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泰定帝坐收漁利

bookmark

泰定帝坐收漁利

公元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被殺,地處漠北的晉王也孫鐵木兒漁翁得利,輕鬆登基,成爲元朝第六任皇帝。不過,他被視爲自立的非法君主,死後沒有得到廟號和諡號,後世只得以其第一個年號,稱他爲泰定帝。

泰定帝的父親叫甘麻剌,是真金太子的長子、忽必烈的皇長孫。甘麻剌率軍南征北戰,立有軍功,真金太子死後,本來他最有資格繼承皇位。可忽必烈不喜歡他,想立次皇孫爲繼承人,不料次皇孫死了,忽必烈又讓三皇孫元成宗繼承了皇位,皇長孫甘麻剌則被封爲晉王,遠遷到漠北。元成宗死後無子,又由次皇孫的兒子海山、壽山先後繼位。甘麻剌作爲長孫的這一支,卻始終與皇位無緣,因而長期耿耿於懷。

泰定帝出生在漠北,從小在漠北草原長大,後來繼承了父親的晉王爵位。漠北是蒙古族的大本營,漢人很少,泰定帝不熟悉漢文化,是元朝皇帝中漢化程度最低的一個。漠北與中原路途遙遠,來往不多,泰定帝在漠北草原,過着封閉的遊牧生活。

鐵失等人陰謀政變的時候,商議事後由誰當皇帝。當時,三皇孫元成宗一支已經絕嗣,也不可能再讓次皇孫元英宗這一支的人當皇帝了,唯有皇長孫這一支的人合適。於是,鐵失派使者去漠北,將這一情況告知泰定帝,表示願意擁戴他登基。

泰定帝屬於長子一系,卻始終不能繼承皇位,本來就怨恨在心,如今見有從天上掉下來的好事,自然滿心歡喜。可是,泰定帝爲人謹慎多疑,又不瞭解朝廷內部的情況,擔心政變不成,會惹禍上身,於是想了一個萬全之策。

泰定帝扣壓了鐵失派去的使者,又派親信慢吞吞地去給元英宗報信邀功。泰定帝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政變成功,他就登基稱帝;萬一政變不成,他扣壓了使者,又派人報警,也是有功勞的。結果,親信不慌不忙地去報信,還沒有走到,元英宗就被刺殺了。

鐵失等人政變成功,立即派人帶着皇帝玉璽,到漠北草原迎接泰定帝去大都當皇帝。泰定帝大喜,可是,他十分謹慎,沒有貿然去大都,而是在漠北他的地盤上宣佈登基稱帝。

泰定帝向天下頒佈了即位詔書,即位詔書強調了他的嫡系長孫的地位,盛讚了祖父、父親的功績,以顯示繼位的合法性。泰定帝還下發詔令,表彰鐵失等人維護蒙族利益的功績,對他們加官進爵。鐵失一夥興高采烈,得意洋洋。

過了一段時間,泰定帝見局勢穩定,沒有什麼危險了,便率領數萬軍隊南下,到了大都,正式當了皇帝。可是,泰定帝到都城以後,看到的、聽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鐵失等人使用暴力手段弒君,這在大蒙古國以及元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絕大多數人都十分憤慨,包括許多蒙古貴族也不能容忍,他們紛紛給泰定帝進言,要求嚴懲犯上作亂者。

漢族大臣們語言更是犀利,說鐵失一夥大逆不道,窮兇極惡,他們今天能夠殺害元英宗,明天也能刺殺別的皇帝,邪惡不除,必爲後患。這話戳中了泰定帝的軟肋。

面對羣情激憤,泰定帝翻了臉,下令將鐵失等政變骨幹全部誅殺,把參與政變陰謀的五個宗王削去爵位,予以流放,鐵失一夥的勢力被一網打盡。元英宗臨死前說得沒錯,鐵失一夥確實不得好死。鐵失等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最終竟然會落得如此下場。

泰定帝一舉誅滅亂黨,平息了民憤,也得到人們擁護。可是,泰定帝並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甚至連他統治的天下有多大,都不清楚。泰定帝在京城沒有根基和勢力,他相信和依靠的,都是從漠北帶來的舊臣,對原來的蒙古貴族和漢人大臣,全都保持着警惕,不敢放手使用。

泰定帝從維護蒙古貴族利益出發,對元英宗的新政全部予以推翻。泰定帝一心只想過安穩日子,不想有什麼作爲,因此,他的兩個年號,分別叫泰定、致和。但朝廷弊端不解決,社會是不會安定平和的,反而會使各種矛盾更加激烈。

泰定帝自幼長在漠北草原,不熟悉漢文化,甚至聽不懂漢話,自然不會重用漢人,漢族大臣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漢族大臣向泰定帝提出了許多條建議,泰定帝一條也不採納。

後來,泰定帝逐漸感覺到,治理由漢人爲多數的大元朝,不懂漢話是不行的,於是也開始學習漢文化。可是,漢文化不是那麼好學的,何況泰定帝已經三十多歲了,力不從心。泰定帝表面上也尊儒,在宮中開設講堂,請名儒到宮中講解儒家經典。不過,泰定帝根本不知道儒學爲何物,更談不上按照儒家思想治天下了。大元朝有這樣一個文盲皇帝,自然就衰落下去了。

泰定帝自幼過着遊牧生活,只知道放牧羊馬,不熟悉農耕,更不懂得發展經濟。偏巧這個時候天災不斷,水災、旱災、蝗災、地震頻發,糧食歉收,各地爆發饑荒,人們飢寒交迫。可是,泰定帝對此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元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實行南糧北運,元仁宗、元英宗爲了緩和南方矛盾,逐步予以減少。可是,泰定帝時期又大幅增加,而且創造了元代的最高紀錄。江南民衆不堪重負,反抗之勢又起,雲南、四川等地也發生少數民族起義,元朝進入了多事之秋。

泰定帝在任五年,由於他缺乏治國能力,又不懂得漢文化,致使自元仁宗以來推行的漢化和新政全部夭折,改變了元朝正常的發展走向,反而有些倒退,致使經濟社會停滯不前,各種矛盾激烈尖銳,大元王朝進入了衰落和混亂時期。

公元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病逝,時年三十六歲。

泰定帝死後,各種矛盾開始爆發,發生了元朝歷史上著名的兩都之戰,大元王朝亂成了一團。

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12、忠心耿耿博爾術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5、權臣控制朝廷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58、元惠宗先明後暗23、窩闊臺征服吐蕃69、朱元璋掃平江南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9、蒙軍第三次西征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44、海外用兵受挫12、忠心耿耿博爾術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68、朱元璋勢力崛起48、元武宗創治改法44、海外用兵受挫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9、元仁宗推行漢化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9、蒙軍南下伐金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55、權臣控制朝廷46、孫子接了爺爺班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35、平定李璮叛亂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9、蒙軍南下伐金9、蒙軍南下伐金47、元成宗守業有成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49、元仁宗推行漢化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9、蒙軍南下伐金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26、蒙哥爭得汗位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5、乃馬真後攝政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68、朱元璋勢力崛起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49、元仁宗推行漢化69、朱元璋掃平江南56、元惠宗剷除權臣20、拖雷離奇去世19、窩闊臺試行新政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9、朱元璋掃平江南42、華夷一統大元朝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44、海外用兵受挫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57、脫脫力挽危局47、元成宗守業有成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6、孫子接了爺爺班12、忠心耿耿博爾術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元史》與《新元史》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26、蒙哥爭得汗位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50、元英宗實施新政49、元仁宗推行漢化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29、蒙軍第三次西征