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法制的一大步

事關國家無小事,何況是關乎到變法,庾翼只是聽了個開頭,腦子就被炸得有些發木。

改良律法是一回事,還不是一件小事,來針對律法相關的部門進行改革則就是天大的事情,庾翼很懷疑自己這個廷尉是不是擺設,怎麼事先沒有聽過一點點的風聲,是等待君王得知之後才被請到場。

君王先知道了,然後纔是直接的相關官員知道,無論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合乎常理和官場的規則,要是敏感一些就該往是不是君王要鬧什麼幺蛾子的方向想。

庾翼現在就想知道一件事情,近期國家發生了什麼事,大到需要對律法機關全面改革的地步。

縱觀歷史長河,沒有一件變法是簡簡單單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只要能夠和變法扯上關係,歷來都是要殺個血流成河,連帶主導變法的那人也不會獲得什麼好下場。

漢國新創不久,沒有固化的利益階層,桑虞想要針對律法機關進行變法也有足夠的底氣,他現在多少算是律法機關的領導者之一,御史府有足夠的自信能夠壓得下,可能會出現抵制的也就是廷尉署。

廷尉署的主官是庾翼,在漢國現有的幾個派別中,南方派勢力不大影響力也不足,庾翼空降到廷尉這個重要崗位本身就惹來一大羣人的不滿,桑虞並不覺得庾翼會給自己的這次動作帶來多大的危險。

桑虞先找劉彥,試探下來的結果已經非常明顯,劉彥不但沒有反對意見還明確表達出了贊成,可以說是事情已經十八九穩。

對於桑虞來講,庾翼哪怕是會造成一些小麻煩問題也不會太大,再來是對律法機關動手沒有牽動到多少人的利益,接下來只要給予廷尉署一些好處,那麼這一件事情肯定是成了。

御史府要演變成爲法院集合體,掌控唯一的量刑權和宣判權,得到的和失去的有些不太好說,總體意義上來講對御史府卻是一件天大的權柄。

“人無近憂,卻有遠慮,國亦如此。”桑虞無法回答庾翼的提問,只能是來個迂迴策略:“不能在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才追悔莫及地亡羊補牢,應當在事情發生之前完善,廷尉覺得是否在理?”

庾翼反駁不了桑虞那種“戴大帽子”的言論,只能是僵硬着臉色。

“廷尉署專諸執法,掌搜索、緝拿、關押之權。”桑虞顧不得庾翼臉色奇差:“執法權盡歸廷尉署,執法之前卻需御史府開出公文。再設一部門專注監督之權。如此一來形成一個循環,必定行使法律清明。”

廷尉署本身就有監督權、執法權、審判權,只不過非大案要害又得到君王指派的前提下,廷尉署的相關人員是無法下到地方。

桑虞的提議中,廷尉署未來不止再是都城的一個執法機關,應當在各州、郡、縣、鄉都有下屬辦公機關,庾翼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去。

說白了,廷尉署過去是一個很嚇人的部門,還是皇帝手中的利刃,“政治任務”的前提下幾乎是逮誰誰死。

廷尉署的名聲很大,但基本上就是壞名聲,只差直接掛上“皇帝專用鷹犬”的招牌,要是真的能夠將權利延伸到州、郡、縣、鄉,雖然失去了監督權和審判權,但在庾翼看來好處多過於壞處,差別就只在於君王是否真的願意將這一“政治利器”放手。

劉彥見庾翼用狐疑的目光看過來只是回以微笑。

統治者手中當然是要有利器,尤其是用來震懾百官的利器,廷尉署過去就是這麼一個存在。但是廷尉署的出現,不恰恰就是統治者爲了震懾和需要對付百官纔出現嗎?沒有了廷尉署,作爲統治者再設立一個相同功用的部門就是了。

一個微笑讓庾翼開始感慨了,劉彥是一個好君王,不止是體現在開疆拓土上面,還有對待臣子的溫和,竟然連廷尉署說放手就放手了。

桑虞更加開心,他先前最怕的就是君王反對,畢竟廷尉署對君王真的無法重要。

身爲君王的劉彥一點都不在意廷尉署從“鷹犬”轉爲“公器”,改革……或者說變法的最大障礙已經消失,要從君臣權力對決上來看,該屬於是一場屬於臣的勝利。

紀昌多次欲言又止,站在君王頭號忠犬的角度來講,對國家有利的不一定是對君王有利,而對君王有害的就該給予制止。

身爲丞相的紀昌有權反對內政事務,其中就包括桑虞提議的改革,僅是在一些軍事動向上無法插手。他沒有開口反對,是被劉彥多次以眼神阻止。

現在,君王、御使大夫、廷尉已經對改革初步達成一致,丞相有心反對卻沒有阻止,等於是一件事關國家的大事由上而下就那麼“靜悄悄”地被決定了下來。

桑虞滿心愉悅,大事已經敲定,接下來無非就是一些細節上的事情,有件事卻還需要確定:“宣判與執法已經有了,還請王上確認監督相關。”

