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因何變法?

一個部門同時擁有監督權和執法權將會導致權柄過重,要是公正廉明倒是一件好事,比如處理事務的效率會非常快,但要是腐化之後可就要無比的糟糕。

御史府在幾乎歷朝歷代都存在,大概是從有宋一朝纔去掉執法權只有監督權,兩宋是將執法權交到了大理寺這個部門。

目前漢國的執法部門有御史府、廷尉署和各地的衙門,職權上面只是在面對的階級有區別,比如貴族、官員、百姓上面的區分,其餘的權力沒有不同,都能執行監督、取證、辦案、判刑這一系列能決人生死的公務。

漢國創建僅是五年,還處於開拓期,開國的君臣暫時還沒有腐化……或者說是腐化到一定程度,再來是儘管分出派別卻傾軋現象不火熱,倒是還沒有出現嚴重的以權柄爲黨爭工具的事情。

桑虞當然能夠發現自己被君王所疏遠,他知道是因爲什麼,卻不認爲自己做錯。

事實上,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又是站在何等的角度,思想上就會有存在什麼偏見,例如世家就是要站在世家這一邊,成了世家領袖理所當然也要爲世家謀福利,要真的大公無私纔是真正的不合格。

屁股坐在哪,爲哪的人幹什麼活,小到持家,再則持族,大到治國,利益當然是要劃拉到自己這一邊,要說有什麼錯的話就只在於主次關係出現了顛倒,比如身爲國之重臣竊取國家利益到自己的家族,或是私人在集體幹活卻摸東西回自己的家,簡單的說就是公私不分的貪瀆之罪。

到目前爲止,桑虞都不認爲自己身爲世家領袖顧着世家集團的利益有什麼錯,但他分清楚了公私的主次問題。他後來一直在思考,世家怎麼發展,又怎麼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與國家利益產生衝突,是在發展中與國家的利益契合。

本來桑虞是想不到自己覺得完美的方案,劉彥將西南半島劃爲“冒險樂園”爲他打開了一扇新的思想大門。

以家族形式地向外開拓,於開拓中付出再獲得利益,符合有所勞有所得的理念,再則是自己得到利益國家也有好處,是一種看上去幾乎完美的共生利益。

認爲看明白了的桑虞不再消沉,是想要重拾君王對自己的信任,那就應該有拿得出手的治國策略。

御使大夫看着位高權重,可也就只有監督和處置觸犯律法的百官職權,無法對內政和戰爭指手畫腳,桑虞只能絞盡腦汁地思索自己職權範圍內的改良。

“也就是說,大漢應當將監督權與執法權分開來,有專門監督的部門和執法的部門?”劉彥沒有掩飾臉上的驚訝:“子深……爲什麼會想到這個?”

劉彥是後世而來的人,哪怕不是學律法出身,但因爲後世接觸信息簡單,有些信息哪怕是不想學也會時常看到,雖說不是專精但至少不會陌生。

其實後世的很多國家,其中就包括天朝,很多部門是集監督與執法爲一身,但宣判權卻是被獨立出去,只是律法規定是那麼一回事,能不能真的遵循規章制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紀昌仔細回憶了一下,似乎漢國也沒有發生什麼太大或者轟動的瀆職行爲,甚至可以說官員犯事也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身爲御使大夫的桑虞卻丟出這麼一個重磅的改革議題,紀昌幾乎一瞬間就猜出桑虞是想要幹什麼了。

劉彥其實也是在回憶近期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思索下來並不覺得有什麼事情能夠引出桑虞來談改革。他卻不像紀昌想那麼多,以君王的立場作爲出發點,自然是希望國家的律法體系越是健全越好。

“臣只是未雨綢繆罷了。”桑虞開心啊,劉彥已經很久沒有直接稱呼他的表字。他覺得自己這一步走對了:“大漢秉持以法治國理念,秦法過於苛刻,大漢一直在改良律法。律法可以改良,執法部門自然也能改良。臣以爲,不如一步到位。”

劉彥也沒有掩飾喜悅,含笑問:“那子深可有章程?”

“臣有初步思慮,還需王上斧正。”桑虞越加覺得自己在這一件事情上的正確性,不止可以挽回君臣情誼,或許還能將名聲流傳於後世萬代,越是這樣就越謹慎,說道:“類如御史府,可在府衙之內劃出幾個所屬部門,如轉諸監督、掌執法、檢索取證、主持宣判。或對國體進行改革,分所屬職權專門設立的監督、執法、取證和宣判之府、署。”

劉彥當然是傾向於後面那個提議,要是前面那個只是內部的分權,實際上該部門的主官還是一手全抓。

有鑑於天朝的一種普遍現象,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然後是不管哪隻手都隨便亂伸,導致的絕對的權力導致的絕對腐敗現象,要是能夠從根本上來進行制約,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紀昌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插話了,再則說起來丞相府有權插手一切內政事務,說道:“大漢目前有御史府和廷尉署,御使大夫是要針對這兩個部門進行改變?”

