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二次接觸

夏陸夫婦總共領了五十斤糧食、十斤豬肉,再多不好辦,發放人都認出他們來,而且也沒那麼大力氣帶走。像夏陸還拉着一輛板車,其他人徒手能帶多少?以身體的虛弱程度、攜帶太多的物資根本走不了多遠。

喜從天降、悲從中來,這樣形容夏陸現在的狀態非常合適,在狂喜中一家三口飽餐一頓,沒想到老孃因爲吃得太多,活活撐死了!見識了太多死亡的災民對同伴離去已經麻木,但在這個時候沒了,實在讓人惋惜、悲痛。

好在馬上就看到盡頭,從信陽到長江,再也沒有死亡和飢餓。不過,相比之下從許昌出發的周樹人等人先比夏陸夫婦回到目的地,在調查局安排的馬車和護衛保護下,僅僅三天時間就回到武漢。

回到報社後周樹人向總編輯提出辭職,儘管竭力挽留,但他還是下定決心。北方的遊歷讓周樹人找到了目標,在一年後,周樹人的首部遊記《河南紀實》發表,並在華國國內引起轟動,成爲華國建國以來首部銷量超過一千萬的著作。周樹人將從此得到的大部分收入拿出來,成立恢復基金,用於河南災區重建。

在這部書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容沒有記載,在調查小組出發前,華國派出的密使已經抵達上海,在這裡,他將秘密接觸長居於此的樑敦彥。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在上海常駐的樑敦彥正在準備回北京與家人團聚,卻在此時收到一份拜帖,這個帖子讓樑敦彥大喜過望,立刻延遲迴北京的時間,等待友人前來。

“樑大人,張康仁拜訪,說是大人的好友。”第二天上午樑敦彥就聽到下人彙報,他立刻走到門口迎接。

張康仁看着這座三層小樓,這裡是北洋集團在上海的秘密聯絡點。想必袁世凱對於南方非常忌憚,不但徵兵備戰,還不忘留下一條退路,讓自己的外務部會辦大臣常駐於此。

“康仁。真的是你,太好了,哈哈哈哈!”樑敦彥上來就是一個西式的擁抱,看得出兩人都很激動,從美國回來後。樑敦彥就失去了張康仁的消息,如今已是五十多歲的人,容貌隨歲月改變,但仍可以認出這就是自己的小夥伴張康仁。

“崧生,想我們在耶魯大學讀書,那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崧生功成名就,身居高位,想必可以一展所學!”兩人都是當年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並一起在耶魯大學讀法律。因此兩人關係極佳。

“先不說那麼多,康仁,裡面請,咱們好好敘敘舊!”張康仁突然到訪,樑敦彥感覺事情不會那麼簡單。而且看他一身華服打扮,鬧不好是華派一方。

四批留美幼童,樑敦彥、蔡邵基等人在北洋爲朝廷效力,但大部分泯然衆人、或擔任低級官吏,更有一部分人不知所蹤。而容尚謙、詹天佑等人卻在華國效力,容尚謙擔任華國海軍艦隊副參謀長。詹天佑擔任華國鐵路工程公司總工程師。因此,樑敦彥將其分爲北派和華派,如果突然現身的張康仁屬於華派,那他來就需要仔細考量了。

“一眨眼。當年的崧生也變成樑大人了,讓人讚歎!”張康仁笑道。

樑敦彥皺皺眉頭:“康仁何出此言,不過是命好罷了。對了,幾十年沒有你的消息,這些年你在哪呢?”

“當年我在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讀書,不但取得美國國籍。還成爲第一個在美國執業的華人律師。怎奈美國人排華兇猛,國籍和律師資格都被取消,只能輾轉擔任翻譯餬口,潦倒半生。後來華國革命組織找到我,還讓我聯繫其他滯留在美國的同伴回國效力,現在我擔任華國廣州市第一法院院長職務,總算學有所用。”

果然如此,張康仁是華國的人!那麼此次他來肯定是其他的事,局面開始變得微妙,看樑敦彥閉口不語,張康仁笑了笑。這個崧生啊,幾十年的時間洗禮,早已變成一個嫺熟的政客,自己還真有點不適應。

“崧生兄”,張康仁比樑敦彥小三歲,當年也一直以兄長稱呼:“三日後在上海自強連鎖酒店有一場酒會,是容閎先生組織的。”

“容先生!”樑敦彥這下坐不住了,忽的一下站起來,在留美幼童中,容閎威望甚高,不但一手組織留學,還非常關心幼童的生活學習,是以衆人見到容閎都會尊敬的稱呼一聲容先生。

“不錯,不但容先生在,還有和我們一批的許多同伴,甚至後幾批的同伴都會到場!”