劉彥幾乎沒有經過太多餘的思考,兩個名字就在腦海中浮現出來,那就是錦衣衛和六扇門,可是後面的事情還有待思量。

看桑虞的改革思路,不管什麼部門都是直接連官帶民一塊納入執法權,按照以往的慣例倒是沒有什麼錯,畢竟一直以來官和民不區分執法,僅是在軍方那邊還有自己針對軍方人員的執法權力。

劉彥認爲既然要做,不管是改革還是變法,那就乾脆一步到位,想了想就說:“監督事宜便新創大理寺,另外寡人還有所思考,將民與官的監督和執法形成兩個體系。”

秦、漢時以廷尉主刑獄,審覈各地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末漢獻帝(包括後面的南朝梁武帝)皆是改爲大理。後面大理寺其實就是取代廷尉署的一個部門,有了大理寺之後就沒有廷尉署什麼事了。

現在的漢國在律法上面要改革,御史府和廷尉署有了自己的職權,卻少一個監督的部門將大理寺弄出來補上,算得上是劉彥在想新名字的懶惰了。

“掌刑曰士,又曰理,大理寺正合乎本意。”桑虞讀書不少,一個名字的來歷隨口而出。他滿臉嚴肅地說:“御史府主量刑與審判,廷尉署專諸搜索、緝拿、關押之權,大理寺行監督之職責。若無補充,主要職司便如此定下?”

其實庾翼還有很多想要問的,見桑虞那麼霸道,想了想很多問題可能會產生衝突,決定不在君王面前起爭執,還是後面私下再談。

紀昌對於已經會確認的事情沒有什麼好說的,他的注意力全在劉彥剛剛那一句話的末尾處,連自己求見本來是想幹什麼都拋之腦後,想的是怎麼幫劉彥完善。

桑虞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稍微扯了一下閒話就告辭。

庾翼現在滿心思是想要和桑虞剛正面,比如那個什麼要執法要需要御史府的公文才能幹,桑虞既然離去,他也就迫不及待向劉彥行禮告辭立刻追了過去。

後殿留下劉彥與紀昌,自然少不了那些一旁伺候的宮女,暫時沒人說話是在消化之前的信息。

過了大概是一刻鐘之後,紀昌滿臉鐵青地說:“御使大夫,其心可誅!”

都是聰明人,哪怕是一開始沒有想到,後面肯定也會想起一些首尾,紀昌會有這樣的態度,是他明白桑虞那麼做是因爲什麼。既然知道桑虞爲什麼會那麼幹,他講那一句話就真的是在憤慨。

“泰安勿用動怒。”劉彥還能笑得出來:“子深雖是動機不良,卻也幹了一件於國家未來有益的好事。”

自小劉彥不是生長在權貴之家,前二十餘年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掌握權力之後一切順利也沒經歷過太多的爾虞我詐。他的出發點與很多的君王不同,對於一家一姓的富貴當然在乎,可更多的是希望在自己的領導下,讓華夏子民可以生存在所有陽光可照耀的土地,併爲此堅持不懈地努力着。

紀昌多少是舒了口氣,君王對事情心知肚明最好,會有這樣的發展肯定有思量,那就不需要再多說了。他在乎的是:“王上方纔提到民與官分開執法?”

劉彥頷首道:“此事亦是在子深意料當中,他很聰明地沒有談及此事。”

一句話搞得紀昌都不知道該不該往下說,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提起,他覺得自己與桑虞是不同的,自己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爲了報效君王。

“寡人還在思量……”劉彥用着不太確定的語氣說:“御史府和廷尉署改革,新增大理寺,職權分離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民觸犯律法,官府行使維護社會治安的職權,那公務人員犯法了……或者說是怎麼更大的威懾官員不犯法?”

後世對錦衣衛的評價都是貶和差,但錦衣衛之所以會被創立,是爲了針對官員而不是百姓。官員會討厭錦衣衛,那是一種食物鏈天敵的厭惡,何嘗又不是想要犯錯不受制裁的特權?

劉彥需要思考的是,像朱家皇族擺在明面,或是低調一點擺在暗面。

紀昌有很多的意見,前面心裡着急君王權柄……或者說手中利器被剝奪,等待發現劉彥有自己的考慮反而是無法開口多說話。他是丞相,再忠心於君王也是丞相,而丞相併不是內臣。

劉彥在思考官員犯法之類的事情,紀昌在思索朝局變革,本來應該商討的事情卻是給忘了。

大朝會初步確定生育獎勵的大綱,消息是經由百官傳回家中,隨後向民間擴散。

生孩子有獎勵,獎勵的還是土地,對於漢國來講絕對是一個天大的消息。

很多人是苦於無法參軍入伍,等於是沒有合法手段來獲取土地,要說對國家掌控土地過於嚴格,又沒有更多渠道獲取土地,內心沒有不滿絕對是假的。

前一段時間由君王親自拍板,有能力的家庭可以向外開拓,稍微安撫了一直被打壓的羣體,但開拓被限制了區域,等於是哪怕能夠獲得土地也是在很遙遠的地方。

“生孩子能有土地,只是這個土地在哪?”蘇完多少也算是元老之臣,他之前並不是這個姓氏也不是這個名字。他下朝之後是按往常的習慣前往酒肆,與合得來的同僚聚會:“諸君可有想法?”