說起來,桑虞其實還是要先和紀昌這個丞相至少是通通氣,不應該是直接捅到君王這裡。紀昌理應是表達出不滿,屬於合情合理。

“僅是初步探討……”桑虞自然知道自己理虧,往大了說還是蔑視丞相。他不與紀昌事先溝通,其實還是內心有怨言,只以爲上一次之所以被警告有紀昌搬弄是非的嫌疑。他不得不補充一句:“若有所作爲必然是要彙報於丞相。”

劉彥現在的關注點不在於丞相與御使大夫的齷蹉,徑直對桑虞說:“子深細細道來。”

桑虞顯然是有做過很深的思考,對於微小改革與大動作改變提出自己的見解,但又不表現出傾向於哪個,很謹慎地表達出一切取決於君王的意志。

在隋唐初期的時候,御使大夫所屬就開始從擁有執法權轉變到只有風言奏事的權力,到了兩宋纔算是真正地以國策方式確定下來,不過得說的是兩宋的御史一般就是個副職,但凡是位高權重的官員都會有一個御史的頭銜。而宋朝官員一般情況下是身負多職,實權官以及一系列頭銜多到嚇人,一般情況下除了實權官之外,另外的官職只是領俸祿的附屬品。

御史完全靠嘴巴吃飯是到了有明一朝,鑑於儒文化發展到明朝已經差不多爛到底,御史其實已經失去了本來的職責,變成博取名聲的工具,甚至是演變成黨爭的利器。

劉彥一邊喝茶一邊做出思考狀,他比較好奇桑虞的改革是個什麼方式,直屬的御史府在這一次改革中會被定位在什麼角度。

御使大夫從三公九卿制定型之後就設立,御史府一直以來的存在感卻不是太強,大多數時候是作爲丞相府的附庸存在,相反是廷尉署可謂是兇名赫赫,但廷尉署更多的時候是皇帝用來對付百官和貴族的利器,纔有廷尉是皇帝頭號鷹犬的說法。

在劉彥看來,由御使大夫親自提出的改革,恐怕不會讓御史府變成一個只有動嘴巴不能動手的部門?

果然,後面桑虞漸漸探出一些理念,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御史府可以轉變成爲一個轉諸審判和定刑的部門,通俗說法就是轉變成爲一個法院,中樞這個自然是最高法院,然後各州郡的下屬部門則轉化爲地方法院。

那一刻劉彥其實是無比的吃驚,他很確定自己根本沒有向桑虞談及過類似的話題,可桑虞就把經過數千年醞釀和改革的“成果”給搬了出來。

劉彥確認自己沒有理解錯誤,桑虞的說法可能有些不同,理念上卻與後世的法院一樣,可不是到了兩宋或是明的那種“中央斷定天下重犯刑名”,就是法院只管依照律法和取證、罪行進行宣判。

“王上,或許應當將廷尉請來。”紀昌聽出了事情的嚴重性,那已經不是小小的改革,是關乎到了國家的體制。

桑虞還沒有講到廷尉署方面,對於紀昌的敏感只是看了一眼。

廷尉署在地方其實是沒有下屬部門,僅是屬於中樞的執法機關,地方上的衙門也不是隸屬御史府,各州、郡、縣的衙門實際上是隸屬丞相府,然後是軍方也有自己的律法機構,所以說能夠管得上律法的部門真的不要太多。

君臣三人暫時將話題扯開,想要深談自然是要等待庾翼到來之後。

庾翼下朝也沒什麼耽擱直接回家,他目前最在意的是在南方的入侵,由庾氏主導的隊伍已經正式殺入林邑國境之內,進展和收穫上面頗豐。

在西南半島入侵的武裝已經劃分,軍方依然是將重心放在對糧食的掠奪上面,各家族卻是什麼都搶。家族武裝不同於軍方的是,一邊劫掠和佔領土地,另一邊發了瘋似得探勘資源,每發現什麼資源立刻上報。

各家族上報其實也是迫於無奈,藏着掖着要是被別人上報,那官方的記錄裡只會是屬於上報所屬家族。而官府記載屬於誰,誰就有多少年限的所有權。

林邑國對於被大舉入侵是一種懵逼的狀態,他們前一刻還以爲東晉小朝廷完蛋了,可以肆無忌憚地去攻奪無力顧忌的東晉小朝廷疆土。然後是林邑的入侵還沒有開始準備,下一刻漢軍到來開始入侵。

“林邑國王已經派出使臣,一路走內陸,另一路走沿海,已經在來襄國的路上。”庾條是庾翼的兄長,但他的名氣比起諸多兄弟很是不如。他略略皺眉地說:“若是林邑使臣來稱臣朝貢,西南局面可會出現變化?”