“去,我肯定會去。”事情說完,兩人似乎陷入了無話可說的尷尬,再也不是當年志同道合、意氣風發、一起剪辮子穿西服的時候,世界在變、人也在變,不能強求。

張康仁走後樑敦彥坐立不安,容閎先生,他的大名即使在華國也如雷貫耳,樑敦彥當然知道他的近況。

後來容閎對洋務派無比失望,因此僑居美國十二年,後來甲午戰爭爆發,容閎受張之洞的邀請再次回國,並多次向朝廷建議設立國家銀行、修築全國大鐵路,但最後都因爲官場**內鬥而被朝廷否決。維新變法時容閎支持變法,失敗後潛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

振國黨在廣東掀起革命風暴後,坐不住的容閎再次動身,前往廣州,並很快被振國黨委以重任。先是擔任臨時政府法律委員會主席,建國後擔任武漢戰略研究室主任,實際就是總統的幕僚長,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繼續爲國服務。

一個華國總統幕僚長組織的酒會,名義上是留美幼童的團聚,實際上肯定有政治目的。樑敦彥不敢輕易決定,立刻向袁世凱上報此事。

“呂梁一項目中無人,持強大陸軍師我北洋於無物,怎麼會主動發出這種信號?”召集幕僚後袁世凱疑惑的問道。

“確實如此,我聽說在上海的崧生很受委屈,廣泛聯絡華國高官都被拒之門外,說明華國對我們不屑一顧,就等着大軍橫推過來。不過,風水輪流轉,說不定他們真的有求於我們?”第一個回話的一定是楊度,這種內部商討也不用多注重禮儀,有什麼說什麼好了。

“從全局上看,我們與南方差距太大,其實是我們有求於他們。崧生在南方的奔波也是爲了尋求談判之道,儘量避免正面戰鬥,按照我們之前的佈局,只要能夠和談,以我們對北方、朝廷的控制,以我們二十多萬精銳軍隊,絕對能在之後的新政府中佔有一席之地,起碼將宮保大人推上副總統的位置。如果運作得當,爭取總統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的。”另一名幕僚蔡邵基分析道,此人也是留美幼童之一,不過自從容閎擔任華國幕僚長,詹天佑背叛朝廷逃亡南方,袁世凱對這些人多了幾分防範。

“紹基先生對洋務精通,在天津重新整理機器局、製造局,不知道進展如何?”楊度陰陽怪氣的問道,他最看不慣這些喝過洋墨水的人,輔佐袁世凱,靠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帝王之道,能說幾句洋文、叫得出加利福尼亞就能讓袁世凱登上王位?白日做夢!

蔡邵基也知道楊度趁機難爲自己,他們二人一直不對付,自己擔任北洋洋務總辦、天津海關道,負責整理從上海等地撤回來的機器局、製造局等洋務工廠,怎奈從一開始盛宣懷等人就把握大權,根本不讓自己插手。等股票風波過後,所有的洋務工廠都因爲資金斷裂陷入停頓,此時盛宣懷撒手不管,只能讓自己接受那個爛攤子。

“是啊紹基,洋務工廠關係重大,畢竟我們不能單靠購買洋人的武器彈藥,自己也得有出產。”袁世凱也就勢問了一句,這可把蔡邵基逼上絕路了。

“大人,不但天津機器製造局、紡織局、太原機器製造局等洋務工廠無法開工,就連輪船招商局都陷入停頓,每天都要虧本一大筆錢,另外電報局、礦山、鐵路等的建設也全部停止,各大銀行一堆壞賬爛帳,就連洋行也是如此。橡膠股票捲走了大部分財富,沒錢開工資就保不住工人,沒錢就無法維修設備,沒錢就無法修鐵路。甚至天津北洋大學也因爲資金斷裂而停課,聽說許多學生都跑到南邊去了!”蔡邵基訴苦道,其實這些東西他早就說過,不但那些學生,不是連詹天佑都跑了嗎,鐵路停工,還被官場排擠,詹天佑賦閒在家,放在自己身上也早跑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九章 赴約第七十五章 潛艇第二百四十五章 苦旅第九十五章 光復會第三百七十一章第八十九章 大勝第十二章 槍火第三百八十二章第十章 刺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洪水第三百二十六章 軍國主義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國第一大案第四百六十七章 敦刻爾克第一百零三章 名爲買辦的黑手第一百七十四章 突圍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101空降師第五章 第一匹棉布第三百一十三章 鬧劇第七十章 滿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僵局第三百零五章 第二次北伐第一百零四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零四章 準備完成第三百五十二章 華夏夢之滿囤賣糧第三百零五章 第二次北伐第四百六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四十五章 海戰 一第四百零一章 對攻第四百九十章 東歐大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華夏夢之滿囤賣糧第四百三十五章 撕碎所有英國戰艦第一百七十九章 沙俄的求援第一百九十三章 協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第四章 吳家美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二百七十四章 紫荊花開 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個天才的配合第四百零三章 色當失守第三百五十四章 華夏夢之花枝開店第四百四十一章 主力艦沉沒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產隊裡開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萬象天引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碰撞第二百四十章 排毒行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奧匈帝國第二百章 消息走漏第三百五十六章第二百零二章 收網第二百三十一章 報復攻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華山號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第六十六章 廣州見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百一十章 代號“眼鏡蛇”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二百二十七章 洪水第四百九十三章 四大戰區第七十一章 大魚洞第六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零九章 國人的脊樑第四百九十三章 四大戰區第三百八十六章第三百章 大海戰 三第二百三十章 11、9慘案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海戰 二第二百二十章 指手畫腳第四百三十五章 撕碎所有英國戰艦第三百八十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半島戰爭第六十六章 廣州見聞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一十章 我要,我還要!第二百二十六章 改變策略第四百四十章 將高傲踩在腳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面出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苦旅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魚上鉤第五十五章 河源戰役 三第四十六章 海戰 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日月之歌 七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馬海戰 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事進展第一百六十九章 濟州島攻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安達曼海蛇 二第四十三章 夜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克瓦胡島第九十二章 總理的演講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山彎刀第一百九十二章 蛋糕第十二章 槍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伐結束第四百五十七章 定點清除第二百八十七章 安達曼海蛇 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兩大集團第二百三十一章 最後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