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孫子接了爺爺班

bookmark

孫子接了爺爺班

公元1294年,開創大元王朝的忽必烈病逝,享年七十九歲,被稱爲元世祖。

忽必烈是蒙古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後世對他的評價總體上是不錯的。忽必烈最大的功績,是將分裂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王朝。

中國歷史總是在分裂、統一、再分裂、再統一過程中向前發展的。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可在靖康之難以後,又出現了南北分裂對峙的局面,時間長達一百五十多年。

忽必烈依靠強大的兵力,滅掉了南宋,使中國再次歸於統一,而且將疆域拓展到歷史最大。忽必烈對此功不可沒,得到後世公認,連滅掉元朝的朱元璋都讚歎忽必烈的統一天下之功。

忽必烈出自塞外遊牧民族,卻接受了漢文化和儒家思想,比較重視中原農業的恢復和發展,使長期形成的農耕文明和漢文化得到保護和延續。這是忽必烈又一個重大功績,也得到人們公認。

忽必烈在多年征戰當中,對一些地方造成嚴重破壞,給當地民衆帶來浩劫,尤其是他征服慾望強烈,在統一全國之後,仍然不斷對外用兵,窮兵黷武,這是他的錯誤和缺陷。另外,他在統治天下、治理龐大王朝方面,存在一些失誤和不足,這是他的歷史侷限性。

忽必烈經過幾十年浴血奮戰,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王朝。可是,忽必烈逝世以後,大元王朝怎樣發展,誰來繼承他的事業呢?

蒙古人的繼承方法與漢族有很大不同,父母的遺產往往由最小的兒子繼承;大汗雖然可以指定繼承人,但需要由宗王貴族會議最終確定,而且不一定是長子繼位。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按照漢族統治者的模式建立了政權和各項制度。漢族士大夫們紛紛建議,採用漢族立嫡立長的繼承製度,及早確定皇位繼承人。忽必烈接受了,在建立元朝不久,就立嫡長子真金爲皇太子。

真金是察必皇后的長子,當太子時已經三十歲了。真金自幼聰慧,忽必烈十分疼愛,悉心培養,先後讓著名儒學大師姚樞、許衡等人做他的老師。真金從小學習漢文化,熟讀四書五經,已經高度漢化了。

真金長大以後,忽必烈讓他參與朝政,培養他的治國能力。當時,對忽必烈有着很大影響的漢臣劉秉忠、史天澤等人相繼去世,忽必烈重用回族人阿合馬理財。阿合馬爲了解決朝廷財政困難問題,加重稅賦,大肆搜刮民財,而且貪污受賄,因而與漢族大臣產生了尖銳矛盾。真金堅定地站在漢族大臣一邊,支持漢臣王著等人將阿合馬剌殺。

真金崇尚以儒家思想治國,他儒學功底深厚,胸有謀略,對父母十分孝順,得到朝野一致好評。忽必烈對他十分滿意,寄予厚望。

不料,天不保佑,真金不幸英年早逝,時年四十三歲。忽必烈悲痛欲絕,從此身體開始垮了下來。

忽必烈有十多個兒子,其中皇子那木罕、闊闊出、脫歡等人蠢蠢欲動,都希望自己能成爲皇太子。可是,那木罕、闊闊出曾經當過俘虜,脫歡在征討安南時中了敵人的美人計,打了敗仗。幾個兒子都有污點,所以,忽必烈一個也看不上,長時間沒有再立皇太子。

忽必烈不喜歡兒子,卻喜歡孫子,尤其對真金的兒子特別鍾愛。真金有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並且深受其父影響,從小學習漢文化,都十分優秀,忽必烈便想從皇孫中挑選繼承人。

忽必烈經過仔細考察和反覆思考,選中了次皇孫,打算立他爲繼承人。不料天不遂願,沒等忽必烈冊封,次皇孫忽然得病死了,年僅二十九歲。忽必烈又一次遭到沉重打擊,不久患病,身體越來越差。

忽必烈無奈,只好打算讓三皇孫鐵穆耳接班。鐵穆耳時年二十八歲,爲人敦厚,文武雙全。其實,皇長孫甘麻剌也很優秀,被封爲晉王,率軍駐守漠北草原,可不知道爲什麼,忽必烈始終沒有選中他。

公元1293年,忽必烈命三皇孫鐵穆耳率軍鎮守和林,掌管北方軍務,派著名大將玉昔帖木兒協助他。玉昔帖木是成吉思汗“四傑”之首博爾術的孫子,是忽必烈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在鐵穆耳出發之時,忽必烈將真金的皇太子印璽授給他,表明了傳位於他的意圖。鐵穆耳大喜過望,他爲人謹慎,此後便戒了酒,以確保不出現任何差錯。