庾翼立刻就笑了,說道:“西南局面爲王上欽定。”

好像劉彥也從沒有掩飾自己的民族態度,一開始就擺明漢民族至上,雖說這種至上不是完全排斥異族,可由漢人主導融合是不變的。他對胡人或許還感到重視,對蠻與夷則是一種赤裸裸的蔑視態度,很不幸的是不管林邑還是扶南都屬於“蠻”的一部分。

“也是……”庾條還不太適應漢國的國情,感慨道:“大漢雖有藩屬,卻不重視。”

想當初的東晉小朝廷,因爲得位不正外加國家堪憂,對任何一個藩屬國都恨不得當祖宗來對待,完全就是一種本末倒置,庾條對比漢國之後纔會有那樣的感慨。

兩兄弟談事情談到一半,家老急匆匆來彙報,說是秘書郎荀羨前來。

庾翼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見了荀羨也僅是得知君王召喚,他當然是答應召喚,卻不是與荀羨一塊前往。

“沒有聽說發生什麼大事,王上怎麼會派人召喚?”庾條想到了什麼似得,說:“莫不是北伐戰局有變,或是南方……”

庾翼不知道的前提下無法回答,想的卻與庾條差不多,不敢耽擱趕緊更衣。

等待庾翼入宮之後,見到劉彥、紀昌、桑虞三人皆在,沒有看到軍方武將。沒有武將那就不是北伐出現變局,他那一顆提起來的心稍微放下,卻又想到是不是南方有變又重新提了起來。

對於西南半島被劃爲各家族攻掠區域朝中不是沒有反對意見,只能說是反對意見很少,但官場從來就沒有絕對的事情,前一刻盡佔上風,下一刻滿盤皆輸,類似的例子簡直多不勝數。

庾翼到來之後沒有貿貿然開口,稍微聽了一小會總算是回過味來,不是北方戰線和南方半島的事,但事情卻比前兩樣要嚴重千萬倍。

“針對律法相關進行改革?”庾翼其實是理解爲一種變法,還是能夠影響千秋萬代的變法,既是愕然也是愣神,反應過來之後用着萬分詭異的目光看向桑虞:“體制事關國家,御使大夫此次變法因何而起?”

如果說包括劉彥在內那一批崛起於微末的人算是銳進派,還是那種根本不管什麼舊例和慣例的激進派,漢國其實並不缺乏一些保守派。

激進派和保守派不一定有對錯,只是對待事物態度上的不同,庾翼直接問桑虞想要變法的原因,桑虞總不能說是圍了挽回君王信任吧?

第1065章 自己人也有競爭第656章 糧食不夠?去搶啊!第568章 劉彥最大的秘密第1077章 特殊的東部第1027章 別緻的想法第799章 稱帝前的出巡第847章 尤利安的奮鬥第410章 整體態勢第138章 利益代理人第526章 思想開始擴張制約第1021章 舉世攻漢(十二)第894章 漢化補丁呢第72章 喘息之機?第54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271章 決戰時刻(中)第673章 以強漢的名義(中)第968章 恐怖如斯第915章 值得驕傲第336章 關鍵時刻第701章 這是要搞事情啊!第509章 小朝廷之亡(二)第184章 人頭,更多的人頭!第1098章 爹地來了第663章 見面說“你好”?第819章 想要大漢綠卡嗎?第405章 國運之戰第282章 三件大事第602章 治理一個國家的難度第979章 願諸夏永久第528章 改革的必要第508章 小朝廷之亡(一)第446章 豪強啊……豪強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436章 沒人是傻瓜第10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99章 炎黃廟第355章 王后的人選第1044章 強國的風度?第274章 無處下嘴第183章 姚家參戰第491章 強大既是真理第672章 以強漢的名義(上)第1067章 劉銘的一天第27章 身在地獄,仰望天堂第831章 往君士坦丁堡第1059章 超級大島第502章 等待已久第203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下)第603章 記住這一天第808章 要不要把長城拆了?第111章 代國來人第618章 即將進入的新時代第571章 大戲開羅第1092章 碰撞!第267章 還差一個倒黴蛋第831章 往君士坦丁堡第905章 扎心了,老鐵第899章 南方人吃你家大米了?第712章 我們是漢人啊……第271章 決戰時刻(中)第333章 戰事如火第944章 漢人的西域第821章 劉彥的偉績之一第425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37章 操之過急?第1000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839章 這就開戰了?第891章 划起友誼的船槳第649章 壞事也能變好事第419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551章 草菅人命第396章 漳水戰線第598章 同族相伐,勝之何喜?第894章 漢化補丁呢第770章 不堪一擊第908章 對牛彈箏?第11章 匈奴鐵弗部第719章 快成展覽會了第127章 玩太大了第820章 神聖不可缺失之土第41章 禍害鮮卑?第592章 作戰計劃流產第770章 不堪一擊第893章 要什麼自行車!第691章 不可坐井觀天第1011章 舉世攻漢(二)第508章 小朝廷之亡(一)第588章 器械之利第737章 傾覆之危第10章 拓跋秀第417章 投降或屠城第817章 大漢的倭島第965章 一慫到底第971章 世上再無鮮卑第429章 沒一個正常人第615章 滅燕之戰(七)第920章 三宮六院算個啥第898章 信息有些多,瞭解一下第210章 戰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