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李長安的手記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吃完飯回到縣衙,已是深夜。

縣衙後堂,卻燈火通明。

幾十名南巡鎮撫司的官員,都窩在房間裡,沒有一個人說話。

可是任誰都能感受得到這片空氣裡,瀰漫着的激盪心緒。

李長安在紙上最後注下詩題。

“《百家宴》”

而後另起一列。

搖晃的燭火下,每個字都氤氳着淡淡的文氣。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李長安又看了一眼兩首詩,將其收好。

又抽出一張紙,沉吟片刻,而後落筆,

“天授元年,二月初十。”

“今日,雲陽郡內一十三縣全部勘查完畢。”

“雲陽郡內,歷經諸事,雖短短二十餘日,卻備嘗辛苦。”

“雲陽郡諸官,貪墨賑災銀糧,枉顧百姓性命,但於此污泥之中,依然有清白之官。”

“百姓淳樸良善,但求溫飽。”

“我與南巡鎮撫司衆主事司務,奔走數十日,所幸辦成些許小事。”

“今借修路修渠之工事,勉強解決百姓溫飽,並有餘錢。重建城池村莊之事,業已有所部署……”

Wωω ⊙Tтká n ⊙¢o

“然百姓之事甚巨,城外尚有百姓居無定所,此事定要加緊解決。”

“今日,澤烏縣百姓,見我與諸同仁僥倖辦成幾件小事,於臨行前,邀我等共饗百家之宴。”

“餘深感慚愧,此皆我等份內之事,之前因貪官污吏瀆職怠慢,而今不過彌補而已。”

“着實擔不得百姓這般厚愛。”

“只能銘記此情,不負所托。”

“李長安於雲陽郡澤烏縣。”

……

時間一天天過去,李長安的手記也越來越厚。

每一張都寫着到達一地之後的見聞感受。

“天授元年,三月初六。”

“今日扶風郡之事終於捋順。”

“扶風郡較之雲陽郡,百姓數量更多,事情更加複雜繁瑣,而且土地丘陵居多,農耕和雲陽郡大有區別……”

“修路修渠工事進展順利,同時在工地附近,搭建臨時帳篷,確保居無定所的百姓,能有地方可住。”

“扶風郡之行,賑災銀糧全部追回,抄家二十四戶。”

“未曾殺人,屬下皆驚。”

“另贈詩兩首,分別爲曾世才與宋思仁。”

“……”

“今日是知音生辰,雖每十日皆有家書寄送,但遠隔千山,心中甚是思念。”

“知音與玲瓏自我微末之時,便傾盡所有相隨左右,此恩此情,即便用盡餘生,又怎能回報萬一?”

“忽想起,輕詩與安……南梔,與我相隔更遠,輕詩更是遠赴東方齊國……我竟不知她們生辰。”

“最難消受美人恩……”

“待我他日入三品,定將她們接回身邊。”

“回顧最近數年光景,當真白駒過隙,恍如隔世,不知不覺竟遇到這麼多紅顏佳人……”

“嚴格來說,姜綾煙……應該不算……”

“草,我特麼就是個渣男!”(劃掉)

“付出真心,不算渣男……嗯。”(打勾)

“李長安於扶風郡。”

……

“天授元年,三月二十九。”

“今至慄河郡。”

“南方三府賑災事務已然步入正軌。”

“各地捷報頻傳,以工代賑,以工代罰,進展順利,經過此番整治,南方三府基礎建設必將煥然一新。”

“未來南方三府,必將成爲大晉富足之地。”

“慄河郡之行,賑災銀糧全部追回,抄家十八戶。”

“未曾殺人。”

“另贈詩兩首,分別爲薛世清與冉伯平。”

“……”

“歷經三郡四十二縣,《齊名要術》內容逐漸充盈。”

“除農耕之事外,還需爲百姓尋找出路,農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用八個字概括,便是‘起自耕農,終於醋酸。’”

“也就是說,農耕是手段,最終把農產製成食物纔是目的,方可使‘齊民’(平民)獲得‘資生’之術。”

“李長安於慄河郡。”

……

“天授元年,四月十五。”

“餘至仙遊郡。”

……

“天授元年,五月三十。”

“餘至樑溪郡。”

……

“天授元年,七月初七。”

“餘至石安郡。”

“今日玲瓏生辰。”

“家書雖不曾斷,然思念之情愈盛。”

……

“天授元年,七月二十八。”

“石安郡事畢。”

“明日,動身前往宛川府城。”

“這是最後一府。”

……

燭火搖搖,

李長安放下毛筆,長舒一口氣。

待紙上的墨漬漸幹。

將其放入已有厚厚一沓的手記裡,收進須彌寶囊。

然後再抽出一張紙。

“今日,路遇一老農,講起一則故事,頗覺有趣,遂記之。”

“有一姓焦的書生,在園中讀書,夜裡來了兩隻狐妖,變成天姿國色的兩個美女。”

“兩姐妹進了屋,便開始挑逗書生。”

“書生很生氣:‘豈有此理!我乃讀書之人,見不得你們這般豔俗模樣,快給我滾出去!’

