨,這是“至德”,即至高無上的品德才能做到。

“不慢者”,“不敢慢於人”,《禮記》的《曲禮》開篇即講“毋不敬”,意爲一切都要恭敬,都要禮敬,不能有絲毫的輕慢、怠慢、傲慢。“書”是《尚書》,“爲人上者,奈何不敬”,一個領導,怎麼能夠不敬?是說做領導的人,??人要平等,更要懂得謙卑,這樣才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君能不慢於人,修己以安百姓”,是講領導人不輕慢人,好好修爲自己,斷毛病習氣,存養德行,就能夠安撫百姓。“千萬人悅”,千萬人就是講到全國上下,乃至世界各地,都慶幸有這麼好的領導人,這就是領導人的行孝。

“是爲要道也”,這就是重要的方法和道理,“要道”,就是以孝治理天下。

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33章 聖治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1章 孝經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47章 天子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