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坐享其成當皇帝
晉朝的開國皇帝,是司馬炎。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大都會經歷一番艱苦創業和浴血奮戰,劉邦、劉秀、李淵、朱元璋、努爾哈赤等人,莫不如此。而司馬炎卻是坐享其成,靠着先輩竊取的魏國江山,輕鬆建立晉朝,當上了皇帝。
《晉書》記載,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爲人深沉,胸有智謀,曾經在朝中擔任多個官職。不過,史書並沒有記載他有過什麼功勞。
司馬炎有八個弟弟,大弟弟叫司馬攸,與他是一母同胞。司馬攸從小就聰慧過人,十分孝順,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都很喜歡他。因爲司馬師只有女兒,沒有兒子,司馬昭便把司馬攸過繼給哥哥做嗣子,以便繼承司馬師的爵位。
司馬師對司馬攸十分疼愛,視如已出,整日不離左右,外出打仗時也帶着他,三歲就被封爲長樂亭侯。司馬師死後,只有十歲的司馬攸異常悲痛,天天號哭,不能進食,噪子都哭啞了,人們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之後,司馬攸精心侍奉繼母羊徽瑜,以孝順而聞名。
司馬昭自然也喜歡這個親生兒子,經常對人說,日後要把天下傳給司馬攸。衆人聽了,有的稱讚司馬昭仁厚,有的讚歎他與哥哥兄弟情深,有的卻並不相信。司馬炎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他不甘心皇位落到弟弟手裡,於是,司馬炎暗地裡四處活動,拉攏大臣,製造輿論,試圖改變父親的想法。
公元264年,司馬昭被封爲晉王,建晉國。司馬昭傳出風聲,說要按照諾言,立司馬攸爲王太子。司馬攸已經十八歲了,他熟讀經書,擅寫文章,又精於騎射,從軍多年,屬於文武雙全,而且寬厚仁義,禮賢下士,聲望很高。《晉書》評價他說,司馬攸是世人楷模,其才能和聲望高於司馬炎,所以,由他繼承王位,是衆望所歸。
這個時候,司馬炎暗地裡所做的工作,開始發揮作用了。大臣何曾等人對司馬昭說:“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特別是他有異像,頭髮拖地,手臂過膝,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而是天子之相啊!”
替司馬昭殺掉魏帝的心腹大臣賈充,也力挺司馬炎,說司馬炎寬厚仁義,有人君之德,應該繼承王位,特別是立嫡立長,是老祖宗定下的制度,不能破了這個規矩。
聽大臣們這麼一說,又是天意,又是祖宗制度,司馬昭便“虛心納諫”了。於是,司馬昭違背諾言,立了司馬炎爲王太子,明確了他的王位繼承人地位。
三個月後,司馬昭死了,司馬炎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和爵位。就在當年,司馬炎廢魏建晉,當上皇帝,被稱爲晉武帝。
何曾、賈充等一班大臣,之所以屢屢進言,堅定地支持司馬炎上臺,固然有司馬炎暗地裡活動的因素,但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揣摩透了司馬昭的真實想法。《晉書》很明確地指出,他們“能觀察上旨”,摸透了司馬昭的真實想法。
其實,司馬昭宣揚讓司馬攸繼承,只不過是作秀,心裡實際上是想讓司馬炎接班。雖然兩人都是他的親兒子,但在繼承上卻有很大不同,如果司馬攸繼位,往下傳的是哥哥司馬師這一支,只有司馬炎接班,往下傳的纔是自己這一支。在權力面前,兄弟情誼只能往後靠了。
司馬攸確實仁孝,他對父親的食言,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情緒,相反,司馬昭去世以後,司馬攸悲痛欲絕,好幾天水米不進,整日痛哭流涕,誰勸也不吃飯,身體虛弱得都站不起來了。他的生母王元姬聽說以後,心中焦急,親自跑去勸慰,逼他吃飯。司馬攸不忍讓母親傷心,才勉強開始進食。司馬攸的孝心,再一次受到人們的廣泛讚譽。
司馬昭其實心裡是很喜歡司馬攸這個兒子的,但爲了自家的權力,不得不犧牲他的利益。所以,司馬昭在臨終之前,逼着繼位的司馬炎對天發誓,一定要善待弟弟。他們的母親王元姬,更是時刻關心着她這個兒子。司馬炎也算是一個寬厚的皇帝,並不暴虐。由於這幾個原因,司馬攸後來的一段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司馬炎稱帝以後,封司馬攸爲齊王,擔任驃騎將軍,總領軍事,委以重任。司馬攸毫無怨言,盡心盡責地輔佐哥哥,兄弟倆一度十分和諧。不過,司馬炎始終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司馬攸太得人心了。
司馬攸曾經統領過一支數千人的隊伍,他調離時,這幾千人死活都要跟着他,不離不棄。司馬炎登基不久,生過一場大病,眼看不行了。羣臣商議,準備擁戴司馬攸繼位,所幸司馬炎病好了,此事纔算作罷。
司馬攸如此大得人心,司馬炎始終感到不安,所以,他明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傻子,卻堅持立嫡立長的制度不變,不敢廢太子,就是怕司馬攸趁機登位。
母親王元姬去世以後,司馬炎開始限制司馬攸的權力。司馬炎擔心他死之後,羣臣會擁戴司馬攸繼位,於是下令,讓司馬攸回封地齊國去,不準留在京城。司馬攸請求辭去一切職務,只爲母親守墓,也不被允許。
司馬炎的這一決定,遭遇了極大阻力,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是,羣臣越是反對,司馬炎的決心越是堅定,因爲司馬攸留在京城,是對傻兒子皇位的極大威脅。爲此,司馬炎不惜將一些重臣免官或監禁。司馬攸並沒有野心,他感到憤怨不平,內心憂鬱,還沒有走到齊地,在半路上就吐血而死了,年僅三十六歲。
聽說司馬攸死了,司馬炎大哭不止,十分傷心。他知道弟弟是無辜的,但爲了皇位和權力,他不得不這樣做。據《晉書》記載,見司馬炎如此悲傷,他的心腹馮紞這樣勸他:“齊王名過其實,卻得到天下人心,如今他死了,正是社稷之福,陛下有什麼可悲傷的呢?”司馬炎聽了,點頭稱是,於是停止了哭泣。
司馬炎不是一個壞皇帝,只不過是把皇位權力看得過重,人性有點扭曲。司馬炎很想有一番作爲,他稱帝以後,用了十幾年時間,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實現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下一步,他就要大展鴻圖,完成統一天下的宏偉大業了。
司馬炎稱帝的時候,蜀國已經滅亡,但東吳仍然存在。司馬炎要統一天下,就要吞併東吳。而滅掉東吳的主要有三個大臣,分別是羊祜、杜預和王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