“其中一個狐妖笑了:‘真是個書呆子。你既然是讀書人,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我們姐妹立刻就走。”

“這上聯是:“戊戌同體,腹中只欠一點’。”

(注:戊爲十天干之一,戌爲十二地支之一。戊戌二字大體相同,就差在中間的一個點上。)

“書生想了半天,不得其解。”

“狐妖笑着說:就這還自稱讀書人?我替你對吧:‘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

“說罷,兩狐妖一笑而去。”

(注:己爲十天干之一,巳爲十二地支之一。二字的下半部分相同。)

放下筆,李長安忍不住搖頭嘖嘖輕笑,將其放在一邊,等待墨跡變幹。

然後靠在椅背上,閉眼盤點自己這半年多的收成。

大漢這段時間藉助開闢商路之便,順利進入南方三府,並且迅速鋪散開來。

東南三府和南方三府,逐漸連成一片。

因爲大漢的勢力擴張。

文道修行也走上了快車道。

每個月散佈出去的詩文越來越多。

現如今,已經有六十首詩文,藉助各地文昌碑傳播開去。

這還是李長安刻意放緩速度的結果。

大晉文壇開始出現一種極其怪異的現象。

有的詩文明明極好,卻就是沒有登上文聖榜。

反而只集中出現在一地文昌碑上。

還有其他地方的文昌碑,因爲零星文士拜了文名,所以向外傳了一些。

好多文宗大師出手,雖然在文聖榜上佔據了前列甚至榜首。

但卻在一郡一縣的文昌碑上敗北。

怪異無比。

四院一監也都在找這些詩文的出處,始終一無所獲。

不是沒有人懷疑李長安。

恰恰相反,很多人都在懷疑,但就是沒有證據。

這半年多來,每個月都有三品大儒過來查看,可是李長安封閉識海,除非有人也開闢出了識海,否則結果永遠都是一無所獲。

如今腦海中的文竅,已經有三成被點亮。

雖然每一首詩文產生的文氣並不算多,但匯聚在一起之後,已然隱隱有了江河之勢。

識海上空,地位極其特殊的《將進酒》詩文星辰熠熠生輝,四周的星環璀璨如寶石,圍繞着星辰緩緩旋轉。

而在文氣雲海裡,還有一枚枚古樸篆字沉浮其中。

這些便是李長安嘗試數百次後,找到的印刻本命文法的辦法。

識海是文道和武道的交融之地。

關乎成聖之道。

體內一切文氣和武道真氣,都受到識海掌控。

李長安便將識海作爲承載文法的地方,藉助文氣雲海日夜淬鍊。

終於在沒有文籙的情況下,硬生生用文氣凝練出了本命文法篆字。

“只要一切順利,最遲明年,我的所有文竅就能全部點亮,屆時《大周天玄法》邁入七品圓滿。”

“衝擊六品,再無阻礙……”

李長安睜開眼,看向屋頂,

wωw★ Tтkā n★ ¢O

“至於武道,修爲境界雖未變化,但肉身體魄卻在內丹的淬鍊下,不斷提升。”

“根基越發渾厚強盛。”

“只可惜,《百刀圖》中的刀意雖然熔鍊了一些,但卻並未再出現強大招式,反而成爲了四式刀法的養分。”

“殺意修行也陷入了停滯狀態。”

“是因爲……太久沒殺人了嗎?”

“現在的戰力,依然被困在六品巔峰層次。”

“想要突破橫跨四個小境界的桎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天階天驕之上,到底是什麼?”

就在李長安沉思的時候,一陣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路。

“叩叩叩……”

“參議大人。”

“進。”

進來的,是薛世清。

作爲十八名得到贈詩的官員中,最早和李長安有接觸的人。

薛世清的表現可圈可點,已經被提拔到了主事一職。

“大人,這是今日的彙總卷宗。”

薛世清抱着一沓卷宗放在書桌上。

李長安點點頭,把眼前的東西放到一邊,翻開卷宗。

“大人,我們明日是去宛川府城,還是直接去下面的郡縣?”

薛世清輕聲問道。

李長安邊看卷宗邊說道,“先去府城。”

“明日所有鎮撫使,還有大部分主事司務,都會先到宛川府城碰面。”

“要對過去的大半年做一個彙總。”

“另外再對未來做詳細的部署安排。”

“我們看似走了兩府之地,但也只是實地勘查,還需要從整體方向上再做梳理。”

“南方三府這麼大一片土地,最終要形成一個整體,互相有分工,互相有配合,這樣纔算把賑災做到路子上。”

薛世清將李長安說的話牢牢記在心裡。

半年多來,跟着李長安的時間越長,他越能體會到這位參議大人行事之中蘊含着的道理。

看似諸事繁雜,甚至兩個縣之間的農耕之事完全不同。

但總能有條不紊地將其一一解決。

好似庖丁解牛,頗有治大國如烹小鮮之感。

薛世清視線落在桌邊的一張紙上,目光掃過,頓時咳嗽了幾聲,像是被口水嗆住了。

李長安聽到動靜,擡頭看過來。

注意到薛世清看了自己剛剛寫的那個故事,笑着問道,“如何?”