蘇完原先叫蘇樂完我,與西騫家族其實一樣,血統上面有漢家血脈,但原本是作爲異族的存在。這兩個家族是漢國目前的一個縮影,許許多多胡人出身的人,他們甭管是不是有漢家血統,先後自行全面漢化,不止是姓氏與名字的改變,還在生活習慣等等的方方面面。

後期才融合進入漢國的胡人不太受待見,早期就全面自行漢化的人倒是沒有被鄙視,這個關乎到“從龍有先後”的區別。

“最好當然是就近。”陳家巨略略苦惱地說:“不過看來可能性不大啊……”

漢國的官員不一定是貴族,貴族卻一定是官員,而貴族通常是有封邑,只有少數的貴族封邑是在家族附近,大多數有封邑的家族其實是離得較遠且成分散狀況。

封邑就是封賞的土地。按照西漢就有的規定,貴族對封邑有一部分的管理權,但卻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那種“國中之國”,一般情況下就是多少佔比的收益。

“西南那邊,家族開拓出來的土地類似古典封地……”王永說到這個的時候雙眼放光:“以其將目光放在生子的土,不如向外開拓。”

“是啊。”謝子瑜樂呵呵地說:“向外開拓纔是硬道理。”

話題被那麼一轉就立刻歪了,生孩子得到土地對於普通百姓很重要,畢竟百姓獲得土地的渠道真的不多,官員和貴族的實力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稍微對比一下目光該放在哪裡誰不清楚。

對於那些有能力向外開拓的家族來講,他們其實並不滿足於那些有限定的收穫,但是目前王族的權威對於他們是根本無法抵抗,只能去接受劉彥制定下的規則。

第724章 都是廢物第937章 最終確認第658章 大佬們的急躁第80章 新的起點,與謀劃第777章 慕克國?沒聽過第949章 當然是先下手爲強第782章 書與筆第929章 今天開始當皇帝第559章 慫什麼,就是幹第760章 人有區域之分第691章 不可坐井觀天第1098章 爹地來了第179章 那顆躁動的大漢之心第52章 再有十七天第143章 飽暖思淫慾第574章 一個蠢貨完成的成就第818章 在世神靈第43章 殺雞儆猴第844章 對雙方都好第502章 等待已久第641章 可別往死裡作第663章 見面說“你好”?第271章 決戰時刻(中)第67章 一場亂戰第531章 急不可耐第563章 再次親征第618章 即將進入的新時代第585章 對涼前線第282章 三件大事第893章 要什麼自行車!第671章 全中亞、南亞都在關注第120章 各自的選擇第302章 名士大嘴巴第316章 要立就立大功第846章 如癡如狂第468章 冉閔還是冉閔第367章 唯帝可予第774章 還有這種操作?第485章 可會獵於淝水西岸第349章 搞事情啊,這是!第87章 漢部見聞(上)第969章 時代已經改變第406章 應對之策第781章 劍與犁第732章 人的成功和失敗第1078章 羽林!羽林!第99章 炎黃廟第935章 鶯鶯燕燕第623章 三大中轉地之一第311章 下一步動作第866章 強大會使我們懶惰第408章 冬去春來第343章 突圍開始第635章 草原方略第674章 以強漢的名義(下)第590章 誰也別怨誰第104章 有效整合第224章 外人眼中的漢部戰爭潛力(下)第865章 談點生意第323章 預設戰場第618章 即將進入的新時代第175章 情況……不妙哇?第936章 淘汰出局第1007章 代價就讓別人去承擔第890章 老大怎麼當?第533章 化外蠻夷第111章 代國來人第291章 我們在南岸談笑風生第751章 嚇尿了啊!第407章 咱說話算數第168章 席捲青州的開端第500章 只是爲了炫耀第299章 皇帝與族長第1095章 大漢王師第792章 還有這好事?第989章 四大都護府第225章 未雨綢繆?第636章 文武再交鋒第220章 胡人可稱漢,唯漢人不允第347章 數百萬羌人要不要?第349章 搞事情啊,這是!第197章 各懷鬼胎第566章 柔然部落聯盟第983章 這就是現實第356章 情況不一般第623章 三大中轉地之一第122章 準備渡海第97章 漢人庇護者?第735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873章 觀戰第405章 國運之戰第327章 穩如泰山第1077章 特殊的東部第19章 我的族人第75章 反掌之間第1032章 覺悟第71章 知道嗎?詩的力量!第1079章 爸爸救我!第1062章 利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