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任命陳羣主持九品定製的大計。除了上品的世家已有定數之外,其餘六品均有可操作性。
長安城外,楊村。
村中的貧困戶楊大頭由於在山中撿回了一個老人,讀了幾天書,認得幾個字。他居然被縣裡莫名其妙的選定爲楊村中正官。一向神出鬼沒的劉正,恰好帶着賈詡在楊村做客。
“老神仙,這就是中正官的具體的職責。”楊大頭說完,拿出一本制式的小冊子。
劉正接過一看,裡面簡明扼要的指出了中正官的業務流程:
首重家世,即受評人的家庭出身和背景。具體的就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爲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知識。
特別是有外來人員落籍村中的時候,需要進行相關的報備。畢竟家世擺在第一位,也是免於村民欺生的有效途徑。
兼顧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縣裡提供的總評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羣”、“德優能少”等。
反正一個村子就那麼幾家人,大家的祖宗十八代都不陌生。除了生人落籍之外,都是看着長大的孩子。在行狀方面的品評一般不會出現重大的失誤。至於其中會有多少水分,那可就不好說了。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定品。即確定品級是中正官最重要的職責,同時也是一項得罪人的工作。定品的丫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只是那些家世好的人,門生故吏無數。中正官也是人,也不好過於得罪。
隨着門閥世家完成內部的梳理之後,爲了堵塞寒門的晉階道路,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也就是說七品是最高品級。出身門閥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與家世匹配的品級。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世間“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楊村作爲三無村莊,有百姓一百二十七口,其中適齡青年二十八人。楊大頭作爲中正官,僅擁有兩張九品行狀。
當然了,最後定品得由縣裡的中正官一言而決。楊大頭只有向縣裡遞行狀的資格。畢竟楊村太小,要不是爲了照顧天子腳下的子民,楊村村民入九品的資格都沒有。
二十八個受評人,只有兩個入九品行狀。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給誰不給誰都是大麻煩。
“大頭,你打算怎麼做?”劉正饒有興趣的問道。
“老神仙,這事好辦,您就瞧好吧!”楊大頭信心十足的說道。
當天晚上,楊大頭在院壩裡召集村裡開會。提出九品行狀授予的辦法。
由於村子接近山林,時常有毒蟲猛獸的侵擾。村裡武力最厲害的楊三寶父子三代爲村子流血,積極與毒蟲猛獸做鬥爭。這第一張九品行狀給了保衛村子的勇士,算是實至名歸。
至於第二張九品行狀,當然不能給武力第二的那個人,而是授予了村裡最有智慧的那個人。
WWW _тt kān _¢ Ο
村民都很服氣。只是事後賈詡逗那楊大頭,爲什麼不明碼標價,至少可以改善生活。反正又不是什麼壞事,利人利己有何不可?
“老人家,一個村子的風氣,學壞容易學好難!”楊大頭說道:“大家都是鄉里鄉親,守望相助!更何況那兩個孩子有了九品行狀,就可以從軍或者是謀職。楊村雖小,也要把最優秀的人才送出去!”
正在這個時候,獲得九品行狀青年的家長拿着醃製的山貨前往楊大頭家謝評。楊大頭堅持不肯收。楊村當前只有兩張九品行狀,至於能不能保住份額,就得看送出去的兩位人才所取得的成就了。
楊大頭不是不想改善生活,而是怕吃拿卡要慣了,會讓楊村的人才失去水準。要是拿了九品行狀的人出了問題,就會禍及全村。本着負責任的態度,當然持身要正。
“文和,你怎麼看?”劉正看着義正辭嚴的楊大頭,突然問身邊的賈詡。
“九品中正制,挺好的!”賈詡回答說。他覺得楊大頭的做法很不錯,把最優秀的人才送出楊村。一旦人才獲得了成功,就會反哺整個村子。
劉正搖了搖頭。楊大頭做爲楊村中正官,這第一次寫行狀倒是公平公正,廉潔自律。可是作爲楊村的村民,鄰里矛盾不可避免。到時候可以給鬧矛盾的人公平公正嗎?
關鍵的是行狀年年有,點評行狀得看中正官的心情。倘若前幾屆九品行狀的人獲得了成就,甚至是爲楊村爭得了八品的行狀。那行狀應該給誰,還可以公平公正嗎?
劉正不敢想象,楊大頭堅持清貧的結果會怎麼樣?楊三寶是以勇力著稱的直腸子,再加上親爹親孃早喪,也沒有兄弟姐妹。即便是有所成也不會索要行狀名額。
楊四孬可是楊村最有智慧的人了,家中兄弟姐妹十來口子人。這要是爲村子爭得了榮譽,那行狀的名額該如何分配,還能由楊大頭說了算嗎?
九品中正製品人,只怕是難以堅持百年。中正官也很無奈。他送出村的人才混差了就會成爲縣裡的笑柄,混好了就更頭痛了,對於人才的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是照顧還是不照顧?
更何況送出村的人才有了大成就之後,村裡的中正官還有資格在村民之間一言九鼎嗎?劉正很不看好楊村的公平公正。
“三寶,四孬!你們是楊村的臉面,拿了行狀,就去縣裡報到!記住:你們是楊村的希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楊大頭站在村口,語重心長的叮囑兩個年輕人。
“楊叔放心好了,誰要是敢欺負四孬,得問我楊三寶的拳頭答應還是不答應!”楊三寶揮舞着拳頭大聲說。
“楊叔,我會看好三寶的!”楊四孬輕聲說。
劉正站在不遠之處,看着兩個精神煥發的年輕人,忍不住的在想一件事情——文武矛盾自古存在,走出村子的楊三寶和楊四孬,還能保持初心守望相助嗎?
“子義!”劉正低聲呼喚。他似乎回到了當年的青州,那個風雪交加的日子和那間瑟瑟發抖的草屋。
“莊主,您沒有錯!”賈詡想要說什麼,卻沒有辦法開導劉正。
“算了,人總是會變的。就讓咱們見證兩個年輕人的成長吧!”劉正說道。他的情緒很低落。也許站得高的人,會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走在離開楊村的路上,楊三寶和楊四孬興致勃勃的交談着。
“三寶,你拿到品級之後想要幹什麼?”楊四孬問道。
“加入軍隊!”楊三寶回答說。
“爲什麼要加入軍隊?”楊四孬再問。
“爲了吃飽飯?”楊三寶的話嚇跑了路邊草叢裡的兔子。
“吃飽飯之後呢?”楊四孬不死心的問題。
“不知道!”楊三寶撓了撓頭,表示找不到答案。在他的印象中,生命中唯一的大事就是吃飽飯。他覺得應該問楊四孬一個問題,於是就開了口:“四孬,你呢?”
“聽說縣裡是夢想起航的地方,我想去實現我的夢想!”楊四孬的雙眼光芒四射。
兩人走了一路,聊了一天。
“四孬,什麼是夢想呀?”楊三寶打着哈欠問道。
“不知道,睡吧!明天還要趕路呢?”楊四孬閉着眼睛說道。靠在大石頭上睡着了。
楊三寶強打起精神,在周圍佈置了幾個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