薛世清臉色瞬間漲紅,“這……這個……”

“沒事,你儘管說。”李長安放下手裡的卷宗,示意薛世清別緊張。

薛世清猶豫躊躇了片刻,才磕磕絆絆說道,“這故事關鍵便是那一副對聯。”

“只是未免……太……太過……粗俗。”

李長安啞然失笑,“這種故事大多流傳民間,可沒有那麼陽春白雪。”

“看起來不覺得頗有意思嗎?”

“狐妖都會吟詩作賦了,反觀讀書人卻讀成了書呆子……”

“至於那副對聯,對仗工整,精妙絕倫,尤其那個‘挑’字,嘖嘖嘖……”

薛世清面色漲紅,再次劇烈咳嗽起來,“咳咳咳……”

李長安哈哈大笑,搖頭說道,“算了,不逗你了。”

“這種下里巴人的故事,我留着到時候送到勾欄裡去講。”

薛世清扯了扯嘴角,“大人,就沒有稍微不那麼……的故事?”

“如果盡是這種,下官擔心會污了大人的文名。”

“有啊。”李長安挑了挑眉,“我這裡還有一篇《聶小倩》,可爲經典。”

薛世清聞言,眼睛頓時一亮,“能被大人稱之爲經典的故事,必定足以傳閱天下。”

“您寫了這麼多民間故事,可是想編撰成冊?”

李長安把桌上的東西歸置好,點頭道,“不錯,名字我都想好了。”

“等我寫完,回頭送你一冊。”

薛世清抱拳行禮,“下官先行謝過大人,不知此書是何書名?”

“《聊齋志異》。”

李長安提筆蘸墨,

在紙上寫下四個行書大字。

——————

注:《百家宴》,取自鄭燮所寫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內容不變,改了詩名。

第341章:南方三府之亂第379章:至宛川第150章:真龍、聖象、武道神聖第256章:殘酷的真相,肉票第120章:師徒第249章:動搖第476章:遇到老熟人第94章:今日高興第392章:龍神託夢第409章:朝堂動盪之始第393章:烏山郡突變第85章:上邪第81章:染血的雨夜(一)第112章:初立大漢(下)第185章:登門挑戰(二)第379章:至宛川第357章:刀利否?第130章:四套《射鵰英雄傳》第115章:青蓮是誰!?第469章:一眼之威第148章:書生意氣第111章:初立大漢(上)第292章:懸殊的實力差距第33章:旺福記一號店開業第23章:生意第237章:戰場血跡未乾第437章:血海之花、妖戰古路第66章:顏輕詩第431章:陸壓和多寶的首次碰面第8章:偷學第20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7章:鬼門關上走一遭第232章:所謂上課第345章:大基建戰略第133章:何爲俠?(上)第146章:未來的文脈脈主?第388章:被種蠱的殺手,損失慘重第34章:青銅文籙,新的文法第419章:功德碑第410章:風口浪尖第470章:恢復傷勢第70章:繫着心的線第271章:河東縣丞之死第332章:十二月中第50章:初五爭榜大潮第269章:要不然他北上幹什麼?第447章:銘文法入門第389章:氣運蛟龍與文昌碑第321章:人海洪流第394章:巔峰激戰第448章:赤炎蝠族第58章:登頂第316章:何爲儒?萬人萬義!第271章:河東縣丞之死第353章:孤臣第231章:實踐課第150章:真龍、聖象、武道神聖第214章:寫的好第32章:噱頭做足第273章:藉口第87章:《相思二首》的爭論第472章:銘文法——御風第384章:龍神第149章:青蓮在文聖榜的第一首詩第187章:忍一時,越想越氣第130章:四套《射鵰英雄傳》第301章:王天罡的消息第188章:硬剛不退第68章:斬草除根的念頭第196章:陌生同窗的計劃第127章:龍門大比,送寶大會?第462章:刺殺正當時第33章:旺福記一號店開業第302章:真誠的忽悠第199章:分生死的參連第476章:遇到老熟人第158章:太白的路第143章:六藝切磋第10章:對聯第239章:暗地裡的勾當第306章:士爲知己者死第225章:莫名其妙的任務第174章:一張名爲龍門大比的網第224章:北境戰場與魁傑學子第34章:青銅文籙,新的文法第366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289章:防線崩潰第449章:初試銘文法第249章:動搖第166章:曠世之戀,天殘地缺第436章:多寶的請求第105章:《梁祝》引發的誤會第184章:登門挑戰(一)第82章:染血的雨夜(二)第27章:人性之說第465章:斬蝠王(二)第414章:與民同樂第385章:祭祀第455章:你是真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