第二年,忽必烈病重,他把最倚重的大臣伯顏召來,把國事家事全都託付給他,囑咐他要擁立鐵穆耳繼位。忽必烈還把這一意圖,告訴了真金的妻子、鐵穆耳的母親闊闊真。

伯顏與闊闊真商議,迅速將鐵穆耳召回,準備繼位。忽必烈病逝以後,皇長孫甘麻剌從漠北趕了回來,皇子那木罕、闊闊出、脫歡等人也齊聚京都。他們都是來奔喪的,但暗地裡皆有覬覦皇位之意。

按照蒙古舊習,皇帝死後,在新皇帝沒有產生之前,一般由皇后攝政。忽必烈的第一任皇后察必已死多年,此時的皇后是南必。可是,忽必烈臨終前打破了這個慣例,宣佈由伯顏主持軍國大事,沒有讓南必攝政。因此,南必在國事上就沒有多大權威了。

於是,主持國政的伯顏,與大臣玉昔帖木兒以及真金妻子闊闊真等人,日夜密謀大事,當然是商議如何讓鐵穆耳順利繼位,而丞相完澤等人皆不得參與,大概他們是不贊成由鐵穆耳繼位的。完澤等人十分不滿,但伯顏大權在握,他們無可奈何。

忽必烈去世三個月之後,伯顏等人做好了一切準備,便在上都召開了宗王貴族會議,忽必烈的子孫們、蒙古宗王貴族和大臣們全都參加,共同推舉新皇帝人選。

據《元史·伯顏傳》記載,會議氣氛十分緊張。伯顏手按寶劍,立於堂下,慷慨陳詞,宣讀忽必烈的遺命,極力主張由三皇孫鐵穆耳繼位。伯顏主持朝政,又執掌兵權,權勢無人能及,而且功勳卓著,威望甚高,特別是有忽必烈的遺命,事先又做了一些工作,所以得到了多數與會者的支持。

可是,長孫甘麻剌和他的支持者們並不甘心。甘麻剌也有優勢,他是皇長孫,身份有利,當時三十二歲,年富力強,特別是他長期統領軍隊,先是鎮守大理,後又駐守漠北,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手下也有不少擁護者。於是,有人提議由甘麻剌繼位。

當時,感到最爲難的是闊闊真,甘麻剌和鐵穆耳都是她的親生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闊闊真難以取捨,便想了個辦法,提議讓兄弟二人當衆背誦祖訓,獲勝者繼位。

甘麻剌文才比不上鐵穆耳,又有口吃的毛病,自然敗下陣來,結果由鐵穆耳獲勝。甘麻剌只好又回到了漠北草原,八年後病逝。甘麻剌沒有當上皇帝,可後來他的兒子卻坐收漁利,輕鬆登上帝位,被稱爲泰定帝,也算是有所補償了。

忽必烈的兒子那木罕、闊闊出、脫歡等人,雖然有覬覦皇位之心,但由於畏懼伯顏,又沒有勢力,也只得附和擁立侄子爲帝,沒敢有其他舉動。

由於伯顏具有無人能及的權勢,在他的主導下,元朝順利完成了皇位交替,避免了可能會發生的分裂和混亂,伯顏爲元朝立下大功。伯顏在完成元朝皇位交替的第二年,就患病去世了。

鐵穆耳如願以償接了爺爺班,成爲元朝第二任皇帝,被稱爲元成宗。那麼,元成宗幹得怎麼樣呢?

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9、蒙軍南下伐金52、泰定帝坐收漁利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7、脫脫力挽危局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68、朱元璋勢力崛起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0、元末農民大起義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12、忠心耿耿博爾術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46、孫子接了爺爺班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0、元末農民大起義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66、陳友諒弒主稱帝19、窩闊臺試行新政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49、元仁宗推行漢化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41、元朝也有“蘇武”55、權臣控制朝廷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26、蒙哥爭得汗位56、元惠宗剷除權臣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69、朱元璋掃平江南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29、蒙軍第三次西征43、蒙古諸王叛亂54、兄弟相爭弟殺兄68、朱元璋勢力崛起2、北方興起蒙古族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55、權臣控制朝廷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47、元成宗守業有成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45、江南反抗迭起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23、窩闊臺征服吐蕃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0、拖雷離奇去世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67、明玉珍佔據巴蜀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32、忽必烈建立元朝66、陳友諒弒主稱帝47、元成宗守業有成52、泰定帝坐收漁利8、蒙滅西夏之戰32、忽必烈建立元朝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69、朱元璋掃平江南47、元成宗守業有成67、明玉珍佔據巴蜀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19、窩闊臺試行新政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67、明玉珍佔據巴蜀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55、權臣控制朝廷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48、元武宗創治改法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